易絲幫訊 6月19-21日,2019年第六屆靜電紡絲國際會議在東華大學成功召開。本次會議由東華大學、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吉林大學和中國複合材料學會超細纖維複合材料分會聯合主辦,東華大學承辦。會議以「靜電紡納米纖維,開創材料新紀元」為主題,並圍繞該主題及相關議題開展多項學術交流活動,其中包含學術會議、學術論文宣講和牆展活動。 6月19日,20多個國家約400人參加了本次會議,並有近40名國內外研究學者分享了近年來的研究成果。6月20-21日,更有一些國際知名學者向參會者分享了自己的成果!下面,讓我們繼續領略大牛們的精彩演講!
6月20日,首先由來自德國拜羅伊特大學Andreas Greiner教授作了題目為「Functional sponges from short electrospun fibers」的主題報告,介紹了短電紡纖維製成的功能性海綿,首先從靜電紡絲的歷史講起,向大家講述了靜電紡絲的發展歷程,最後講到,新型海綿纖維具有良好的隔熱性能和超疏水性,使其在紡織應用和油水分離方面具有特殊的應用價值。此外,海綿作為納米顆粒催化劑載體也表現出優異的性能,海綿狀催化劑可多次重複使用,與其它非均相體系相比,反應速率最高。
澳大利亞迪肯大學Tong Lin 教授作了題目為「Some Novel Understandings about Electrospinning」的精彩報告,介紹了靜電紡絲技術、無針式靜電紡宏量化生產、壓電式納米纖維膜以及用於超級電容器的碳納米纖維。Tong Lin 教授的研究發現彎曲槽可以有效地減小噴絲頭附近電場的不均勻性,槽內增加的氣動力可以顯著改善靜電紡絲行為。此外,聚丙烯腈經電紡成纖維膜後,表現出異常強的壓電性。
Andreas Greiner教授(左),Tong Lin 教授(右)
韓國先進科技學院Il-Doo Kim教授分享了「High Performance Rechargeable Batteries via Electrospinning Route」的精彩演講,報告內容包括高容量負極材料,安全可靠性好的Li-O2電池,最後講述了3D列印的水系鋅離子電池。Il-Doo Kim教授採用ALD生長的氧化銦塗層和新的空氣陰極設計,提高多孔、導電和自支撐碳納米紙(CNp)的穩定性,用於自支撐柔性Li-O2電池。此外,通過3D列印、靜電紡絲和雷射微加工技術的優化組合,為微型化和可穿戴電子產品定製電池幾何形狀。並成功設計了水性鋅離子電池(ZIB)系統。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夏幼南教授作了題目為「Maximize Neurite Extension on Electrospun Nanofibers for Peripheral Nerve Repair」的精彩報告,介紹了最大限度地促進神經突對電紡納米纖維周圍神經修復。利用相變材料(PCM)開發了神經生長因子(NGF)控釋溫度調節系統,促進神經突生長。當近紅外雷射將溫度升高到略高於PCM熔點時,NGF可以被控制釋放。進一步證明了由脂肪酸組成的電噴霧微粒子對單向取向纖維的功能化,在周圍神經修複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Il-Doo Kim教授(左),夏幼南教授(右)
北航趙勇教授分享了題目為「Multistructured Superwetting Nanofibers for Controllable Liquid Transportation and Separation」的精彩報告,介紹了可控液體的多結構超潤溼納米纖維運輸和分離。通過設計一種結合水下超疏油膜和超疏水膜的協同雙通道油水分離系統,克服了常規單膜分離裝置的缺點,實現了連續、高通量、高效率的油水分離。除油水系統外,更複雜的有機液體混合物分離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能防止二次汙染,而且能提高有機液體的循環利用。這些膜有望成為複雜化工產品分離、資源回收和環境保護的有力競爭者。
青島大學龍雲澤教授作了題目為「Portable Electrospinning Devices, Solvent Free Electrospinning and Their Applications」的報告,介紹了無溶劑電紡、可攜式電紡裝置及應用。講述了一種氣流輔助原位靜電紡絲裝置用於內臟器官的快速止血,研究了可攜式電子紡絲裝置在柔性/可拉伸裝置、快速止血、創面敷料、非縫合硬膜修補等方面的應用。
北航趙勇教授(左),青島大學龍雲澤教授(右)
此外,還有約60名國內外學者分別作了精彩的報告,向參會者展示近年來的研究成果。6月20日會議結束之後,與會人員參加了晚宴,期間會務組組織了古典音樂秀以及書法秀,向國際友人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最後,會議組還選出14個優秀牆報獎。
6月21日,會議第三天,東華大學莫秀梅教授分享了題目為「Electrospun 3D Nanofibers Scaffolds for Tissue Engineering」的主題報告,採用兩種方法製備了三維納米纖維支架材料,一種是動態電紡絲法製備納米支架的方法,納米織物支架已成功應用於兔肌腱組織再生和大鼠血管組織再生。採用靜電紡絲與凍幹相結合的方法製備了明膠/聚乳酸納米纖維支架,由此獲得的三維納米纖維支架材料可以促進細胞生長和增殖。
東華大學莫秀梅教授
接著,吉林大學盧曉峰教授作了題目為「Electrospun Nanofibers for Catalytic Applications」精彩報告,介紹了在酸性和鹼性電解液中,利用納米碳纖維(CNFs)與功能碳化物和硫化物進行析氫反應(HER)和析氧反應(OER),製備的Ni-Mo2C/CNFs與CoS2-C@MoS2由於其獨特的形貌和結構、電化學活性表面積、高導電性以及各組分間的協同作用,對HER和OER均表現出較好的電催化活性。這些電催化劑也表現出良好的催化性能。
武漢大學鄧紅兵教授分享了題目為「Assembling Modification of Biomass Nanofibers」的報告,介紹了納米纖維在生物體內的自組裝和精細結構調控,採用體外靜電紡絲技術對納米纖維進行表面修飾,以達到製備仿生材料和生物質纖維高價值應用的目的。這些材料廣泛應用於生物醫學、環境修復等領域。此外,還有約10位國內外學者也分別作了精彩的報告!
吉林大學盧曉峰教授(左),武漢大學鄧紅兵教授(右)
此次會議是靜電紡絲技術的一次學術盛會,為從事該領域研究和開發工作的科技、教育、產業工作者和青年學生提供學術與技術交流及展示的平臺。此外,國內外知名學者的積極參與,也將促進靜電紡工程學界之間的聯繫,達到取長補短,開展聯合研究的目的,並增強中國學者在國際靜電紡工程學界的影響力。
最後,感謝會議主辦方、到場的各位報告人和大會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期待2021年馬來西亞第七屆靜電紡絲國際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