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實驗,讀懂自閉症孩子為什麼與眾不同?

2020-07-31 自閉症在線
一個小實驗,讀懂自閉症孩子為什麼與眾不同?

知名臨床心理學家西蒙·巴倫-科恩(Simon Baron-Cohen)在1985年研究自閉症時,使用過一個名叫「虛假信念任務(Sally and Ann Test)」的心理實驗。

小紅帽和外婆住在小屋裡,大灰狼誘騙小紅帽去郊外採野花,自己趁機把小紅帽的外婆吃掉了。然後它偽裝成外婆躺在小屋的床上,等小紅帽回來。當小紅帽回到家推開門的時候,她的心情應該是開心,還是害怕呢?

實驗結果表明:

4歲以上正常兒童的回答大多是:小紅帽是開心的。因為小紅帽推開門前並不知道大灰狼已經把外婆吃掉了,她以為床上躺著的是外婆,所以應該是開心。

但是,80%以上智齡處於4歲以上的自閉症兒童,他們的回答大多是:小紅帽會害怕。因為床上躺著的是大灰狼,她怎麼會不害怕呢?

一個簡單的實驗,卻能看出自閉症孩子的思維方式與常人存在極大的不同。

自閉症孩子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模式,這些思維模式經常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困擾,例如分心、刻板、不會類化、感知覺問題等。

但是,這些與眾不同的思維模式也可以是他們的優勢,一些針對自閉症人士的教學策略,就是根據他們這些獨特的思維模式設計並發展出來的,例如視覺策略、結構化教學和社交故事等。

所以,在了解自閉症孩子之前,更應該了解他們獨特的思維模式。

01 難以理解事物的本質及關聯

天冷加衣,天熱脫衣,這個知識似乎是我們毫不費力就能理解並學會的,但自閉症孩子卻無法理解,所以家長經常覺得說服孩子在寒冷的冬天穿上臃腫的衣服真是太難了。

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感覺不到冷熱。

一方面是因為冷熱是看不到的,只是一種相對抽象的感知覺,他們感覺到了冷熱,卻不知道如何處理這種感知覺。而且,絕大多數的自閉症患者同時還受困於其他的感知覺,他們的精力很難同時分配給這麼多意識,並做出合適的反應。

另一方面,自閉症患者對事物聯繫歸納的能力是欠缺的,在生活中,他們可以學習各種技巧,使用各種語言,卻未必能明白不同事物之間的關係。例如,自閉症孩子學會了穿衣服,卻未必能理解出門衣著整潔對自己開展社交會有很大的影響,別的小朋友通常不會和穿著邋裡邋遢的孩子玩耍。

他們可以學習各種技巧和語言,但卻不能了解事物的內涵和意義。他們也不明白事件之間的關係,他們的世界只是一連串沒有關聯的經驗,事件背後的主題、概念、原因和原則,對他們來說是不清晰的。這個嚴重的障礙可能與其他認知上的缺損有關。

02 刻板的認知和處事方式

自閉症思維一個比較典型的特徵就是刻板,對於一些規則或者是物體的排列次序有著很強的執念,對他們來說一旦形成類似於習慣的東西,該怎麼樣就應該怎麼樣不能更改,這有點類似於我們通常所說的不懂得變通。

自閉症者的思維檢索主要是以圖片為主的,這也是為什麼與自閉症交流的時候使用圖片會比使用語言文字要有效的多。比如給出一隻狗的圖片,自閉症會將大腦中所有與狗有關的圖像都呈現出來。而普通人的檢索往往以文字為主,所呈現的信息往往是事物的一些比較具有概括性的特點。

相比於普通人能夠同時處理幾件不同的事情,自閉症孩子一次只能處理一件事情,而這很可能是因為在刻板的思維影響之下,他們必須遵守某種固定的規則或是流程,如果同時去處理另一件事情,那麼顯然與既定的步驟存在矛盾,嚴格來說這其實也屬於是刻板的一種體現。

