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陝西號召煤老闆捐款投資 被質疑「逼捐」

2020-12-22 騰訊網

政府:「勸捐」還是「逼捐」

在盛產煤炭的山西省和陝西省,一些煤礦老闆在當地政府的號召下,或捐款或投資當地的公益事業。被外界稱為"勸富濟貧"。

起因很簡單,煤老闆們開採礦區給當地的地質環境生態帶來了嚴重破壞,給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再加之收入差距的拉大和農民心理的失衡,煤老闆和當地百姓曾經嚴重對立。2009年10月,因為礦權糾紛,山西鄉寧縣白家峁發生血案,致4人死亡,14人受傷。原白家峁礦礦長、山西三興煤焦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石金山自殺。而在幾年前,山西鄉寧縣,曾有一個煤老闆被綁架17次。煤老闆們出門都需要帶保鏢。

"煤老闆和當地百姓產生了巨大的貧富差距,政府必須要想想辦法了。必須要引導煤老闆走正路,不能讓他們把煤挖光後一走了之,要給鄉寧老百姓造福。"時任鄉寧縣縣長張效彪說。

從2004年起,山西鄉寧縣政府以紅頭文件的形式,倡導縣裡的煤礦實施"一礦一事一業",一般煤炭每噸捐獻30元,利潤稍低的電煤每噸捐資15元,投入社會公益事業(一事),或創辦一個有利於帶動農民增收的非煤產業(一業)。這個數字約佔煤礦利潤的三到五分之一。而早在10年前,陝西省榆林市下屬的神木縣店塔鎮,鎮政府以"噸位煤抽取一定環境汙染補償費",統一收取後,統一解決礦區群眾的塌陷補償等問題。他們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化解煤老闆和當地百姓的矛盾,為當地百姓謀福利。

在陝西的神木縣和府谷縣,地方政府還出面組織煤礦老闆實施"結對幫扶",動員煤炭企業家捐助數十億元的教育、醫療慈善基金。

如今,這種"勸富濟貧"的模式被陝西省推廣運用到國企身上了,從在國有資本收益預算中單列"社會公平調劑基金",到直接引導國有能源企業參與地方民生工程。

但這種"勸富濟貧"模式,引來"勸捐"還是"逼捐"的爭議。

"任何企業,無論民企還是國企,都不會主動將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捐獻出去。只不過與所在地村民及政府搞不好關係,首先是正常生產無法維持,其次企業要發展必須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才有可能從政府職能部門得到賴以長期生存的土地、礦產等資源。"陝西一國企領導道出企業在"勸貧濟困"號召下捐款的深層原因。其言外之音就是,只有服從政府,企業才能生存,才能獲得發展所需的土地、礦產等資源。政府表面是"勸",但實質暗含威懾。

但當地的政府官員卻不這樣認為,鄉寧縣一名官員說:"中國的國情就是這樣,做什麼事都離不開政府推動。這是『勸富濟貧』而非『劫富濟貧』,靠的不是強制手段,主要是靠輿論、靠宣傳、靠表彰。"因為煤老闆投資鄉寧縣的項目由其自選,並與鄉政府協商。錢不經過縣政府,施工隊也由煤老闆決定。榆林當地官員強調,"民營企業家捐贈行為都是自己主動的,也是互相感染,政府只是起了一個引導的作用,讓全縣人民都享受到發展成果。"

不過,無論是"勸捐"還是"逼捐",有政府官員認為這樣做並無不妥。陝西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一名官員認為,無論是陝北的民營企業,還是延長石油、陝西煤化、陝西有色三大地方國有企業,都是依託能源資源快速發展壯大的,企業以非市場化手段拿到極為廉價的能源資源,在能源需求極為旺盛的市場中賺取了巨額暴利,理應將資源紅利向社會回饋。

富人:施捨還是救贖?

