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湛江雷州市調風鎮一學生自稱考上清華大學,偽造錄取通知書的事情引發熱議。
這位考生自製了分數截圖,號稱總成績702分,省內第52名,偽造的錄取通知書則顯示自己被清華大學「人工智慧技術專業」錄取。
有孩子考上清華大學,自然在村中引發轟動,一度拉橫幅放鞭炮慶祝。平時早出晚歸,靠漁業為生的父母也十分開心,計劃大擺酒席。
但人們隨即發現,錄取通知書上有明顯錯字,將「高等學歷教育」寫為「高度學歷教育」,「報到時間」寫為「報導時間」,證實其為偽造。經過查詢準考證號發現,該考生僅僅考了235分。
這件事引發了網友們的嘲笑,但在我看來,這不過是一個成績不好也不懂事的孩子所策劃的一場鬧劇。有消息稱考生偽造錄取通知書,是想向家裡騙取生活費,也有人猜測這不過是一個慌不擇路的孩子在討好取悅父母,又或許多種動機兼而有之。不管真相如何,這荒誕行徑都可算是反向版的「範進中舉」,但在現實生活中,「範進中舉」式的橋段並不罕見。
直至今日,「升學」仍然是攪動一個中國普通家庭的指揮棒。且不說高考,即使是中小學的搖號錄取,也是普通家庭所面對的大事。據說抽籤搖號進入重點中小學,於是大擺筵席慶祝的事情,在各地也不算罕見。難道這樣的場面就沒有「範進中舉」的意味,就比偽造清華錄取通知書更高明?
至於歷年高考,某些地方的狀元騎著高頭大馬遊花街,然後去當地文廟拜祭的場面,在我看來也跟偽造清華錄取通知書沒有本質區別,因為大家都在同一個指揮棒下,信奉著「分數至上」,做著不同的荒誕之事。
更讓我感慨的是,因為「升學」這一指揮棒,製造了太多異化的中國家庭關係。孩子背負的沉重壓力自不必說,家長的心態同樣被扭曲。在「偽造清華錄取通知書」一事中,考生的父母也引發質疑,因為他們對孩子的學力和成績簡直一無所知。一個只考了235分的考生,其學力水平與清華錄取成績之間有著巨大差距,遠遠超出了「超水平發揮」的可能性,哪怕家長對孩子略有關心和了解,都會對清華錄取通知書的真偽下一個基本判斷。但很顯然,這位考生的父母沒有做到。
或許我們對這位考生的父母不能苛求太多,畢竟新聞裡提到他們以漁業為生,每日早出晚歸,但在現實中,大多數父母都對孩子有過度期望,卻沒有真正了解,也是不爭的事實。正如網友評論所說:與其說是父母好騙,不如說是他們對自己的孩子太過陌生。
由於涉事考生剛剛成年,網友們的嘲笑和過度渲染也應收斂一些。此事最先在網絡平臺傳播時,有「害得老父殺豬宰羊,花了幾萬元擺酒招待親朋好友。他父親後來得知真相後當場氣昏,後來送醫院搶救,醒來後檢查血壓220,大罵:呸,考得還沒我血壓高」等細節,但媒體採訪後證實這些細節都是調侃和虛構。這些調侃和虛構的傳播,對於當事人來說並不公平,也容易造成巨大心理衝擊。
正如當地政府所說,這件事在及時處理,未造成太大負面影響的情況下,不妨寬容與善待,避免網友的過激言論影響該考生的心理狀態,作出過激行為。
遺憾的是,根據最新消息,這位考生已經離家出走,只能祈禱他平安歸來。
真正需要正視的是假證問題,新聞顯示,網上有多名賣家聲稱製售假高校錄取通知書,可以定製並有學校印章。而且這類假貨還提供各種套裝,除了錄取通知書之外,還可以偽造入學須知、入學登記表、家庭調查表、貧困資助申請表、家長信乃至郵政空白手寫快遞單等,可算是一個完整的「造假產業」。
假證問題由來已久,也一直被重點打擊,但從當年的電線桿小廣告到現在的網絡運營,假證仍然屢禁不絕。巨大的利潤與需求,是這個行當存活的根源。一個孩子的鬧劇可以原諒,但假證產業鏈不可寬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