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家的孩子一歲半,最近一段時間,媽媽開始教孩子要上廁所之前要提醒大人,才不會尿到褲子上。一開始孩子做的挺好,但漸漸沒有提醒孩子就忘記了這件事,奶奶總是指著溼的褲子跟孩子說,你看看你上廁所不告訴媽媽和奶奶,就會把褲子弄髒,下次要記住誰知道嗎?
奶奶本以為多幾次這樣,孩子記性再不好也能記住了吧,可是之後再發生同樣的事情,孩子就不承認自己做過。
很多父母都會覺得孩子撒謊是一種不可饒恕的壞習慣,但是養成孩子撒謊的原因有很多,而且隨著年齡不斷增長,孩子撒謊的動機也都各不相同。
1、為了保護自己
你的孩子如果0-2歲之間撒謊,說明是成長環境對孩子產生了一些影響,孩子撒謊是下意識的保護自己的行為,並不存在什麼惡意。這是父母應該要反思自己平時的行為和做法是否讓孩子覺得沒有安全感,才會用撒謊來保護自己。
就像我們之前案例中小男孩一樣,其實孩子並不是撒謊,只是達不到媽媽對自己的要求,害怕被責罵,才會選擇撒謊這種方式來保護自己。
2、孩子出現自我想像
就像有些孩子如果尿床了,孩子就會糾正大人,那不是我尿的,那是灑水車灑在上面的。類似這種情況其實並不是撒謊,而是孩子對這件事的一種自我想像。2-4歲的孩子還沒有一個清晰的道德判斷力,對很多事情都不了解,他們只能通過自己的想像來描述這件事。可能這件事並沒有完成但他們會把自己腦子裡想像的過程描述成好像真是發生過一樣。
3、探索別人的內心
四五歲的孩子出現撒謊,可以說是很正常的現象了。到了這個年齡,孩子心智已經逐漸成熟,孩子開始好奇別人內心的想法,但又不希望自己的一些秘密讓別人知道。於是,孩子可能就會通過撒謊來探索別人的想法,自己隨便編造一個情節,看看對方是否會相信,他們在這種編造情節中獲得很大的滿足。當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時,家長可以把這種撒謊行為理解為一種探索行為,只是為了滿足好奇心。
1、不要責備,糾正
年幼的孩子的撒謊都是因為他們生理上的一些原因,並不存在惡意,所以父母也不要因為孩子撒謊去責怪他們,或者企圖糾正他們的行為。隨著年齡增長,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改變這種「說謊」行為。
2、多鼓勵孩子
有的孩子說謊是為了逃避一些責任,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害怕受到責罵,就會用撒謊來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自尊心,害怕父母當眾讓自己出糗。對於這種孩子父母要鼓勵他勇敢地面對一切,並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3、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榜樣
孩子在小的時候很容易就模仿父母的一些語言和行為,所以父母孩子要注意自己的行為,不要欺騙孩子,為孩子做好榜樣。只有擁有誠信氛圍的家庭和一個誠實守信的父母,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成為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
還有就是孩子撒謊要從小抓起,知道孩子撒謊就要選擇適當的處理方式,把問題解決好,孩子以後才不會養成說謊理所當然的習慣。
4、錯誤可以原諒,但是說謊不可原諒
當孩子向父母承認錯誤時,家長的處理方式就顯得格外重要。家長要清楚的告訴孩子,這件事你做錯了,你也知道自己哪裡錯了,爸爸媽媽可以原諒你,但是說謊這種行為本質上是錯誤的,讓孩子保證下次不再犯。
作為父母,不要把撒謊這種行為一概而論,覺得這是一種不良習慣。要根據孩子不同年齡階段去了解他們這個階段孩子為什麼喜歡說謊,科學地引導孩子,教育孩子,用對方法的教育比起任何責怪和打罵都要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