另外,他們的大腦也難以控制自己同時進行多任務處理。

03 偏好細節,忽視整體

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方式通常是先了解事物整體,然後再了解各個細節,也就是先明確整體的意義之後再進行細節的研究。但自閉症孩子卻恰恰相反,他們首先會關注事物的細節,整體的了解會放在最後或者直接忽略。

這樣的思維方式恰恰使自閉症孩子更擅長觀察瑣碎的、細微的事物,例如他們能留意到地上細小的紙屑,聽到傳來若有若無的風扇轉動的聲音,記得一串無關緊要的數字。

有人認為,自閉症患者的這種關注細節的思維是一種優勢,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這是一種障礙。首先過度的細節會帶來感覺超負荷,絕大多數孩子飽受這些問題的困擾。然後,過度的細節會佔據大腦有限的注意力,導致他們沉溺於無關緊要的細節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信息。

04 注意力分散

自閉症孩子的注意力問題想必很多家長深有體會,上一秒還在完成任務,下一秒就神遊太空了;學習的時候,外界稍微有一些聲響,都必須馬上扭頭看過去;孩子明明就在眼前,可是喊他的名字,他卻東張西望,好像沒有聽到一樣;對自己喜歡的事情就非常沉迷,只要一打斷他,就會大哭大鬧的發脾氣……

自閉症患者經常因為專注於感官上瑣碎的事情,而忽略了其他事物。

他們經常會把專注力從一個感官刺激轉移到另一個感官刺激。能力較低的自閉症孩子經常把專注力集中在視覺方面,例如當老師放下一枝鉛筆在桌子上,他們便會專注於這支鉛筆,而不再聽老師說話。

聽覺上的刺激也經常導致他們分心,自閉症孩子會因為相隔五個房間以外的聲音而停止學習,但這個聲音其他人可能聽不到的 。也有一些自閉症孩子會因自身產生的刺激而分心,例如:渴望得到的貼紙或其他物品等;又會因記起一些學習過的韻律、數式和文章等而分心。

另一些自閉症孩子則乾脆「關閉自己」來處理環繞他們的刺激,而專注於少數事物上。

05 不會自動泛化所學知識

我們普通人具有舉一反三的能力,但很多自閉症患者卻難以把某情境中學習到的技巧類化至不同的情景上。

例如,認識卡片上的蘋果,卻不認識實際的蘋果,知道紅色的是蘋果,卻不明白為什麼黃色、綠色的也是蘋果,學會了用藍色牙刷去刷牙,卻不會用黃色牙刷去刷牙,學會了拿抹布擦桌子,卻不會用抹布擦地板等。

他們學習了一些事物表面的規則,卻不理解背後所隱藏的含義,因此他們難以將學會的知識運用在不同的場景中,這也往往限制了他們的學習和生存能力。

除了認知上的缺陷外,自閉症人士在生理方面也有一些異常的行為特徵。

06 強烈的衝動

有的孩子經常衝進超市裡將物品進行排列,有的孩子看到圓形的井蓋會趴在地上撫摸,有的孩子會盯著馬路上疾馳的汽車的輪子挪不開眼,這些類似的場景想必我們都不會陌生。

自閉症患者經常會固執的追求喜歡的事物,包括物品、感覺等,這和強迫性行為的特徵很相似,家長和老師們都很難控制或分散注意力。

但是這些行為似乎經常不受自閉症患者本身的控制,所以這對他們來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07

焦慮

焦慮在自閉症患者中普遍存在,也是所有年齡段患者都可能遇到的問題,包括兒童和青少年。據研究報導,大約有高達80%的自閉症譜系患者存在焦慮症狀。

由於自身缺陷,他們經常不理解別人的情緒和周遭發生的事情,還需要面對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他們的憂慮和暴躁是可以理解的。

