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裡的體育課程不斷 「加量」,升學中的體育考試不斷「加分」,體育在教育體系中的作用正愈發受到各方重視,成為中小學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上海市教委等六部門聯合出臺的《上海市中小學體育工作管理辦法》於去年2月1日起施行,旨在推進普及高水平體育教育,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記者日前走訪了滬上數所專注於探索「以體育人」的中小學,不難發現體育教學在各校的教育實踐中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挖掘體育背後的人文力量
在建平中學西校校長趙之浩看來,如果單純以分數倒逼學生提高體育成績,最終學生會因考核機制消失而放棄運動,引領學生與體育結緣的,不是分數而是興趣,「學生要發自內心地喜歡體育,不能一味為體育 『加分』。真正讓孩子學會幾項體育技能,並成為終身愛好,這才是體育進入中考的真正意義。」
比起學生體育課上的表現,建平中學西校更關注挖掘體育背後的人文價值。趙之浩以貫穿初中四年體育課的接力跑為例,「六年級我們通過接力跑讓學生意識到個人與集體的關係,而九年級學生則通過接力跑學會欣賞成功、擁抱失敗。」建平中學西校的體育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將這些理念傳遞給學生。趙之浩認為,體育是一門承載著「社會價值」的學科,「體」只是形式與方法,「育人」才是最終目標。
讓體育成就更全面的教育,這正是建平中學西校近年來不斷探索的方向。建平中學西校JBA校園籃球賽創立於2016年,在2017年第二屆籃球賽八年級四分之一決賽中,某隊隊長因本隊後衛在場上發揮不佳導致失利,與這位隊友在場上爆發激烈爭論。雖然矛盾最終在老師的引導下平息,卻引發了趙之浩的深思,「我們想讓學生意識到勝利固然重要,但學會坦然接受失敗,學會團隊合作,才是更寶貴的財富」。此後建平中學西校利用兩節全校班會課向學生宣講籃球規則與場上禮儀,並從2018年起設立「體育道德風尚獎」。
讓學生在沉浮之間磨礪心志
以籃球、中國象棋、圍棋、西洋棋為體育特色的交大附小同樣重視「一球三棋」的育人功能。在交大附小校長蔣群看來,籃球運動蘊含著團結、協作與競爭意識,棋類運動則能讓學生在沉浮之間磨礪心志。該校自2009年起請來圍棋職業選手趙棟為一年級學生進行圍棋的普及教育。
2015年起交大附小與徐匯區二少體校展開合作,利用體育活動課與興趣拓展課向全校學生普及圍棋、中國象棋與西洋棋,並逐步建立起三大棋的各年齡段校級梯隊。這所12年前智力運動一片空白的學校如今已斬獲不少獎盃,也讓更多學生愛上智力運動,目前幾乎所有在校生都掌握一至三項棋類基本規則。
該校四年級5班學生袁瑋浩在去年12月收官的2020年全國象棋特色學校總決賽中一舉奪得甲組個人冠軍,並率隊獲得團體季軍。除了能下一手好棋,袁瑋浩的學習成績長期高居班級前五名,尤其擅長數學,並成為2020年徐匯區中小學生「光啟區長獎」小學組三位獲獎者之一。對於很多孩子而言,學習象棋枯燥乏味,常常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但袁瑋浩認為象棋是自己真正熱愛的事物, 「我基本上在學校裡就能完成作業,放學後就下象棋。象棋不僅能鍛鍊邏輯思維能力,還能幫助提高數學成績」。
體育教師正發揮更大作用
正如從教三十年的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天山學校體育教研組組長李毅老師所言,「選擇成為體育老師是因為有機會身體力行去影響一批學生。」在李毅看來,體育不應被視為一門獨立於其他科目的學科,而應充分看到其承載的全方位育人作用。隨著體育教學從單純的強身健體上升至塑造學生人格的高度,體育教師正在育人的功能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李毅的一位學生曾在長寧區高中運動會上奪得1500米跑亞軍,學習成績也位於年級前三十名。然而去年疫情期間,他的學習習慣受到影響,過度依賴手機令其成績出現明顯滑坡,更是出現逃課等情況。期末考試後,李毅專程邀請這位學生參加2018年以高水平運動員身份考入復旦大學的一位體育特長生的分享會。參會之後,學生向李毅敞開心扉,認識到自己對手機的依賴和對學習成績的不自信,希望通過自己所擅長的體育項目進行自主鍛鍊,提高自律與時間管理的能力,進而改變學習習慣。目前,這位學生每天自主練習中長跑,李毅在寒假期間也不斷與家長溝通,關注他身上發生的積極變化。
事實上,如今的體育教師早已不是固有印象中僅僅完成體育教學任務的「配角」,而是參與到學生培養的方方面面之中。建平中學西校讓體育教師擔任班主任已有多年實踐,目前有四位體育教師擔任班主任一職。趙之浩表示,「主課老師才適合當班主任的理念已經過時了。我們在選擇老師當班主任時,看重的是老師的責任心、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
通過多年的實踐,趙之浩認為,體育教師擔任班主任有兩大顯而易見的優勢:一方面他們講究規則,因此班規很嚴格;另一方面學科壓力低,有時間輔助其他學科老師。而以體育人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何通過體育成就教育,如何將體育與教育有機融合,建平中學西校與所有上海市中小學校一起在探索中堅定前行。
內容來源:文匯報,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