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武漢小學生為家長洗腳:「孝」需用一生來證明

2020-12-15 基督教資訊門戶網站

昨天(9月6日)上午,武漢市新洲區倉埠中心小學舉辦開學典禮,20名小學生現場給家長洗腳的一幕引發爭議。有人認為,此舉有作秀之嫌,純屬走形式;也有人覺得,孩子輕輕揉搓家長的腳背,甜在了家長的心坎上,並且可以弘揚孝道。(《武漢晚報》9月7日第14版)

為家人洗腳本是一個值得發揚的優良傳統,而其產生爭議不外乎形式與內容之爭。而關於為他人洗腳,則是基督教的一個美好傳統。時至今日,儘管這一儀式早已漸漸淡化,仍有不少教會將之傳承下來,並且在特定的時間舉行諸如「洗腳禮」之類的儀式。

據筆者了解,去年10月5日湖北省基督教感恩堂舉辦的「重陽節」感恩聚會上,青年志願者們為500位老人洗腳,他們謙卑地蹲下,為老人脫鞋襪、洗擦長了老繭的腳,向老人說安慰的話、禱告、祝福,老人們個個感動得熱淚盈眶。不少青年也認識到自己並沒有完全放下自己去孝敬父母,更深刻理解了十誡命中有關「孝敬父母」的教導。

今年受難周期間,北京基督教會豐臺堂舉行了一次特別團契聚會,分享了十架七言之後,弟兄姐妹彼此洗腳,互相代禱。豐臺堂一位男性牧師為每位弟兄洗腳,並作祝福禱告;姐妹們兩兩彼此對坐,為對方洗腳、代求。該牧師表示,希望借著洗腳外在的禮儀效法主,提醒我們遵守主的命令,過彼此切實相愛的生活。

今年5月12日,瀋陽市砂山基督教會舉行第四屆「孝親節」活動,期間為400多位老年弟兄姊妹舉行洗腳禮。整個活動有700多人參加,很多青年人帶著自己的父母來到教會,讓他們感受教會的氛圍,進而來了解基督教信仰。

當然,這些外在的禮儀都是美好的,是前輩們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我們也是藉著種種外在的禮儀而不斷深入了解其內在的精神及本質。例如基督教所宣傳的「洗腳禮」就來自於「耶穌基督為門徒洗腳」這一事件。

據約翰福音記載,耶穌在被抓的那一夜,與十二個門徒一起用餐(就是著名的最後的晚餐),這中間祂一個一個地洗了這十二個人的腳,並且在洗完之後問他們:「我向你們所作的,你們明白嗎?」也許門徒明白了,也許門徒並不是非常明白,生命並沒有把門徒對這一問題的回應記錄下來。但是從後來耶穌的教導中我們可以發現,祂並不是要門徒每天相互洗腳,而是要他們一直彼此相愛。他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13:34)

因此,我們暫且根據耶穌的教導做一個推論,外在的形式並非不重要,但是更加根本的是內在的價值觀。若是我們僅僅以外表的形式為中心,並沒有真實的認識到這一行動所代表的意義,沒有改變我們對人生、對世界的認識,這些外在的形式將形同虛設,也許能給社會和他人帶來些許亮光,卻不能給我們自己帶來任何益處。

行善、行孝,並非在一次的行動中就能夠完成。也許我們總有偷懶的心裡,常常以為我的一次行動就可以建立自己完美的人格、高尚的素質。但是事實往往並非如此,借用一句大家常說的話來講,做一次好事容易,一生都做好事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同樣,給父母洗一次腳容易,一生都愛並且孝敬自己的父母,則只能用自己的一生去證明,而不能用一次的孝行來完結。

耶穌基督對十二門徒的教導也是一樣,真的明白他的教導的人,不會拿著自己曾經給他人洗過腳、付出過來證明自己的偉大或者有愛心,而是以耶穌為榜樣,在自己所能做的事情上盡上百分之百的努力,徹底地去侍奉他人,而不僅僅是給哪個人洗上一次腳叫完成任務了,這個不能說是明白了「耶穌所行的」。

其實,愛本在細微處。如同以利亞見到上帝的場面,以利亞在人生及其軟弱的時候逃離爭戰,一個人躲在山洞裡面抱怨上帝,後來上帝與他說話。聖經記載,上帝不在「崩山碎石」的烈風中,不在「烈風大作」之後的地震中,也不再地震之後的火中,上帝是用極其微小的聲音鼓勵以利亞。這樣微小的聲音,如果我們不用心去聆聽,也許根本就聽不到。