綜合來看,自閉症患者可能因認知、感知覺、社交溝通等障礙而產生焦慮。

08 感知覺異常

自閉症群體普遍存在感知覺反應異常的症狀。據研究表明,自閉症譜系障礙患者中,大約45%-95%的個體存在異常感覺反應症狀,學齡前自閉症幼兒中則有69%-90%的個體存在異常感覺反應症狀。

有的自閉症孩子對食物有特別的偏好,有的經常會無意義的晃動手指,有的喜歡用臉頰去摩擦一些纖維物質,或者將耳朵貼近某個物品,聆聽一些聲音,感受聲音的震動等。

據多年研究表示,自閉症孩子在感知覺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對感覺刺激反應過度、反應不足以及奇特的感知覺獲取方式(感覺尋求)三大類。例如,有的人經常喊他不應,但其實他們的聽覺非常敏銳;有的人輕輕地捏一下都難以忍受,但有的人似乎又沒有痛覺;還有的人會前後搖擺幾個小時都不覺得累,而這些都可能是源於他們如何處理每時每刻環境加諸於自身的感覺。

了解了自閉症孩子特別的思維模式,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普通人一學就會的能力,對他們卻千難萬難。或許,從今以後當遇到不具備普通思維的自閉症群體後,相信我們會更容易理解並包容他們的不同。

了解他們,也是在了解我們自己。

參考資料:

周慧玲《自閉症人士的思考能力》

坦普爾•格蘭丁;理察•帕內克《自閉症患者的大腦》

Gary B. Mesibov and Victoria Shea(2000). The Culture of Autism.

