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微信群成為老師和家長溝通的重要途徑之一,很多與孩子學習相關的信息都在群裡發布,與此同時,老師與群裡家長的關係也變得「微妙」起來,有些家長為了加強和老師的互動、活躍群裡的氣氛,或者出於其他目的,希望通過「發紅包」的方式促進關係發展,但殊不知,這種方式對於老師來講是很危險的。
前不久,教師節剛過,就有消息爆出有一位家長給老師送了紅包,更戲劇化的是,這位家長竟然立馬截圖,上報有關教育部門, 這位老師就這樣被赤裸裸地曝光了。
教師節,教師劫也!總有好多人,往槍口上撞。9月10號教師節剛過,就有消息爆出,有老師收家長紅包,更令人難以思議的是,當老師收了微信群裡的紅包之後,這位家長立馬截圖,上報有關教育部門, 這位老師就這樣被赤裸裸曝光了。
這位老師的做法確實不應該。今年的教師節主題就是嚴查教師違規收受禮品禮金、有償補課等,這些話已經說破大天了,這樣低級的錯誤,這位老師怎麼還要犯?
此事一出,網上也是炸開鍋了,看法各異。
比如,一位網友對老師和家長都感到不滿,評論道:「人家發了,你可以不收,人又沒刀架在你脖子上要你收,收了就不能怪人來那一招,都是心術不正的人,誰也沒必要說誰。」
另一位網友則站在教師的角度說:「我是教師,求國家取消教師節吧,孩子、家長、教師都累!」還有的網友評論說:「家長套路深,家長需當心.」、「家長不地道」等等;
當然也有網友認為老師收紅包的做法實在不妥,說道:「一個國家如果老師,醫生,法官不廉潔,那這個國家就沒有未來。」抑或發出「回歸真正的教書育人就好了!」的感慨.
教師節成了(或者在某種意義上被渲染為)「收禮節」,很多老師紛紛表示因為這個自己都不想再過這個節日了,他們更想安靜過日子,平靜生活,甚至希望可以取消這一節日。「我可以送,你不可以收。」這樣的道德指責也是讓老師們哭笑不得。
但不管怎樣,收到來自家長的禮物是每個老師都難以避免的經歷,特別是在微信興起的今天。那麼,我們老師應該怎麼避開「雷區」呢?
老師該不該收學生和家長的紅包?回答一定是一致的:當然不該!那對於在微信群裡「發紅包、搶紅包」現象,很多老師都表示有點「招架不住」。那麼,老師們具體又是怎麼做的呢?
避雷針1:紅包禁令告四方,設立群規先奪人
長春一所小學的班主任陳老師就是採取這樣的做法,陳老師在家長微信群裡直接勸誡:禁止在群裡發紅包。
班主任發布的這道「紅包禁令」,雖然讓家長都感到很拘束,但同時的確避免了一些是非。這樣可以讓家長的心思更多地放在孩子身上,特別在逢年過節的」敏感期間「,也可以減少關於老師的「負面新聞」。當然也有家長表示,班主任禁止在群裡聊與學習無關的工作,且禁止發紅包等做法,使得群裡難免有些無聊、拘束。
長春市朝陽區某小學的四年級班主任曹老師也採取類似做法,她表示,作為一名老師,她很想和家長們多接近、多互動,但她從來不收取紅包,即便收到也要主動退回給家長。在她看來,紅包仍是直接拒收為好,雖然錢不多,但是如果被扣上變相收禮的帽子就不好了。
避雷針2:收進來的紅包再發出去,「禮尚往來」溫和互動
這種做法不會命令禁止發紅包,也不像第一種那般「強硬」,但是老師搶到紅包會重發出去,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加強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感情互動。
長春市南關區一所小學的班主任劉老師說,「過節搶一下紅包,也是老師和家長拉近間隔的一種方法。」在新年時期,他的班級微信群裡也開始玩「發紅包」,約好的紅包金額是不超過5塊錢。作為老師,他也會一同搶紅包,不過都會在當天把搶到的錢從頭髮到群裡去。劉老師說,這需要把握住兩個準則:一是金額不要大,二是不要藉此樹立私人聯繫。只需當成一種文娛即可。
一位王老師表示,自個班裡的家長群偶然也會發紅包,老師不會搶,但也不會明令禁止。一般家長們發的金額不大,但可以促進活躍氛圍,增強班級凝聚力。但群裡的老師們為了避嫌,都不會參加搶紅包。還有一位老師說到自己的經歷:之前一位很熟的家長給他發微信紅包,開始以為是幾塊錢,但點開一看是99.90元,於是這位老師馬上包了100元的紅包回贈過去,並說了一句「禮尚往來」。
