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存3000餘首古琴譜 僅100多首被"翻譯"

2020-12-16 人民網

明代琴譜《宋玉悲秋》

  熟讀金庸經典小說《笑傲江湖》的人,可能會對這一段印象頗為深刻:

  任盈盈委託綠竹翁送了令狐衝一份大禮,打開包裹,除了一具短琴外,還有一本冊子,封面上寫著《清心普善咒》5個字。

  後來,令狐衝因為貼身懷揣著這本書,被王元霸和嶽不群認為是偷藏武林秘籍。搞來一看,發現都是些怪字,怎麼都讀不通,於是,愈發覺得高深。令狐衝說,這個是琴譜。他們不信,輾轉反側,最後,找來唯一識得綠竹翁的易師爺,才確定那真是古琴譜。

  這麼短短一段描寫,古琴譜的怪異、神秘感陡現。

  現在很多學樂器的人,都從認五線譜開始。其實古人也「靠譜」,根據樂器的不同,有不同的譜一一對應,但大多是文字類的。彈奏古琴時,記錄曲子的,就叫古琴譜,很多人對它有印象,大多是受武俠小說的影響。

  昨天,珍貴的明代琴譜《宋玉悲秋》在杭州現身,杭州紅星文化大廈舉辦的第二屆中國西湖琴會,特意為它搞了一個打譜會。

  和記者一樣,許多第一次看到古琴譜的人,第一感覺就是張大嘴:哇,火星文。在《紅樓夢》中就有這樣一段描寫,賈寶玉第一次看到琴譜時,誤以為是天書,被林黛玉嘲笑。

  只有簡單兩頁的《宋玉悲秋》,每頁都寫滿了簪花小楷,全都是怪字,生僻地結合在了一起。

  這些個奇異獨特的方塊字符,很難讓人相信,居然是一種樂譜。

  而所謂的打譜會,就是大家根據這個琴譜,打出自己的譜子(簡譜),現場交流。

  為什麼同一個譜子,會彈出不同的曲子?

  那要從古琴譜的歷史說起,它最早誕生在唐朝,「琴譜將左手和右手的指法以及弦序、徽位,甚至彈奏時的處理,全部包括在一個簡單的方塊字中了。它用文字告訴你手在什麼地方,怎麼彈。」 杭州太音琴社掌門人陳成渤告訴記者。

  但那時的譜子太繁複,使用不便,後來經唐代琴家曹柔減化,發展成為減字譜。我們如今看到的,基本都是減字譜。減字譜有一個很大的問題:無法記錄每個音的時長,所以造成大量琴曲的失傳。

  也由此誕生了各種後人的演繹,同一個譜子,經不同人的理解,會彈奏出不同的曲子,水平高低,也就跟個人的造詣和理解息息相關。一般初學者都看不懂古琴譜,最起碼浸淫十年左右,才有這個功力。