在山西,採煤、煉焦帶來的環境破壞日趨嚴重。據鄉寧縣當地官員介紹,該縣每年1000萬噸的煤炭產量帶來的隱形代價是7億多元,"把鄉寧的財政收入全貼進去都不夠"。當地官員認為,應該趁著煤炭利潤豐厚時發展接替產業,鄉寧的"一礦一事一業"也許是一種可行的探索。

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有人認為,煤老闆的捐款其實是對自己暴富的"原罪救贖"。

中陽鋼鐵集團董事長袁玉珠對此並不否認:"百姓對煤老闆有看法,根本原因就是我們挖了這麼多年煤,沒給家鄉父老留下什麼。作為現代企業家,必須要有道德的血液,這血液要流到最需要我們的老百姓身上。"從2005年起,袁玉珠宣布要連續30年資助一些貧困生讀完高中。中陽鋼鐵集團還投資一億多元興建水庫,開通生活專用管道,讓當地百姓都用上了自來水。

山西金達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馬立農說:"這些年來,我們挖煤開礦,賺錢是不容易,但主要靠的是政策的支持。地下的資源並不是我們的,只不過我們比別人捷足先登,抓住了機會。所以致富以後,拿出點錢來回報社會也是完全應該的。"他還坦承,每一個煤礦都不同程度給老百姓的生活環境帶來了破壞,有的非常嚴重。

馬立農每年拿出30萬元,專門資助當地的大學生。金達集團近年來投入2.6億元進行新農村建設的棚戶區改造,使2800多人從農村搬進了移民新村;還給當地百姓入了乾股,每年給百姓分紅。而金達集團煤礦所在的村裡,再也沒有出現村民鬧事。

隨著煤炭不斷開採,金達集團煤礦所在的孝義市環境汙染越來越嚴重,地表塌陷使得農業空間、收益都連年遞減。馬立農的思路是把土地集約化、規模化,以新產業帶動村民致富。

長久:權力還是法律?

"勸富濟貧"引來的質疑,還在於其是否"合法"。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王名教授認為,政府是一個公共主體,只有稅收才是政府主要的資金來源。一些地方政府的"勸富濟貧"行為等於是創建了一個名為"慈善"的政府第二財政,而國家對於政府取得預算外的收入是嚴令禁止的。"雖然至今尚無法律明確規定和約束,但業界的共識很明確,政府應當為慈善事業創造條件,提供制度保障,而不應介入捐贈行為,這已成國際慣例"。

「『鄉寧模式』放大來講,實際是政府主導、對社會財富進行再分配的模式,它存在產權上的問題。政府只能進行有限幹預。憲法要保護個人財產,但鄉寧這種行為在『勸富』和『劫富』之間找不到一個點。」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曙光認為。

那麼,"勸富濟貧"模式的出路何在呢?

李曙光認為,解決貧富分化,可以完全用稅收解決。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公共政策研究所秘書長楊鵬則建議,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一個煤炭企業公益基金會,把錢投入基金會進行規範管理,既實現了政府要求工業反哺農業的需求,又不和現行基本的法律相衝突。

"地方政府在利用行政乃至財稅手段引導資源型企業濟貧的同時,更應該將之上升到分配製度改革的高度,探索從機制、制度層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畢竟行政手段不具有強制約束力。"陝西省資深律師武廣濤認為。

還有專業人士提出,從具體操作的層面看,可以由村民出面向煤老闆提出補償要求,政府居間調解籤定協議。另外,政府的相關文件應該提交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獲得最高權力機關的支持,才更有合法性。(本刊綜合)

(廉政瞭望)