歸根結底,這種做法的出發點是為了加強老師和家長之間的互動,但是,在整個過程中,老師尤其更要注意把握好分寸,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非議。
避雷針3:含蓄拒絕,當個「技術盲」
楊先生的兒子在長春市某小學就讀,過年期間,家長們在群裡共發了33個微信紅包,可兩位老師一個紅包都沒拆,只對家長發來的祝願回復謝謝。其中一位老師含蓄地表明,自己的手機不與銀行卡綁定,所以無法參加搶紅包。而另外一位老師則表明,自己年歲大了,不會微信搶紅包,只能道聲祝福了。
40多歲的趙老師是內江一所學校的政教處主任,他雖然下載了微信,但是由於手機沒有與銀行卡綁定,所以他從來不參與發紅包、搶紅包。不過,趙老師並不反對在微信群裡「搶紅包」,他認為,老師與家長像朋友間相處交往,搶個紅包無傷大雅。但是如果家長通過私聊給老師發紅包的話,就另當別論了。這時,老師就應該拒收,不管金額大小,不打開,然後等紅包自動退回去。小編覺得,這樣的做法含蓄委婉,是一種很自然地方式。
1.家長、孩子:一句暖心的祝福,遠比「紅包」感動
家長微信群是為了促進家長和老師之間的聯繫和交流。比如,向家長傳遞教育知識,使家長隨時關注到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便於家長之間、家校之間溝通,利用碎片化空餘時間學習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等。家長微信群有必要建立「群規」規範群內發紅包的行為,老師們也要謹慎,堅持不接收家長的微信紅包。如此,家校聯繫才會變得更加自然、順暢。
孩子家長總是希望老師可以更加關注自己的孩子,但是家長帶有目的性地「發紅包」行為是不合理的。這對老師和孩子都是一種潛在的傷害,如果「送禮風」盛行,必然毀掉校園的純潔,毀掉師生之間的情誼,更毀掉了孩子們原本的純樸和善良,最終的受害者可能是孩子們。
其實,對老師而言,家長的理解和尊重是送給老師最好的禮物。若是孩子想表達對老師的感恩,可以給老師製作一張賀卡,或道一句:老師,您辛苦了!老師更多地是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認可。所以,作為家長,請不要給老師送禮,如果可以,不如和孩子、老師多交流,一起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2.老師:對「發紅包」要謹慎參與、儘量迴避
北京教育音像報刊總社評論員線教平認為,在微信群中,老師和家長互動孩子的教育問題外,也並非不能和家長建立朋友關係,但這種關係最好還是止於「君子之交」,這看似是一種冷漠,其實對雙方都是一種保護。從家長的角度來說,由於自身在學校教育中處於從屬地位,多數都抱有「討好老師」的心態。因此,一旦老師稍有不慎,很容易讓家長互相攀比討好教師,即便教師無心,也多半會讓自身處於尷尬的位置。與其事後後悔,不如事前就「清者自清」,謹言慎行。
巴中龍泉外國語學校校長李永富認為,微信是一種新的溝通方式,在微信群裡搶、發紅包也是一種交流,它的金額很小,就是讓大家在空閒的時候取個樂,不過老師在參與時還是要審慎,不能違反相關規定。不過,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在家長和學生群裡,老師最好還是不要參與這項「遊戲」。
一位高校教授也不主張老師在學生、家長群裡參與搶紅包。他表示,「紅包」二字畢竟是個敏感詞,即便在微信群裡,大部分人都只當它是一個遊戲,但教師還是迴避比較好,免得引起誤會。
的確如此,教師這一職業需要有更高的職業道德意識和自我約束精神,社會輿論對這一職業群體道德水準的要求也要高於一般職業從業人員。所以,當老師的「搶紅包」等行為和學生、家長的利益產生關係時,一定要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不要讓家長對老師的行為產生誤會,更不要被抓住把柄,不要再出現「被舉報」的悲劇了。
本文綜合今日頭條、點師成金微信公眾號、中國青年網、搜狐新聞、新浪教育、騰訊網、中新網等
實習編輯:李雯雯
責任編輯:趙天驕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就給小編點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