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士兵衣服上的「兵」和「勇」,有何不同?身份地位有明顯區別

2020-12-11 騰訊網

古裝劇是電視劇的一大類別,前兩年盛行的清宮劇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只是我們現代人還原歷史場景總會有各種各種的「穿幫」鏡頭,這是難以避免的,廣大觀眾也以尋找古裝劇中的「穿幫」鏡頭為樂趣。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有些清宮劇中有一個很不起眼的穿幫鏡頭,那就是有些本該穿「兵」字服的士兵穿上了「勇」字服,有些本該傳「勇」字服的士兵又穿上了「兵」字服,更有甚者,一支隊伍中竟然同時出現身著兩種軍服的士兵!

有些觀眾可能認為這不過一是個字而已,無傷大雅,但對清史有所了解的朋友應該知道,這一字之差意義重大,身著「勇」字服的清兵與身著「兵」字服的清兵的地位與身份可謂天差地別,這背後涉及到清朝的兵制!

清朝的兵制說起 「兵」與「勇」的不同

今天我們就從清朝的兵制說起,為大家詳解「兵」與「勇」的不同!

據《清史稿》所載:清朝的兵制大體上可分為旗兵與漢兵兩大類,其中旗兵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八旗兵」,由努爾哈赤親手所創,是後金得以統一東北並攻入山海關的骨幹力量,每一個士兵都是滿族出身,漢兵則是清軍入關後才創建的。

由於華夏大地地大物博,清朝原有的兵力根本不足以統一全國,所以順治帝便在明朝舊軍的基礎上創建了「綠營」,「綠營」的組成人員都是漢人出身,這支軍隊在清朝統一全國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之,八旗兵和綠營是清政府賴以一統天下並維繫其統治的骨幹軍隊,所以這兩支軍隊順理成章的成為清朝的正規軍,兵權主要控制在皇帝手中,對皇帝效忠,他們所穿的就是「兵」字服,當然,「綠營」士兵在待遇和裝備上都次於八旗兵。

除綠營外,漢兵還包括鄉勇,鄉勇是一種臨時召集,輔助正規軍作戰的武裝,類似抗戰時期的民兵,戰爭需要時,清政府就將他們召集起來,戰爭結束後,他們就會脫下軍裝,回到原來的生活,鄉勇所穿的就是「勇」字服。

按理來說,八旗兵的戰鬥力應該強於綠營兵,而綠營兵又強於鄉勇,剛開始確實如此,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這個戰力排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八旗軍初創時,確實驍勇無比,他們在努爾哈赤的率領下所向披靡,一統東北,最後更是打進了山海關,與其相比,在明朝舊軍基礎上改編而成的綠營兵自然在戰力上有所遜色,然而八旗兵在入關後以驚人的速度腐化,到康熙帝平定三藩時,八旗兵已經朽不可用,此時綠營的戰鬥力超過了八旗兵。

而到乾隆、嘉慶年間鎮壓白蓮教起義時,綠營也開始腐化了,軍隊的戰鬥力急轉直下,難堪大用!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八旗與綠營都是一種世兵制度,所有的士兵並非募集而來,而是世襲的。

而且他們除參軍外,不得從事其他職業,這就使得士兵的軍餉成為這個士兵一家人唯一的收入來源,隨著人口的增加,他們的生活日益窘迫,為了照顧旗人,清政府擴大了兵額,老人、兒童也在兵籍之列,可以按月領餉。

這就使得入營成了一種救濟手段,長此以往,八旗兵與綠營兵的戰鬥力自然一天不如一天,到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時,堂堂的正規軍竟然打不過農民起義部隊,致使太平天國運動在短短時間內席捲數十個省份!

