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1月,在港臺的娛樂圈中,有兩位明星先後去世,轟動整個行業,也令廣大的歌迷和影迷傷心不已。
11月8日,我們至愛的鬼片大師林正英因癌症去世,標誌著一代殭屍電影的結束,黃符墨斗仍在,江湖已無英叔。
而過了四天,在臺灣的著名歌星張雨生,因為一次意外車禍而不幸逝世,年僅31歲,一代音樂才子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而他留下來的音樂作品,卻一直風靡流行到如今。他的《大海》《我的未來不是夢》這兩首歌,我相信是很多人都會哼唱幾句的,每次到KTV去唱歌,很多人都會拿這些歌曲來做開腔曲。
時至今日,《大海》這首歌仍然穩穩佔據KTV的K歌榜前位,據了解,該歌曲還獲得2018年華語金曲獎的最廣泛點擊K歌獎。可見,這首歌曲的魅力是無限的,歌曲中,張雨生的歌聲嘹亮,尖利高昂且悠長,唱不了高音的人很難唱得了。
另外一首歌中,算是勵志歌曲當中的經典,那就是《我的未來不是夢》。
其實,這一首歌創作的時候,張雨生只是22歲,歌曲唱出了很多平凡人的夢想,當你生活感覺到困惑的時候,當你對於未來前途的迷茫時,當你認為自己失敗的時候,聽聽這一首歌,你會感受到無窮的力量,相信自己的未來不是夢,仍然可以很美好。
個人認為,聽張雨生的歌曲,絕對是必須要聽的兩首歌,一個是代表感情的堅毅,一個是充滿了對未來的信心。不管過了多少年,聽這兩首歌都不會覺得過時,反而每唱一次都會有無限的力量使人進步。
經過了1992年的《大海》唱片銷量600萬張爆紅以後和1993年的《一天到晚遊泳的魚》也獲得巨大的成功後。進入1994年,張雨生似乎覺得以往的歌曲都是以情感和勵志為主,他便嘗試創作新的音樂內容,只可惜做出來的新專輯市場反應冷淡。
所以,在他30歲時,也就是1996年,張雨生選擇了做一個音樂人,進入幕後。他的第一個學生就是張惠妹,為她製作的第一張專輯《姐妹》就獲得巨大的成功,張惠妹因此一炮而紅。
在1997年,張雨生又乘勝追擊,為張惠妹製作《bad boy》,同樣賣出了135萬張的好成績。張雨生初次作為製作人,就取得了如此的成功,如果繼續努力,他日後肯定能成為金牌製作人。
但是,非常地可惜,在當年的10月20日,張雨生在回淡水時發生了嚴重的車禍,雖然經過最大的努力搶救,但他還是不幸於11月12日離去,這也是樂壇的一大損失。
如果張雨生不曾離去,港臺的華語樂壇會是怎麼樣呢?到了1997年,其實已經到了港臺流行音樂下滑階段。我們現在常聽的常唱的很多經典老歌,都是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創作的,那個是一個娛樂行業的巔峰期,不管是電影電視還是音樂,都是一個充滿了記憶的年代。
張雨生的歌聲清澈嘹亮,如果他繼續以製作人的身份做音樂,我想應該是會捧紅更多像張惠妹一樣有實力的歌手出來,為港臺樂壇的衰落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貢獻的。
不過,一切都只是假想了,時代的洪流總是瞬息萬變,我們曾有一個美好的回憶也算是幸運了。
(所有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