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和小米經常收到家長的求助留言:
「醫院給孩子做了評估,機構還一定要孩子做評估,一次就要上千塊,有必要嗎?」
首先,科學評估是早期幹預的基礎,無論是對孩子、對家長、還是特教老師都意義重大。
不科學的評估報告並不能真實反映孩子能力現狀,對幹預來說,針對性不強,家長既損失了錢,又無法對症下藥,可能錯過幹預的良機。
一份科學有效的幹預報告應該是怎樣的?又該如何去用?
今天,大米和小米就專門邀請來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BCBA)盧豔芬老師來告訴大家如何解讀評估報告。
藉此機會,我們要給大家插播一個好消息:
10月7日,大米和小米督導盧豔芬老師,通過了國際行為分析師認證委員會(BACB)的考核認證,我們的治療師團隊又添一位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
三年前,盧豔芬就加入了大米和小米,在這裡,她已經憑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能力,成為自閉症孩子及其家庭信賴的治療師;
但是,在大米和小米,每個人都在全速奔跑,你必須專業,還要更專業。
在公司的支持下,2017年盧豔芬和同期好幾位治療師一同考取了BCaBA,現在,她又通過了BCBA考核。
回憶起備考BCBA的那段時間,盧老師覺得瘋狂又感恩:」
如何讀懂評估報告
盧豔芬
大米和小米社交綜合課程督導
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BCBA)
美國恩迪科特大學應用行為分析碩士
華南理工大學語言學碩士
高等院校講師
有些家長會疑惑,為什麼孩子在醫院評估過一次了,機構為什麼還要評估,有意義嗎?
其實,和自閉症相關的評估會有很多種,例如篩查性評估、診斷性評估、課程本位的評估。
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來了解下,醫院常常使用的診斷性評估和機構的課程本位評估究竟是什麼,有何不同?
診斷性評估
醫院裡做的自閉症診斷評估,通常是把孩子與基於大數據產生的普通孩子常模做對比,審視小朋友是否符合自閉症的臨床診斷標準。
目前國內常用的臨床診斷評估量表有:
《兒童孤獨症評定量表》(ChildhoodAutismRatingScale,CARS)
《孤獨症診斷觀察量表》(AutismDiagnosticObservationSchedule,ADOS)
《孤獨症診斷訪談量表修訂版》(AutismDiagnosticInterview-Revised,ADI-R)等等。
診斷性評估報告中,可能會涉及一些醫學領域的專業概念。醫生往往會對評估報告加以解釋。
而機構中通常使用的是:
課程本位的評估
課程本位的評估是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各領域的能力情況,例如,能力短板在哪?現階段發展的困難有什麼……然後基於這些信息給孩子制定各階段個性化幹預目標。
在評估過程中,需要使用一些專業發展量表,例如VB-MAPP,ABLLS,大小米自主研發的RICE評估工具RSSS。
看到這,相信家長們心中已有判斷,醫院的診斷性評估目的是為了給孩子臨床上的確診,機構評估的初衷是為了康復。兩者目的不同,使用的量表,評估報告結果也大不相同,所以,就算孩子在醫院評估過,也會需要在機構重新評估。
下面,我們重點來講解,機構評估報告對幹預有何意義,以及如何檢驗機構的評估報告是否靠譜。
客觀、科學、準確、恰當的評估,是有效幹預的開始。
不同的評估報告會有不同的呈現模式,但通常都會包含以下幾個部分:能力描述、幹預建議、幹預目標、幹預方法。
一份科學的評估報告,對孩子幹預意義重大:
1. 通過評估,我們了解現階段,孩子自身或環境中是否有幹擾孩子學習的要素,進而可以幫助孩子克服幹擾,進入學習。例如,某些嚴重的自我刺激行為或者逃避行為,已經嚴重影響學習。如果孩子有此類情況,那我們在幫助他們建立新技能的同時處理幹擾行為,甚至需要優先處理。
2. 根據孩子各領域目前的技能水平情況,評估報告指向現階段重要可行的幹預目標。
3. 除了幹預目標,幹預報告還可能會包含有現階段的幹預建議以及幹預策略--家長和康復師可以從中獲得有用、寶貴的信息。
總而言之,評估報告其實決定了小朋友現階段具體的幹預內容,所以一定要先客觀科學評估,再開展教學幹預。
由於評估報告對孩子現階段幹預的重要意義,家長在孩子幹預中承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因而,家長有必要讀懂評估報告。
當拿到孩子的幹預報告後,可以認真閱讀,繼而與評估方專業人員進行交流(例如,有的機構會有報告解讀會,例如大米和小米)。
首先,確認評估報告對孩子客觀表現描述是否符合事實,有些小朋友可能在陌生的評估現場展現出來的能力,可能與他們真實的能力水平有很大差距。如果有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及時向機構補充相關的信息,以幫助機構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全面情況。
其次,可以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思考:
1)現階段教學目標是什麼?為什麼是這些目標?和我們自己的期待是否一致?
2)這些項目達成後,後續項目的進階更迭,依據什麼邏輯?
3)機構會怎麼達成這些目標。例如,機構使用什麼教學策略?以學生動機為導向,還是以教師為導向?是否基於數據為基礎做策略和目標的調整?
4)在居家環境中,我們可以做什麼,為孩子創造更多學習機會,幫助孩子進步最大化。
評估報告就是洞察和了解機構幹預理念的機會,從評估過程到評估報告,家長其實就能了解到這個機構的幹預理念。
寫在後面:
除了機構的評估報告,我們也聽到一些家長反映,作為非專業人士,很難讀懂醫院的診斷性評估報告上的專業術語。如果你在看醫院評估報告時有不清楚的詞彙或概念,請在留言區告訴我們,屆時我們將會邀請專業醫生為大家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