為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清政府下令各省舉辦團練「助剿」,這個團練就是我們之前所說的鄉勇,因戰事需要而集結在一起,身著「勇」字服,就在清政府鼓勵舉辦團練的這一期間,曾國藩橫空出世了。

他在湖南募團丁為營勇,組建了湘軍,也稱「湘勇」,湘軍與之前的鄉勇一樣,都身著「勇」字服,但實際上已經是性質截然不同的兩種軍隊了,湘軍所開創的「勇營制」使得身著「勇」字服的士兵不再像之前一樣,被清政府召之即來揮之即去,轉而成了一支可以獨立作戰的正規軍,湘軍之後成立的淮軍、楚軍等都屬於這種性質的軍隊。

以湘軍為首的這些新型軍隊實行募兵制,優勝劣汰,不同於八旗與綠營所實行的世兵制度,而且湘軍等軍隊的將領集管理、指揮、財務大權於一身,這使得這種新型軍隊具有較強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後來湘軍、淮軍等新型軍隊也確實在鎮壓太平天國的戰鬥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湘軍、淮軍雖強,在編制上終究不屬於皇帝直接管轄的軍隊,士兵們心中只有將帥,沒有皇帝,所以太平天國覆滅後,清政府馬上著手解散「勇營」,將保留下來的一部分「勇營」士兵改編為「防軍」。

然後又效仿湘軍的編制建立「練軍」,其實就是從八旗與綠營中挑選一些精壯的士兵,然後集合在一起按照湘軍的訓練方式操練,所以到清政府晚期時。防軍與練軍就取代八旗與綠營成為清政府最重要的兩支武裝力量。

然而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使得清政府對防軍與練軍失望無比,轉而訓練新軍,據《清朝兵制》所載,新軍只訓練成十三鎮,就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夭折了!

以上便是清朝兵制的演變過程!

小結:

