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群」狂,這是許多新生家長眼下的真實寫照。
如今,QQ群、微信群已經成為老師和家長溝通的重要途徑之一,很多與孩子學習、生活相關的信息都在群裡發布。與此同時,老師與群裡家長的關係,也變得「微妙」起來。
鹿姐姐聽說,有些爸媽為了加強和老師的互動、活躍群裡的氣氛,或者出於其他目的,喜歡在群裡「發紅包」。但殊不知,這種方式對於老師來講,是灰常危險的——
教師節剛過,就有人跟鹿姐姐報料,有位老師在群裡收了家長發的紅包,沒想到家長竟然立馬截圖,並上報有關教育部門。 這位老師就這樣被赤裸裸地曝光了……有木有感覺滿滿的套路……
此事一出,網友們炸開了鍋。家長在微信群裡發紅包,老師該不該搶?大家看法各異——
網友A:人家發了,你可以不收,人又沒刀架在你脖子上要你收,收了就不能怪人來那一招,都是心術不正的人,誰也沒必要說誰。網友B:我是教師,求國家取消教師節吧,孩子、家長、教師都累!網友C:一個國家如果老師,醫生,法官不廉潔,那這個國家就沒有未來。不管怎樣,收到來自家長的紅包/禮物是每個老師都難以避免的經歷。特別是在網絡流行的今天,微信群裡發紅包、搶紅包司空見慣,很多老師表示有點「招架不住」。
據說,老師們為避開這些「雷區」,已經研發出這些「避雷針」——
長春一所小學的班主任陳老師,就在家長微信群裡直接勸誡:禁止在群裡發紅包。這道「紅包禁令」,雖然讓家長都感到很拘束,但同時的確避免了一些是非。
陳老師認為,家長可以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孩子身上,特別在逢年過節的「敏感期間」,也可以減少關於老師的「負面新聞」。
長春市南關區一所小學的班主任劉老師說,「過節搶一下紅包,也是老師和家長拉近間隔的一種方法。」
在新年時期,他的班級微信群裡也開始玩「發紅包」,約好的紅包金額是不超過5塊錢。作為老師,他也會一同搶紅包,不過都會在當天把搶到的錢發回到群裡。劉老師說,這需要把握住兩個準則:一是金額不要大,二是不要藉此樹立私人聯繫,當成一種文娛即可。
楊先生的兒子在長春市某小學就讀,過年期間,家長們在群裡共發了33個微信紅包,可兩位老師一個紅包都沒拆,只對家長發來的祝願回復謝謝。其中一位老師含蓄地表明,自己的手機不與銀行卡綁定,所以無法參加搶紅包。而另外一位老師則表明,自己年歲大了,不會微信搶紅包,只能道聲祝福了。
40多歲的趙老師是內江一所學校的政教處主任,他認為,老師與家長像朋友間相處交往,搶個紅包無傷大雅。但是如果家長通過私聊給老師發紅包的話,就另當別論了。這時,老師就應該拒收,不管金額大小,不打開,然後等紅包自動退回去。
在微信群中,老師和家長互動孩子的教育問題外,也並非不能和家長建立朋友關係,但這種關係最好還是止於「君子之交」,這看似是一種冷漠,其實對雙方都是一種保護。
從家長的角度來說,由於自身在學校教育中處於從屬地位,多數都抱有「討好老師」的心態。因此,一旦老師稍有不慎,很容易讓家長互相攀比討好教師,即便教師無心,也多半會讓自身處於尷尬的位置。與其事後後悔,不如事前就「清者自清」,謹言慎行。
微信是一種新的溝通方式,在微信群裡搶、發紅包也是一種交流,它的金額很小,就是讓大家在空閒的時候取個樂,不過老師在參與時還是要審慎,不能違反相關規定。不過,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在家長和學生群裡,老師最好還是不要參與這項「遊戲」。
簡單說,家長微信群的建立,初衷是為了促進家長和老師之間的聯繫和交流。家長希望老師更加關注孩子可以理解,但帶有目的性地「發紅包」行為也不合理,這對老師和孩子都是一種潛在的傷害。
看到這裡,鹿姐姐也想問各位爸媽幾個問題——
其實,對老師而言,家長的理解和尊重就是最好的禮物。如果你對上面的問題還有其它答案,歡迎在留言區告訴鹿姐姐。
來源:中國教育報
編輯/製作:沈蒙和 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