相關焦點

  • 山西數千煤老闆隱退 投資旅遊黃金行業或是門道
    這意味著,山西數千名「煤老闆」將從煤炭經營前臺隱退,成為幕後的股東,或者從煤炭產業退出,進入新的投資和產業領域。山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山西省經濟學會副秘書長焦斌龍認為,山西煤老闆轉型分為兩個階段:2008年以前,在煤焦產業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部分人考慮到資源的不可再生性,主動轉向「可持續發展」之路;2008年以後,是由於國際金融危機的市場倒逼機制,大量煤老闆被迫集體轉型。
  • 廣東規定任何單位不得逼捐扶貧捐款
    扶貧捐款不許搞硬性攤派,不得採取扣發工資、津貼的做法;不得對沒捐款和少捐款的幹部職工進行處罰;不得截留或擅自使用代收的募捐款物,堅決杜絕變相攤派和逼捐行為。」  廣東省民政廳廳長劉洪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廣東省扶貧濟困日活動社會捐贈是遵循自願原則的,對於個別單位的「逼捐」行為,有關部門將予以打擊。  認捐30億到帳近八成  劉洪介紹,去年首屆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截至今年5月底,去年認捐的30億元中已有23.13億元到帳。
  • 被黑出天際的「山西」,拿醋當可樂喝,遍地都是煤老闆
    山西這個省,對於不了解它的人來說真的毫無特色,反而全身是黑點,而且很多人容易把山西和陝西混淆。很多山西人都被問,兵馬俑是不是你們那的,你們那是不是很多煤老闆等等。我想山西的小夥伴,對此只有呵呵一笑,今天我就帶你們看看,真正的山西到底是怎樣的。
  • 自願捐款變逼捐,班主任要求學生捐款至少5元,教育不是掙錢工具
    相信大家的學生年代都經歷過捐款這件事。在小編的學生年代,每次要捐款都是班主任來宣布然後班長負責收集大家的捐款,捐款與否和捐款數量都是全憑自願的。在每個班上交捐款後校長還會在開會時公開每個班的捐款金額。現在想來,這種方式可以說是相當的公平公開了。
  • 比「逼捐」更可惡的,是逼孩子捐!
    這兩天,廣東某個小學「逼捐」的新聞,讓很多人氣憤不已。
  • 山西煤老闆黑金人生:煤老闆們當年多有錢?一語道玄機!
    山西煤老闆黑金人生已經成為過去時了,煤老闆們最近都去幹什麼了?被一位地道的山西人一語道玄機!他印象裡的山西的煤炭好像從2012年開始就走下坡路,因為12年之前他爸每天都會要完成很多省外運煤,有幾個地方每天都會出現,柳村南、珠江電、秦皇島最印象深刻。那幾年也算是煤炭行業效益最好的時候,最誇張的時候煤炭價格是一天一個價,太暴利了!雖然煤老闆的錢來得太容易了,但不能說煤老闆有多厲害,真正的沒太注意都屬於國有企業,私人煤老闆和省內幾大煤企比幾乎是九牛一毛!
  • 廣州老師號召家長捐款,買22000元天價石凳贈學校:教會孩子感恩
    廣州老師號召家長捐款元旦前夕,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沙埔中學七(2)班班主任在家長群裡發出一條信息,要求家長合力捐贈一套價值22000元的石凳。老師稱此舉是為了給孩子埋下一顆感恩的種子,懂得感恩的人必定能走上康莊大道,而且孩子在若干年以後重回學校,看到自己捐贈的物品,必然能勾起一番美好的回憶。
  • 煤老闆的花樣年華
    1980年,國家把山西作為能源基地來定位,鼓勵投資建設煤炭產業。這還是鄧公帶的頭。前一年訪美的時候,他與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長哈默老爺子搭上了橋。不久後,哈默就來中國考察,跟他當年和列寧做生意一樣。最終,選擇投資在山西建了個平朔露天煤礦。
  • 網球運動員「贏一局捐1000」被批,花式捐款就是作秀?
    近日,中國網球運動員王薔在WTA(國際女子職業網聯)泰國華欣賽首輪比賽中獲勝,根據「贏一局捐1000元」計劃捐出了12000元善款,用於支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卻被不少網友質疑「作秀」。「花式捐款」,而不是直接捐錢,真就是作秀嗎?
  • 捐款也要被逼著攀比?鄧超、孫儷捐30萬被嘲捐了個包包錢
    但是,捐不捐款以及捐多少,這些都不應該是稱為攀比的東西,可現如今一些明星卻被大眾架到了道德的火焰上烘烤,這就背離了捐助的初心。先來說說鄧超、孫儷夫婦這一對兒在現在的疫情面前也捐助了多餘30萬的捐款,因為有據可查的是一筆來自壹基金的30萬,而捐給韓紅基金會的沒有明示,但是,就是這30萬的捐款,不但沒有給鄧超、孫儷帶來任何的美名反而帶來了不少的罵名,這種現象可以說是鄧超夫婦所不願意看到的。
  • 國難當頭,明星到底該不該捐款?捐多少合適?