綜上所述,身著「兵」字服的清兵是清政府的正規軍,不是八旗兵就是綠營兵,身著「勇」字服的清兵最開始是臨時募集,協助正規軍作戰的鄉勇,從曾國創建湘軍後,則成為一種實行「勇營制」的新型軍隊,在身份和待遇上,八旗兵地位最高,待遇最好,綠營兵次之,鄉勇待遇最差,然而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的鄉勇卻在後來發展為清政府戰鬥力最強的部隊,這無疑是莫大的諷刺!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朝兵制》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清朝士兵的「兵」和「勇」有啥區別?偉人自創的成語說得很清楚
    而在清朝時期的軍隊士兵,我們經常通過電視劇中能夠看到,其中最為醒目的便是他們服飾上一個大大的漢字,而且這個些字還不相同,常見的就是「兵」和「勇」,還有其他的一些字,這些不同的字代表什麼意思?是否就是不同的軍種呢?
  • 清朝士兵的服裝上為什麼有這些字,「兵」和「勇」有什麼區別?
    清朝時,人類已經發明了照相技術,從一些老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清朝的士兵大多穿著像如今t恤一樣的打扮,而從身子的正面有一道豎線貫穿,豎線的上面則仿佛貼著一張圓形的紙,紙上清清楚楚地寫著大字「兵」。對簡單的「兵」一個字,或許我們能夠很輕易地看出,這就是清朝的士兵了。但是不光是「兵」,從一些影視劇和歷史老照片中,除了兵字,我們還能看到很多其他的字樣,比如說「勇」、「鹽」、「捕」、「驛」、「牢」等等,這些字都是什麼意思呢?士兵身上不同的字樣,又代表了什麼樣不同的職位?
  • 清朝時期的「兵」和「勇」,一字之差,地位卻大不同
    清朝從建立到覆滅一共用了將近300年,也算是長壽了。近年來古裝劇可謂是層出不窮,其中不少劇都喜歡以清朝為背景,這也激發了很多人對清朝的好奇心。很多人在查閱相關資料的時候發現,清朝的士兵雖然服飾基本一致,但是軍服上的字卻很不一樣,有的寫著「兵」有的寫著「勇」。事實上,雖然這些衣服上只是一字之差,但概念卻完全不同,有著天壤之別。
  • 清朝士兵衣服上印的字,為什麼會分兵和勇?一個字差距如此之大!
    清朝士兵衣服上印的字,為什麼會分兵和勇?一個字差距如此之大!大家看電視劇的時候,可能會看到,清朝士兵的衣服上都會印著一個字,而且這個字還不是完全一樣的。這個字有時候是兵有時候是勇,這個細節大家可能沒有怎麼注意過。
  • 清朝的「兵」和「勇」,一字之差,待遇相差甚遠
    回顧我國的近代史,中國之所以會遭受西方列強的欺辱,與清王朝的昏庸無能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在說到這個王朝時,大家往往都會生出不少感慨。我們都知道在晚清時期,官員腐敗的現象十分普遍,軍隊的管理也變得日漸鬆散,這導致士兵都將心思用在了收刮民脂民膏這方面。
  • 古代士兵胸前「兵和勇」字,到底有何不同?說出來你別不信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人注意過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古代士兵衣服上印的字是不一樣的,衣服上有的是「兵」字,有的則是「勇」字,那麼為何同為士兵的他們,衣服上會印有兩個不同的字呢?「兵和勇」到底有什麼區別呢?說出來你別不信,下面我就來帶大家認識一下。其實,這兩個字的差別還是挺大的。
  • 在神話中,鯉魚化龍與蛇化龍有何區別,在地位上有明顯不同嗎?
    當然不同,區別來看,可以說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鯉魚與蛇代表的是不同階層的人,化龍表示取得成功,而蛇與鯉魚,由於種類不同,所走的道路自然也不同,而他們最終的成就,自然也就不同。民間有句話流傳甚廣,蛇的成才之路,基本需要遵從蛇長大成為蟒蛇的過程,蟒蛇長大成為蚺,蚺長大成為蛟龍,蛟龍最終成為應龍。應龍堪稱龍族始祖,一般龍是沒有資格進階到應龍的,但唯有蛇可以一步步達到這個級別。蛇的進階,類似於武將的進階之路,他們的「化龍」之路則更為坎坷。唯有軍功可以讓他們晉級,而軍功是從何而來?軍功是拿命拼來的。從小兵到小將,從小將到偏將,再到領兵的將軍。
  • 預備役軍官和現役軍官有何區別?除了肩章顏色,還有工資
    如今,我國軍隊除了擁有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五大軍種之外,其軍中還分有現役軍人和預備役軍人。有預備役軍人自然就有預備役軍官,而現役軍人中自然擁有現役軍官。那麼,預備役軍官和現役軍官到底有何區別?首先,要先理解預備役是什麼意思。
  • 實體店和網購的衣服有何區別?網友:服務態度與衣服質量的不同!
    採訪二:一位剛升級的寶媽,問到同樣的問題的時候,她卻立馬回答到寶寶的衣服都是在實體店購買的,因為對於材質這一塊還是要有所考量的,畢竟網上的衣服不能觸摸,實體店的衣服不論質量還是款式都能看得到。綜合上述採訪的兩位不同身份的消費者,實體店和網購的衣服區別,確實正如這位網友所言:服務態度與衣服質量的不同!
