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廣州中考近5年的數據分析,廣州名校高中的排位座次的變動中,我們看到了更多「後起之秀」 ,在高中的選擇上,未來也許有更多選擇。部分區屬高中,如廣州中學、16中等,也一馬當先突圍而出。
近年來,除了省市屬學校外,區屬學校的發展也有不少可圈可點。以今年為例,在提前批統一計劃分數線中,今年一共有四所區屬公辦高中的戶籍生錄取分數線達到了高分優先投檔線698分以上,這是近五年來錄取分進入高保線最多的一年,過往四年,最多只有兩所區屬學校錄取分達到高保線,2018年甚至沒有一所區屬學校的錄取分達到高保線。今年四所錄取分達到高保線的學校分別為:廣州市天河外國語學校712分,廣州中學、廣州七中、廣州十六中均為698分。近五年來,廣州七中有四年錄取分數線在高保線上;廣州中學(原47中)有2年;天外有2年;十六中今年的分數線是首次達到高保線上。
繼去年出現774分的高分考生之後,在今年的中考中,十六中再次出現778分的高分考生,750分以上高分段人數和高分優先投檔線以上人數創學校歷史新高。
田田就讀於原初三(6)班,中考成績達到778分,其中數學考了148分。「沒什麼學習方法,最重要的就是緊跟老師的步伐,回歸課本,注重課堂效益。」田田認為,網課學習期間,老師們24小時微信在線解答疑難、為同學們進行心理輔導,給了自己很大的動力。她平常還會分專題記錄錯題,有助自己查缺補漏。
中考考了753分的劉濟源同樣認為「上課認真」「相信老師」是取得高分的不二法寶。平常成績就很好的他經常為同學們解答難題,「在教別人題目的時候也能發現自己的問題,見識到更多不同類型的題目。」他善於找出題目之間的共通性,在積累之中提升自己。
近年來,十六中創設「科技研學」「驛路同遊」研學活動等多種研學平臺,讓學生充分而有個性地發展,提升學生搜集信息、分析證據、提煉觀點、論證闡述、質疑思辨等能力。學校有華南地區設備頂尖的科創實驗室,有專業的創新大賽導師團隊,近幾年創新大賽成績斐然,學生創新大賽省市一等獎11人次、省市二等獎11人,省市三等獎9人次。
今年,十六中高考高分優先投檔線上線率73.68%,660分以上尖子生人數、650分以上高分段人數以及600分以上人數等均創歷史新高。借力廣州市「英才計劃」,近兩年成功推送26名學生進入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特訓營,去年入選人數位列廣州市120多所高中第二。
另外,越秀區一直在籌劃建設十六中教育聯盟,目前,除校本部外,十六中已陸續託管兩所初中——十六中匯泉實驗學校(原三元裡地區匯泉學校)和十六中實驗學校(原恆福中學初中部),原恆福中學高中部也併入十六中高中部,成為十六中水蔭校區。
在以十六中校本部為核心校的帶動下,該兩所初中近年700分以上人數和高分優先投檔線以上的人數也有所增長。十六中匯泉實驗學校和十六中實驗學校今年中考最高分別達到750分和734分。十六中水蔭校區今年的投檔線也值得期待。
近兩年,十六中的中考高分考生連續湧現,既反映出該校創新育人模式帶來的新動力,也凸顯出這所創校86年老牌名校的深厚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