  古琴大師陳雷激說,現在有3000多首古琴譜,但能彈的也就只有100多首,因為需要高手去翻譯,而翻譯一首小曲需要兩三個月,大曲則需要一兩年,是個很大的工作量。

  如果你想領略一下古琴的魅力,23日晚上,龔一、戴曉蓮、趙家珍、王建欣、李鳳雲、李祥霆、陳雷激、丁承運8大名家,將攜各自珍藏的古琴,在紅星劇院好好鬥一把琴。

  記者 南芳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現存最早古琴譜出自寧王之手
    劉強華是南昌市規劃局建築規劃處處長,在滕王閣景區的開發中,她認為僅這座樓閣讓景區太過單一,而她一直在尋找周邊可修復的歷史建築。「滕王閣作為南昌的城市名片,沒有展現出其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也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城市品牌效應。」  「南昌的歷史建築很多,歷史文化名人也很多,但他們都沒有形成聯繫。」劉強華說,她在挖掘南昌歷史名人的遺蹟時,寧王這一家子最讓她移不開眼球。
  • 南昌發現:現存最早古琴譜出自寧王之手
    劉強華是南昌市規劃局建築規劃處處長,在滕王閣景區的開發中,她認為僅這座樓閣讓景區太過單一,而她一直在尋找周邊可修復的歷史建築。「滕王閣作為南昌的城市名片,沒有展現出其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也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城市品牌效應。」    「南昌的歷史建築很多,歷史文化名人也很多,但他們都沒有形成聯繫。」劉強華說,她在挖掘南昌歷史名人的遺蹟時,寧王這一家子最讓她移不開眼球。
  • 梅庵琴譜,中國古琴譜之最
    《梅庵琴譜》是近現代古琴界版本最多,使用範圍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古琴譜了。在王燕卿先生生前就準備將其畢生琴著《龍吟觀琴譜》編輯出版,後壯志未酬客死金陵。於是這琴譜的編纂整理工作就落在了愛徒徐立孫先生和邵大蘇先生的肩上。
  • 中英文版王植詩歌(無心劍翻譯)連載2
    夜美麗而流動我用柔和的線條勾畫眼耳鼻舌身the beautiful night flowsall your facial features and bodyI draw them with subtle lines舞臺是現存的
  • 六旬老人宣傳公益成名人 4年自創3000首順口溜
    4年自創3000首順口溜吳老伯宣傳公益成名人     「野生動物遭捕殺,做成商品搞開發。一旦生態遭破壞,人類必定受懲罰。」詼諧幽默的順口溜旁,還配有妙趣橫生的小漫畫。記者昨日從閔行區龍柏新村了解到,在社區公共信息廊裡,這樣圖文並茂的「海報」天天更新。
  • 現存詩作最多的前10名詩人及他們的代表作,你都知道嗎
    文|丁十二中國是詩的國度。數千年來,詩人輩出,詩作如林。那麼現存詩作最多的前10名詩人及他們的代表作,你都知道嗎?快來看看吧,可千萬別被你的孩子問住了。現存詩作9300餘首,是現今存世詩作最多的詩人。陸遊不僅高產,其作品質量也相當高,多篇詩詞入選課本,成為中小學生必備篇目。代表作有《卜算子·詠梅》、《遊山西村》、《示兒》等。《遊山西村》【宋】陸遊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 俄漢學家將中國現存最早的漢語詞典翻譯成俄語(圖)
    俄漢學家將中國現存最早的漢語詞典翻譯成俄語(圖)
  • 中英文版王植詩歌(無心劍翻譯)連載1
    南大數學專業畢業,《國際聯合報》英語翻譯部副主任,高職院校任教,從事編程及計算機英語教學工作,雅號「酒城譯痴」,翻譯了兩千餘首詩詞(中譯了700餘首英文詩與60餘首英文歌、英譯了500餘首古詩詞、1400餘首現代詩與70餘首中文歌),形成了比較鮮明的譯詩風格。
  • 湘西籍青年音樂家陳珂作品入選《全國優秀歌詞100首》
    紅網時刻湘西12月23日訊(記者 張藝凡 通訊員 李合勝 譚鵬)近日,由中國文聯、共青團中央、中國音樂家協會共同主辦,中國文聯音樂藝術中心、共青團中央宣傳部承辦的「心中的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國優秀歌詞徵集評選活動結果揭曉,湘西吉首籍青年音樂家陳珂創作的歌曲
  • 中英文版王植詩歌(無心劍翻譯)連載4
    南大數學專業畢業,《國際聯合報》英語翻譯部副主任,高職院校任教,從事編程及計算機英語教學工作,雅號「酒城譯痴」,翻譯了兩千餘首詩詞(中譯了700餘首英文詩與60餘首英文歌、英譯了500餘首古詩詞、1400餘首現代詩與70餘首中文歌),形成了比較鮮明的譯詩風格。
  • 中英文版王植詩歌(無心劍翻譯)連載3
    中英文版王植詩歌(無心劍翻譯)連載38、屋簷下,有風駛過屋簷下,有風駛過Under the Eaves, Wind南大數學專業畢業,《國際聯合報》英語翻譯部副主任,高職院校任教,從事編程及計算機英語教學工作,雅號「酒城譯痴」,翻譯了兩千餘首詩詞(中譯了700餘首英文詩與60餘首英文歌、英譯了500餘首古詩詞、1400餘首現代詩與70餘首中文歌),形成了比較鮮明的譯詩風格。
  • 歌德學院(中國)國內首家圖書館落戶南京 現存3000冊原版德語圖書
    原標題:歌德學院(中國)國內首家圖書館落戶南京 現存3000冊原版德語圖書   中國江蘇網3月18日訊(記者 袁濤)擁有3000冊最新德語圖書資料的圖書館落戶南京啦!今天下午,蘇教國際德國信息與德語學習中心歌德學院(中國)合作夥伴圖書館在南京揭牌。這也是歌德學院(中國)在中國大陸唯一一家合作夥伴圖書館。
  • 延安大學一教授十年英文翻譯114首毛澤東詩詞
    本報延安訊(記者劉劍)延安大學政治研究所所長張純厚在十餘年時間裡,翻譯了114首毛澤東詩詞及其歷史資料,目前已整理出版兩本專著。   延安大學政治研究所所長張純厚1981年陝西師範大學哲學碩士研究生畢業,1998年獲得美國中部密執根大學公共管理碩士學位,2005年獲得辛辛那提大學政治科學博士學位。
  • 讓沉睡的樂音復活:中國古樂譜研究引全球關注
    趙維平介紹,中國是古代東亞體系樂譜的發源地,春秋戰國時期出現鼓譜,六世紀出現《碣石調·幽蘭》琴譜,此後從唐代開始出現大量的琵琶譜、箏譜、篳篥譜、橫笛譜、笙譜等,它們是了解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的重要途徑,對中國古代音樂史、樂律學及我國古代音樂形態的研究有著極大的學術價值。
  • 吉大看門大爺作詩4000餘首,詩集風靡全校
    據張傳振介紹,他的詩集名為《心齋集》,選編了500首詩,分為勵志篇、旅行篇、雜感篇等8個篇章。詩集中大部分為格律詩,少部分為古風詩和詞。據張傳振介紹,詩集中沒有白話詩,都是日常生活中對思想和生活感受的記錄,故起名為《心齋集》。其中的第三篇章是「正題篇」,記錄了一些重大事件。「這一篇很正能量。」張傳振對北青報記者說。
  • 紀念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 100周年座談會在...
    8月21日下午,「追望大道、信仰恆在——紀念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座談會」在義烏舉行。傍晚,浙江省委書記車俊會見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校長許寧生一行。雙方圍繞服務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進一步提升省校合作能級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