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青島國際新聞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市教育局局長劉鵬照就《青島市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工作推進情況》進行發布。
政策賦能,確保職業教育優先發展
逐一研究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45項工作任務,逐項認領、建立臺帳、掛圖作戰。按照「一市一策」的原則,組織開展了「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施方案答辯會」,組織專家對所有區市和學校的建設方案進行點評、質詢,提出修改意見。6月底,市政府印發了《青島市打造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示範區實施方案》,各區(市)、各職業院校同步制定了本區(市)、本學校的實施方案,系統謀劃了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示範區建設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構建了完善的職業教育政策保障體系。
深度融合,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
一是企業辦學的重要主體作用逐漸顯現。市教育局會同市發改委聯合出臺了《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建設方案》,遴選了首批14個產教融合型企業,探索建設一批產教融合園區和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加快推進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全市有3所高職院校、16所中職學校辦學主體為企業,有精釀啤酒創客工坊等9個混合所有制試點單位和試點項目。
二是承擔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任務。研究制定了《青島市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等配套文件,全市63個單位、150家行業企業、近3000名學生參與現代學徒制試點。
三是開展國家「1+X」證書試點。全市12所學校14個專業獲批成為國家「1+X」試點,參與試點的學生達2000餘人。
多元投資,突破職業院校建設短板
藉助高地建設的政策紅利,全市職業教育投入呈「井噴」之勢。在政府投入方面,投資16億元的青島工程職業學院於今年9月份招生運行。由市、區兩級財政投資15.25億元的青島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西海岸新區中德應用技術學校已經完成建設,新學期即將招生運行。幼師高專位於膠州市,今年計劃招生500人。
在社會融資方面,積極鼓勵企業以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依法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教育。由四川泛美集團投資5.12億元的青島航空科技職業學院已經建成,今年招生計劃1500人。由大眾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5.6億元的山東文化產業學院遷建工程今年即將投入使用,今年招生計劃3500人。
預計今年我市將有3所新建、遷建的高職院校通過省政府和教育部審批、備案並招生運行。此外,由青島金昱華文化投資有限公司投資4.7億元的青島西大技工學校已經建成,將於今年9月份投入使用。由青島城投姜山產業新城投資有限公司投資20億元的萊西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新建工程即將開工。
服務國家戰略,建設四個面向國際的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示範區
一是適應自由貿易實驗區建設需要,在西海岸新區建設中德職教合作示範區。以中德生態園管委會為主導,集聚青島科技大學中德國際合作區、青島職業技術學院中德學院、青島中德應用技術學校、萊茵科斯特等資源,初步構建起了以中德職教合作為紐帶,中職、專科、本科和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相銜接的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中德雙方先後在青召開了中德職業教育交流大會、「中德職業教育助力農村可持續發展的挑戰與前瞻」國際論壇,成立了「中德職教合作示範基地」「中德職業能力發展中心」「中德職教師資培訓基地」「青島職業技術學院中德學院」。
二是適應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建設需要,在膠州市建設「上合組織職業教育示範區」。集聚青島大學、青島工學院、山東外貿職業學院、青島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等資源,推動職業院校與上合組織國家在人才培養、職業培訓、技術研發、職業技能競賽、輸出優質教學資源等方面開展合作。
三是適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打造平度現代農業職業教育示範區。集聚青島農業大學、平度職教中心、平度技師學院等資源,放大平度國家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的作用,加快推進平度現代農業職教示範園建設,打造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的生態環境。我市與德國漢斯·賽德爾基金會合作舉辦的中德「雙元制」農業職業教育項目已歷經三十餘年,榮獲國家教學成果特等獎。
四是適應職業教育國際化需要,推進青島國際職教城建設。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謀劃、頂格推進青島國際職教城建設工作。今年4月,市政府印發了《關於加快青島國際職教城建設的意見》。青島國際職教城佔地80.8平方公裡,按照「管委會+公司」的運作模式,加緊推進建設時序和產業規劃工作,項目已於8月11日開工建設。青島國際職教城將按照「整合、提升、引進、合作、共享、創新」的原則,引進塞爾雲、法國布雷斯特高等商學院、國際大學創新聯盟、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永久會址等國際組織和國外教育機構,推動園區職業院校與國外高水平學校、企業開展合作共建,通過產教融合、產城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職業教育聚集區、職業技能人才貫通培養示範區、產教融合先行區。
重塑體系,推進高中階段教育聯合育人
一是研究高中階段學生分層、分類、分流的相關措施。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努力學,考本科、考「雙一流」大學,這是分層;讓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有特色發展的方向,這樣同樣可以考上一個好的高校,這是分類、因材施教;讓文化課學習後勁不足的學生,可以有機會轉回到職業學校,參加職教高考,這是分流,體現了真正的以學生為本,以人民為中心的教育發展理念。
二是高中階段學校實行分數帶錄取。以往中考後劃一條分數線,線上讀普高、線下讀職高,涇渭分明,一線定終身。我們提出,由分數線改為分數帶,開辦綜合高中、推進普職融通。讓分數帶內的學生有更加多元化的選擇,讓學生在選擇中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
三是積極探索長學制人才培養路徑。優化中職學校布局結構,科學配置職業教育資源,構建了縱向貫通的長學制人才培養體系。我市已形成了中職與本科「3+4」、中高職五年貫通培養等模式,全市12所中職學校設有「3+4」專業點,招生計劃佔全省的1/4。34所中職設有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專業點,2019年有1.9萬名中職畢業生升入高校就讀,佔畢業生總數的70%。
四是開展綜合高中和普職融通試點。在全省率先開展了綜合高中試點,城區今年又增加了外事學校和電子學校兩所綜合高中。目前,全市10所職業學校開設了綜合高中實驗班,試點規模已達到6000人以上;在13所學校設立了24個普職融通試點班,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
模式創新,探索「3+1+2」長學制人才培養新模式。
由膠州職教中心與海爾集團牽頭開展「3+1+2」海爾終身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所謂「3+1+2」分段培養,是指在3年中職後增加1年企業工作課程,再到高職學習2年。學生在企業工作1年的這段時間,與企業籤訂正式勞動合同,在高級技工崗位歷練。後2年學生將以企業在職員工身份進入高職院校就讀,由企業負擔全部學費。經過6年長學制職業教育培養,能夠大幅度提高人才整體水平,縮短員工企業成長經歷,儘早使其成長為企業的助理工程師。
來源:青島新聞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