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節,首先祝親愛的讀者們節日快樂,闔家團圓。
祝福完了之後,還得送上一篇知識帖。我們都知道,中秋節固定在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但公曆日期總在變。比如去年的中秋節是10月4日,而今年的中秋節就是今天--9月24日。
別說老外了,就連咱們自己對農曆日期也會感到蒙圈,如果不藉助萬年曆,你肯定無法自行算出某一個公曆日期對應的農曆日期。
這裡有四個名詞,很多人搞不清楚:公曆、陽曆、陰曆和農曆。下面我們簡單梳理一下。
首先,「公曆」等於「陽曆」,是世界通用的日期,也就是我們平常的日期。陽曆是「太陽曆」的簡稱,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太陽變化周期為依據的日期系統。而「陰曆」跟「陽曆」相對,是一種基於月亮變化周期的日期系統。
但是,「陰曆」和「農曆」還不太一樣。中國古代是農耕社會,農曆是指導農事的日期系統。其實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農曆的日期標註方式屬於陰曆的部分;而其中的24 節氣則是按太陽年的24等分而得,這就屬於陽曆的部分了。
狹義上,農曆的日期等於陰曆的日期,比如中秋節的日期,我們既可以說農曆八月十五,也可以說陰曆八月十五。
中文部分就到這裡,相信大家已經簡單理解了不同日期系統的區別。下面就進入到英文部分,學習一下這些概念的英語表達。素材方面,我選擇了一段來自於《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Britannica)上對於「陰曆」的解釋,非常典型:
Lunar calendar, any dating system based on a year consisting of synodic months—i.e., complete cycles of phases of the Moon. In every solar year, there are about 12.37 synodic months. Therefore, if a lunar-year calendar is to be kept in step with the seasonal year, a periodic intercalation of days is necessary.
簡單翻譯一下:陰曆,是基於「陰曆月」的日期系統,一個陰曆月等於一個完整的月相變化周期。在每個太陽年裡,有大約12.37個陰曆月。因此,如果陰曆要和太陽年保持同步,那麼就得「置閏」(一會再解釋)。
大家在看這個段落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一些難理解的概念(文中已被加粗)。下面我簡要地解釋一下這五個概念:
1. lunar calendar
陰曆(農曆)
lunar 是形容詞,指「月亮的」。calendar表示「日曆」,所以 lunar calendar合在一起的字面意思是「月亮的日曆」,即「陰曆」(也就是狹義上的「農曆」)。
所以「春節」,我們除了可以說是 Spring Festival,也可以表達為 Chinese Lunar New Year,即「中國農曆新年」。
2. synodic months
朔望月
這是一個形容詞,原義指的是「(天體)會合的」,這裡的天體指月亮,a synodic month 即「月球接連兩次出現相同月相所經歷的時間」,比較學術的說法是「朔望月」(朔,新月;望,滿月)。
3. phases of the Moon
月相盈虧
這個短語比較好理解,字面意思是「月亮的階段」。我們都知道月亮在不同階段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從新月到半月到滿月,再到半月再到新月。所以這個過程的術語就叫:月相盈虧。
下面為大家總結一下不同月相的英文:
waxing moon:蛾眉月
first quarter moon:上弦月
waxing gibbous:盈凸月
full moon:滿月
waning gibbous:虧凸月
last quarter moon:下弦月
waning moon:殘月
其實大家記住以下三個基本月相就行了:新月(new moon),半月(half moon)和滿月(full moon)。
其中「新月」即初一的月亮,英文又叫:crescent。「新月」是伊斯蘭教的象徵,所以你會發現很多伊斯蘭國家的國旗上都有新月的標誌,比如土耳其、馬來西亞,巴基斯坦等。
而中秋節晚上的月相就是 full moon(滿月),又大又圓,象徵團圓和美滿。
4. solar year
太陽年
solar 表示「太陽的」,「太陽系」的英文是 solar system,「太陽能」的英文是 solar energy。那麼 solar year 就指「太陽年」,是以太陽為參照物,地球圍繞太陽旋轉一周所需要的時間,約為365天。
5. intercalation of days
置閏
這是相對最難理解的概念。intercalation of days 就是在日曆中設置閏月,是中國古人為調節陰曆(月亮運行周期)與陽曆(太陽運行周期)的差距而採取的在某些年中增加陰曆月數的方法。
上面英文段落中說了,一個太陽年包含12.37個朔望月(陰曆月)。陰曆12個月為一年,算下來,每個陰曆年就比太陽年少11天,3年少33天。也就是說每三年,太陽年就比陰曆年多1個月左右。
為了「填補」這個差距(所謂陰陽調和才能風調雨順),古人要在適當的年份裡增加一個月,這種方法就叫「置閏」,這也是古代帝王最關心的天文曆法問題之一。
置閏是曆法中非常複雜、繁難的學問。中國古代一直到祖衝之時代(462年)才有了精密的置閏之法。
好了,知識點就說到這裡。既然今天是中國傳統佳節--中秋節,我就把英語和咱們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結合,希望本文不算太燒腦哈。
最後再次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推薦:四位頂級英文大師翻譯《明月幾時有》
上文:某些中國人的「倒地撒潑」竟然有了英文詞條,我們該不該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