———— 推/薦/閱/讀 ————

相關焦點

  • 自閉症孩子為什麼與眾不同?
    ,很多行為與普通孩子不太一樣。例如天冷加衣,天熱脫衣,這個知識似乎是我們毫不費力就能理解並學會的,但自閉症孩子卻無法理解,所以家長經常覺得說服孩子在寒冷的冬天穿上臃腫的衣服真是太難了。相對來說,一般兒童傾向於去記憶一個信息的意義或它的規律和結構。
  • 自閉症兒童|如何讀懂來自星星的你
    診斷結果讓錢姍難以接受,「最不能接受的是我的孩子跟別的孩子不一樣,為什麼這樣,他以後還能不能自主生活,是不是一輩子都得靠我們,這種情況我們還要持續多久?」慌亂幾乎是所有家長面對孩子自閉症診斷結果的通常反應。17年前,當張濤從西安帶著兩歲的兒子仔仔到北醫六院就醫,被診斷為自閉症時,她一開始還有點小慶幸,「因為在過去的概念中,我擔心他是個傻子。」
  • 如何讀懂自閉症孩子的評估報告?BCBA的詳解來了——
    如何讀懂評估報告,機構為什麼還要評估,有意義嗎?其實,和自閉症相關的評估會有很多種,例如篩查性評估、診斷性評估、課程本位的評估。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來了解下,醫院常常使用的診斷性評估和機構的課程本位評估究竟是什麼,有何不同?診斷性評估醫院裡做的自閉症診斷評估,通常是把孩子與基於大數據產生的普通孩子常模做對比,審視小朋友是否符合自閉症的臨床診斷標準。
  • 如何讀懂自閉症孩子的評估報告?BCBA的詳解來了
    三年前,盧豔芬就加入了大米和小米,在這裡,她已經憑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能力,成為自閉症孩子及其家庭信賴的治療師有些家長會疑惑,為什麼孩子在醫院評估過一次了,機構為什麼還要評估,有意義嗎?,通常是把孩子與基於大數據產生的普通孩子常模做對比,審視小朋友是否符合自閉症的臨床診斷標準。
  • 為什麼自閉症兒童越來越多?
    自閉症對絕大部分家庭來說,都是沉重的,孩子時刻需要監護人,而且監護人需要很大的耐心陪伴左右。孩子的康復之路在一條看不到希望的道路上。作為一位自閉症兒童的父親,我開始思考兒子是如何成為自閉症的,當然這個問題至今是世界難題。
  • 一個殘酷的實驗告訴你,孩子為什麼膽子小
    為什麼我家孩子如此膽小,怕這個怕那個,到底有什麼可怕的?,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心理學實驗——「小阿爾伯特實驗」。華生找來了他的實驗對象,一個名叫小艾爾伯特的孩子,並支付給他母親每天1美元的報酬。剛開始,華生向他展示兔子、小白鼠、小狗等動物,小艾爾伯特非常喜歡,不停觸摸它們,並沒有感到恐懼。
  • 我的孩子為何患了自閉症!
    自閉症對絕大部分家庭來說,都是沉重的,孩子時刻需要監護人,而且監護人需要很大的耐心陪伴左右。孩子的康復之路在一條看不到希望的道路上。作為一位自閉症兒童的父親,我開始思考兒子是如何成為自閉症的,當然這個問題至今是世界難題。
  • 豆瓣8.9《自閉歷程》:自閉症都是星星的孩子?
    「與眾不同,但不比別人差。」 這是影片《自閉歷程》中,天寶·葛蘭汀的恩師在與她的母親談話時提到的一句話,原文是:different but no less。天寶的媽媽一度崩潰,她不敢相信自己的孩子居然會患上自閉症,她希望從醫生那得到一個「為什麼會這樣」的答案。丁香醫生在一份資料中提到過一些受訪的自閉症兒童的父母,當一個普通的家庭有小孩被診斷為「自閉症」的時候,家長形容的感受是:40度的盛夏中,從頭到腳都是冰涼。
  • 有一個自閉症孩子的我,還要生二胎嗎?
    而8歲的小兒子豪豪,則是嚴重的自閉症,智商只相當於2歲孩子。2、同一個家庭,兩個自閉症孩子間的差距為什麼這麼大?3、家有自閉症孩子,家長該怎麼辦?一個家庭的兩個自閉症孩子為什麼差距這麼大自閉症的全稱是:孤獨症譜系障礙
  • 為什麼你身邊越來越多的孩子都有自閉症?
    隨著現在家庭條件好起來,你會發現,周邊孩子不是有這樣問題就是有那樣問題的。題主的問題,我打算從兩個方面來闡述。第一,為什麼現在孩子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也就是題主說到的自閉症的問題。第二,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自閉症孩子為什麼現在自閉症經常出現在我們的周邊,我也從兩個方面來說下。
  • 一個高校老師媽媽的對於自閉症的思考(下)
    還有一次,我看他站著不動看天空,我順著他的目光往空中看,看到一個飛機小亮點經過。再一次,我們在海師體育場的觀眾臺玩,我看他突然不動盯著東西看,我也往他目光的方向看去,看到一公裡外兩棟高樓之間的小縫隙處經過一輛奔馳的高鐵。
  • 為什麼自閉症孩子的頭圍比同齡人更大?
    今天是秋季最後一個節氣——霜降,隨著天氣越來越冷,許多家長都給孩子穿上了厚一些的衣服,不過豆豆的媽媽卻有一個疑惑,為什麼自己3歲兒子的頭圍看起來比普通孩子大?1、自閉症孩子頭圍一定比同齡人大?從上述資料中可以得知,幼兒頭圍大和自閉症並沒有必然聯繫,但因此我們或許可以推測,如果孩子在出生後,頭圍顯著偏大,
