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肖蓓
2017-02-26 19:38 來源:澎湃新聞
生活中,我們對視野的理解,是指看問題的廣度和深度。而醫學上,我們能用眼睛「餘光」看到的範圍叫做「視野」。視野狹窄,對生活和工作影響很大,不能駕車、過馬路也非常危險。那麼,哪些疾病會損害視野?應該如何進行早期篩查呢?
哪些疾病損害視野?老劉所在的單位最近組織一年一度的體檢。在眼科檢查眼底後,醫生建議老劉去醫院眼科查查視野。老劉想:「為什麼檢查視野?我視野開闊著呢!」結果,老劉到眼科檢查後發現視野有缺損,眼壓也偏高,屬於一種開角型青光眼。經過及時治療,老劉的眼壓正常了,視野也沒有進一步損害。
臨床上的「視野」究竟是什麼概念?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眼科王一心主任醫師解釋稱,視野是指雙眼向前方的目標固視時所見的空間範圍,如果說我們平時檢查眼睛時的視力為「中心視力」,那麼視野反映的就是「周邊視力」。
視野同視力一樣,對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大影響。比如視野狹窄的人不能駕車或從事較大範圍活動工作,相當於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工作。世界衛生組織規定,視野小於10°者,即使中心視力正常也屬於盲人,生活非常不便。這是因為如果視野狹小,就好像通過一個狹窄的管筒看出去,前方看得很清楚,但周邊的物體卻看不見。視野狹窄的人過馬路時非常危險,可能對身邊疾駛而過的車輛毫無察覺。
哪些情況會出現視野的缺損或狹窄?王一心說,有許多眼病及神經系統疾病可引起視野的特徵性改變,比如開角型青光眼,在其進展過程中,就會在視野上出現特徵性的變化。在視野檢查中,如果發現視野的一角或半邊看不見,可能有視網膜脫離、偏盲、視路任何部位的血管性改變;如果視野中有一個看不清的區域,應考慮到眼底有病變;如果看不清目標的一部分,則要考慮到眼底黃斑部病變、青光眼或視神經病變。
因此,視野檢查在疾病診斷中有重要意義。早期的視野檢查,為手動的中心平面視野計和周邊弓形視野計。現代的視野檢查法不但實現了標準化、自動化,而且與其他視功能檢查相結合。視野檢查屬於一種心理物理學檢查,反映的是患者的主觀感覺,因此需要患者的配合。
影響視野檢查結果的因素大致上有三方面:1.受試者的精神因素(如理解力、注意力及反應靈敏性)、生理病理因素。2.儀器因素。3.操作者的檢查方法和經驗。值得注意的是,自動視野計初次檢查的可靠性較差,受試者有一個學習、掌握的過程。隨診複查視野有否改變,必須採用同一種視野計。
早期檢查保住「餘光」青光眼損害視野的機制還不十分清楚。它像一個小偷將患者的餘光(視野)一點點蠶食。若不及時診治,患者終將失明。因為青光眼難以根治,也不能逆轉,因此,預防青光眼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上海第九人民醫院眼科郭文毅主任醫師提醒,青光眼病人常常有眼壓高,而眼壓高可能會引起眼睛疼痛,因而我們自然會想到「青光眼一定有眼睛脹痛」,這其實是誤解。一項針對401位青光眼患者的調查表明,僅有3%的人有眼痛、頭痛等明顯症狀,41%的患者只有眼睛異物感、刺痛、視覺障礙等不典型的症狀,剩下56%的患者沒有任何自覺症狀。
青光眼主要分為閉角型青光眼和開角型青光眼。閉角型青光眼只有在急性發作時眼壓急劇升高才會出現明顯的眼痛、頭痛、視力急劇下降等症狀,而在沒有發作的時候眼壓是正常或者緩慢升高的,因此患者不會覺得眼脹頭痛。開角型青光眼病人的眼壓是慢性升高,且往往僅中度升高,患者亦不自覺。我們在體檢中看到過有的患者眼壓高出正常上限兩倍多亦不自知,更不用說開角型青光眼患者中還有一部分人眼壓始終在正常範圍內,我們稱之為正常眼壓性青光眼。
青光眼導致的視野損害無法逆轉,大多數患者自覺症狀又不明顯,主動檢查對於早期發現就非常重要。只要及時治療,絕大多數青光眼病人都可以終身不落殘疾。
一般來講,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患者、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患者是青光眼的好發人群。對於這些人,更應在常規體檢的基礎上增加青光眼的篩查項目,如眼壓和眼底檢查等。主動進行篩查是完全可以早期發現並在有生之年保住生活所需的「餘光」的。
另外,青光眼並非老年人的專利。有的患兒甚至在胎兒期就已經患有青光眼。對於視野已經嚴重損害的患者,也並非完全沒有治療希望。一些有望逆轉視野損害、恢復餘光的治療也正在進行研究,相信不久的將來即會進入臨床應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青光眼,早期檢查,視野缺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