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每天早上起床之餘很多人都會打開手機刷刷新聞,關注股票期貨的同學會發現亞洲的首富又再次變動,這次不是熟悉的二馬相爭,而是來自印度的富豪,曾經有過兩次登頂亞洲首富(加上這次是第三次)的穆克什·安巴尼(MukeshAmbani)。

不過上《福布斯》也是件有風險的事兒,一方面是對某個行業財富和權力的背書,另一方面,上榜則預示著名利幾乎到了巔峰,而下行的軌跡也就越來越清晰,這也許就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富豪榜也是一種詛咒。(這種痛苦請讓我多多體會!我不怕詛咒!)
成長的過程必定是一路荊棘
大巴尼比馬雲早生七年,是一位典型的子承父業式企業家。(有錢的爹……嗯嗯,很正常。)大巴尼繼承了其父迪魯拜·安巴尼所創建的信實集團,掌控了印度國家電力、石油、金融、生物科技及電信領域的發展方向,而且其年銷售額還佔印度全國GDP的4%,稅收佔全國稅收總額的10%。公司市值相當於印度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總市值的近7%。可以這樣說:印度每4個玩股票的就有1人持有信誠工業集團及相關產業的股票,稍微誇大一點:信實集團是印度的經濟龍頭,甚至能左右印度經濟發展命脈。(有種韓國的既視感,不過實際差別很大)。
大巴尼之父,德魯拜·安巴尼2002年7月6日逝世,享年69歲;其在位時刷新了塔塔家族延續143年的傳奇。而當時的信實工業已成為印度名副其實的「商業帝國」,總資產達168億美元。
在2003年,信實工業集團的石油、化工等業務全面開始盈利,市值也比2002年的時候翻了近一倍。同年,成功地戰略進軍移動通信領域,使信實集團旗下的信實電信公司在不到一年時間就搶佔了印度移動通信市場21%的份額,當年實現盈利,兄弟二人賺的笑開了花。(圖片為弟弟阿尼爾)

商場如戰場,分離也是開始
兩兄弟之間的矛盾在父親去世時並未立刻顯現,卻在幾年之後集團大規模發展時爆發了出來。大巴尼控制信實工業集團核心的石化產品業務已經多年,大型煉油廠和化工廠的建設都是在他的親自領導下完成的。在德魯拜去世後,大巴尼把合併了石油冶煉業務的信實工業有限公司變成了掌控整個集團運作和所有權的大本營,年銷售收入佔到集團總收入的50%。(都是我的人,你能拿我怎樣?是兄弟就來砍我!)
大巴尼認為自己是長子,理所應當繼承父親和家族的全部事業;而隨著兄弟的實力不斷膨脹,小尼爾的資產和管理決策的能力逐漸被取代,心底的怨恨和矛盾逐漸加深。
2004年7月,小尼爾就多次向大巴尼寫信抱怨他不讓自己參與集團重大決策,甚至暗中操縱董事會。他氣憤地說:「現在我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努力鞏固父親留下的事業了,這種變化讓人悲哀。」(錢是一切的開始,也是一切的終結。)
在母親科姬娜·安巴尼的調解下,二人最終決定讓這個家族鬧劇收場。大巴尼將掌管集團旗下主營石油化工業務的信實工業有限公司和印度石化公司,兩家公司的年度營收達到189億美元。而小尼爾則接手信實能源、信實通訊以及信實資產三家子公司。在某一份聲明中,兄弟雙方紛紛表示將把對方在自己公司中所持有的股份完全清除。(後來小尼爾發現被坑了,因為篇幅原因,如果大家喜歡本篇文章,我將在下次寫出。嘿嘿)
這個看似和平的分家計劃也讓外界投資者長出了一口氣。就在分家計劃宣布當日,印度股市大盤就突破7000點大關,而信實集團旗下4家上市分公司股票也取得了從3.9%到24.8%不同的漲幅。(魯迅先生曾經說過,輝煌的背後是一地雞毛。)
在這之後大巴尼的產業一路向上,仿佛沒有盡頭。而小尼爾由於缺少大哥的運營能力,被迫向大巴尼出售了大部分資產,最終通訊和能源回到了大巴尼手中。
後來大巴尼在孟買的市中心地段挑選了塊「風水寶地」,修建了七年,為自己和家人建造起一座堪稱最豪華的『宮殿』。於2009年1月正式完工,並為其命名「安蒂拉」。


(稍微說一下,該豪宅距離亞洲最大的貧民窟僅僅不到一千米,僅用一堵牆隔開了世界兩個極端面,牆內人均日收入不到兩美元,也就是不到14塊錢人民幣。而牆外每分鐘收入10萬美元以上!天堂和地獄真的很遠嗎?可能也不過如此。)
如果大家喜歡本篇文章,還希望能幫洋牌多多轉發,大家愛看的話下期立刻更新!如果有什麼不同的想法和發現洋牌的錯誤請在評論區留言。
這是洋牌的第一篇文章還請多多支持,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