  • 2個真實案例,讀懂自閉症孩子的核心障礙
    提起自閉症,很多不了解內情的人都會有這樣一個刻板的印象:一個孩子獨自蹲在角落自己獨自玩著,不願意理別人。還有一些看過《雨人》等影視節目的人,又會覺得自閉症孩子都是天才,身懷特殊天賦。其實,每個自閉症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的表現更是不盡相同,有的孩子毫無語言能力,有的卻是辯論小能手;有的孩子智商不足40,有的卻是智商120的小天才;有的孩子對人毫無興趣,有的卻是個粘人精……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感到疑惑:那什麼才是自閉症孩子共有的核心特徵呢?
  • 疫苗會引發自閉症嗎?一個實驗引發世紀爭議,背後真相竟是如此
    疫苗一直是自閉症家長心頭的一朵烏雲。雖然疫苗致病說早就被推翻,但到目前為止,仍有一群人孜孜不倦地宣稱「疫苗會引發自閉症」,而且戰場已經從自閉症擴散到其他領域,更有人直言抵制疫苗,拒絕為孩子接種。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這背後有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 最新實驗發現,自閉症患者的這項能力不會隨衰老而退化
    自閉症孩子心智能力的特點在自閉症的早期研究中,有幾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實驗設計,來檢測自閉症孩子的心智能力。其中最經典的就是這個「錯誤信念」(false belief)實驗。:1、參與者會通過觀看一組他人眼睛的照片來識別他人的想法或感受;2、解釋視頻中三角形之間的相互作用;3、解釋視頻中兩個角色的動機並闡述自己如果在相同情況下可能會做什麼;4、將五張圖片按邏輯順序排列,並看圖講述一個連貫的故事
  • 自閉症孩子長大以後能獨立生活嗎?
    這是很大的誤解,自閉症治不好是指他的核心症狀(社交障礙)目前醫學無醫學手段,並不是自閉症就是「傻」了,而是社交方面有些小障礙(如無法讀懂別人的言外之意),但社交還是有的,其他能力未必會缺失,有的孩子甚至有超出正常人的突出優秀表現。自閉症孩子早期的很多不良症狀(如刻板、無語言、不當行為等)都可以改善或痊癒。
  • 凌晨3點半,她在兒童自閉症的文章裡紅了眼:為什麼偏偏是我孩子
    但自閉症小孩不一樣,他們對世界缺乏興趣,能讓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同時,他們的喜好很特別,比如重複同樣的動作,重複同一句話或同一個詞語,專注於某一個特別的物品或者物品的某一個部位。患了兒童自閉症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一般都很差,甚至生活無法自理。實際上,自閉症只是一個患病群體,不同於鯨魚Alice的孤獨。在一系列不被常人所理解的怪異行為下,潛藏的卻是父母及整個家庭的悲傷,無助且巨大。02.為什麼偏偏是我的孩子?
  • 凌晨3點半,她在兒童自閉症的文章裡紅了眼:為什麼偏偏是我的孩子?
    但自閉症小孩不一樣,他們對世界缺乏興趣,能讓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同時,他們的喜好很特別,比如重複同樣的動作,重複同一句話或同一個詞語,專注於某一個特別的物品或者物品的某一個部位。
  • 自閉症兒童:不是病人,只是與眾不同
    撰文 |李小同(King’s College London)確診為「自閉症」,無疑會給一個孩子的生活帶來長遠的影響,而他(她)的家庭又將承擔多大的痛苦和壓力考慮到自閉症的症狀,虛擬實境技術的優勢在於,能夠讓自閉症者在一個「現實」的環境中接受訓練,這種環境可以被操縱,甚至進行個性化的修改,包括訓練任務的內容、方式、難度等等,以適應訓練者的特點和能力。虛擬實境的應用才剛剛起步,相關研究的總樣本量還不是很大,但已有的研究數據顯示,虛擬實境對自閉症者提高情感識別、情感表達的能力,發展與社交相關的重要技能,有一定的作用。
  • 為什麼患自閉症的兒童越來越多
    十多年前,我們很少聽到「自閉症」這個詞,如今卻發現越來越多的人患上這種病症。本文節選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臨床心理學教授安德魯·所羅門所著的《背離親緣》一書,在書中,他討論了幾種罕見但又令人非常擔心的兒童生理疾病或障礙,比如侏儒、唐氏症候群,以及自閉症,講述那些與眾不同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以及他們尋找身份認同的故事。澎湃新聞獲得授權摘錄其中有關自閉症的部分內容,標題為編者所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