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寶媽反映,自己家的3歲孩子突然變得愛撒謊了。有一天,兒子突然說:&34;。寶媽詢問自己的丈夫,丈夫一臉茫然地說:&34;
還有一次吃飯,兒子說:&34;。寶媽一看,就知道兒子是不想吃青菜,然後裝吃飽了。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兒子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或者是為了隱瞞一件事情,會和爸爸媽媽撒謊。寶媽感到很擔憂,她覺得自己孩子是不是在哪裡學壞了,不然怎麼會變成一個&34;呢?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發展心理學家李康教授針對孩子的撒謊行為進行了20年的研究,結果發現,2歲孩子中,有30%會撒謊;到了3歲,撒謊率達到50%;4歲後,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撒謊了。
並且他還指出:撒謊是正常成長的一部分,表明孩子正在發現&39;的事。一旦孩子萌生了&39;的想法,就有可能有意識地做一些隱瞞的行為,因為他心裡只想著:&34;。
那麼這個時候會發生什麼情況呢?那就是孩子對撒謊這件事情樂此不疲,當孩子利用&39;這個信息偏差撒謊成功時,他們會產生巨大的成就感,覺得自己是獨立的、且與眾不同的存在,進而對撒謊產生很大的熱情。
說白了,&34;就是孩子各項能力增長的一個時期。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研究員們發現:撒謊要求孩子具備基本的執行能力(executive function)。這是一種複雜的技能集合,包括了記憶加工、自我控制和計劃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撒謊需要完善語言細節、用一個完整且有邏輯的故事,掩蓋事實真相,故事和真相不能有衝突;還要控制自己的表情,以免被父母看出端倪。那麼在和父母&34;的過程中,孩子的語言表達、邏輯推理、自我控制能力都能得到發展。
有的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撒謊以後,總是急忙拆穿孩子的謊言,然後劈頭蓋臉對孩子一頓嚴厲的責罵。父母的初衷也許是想著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以免他們養成愛撒謊的壞習慣。那不知道父母有沒有想過,你直接拆穿孩子的謊言,並且責罵他們的行為,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愛撒謊呢?
據專家統計,兒童說謊話67%是由於畏懼或怕嘲笑引起的,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是人類的本能。當孩子知道自己會被父母嚴厲責罵時,懼怕父母責罵的他們寧願冒著風險,也要編造一個謊言,讓自己免於被呵斥。
其實面對孩子撒謊的情況,父母不用著急分辨真假,也不別急著責罵。而是要細心觀察,從孩子的謊言中看到他們所處的困境或內心有什麼需求。
①和孩子玩個&34;遊戲
如果父母遇到孩子撒謊的情況,不妨嘗試一下和孩子玩個&34;遊戲,在撒謊這件事情上和他們周旋。比如當孩子不肯吃飯了,捂著肚子說:&34;;爸爸媽媽可以問孩子:&34;如果孩子表示肯定,那麼教育孩子的機會就來了。
&34;。父母可以用這句話製造一個邏輯矛盾點,擊破孩子的謊言。因為面對葡萄的誘惑,孩子通常會笑嘻嘻地推翻自己前面的謊言,乖乖吃飯並且要求得到葡萄作為獎勵。
那麼當孩子知道自己執行好一件事情後,比如好好吃飯可以得到來自父母的獎勵,能吃到心愛的葡萄,他們就不會選擇撒謊,而是提升自己的執行力,爭取把事情做好。
②不要給孩子製造恐慌
當孩子撒謊了,很多父母都喜歡給他們講&34;的故事製造恐慌,以此來嚇唬孩子;有的父母也許會換一種方式,說&34;。
製造恐慌,對於抑制孩子撒謊的情況,短時間內或許會有效果,但治標不治本。因為生活中,孩子根本不可能避免撒謊,這是他們成長必經的一個階段。而如果父母給孩子製造恐慌,那麼孩子為了避免讓父母知道自己撒謊,會繼續編造謊言掩蓋自己撒謊的事實。
如此循環,對孩子的成長有諸多不利。面對孩子撒謊的情況,父母不妨嘗試和他們好好談談,比用語言去恐嚇孩子好得多。
③了解孩子撒謊背後的心理活動
一般情況下,孩子撒謊多有兩個大前提,一是外部環境促使孩子撒謊;二是出於本能的自我保護。
首先是外部環境。比如孩子貪玩沒有完成作業,害怕被父母責怪,於是就謊稱老師沒有布置作業;又或者是孩子很想要某個東西,但他們知道父母不會給,於是就想通過撒謊的形式達到目的。
其次是出於本能的自我保護。前面說過,如果孩子知道某一件事情會導致自己被父母責罵或被別人嘲笑,在趨利避害的本能引導下,孩子會選擇編造一個謊言去掩蓋這件事情。
所以說,父母要了解孩子撒謊背後的心理活動。確定孩子是趨利避害不得已撒謊,還是有目的性地撒謊,再對症下藥,這樣才能教出誠實的孩子。
育兒寄語
孩子撒謊意味著他的心智發展進入了新的裡程碑,父母正確的引導,可以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撒謊敏感期。而順利度過撒謊敏感期後的孩子,就能收穫明晰的自我認知和更強的執行能力。所以針對孩子撒謊的情況,父母要選擇理智應對,教出一個誠實的好孩子。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喜歡撒謊嗎?你是怎麼應對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