    一些流量明星一個廣告費就是幾千萬,一部電影的片酬將近過億,因此看許多明星的收入,都是用多少億來衡量的,除了擁有巨大的身家之外,同時他們享受著人們的巨大關注,一言一行都有著高度的影響力,在國家最危難之際,明星的號召與援助就成了人們高度關注的對象。在1月24日,黃曉明夫婦為武漢捐款20萬。而網友卻不買帳,又被網友罵了。
  • 山西學者姚奠中捐款百萬元籌建國學教育基金會
    本報訊(記者 舒晉瑜)著名學者、教育家、書法家姚奠中先生率先捐出100萬元,發起設立「山西省姚奠中國學教育基金會」,2011年新年前,「山西省姚奠中國學教育基金會」在山西大學正式成立。
  • 小學號召學生捐款改善設施 稱僅交50元不配新椅
    但由於資金有限,學校便號召家長們捐款,還設定了最低捐款額度。家長們認為,這是一種變相的「強捐」。  曝榭村小學號召家長捐錢 稱最低交一百  王先生的孩子就讀於廣東省高州市榭村小學。王先生說,前兩天,孩子回到家要錢,說學校要蓋教學樓,號召家長們捐款,而且最少捐一百。
  • 只好在北京一套套買房是什麼梗 煤老闆轉型投資房產
    煤老闆,一個帶有鮮明時代烙印的群體。自20世紀末期起,煤價隨經濟勃興飛速上漲,煤炭儲量豐富的山西大地上,數不清的財富神話陸續誕生。  但煤炭能製造一夜暴富,也能讓人心撕裂變形。對於煤老闆們而言,那時的山西充滿了改寫貧苦命運的機遇,卻也讓他們感到風險叢生、身不由己。利益空間隨著煤價上漲急速膨脹,但並未隨之產生明確秩序。
  • 領導帶頭捐款,屬於變相「強迫」員工捐款嗎?
    領導「帶頭捐款」,其實並非變相「被迫」職工捐款,這兩者之間並沒有直接或者必然的關係。但是據我所知,很多單位捐款很少強迫職工去捐,一般都是要求自願,而且即便有些單位發文件通知大家去捐款,也一定會在文件中註明是自願捐款,因為沒有哪家單位會好端端給自己「挖坑」,畢竟現在大家的法治觀念都很強了。
  • 【紫牛頭條】捐款不透明?「放棄中考捐髓救母」受質疑,當事人稱願意接受核查
    然而,這件事引起質疑,有人指出,使用私人銀行卡號接受捐款不規範,過程不透明,而且捐獻骨髓有嚴格的程序,「放棄中考捐髓救母」有炒作嫌疑,會誇大骨髓捐獻的風險,使公眾降低捐髓意願。男孩父親曾思國23日向記者表示,新冠疫情給妻子的治療增添了很多困難,苦累無法言語,骨髓移植選在中考期間是醫院方面確定的,有病歷為證,對於財產等情況,願意接受核查,如果捐款用不完,將會捐獻給其他白血病友。
  • 山西的英文名是「Shanxi」,那陝西英文名是什麼?陝西人被問懵了
    這兩個省份就是山西和陝西。可能很多人對山西的印象始終停留在非常陌生的階段,而一提到山西,能想到的第一個詞彙就是「煤老闆」。之所以有這樣片面的了解,是因為山西的確是一個低調的省份。可是別忘了,山西可是中國最古老的省份之一,自古就有人類活動的跡象,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不僅如此,山西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
  • 捐款單位發現驚人漏洞 全國性基金會1年受捐僅8千?
    這一數據被某公司負責人蔡曉質疑。蔡稱,僅該公司當年便向基金會捐贈了10萬元。  一年受捐8000多元?  近日,浙大博康生物科技公司駐京辦負責人蔡曉打開網上的基金會2005年度報告,發現基金會全年接受的捐贈收入僅為8208元。「不可能,2005年僅我們一家公司就捐了10萬!」蔡曉說。
  • 捐款30萬到手500塊,你在網上捐的善款究竟去哪了?
    提到捐款,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頭條哥印象最深的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學校會組織同學們拿出自己的零用錢,響應「一方有難,四方支援」的號召,當我們把錢投入到募捐箱中後,很少會對善款的去向有所質疑。而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捐款的方式也變得多樣,水滴籌、基金會等捐款渠道層出不窮,網絡讓信息便得更公開透明,很多需要救助的孩子、家庭都通過網絡更為人所得知,但是網絡也讓部分人從中鑽空子,牟取善意,收斂不義之財。
  • 涓涓愛心匯聚抗疫暖流——農業銀行黨員自願捐款側記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向全體黨員發出自願捐款的號召後,農業銀行黨委堅決響應、迅速行動,第一時間下發緊急通知,組織黨員自願捐款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總行黨委班子成員以身作則帶頭捐款,各級黨員領導幹部帶頭在所在黨支部捐款,為廣大黨員作出表率。全行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在最短時間內把黨中央號召、把行黨委安排傳導到基層黨支部和全體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