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削成梯形的臨時堆土蓋著綠網,不僅美觀,還杜絕了大風天氣產生的揚塵。
不見黃土裸露,處處是「綠洲」,霧炮、移動水車齊上陣,圍牆上連排裝置的水霧噴頭像是噴泉,連辦公區域也按海綿城市理念布置,廊亭石階相連,芳草萋萋,鳥語花香……近日,記者來到西鹹新區空港國際商務中心二期建設現場,放眼皆是美景,叫人賞心悅目。這家工地踐行綠色環保的施工理念,將各項工作可謂做到了極致。
「治汙降霾,保衛藍天,是企業該有的一份社會責任。」空港國際商務中心二期施工單位陝西建工第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聶鑫介紹,空港國際商務中心二期項目位於空港國際商務中心東南側,總建築面積10.23萬平方米。該工程於2018年6月開工,計劃工期960天。項目開工以來,集團公司積極響應中省市和新區、新城治汙降霾的號召,將綠色環保、文明節能的理念貫穿於施工全過程。
「每名工人進駐工地的第一課一定是環保課。」聶鑫說,集團公司和項目部除定期組織專題學習,提高工人對文明和綠色施工的思想認識外,項目部還成立了治汙減霾領導小組,建立文明施工和綠色施工組織體系,並建立了完善的考核管理體系。眼下,從集團幹部職工到項目部一線工人,每個人都從自身做起,挖掘智慧,做環保使者。
在揚塵治理的具體做法上,該工地在施工現場採取圍牆、霧炮、移動水車三級立體式噴淋系統,加裝塔吊噴淋設施,1400米的全封閉圍牆上部安裝有500多個噴淋頭,重點部位設有在線環境綜合聯動裝置,實時監測PM10、PM2.5、噪聲、溫溼度、風速等,一旦數值超過設定標準,噴淋系統自動開啟,灑水降塵。
此外,施工現場主要道路採用鋼板、混凝土硬化處理,以減少車輛通行的揚塵,移動水車每天灑水不少於8次。在水泥土拌制現場加蓋篩土攪拌棚,並裝有噴淋設施,土方回填現場則布置了移動霧炮機,減少粉塵顆粒的產生。在機械使用上,也特別選用了靜壓成孔機械,大大降低噪聲汙染。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4月空港國際商務中心二期項目部只在治汙降霾設施設備資金投入上就超過150餘萬元。
在節能環保方面,該工地採用可快速周轉重複使用的定型化圍擋作為圍牆,工人生活區也使用了可周轉底座的活動板房,此做法減少材料耗費75萬元。辦公生活區遵循多綠化、少硬化原則,植入海綿城市理念,設立三級沉澱系統,對雨水回收再利用,並在室內安裝節水型器具,減少用水成本3萬元。工地、生活區照明上,採用感應式、太陽能或LED環保燈具,節約用電成本5萬元。節地方面,採取臨時性與永久性相結合辦法,在臨時道路鋪設鋼板路,而在項目完工後未來仍要使用的主幹道路則鋪設了混凝土路面,避免重複施工。
走進陝西建工第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在空港新城的另一處施工工地——北杜大街和萬聯大道市政道路工程項目現場,記者看到施工區域地面全部覆蓋綠網,圍牆和溝槽欄杆處安裝大量噴淋設施。工地大門處設置抑塵洗車棚,並配備高壓水槍等衝洗設施,衝洗區域還建有排水溝和泥沙沉澱池,施工車輛衝洗駛離後,地面未見汙水,乾淨整潔。
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修整成梯形的堆土。據此項目的總指揮史強講,這個創意是一線工人在作業中想到的,「以往臨時堆土是尖頂式,即使加蓋網布,遇大風天氣也有揚塵,而削成梯形,再用鉚釘固定綠網,噴溼風乾後不僅美觀,還杜絕了大風天氣產生的揚塵。」
記者了解到,堅持從細節入手,注重綠色環保施工的陝西建工第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駐西鹹新區空港國際商務中心二期和市政道路工程的兩處項目,已成了西鹹新區和空港新城建築領域的模範工地,先後有多家施工單位前去參觀,就治汙降霾和節能環保好的經驗做法學習推廣。
來源:文/圖記者於忠虎呂聰
編輯:芥末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