  • 兩百年前,清朝的民間百姓都穿什麼樣的衣服?
    ,只要在款式和顏色上別侵犯地位等級,怎麼方便就怎麼穿,清軍入關之後,就帶來了旗袍,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旗袍這一中國服飾被全世界熟知,可旗袍本身卻是滿族人的服飾。清朝旗袍不過清朝的服飾也沒有完全替代漢人的服飾,在清代的民間,有身份地位的男性大多統一身穿旗人的衣服,在當時,這也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可是對於民間普通的百姓來說,他們穿的衣服是沒有太多講究的,主要是以舒適為主,民間的漢族女子上身喜歡穿短襖,下身則喜歡穿百襉裙
  • 部隊軍官與士官有何不同?區別真的很大嗎?
    那麼軍官和士官有什麼區別,一些考生和家長不十分清楚。其實士官不是官,士官又似官,士官沒有幹部身份,幹多長時間也都是個兵,但士官拿工資,像軍官一樣享有各種福利待遇。還有說,軍官和士官相當於地方的幹部和工人,那麼,士官與軍官有什麼區別,筆者從生長來源、發展路徑和福利待遇三個方面一一解讀。
  • 衣服顏色,衣上花紋都有具體規定
    其實是不可以隨便亂穿的,衣服顏色,衣上花紋都有具體規定。中國古代服裝在世界上可以說是自成一派的服裝體系,在商代時的衣服叫「衣裳」,這個看似與衣服沒有太大區別的詞語,在古代服飾上卻有著極大的不同。那個時期的有錢人上身穿「交領衣」,下身著「裳」,這是「衣裳」的整體結構。
  • 同樣都是離開部隊,退伍和退役有何區別?當兵的人才知道區別有很明顯
    同樣都是離開部隊,退伍和退役有何區別?當兵的人才知道區別有很明顯 不過儘管軍旅生涯是美好難忘的,但是對於軍人來說,他們遲早都是要離開部隊的,沒有人可以當一輩子的兵。每年都會有新兵入伍,自然也就有老兵退役。
  • 清朝的「公主」和「格格」,有何區別?都是皇族女兒,差別卻很大
    後金政權創立之初,「草創闊略,宮闈未有位號」,同時漢王的女兒們也未有明確的爵位封號,一般以「格格」相稱,大體相當於漢族的「小姐」稱呼。皇太極建立清朝以後,將後宮制度予以了完善,「五宮並建,位號既明,等威漸辨」,同時仿明朝制度,對皇族女兒的稱呼予以區別和明確。
  • 同樣衣服不同價格?網購和實體店究竟有何區別?廠家說出真相!
    有各種跡象表明,實體店的業務越來越難做。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關注的是實體店和網店的服裝區別。從總體上看,我們都知道網上購物更方便,相對便宜,所以很多人把網上購物作為主要的消費方式,甚至是唯一的消費方式。然而,網上購物是方便的,但有風險,如一些買家秀和賣家秀完全不同,我們經常看到這種情況。
  • 皇帝穿黃色的衣服,做工複雜體現尊貴地位,圖案代表著不同的含義
    但他沒有一個分類只是一個名稱罷了,直到清代的時候,衣服上繡有龍的圖案才有了單獨的分類,鹹豐皇帝他的衣服只是在重要場合上穿,這種衣服和那些大臣相比的話比較高貴一些,帶有這樣的圖標顯得非常的尊貴,需要在重要場合的時候穿,在製作方面非常的複雜,在清代的時候,人們做一件皇上穿的衣服,時間真的是太長了,需要兩年的時間才可以完成這個時候,還需要其他人的配合才可以順利完工,除了用材料之外,最複雜的就是那個龍頭上的花紋其中任何一點都能讓熟練的工匠沒有辦法下手
  • 中考後上高中跟技校有何不同?區別很明顯,家長跟考生要慎重選擇
    導語:中考後上高中跟技校有何不同?區別很明顯,家長跟考生要慎重選擇中考是九年義務教育的第一次分流,在中考改革之後,最近幾年中考升學率只有50%左右。這個數據也就意味著中考後只有一半的考生能上高中,另一半的考生只能分流出去。每年再中考季,對於中考成績不理想的考生,考生愁,家長更愁。
  • 96件清朝、民國衣服展出:旗袍開叉越高地位越高
    ­  昨天,同學們在欣賞展出的服飾­  100多年前的衣服,見過嗎?為什麼那時的旗袍有袖子?為什麼那時小孩的衣服都是紅色?昨日,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與寧波服裝博物館聯合舉辦「江南韻」館藏江南服飾展,共展示了96件(套)清朝、民國等不同時代的婦女、兒童服裝及服飾品。百年服飾訴說著社會的變遷,也對寧波百年紅幫裁縫發展作了很好的詮釋。
  • 中國女兵和男兵的內衣褲有何區別?為何女兵的顏色更淺?
    最近,由於我寫了很多介紹女款軍服細節和關於正確搭配方法的文章,導致一些少見的女軍迷找到了我。並且,詢問了我一些關於女軍裝的事情。趁著最近天氣變冷,我找來了一些女款軍服的保暖衣物來說一說。說,就要分主次和先後,衣服是分裡外的。那就先從裡面說起,女款的內衣褲。
  • 軍人轉業、退伍、復員和退休有何區別?退休的要求更高
    那麼,軍人的轉業、退伍、復員和退休到底有何區別?前文提到了,轉業、退伍、退休軍人都屬於退役軍人,退休軍人卻不在其中,這是因為部隊對軍人的退休要求更高。轉業軍人轉業軍人和復員及退伍軍人有著不同的概念,轉業一般是指軍隊中的軍官、文職幹部、志願兵退出現役轉到地方,由國家統一安排工作。軍人只有達到一定條件才能選擇轉業,普通的義務兵和低級別士官是沒有轉業的,只有中級以上的士官以及軍官才有轉業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