無論是「孝」還是「愛」,都是人間最美的詞語,我們盼望這樣的詞語永遠不失去他們的光彩,即使可以用外在的形式來表現,也不失去她們內在的、永恆的意義。

昨天(9月6日)上午,武漢市新洲區倉埠中心小學舉辦開學典禮,20名小學生現場給家長洗腳的一幕引發爭議。有人認為,此舉有作秀之嫌,純屬走形式;也有人覺得,孩子輕輕揉搓家長的腳背,甜在了家長的心坎上,並且可以弘揚孝道。(《武漢晚報》9月7日第14版)

為家人洗腳本是一個值得發揚的優良傳統,而其產生爭議不外乎形式與內容之爭。而關於為他人洗腳,則是基督教的一個美好傳統。時至今日,儘管這一儀式早已漸漸淡化,仍有不少教會將之傳承下來,並且在特定的時間舉行諸如「洗腳禮」之類的儀式。

據筆者了解,去年10月5日湖北省基督教感恩堂舉辦的「重陽節」感恩聚會上,青年志願者們為500位老人洗腳,他們謙卑地蹲下,為老人脫鞋襪、洗擦長了老繭的腳,向老人說安慰的話、禱告、祝福,老人們個個感動得熱淚盈眶。不少青年也認識到自己並沒有完全放下自己去孝敬父母,更深刻理解了十誡命中有關「孝敬父母」的教導。

今年受難周期間,北京基督教會豐臺堂舉行了一次特別團契聚會,分享了十架七言之後,弟兄姐妹彼此洗腳,互相代禱。豐臺堂一位男性牧師為每位弟兄洗腳,並作祝福禱告;姐妹們兩兩彼此對坐,為對方洗腳、代求。該牧師表示,希望借著洗腳外在的禮儀效法主,提醒我們遵守主的命令,過彼此切實相愛的生活。

今年5月12日,瀋陽市砂山基督教會舉行第四屆「孝親節」活動,期間為400多位老年弟兄姊妹舉行洗腳禮。整個活動有700多人參加,很多青年人帶著自己的父母來到教會,讓他們感受教會的氛圍,進而來了解基督教信仰。

當然,這些外在的禮儀都是美好的,是前輩們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我們也是藉著種種外在的禮儀而不斷深入了解其內在的精神及本質。例如基督教所宣傳的「洗腳禮」就來自於「耶穌基督為門徒洗腳」這一事件。

據約翰福音記載,耶穌在被抓的那一夜,與十二個門徒一起用餐(就是著名的最後的晚餐),這中間祂一個一個地洗了這十二個人的腳,並且在洗完之後問他們:「我向你們所作的,你們明白嗎?」也許門徒明白了,也許門徒並不是非常明白,生命並沒有把門徒對這一問題的回應記錄下來。但是從後來耶穌的教導中我們可以發現,祂並不是要門徒每天相互洗腳,而是要他們一直彼此相愛。他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13:34)

因此,我們暫且根據耶穌的教導做一個推論,外在的形式並非不重要,但是更加根本的是內在的價值觀。若是我們僅僅以外表的形式為中心,並沒有真實的認識到這一行動所代表的意義,沒有改變我們對人生、對世界的認識,這些外在的形式將形同虛設,也許能給社會和他人帶來些許亮光,卻不能給我們自己帶來任何益處。

行善、行孝,並非在一次的行動中就能夠完成。也許我們總有偷懶的心裡,常常以為我的一次行動就可以建立自己完美的人格、高尚的素質。但是事實往往並非如此,借用一句大家常說的話來講,做一次好事容易,一生都做好事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同樣,給父母洗一次腳容易,一生都愛並且孝敬自己的父母,則只能用自己的一生去證明,而不能用一次的孝行來完結。

耶穌基督對十二門徒的教導也是一樣,真的明白他的教導的人,不會拿著自己曾經給他人洗過腳、付出過來證明自己的偉大或者有愛心,而是以耶穌為榜樣,在自己所能做的事情上盡上百分之百的努力,徹底地去侍奉他人,而不僅僅是給哪個人洗上一次腳叫完成任務了,這個不能說是明白了「耶穌所行的」。

其實,愛本在細微處。如同以利亞見到上帝的場面,以利亞在人生及其軟弱的時候逃離爭戰,一個人躲在山洞裡面抱怨上帝,後來上帝與他說話。聖經記載,上帝不在「崩山碎石」的烈風中,不在「烈風大作」之後的地震中,也不再地震之後的火中,上帝是用極其微小的聲音鼓勵以利亞。這樣微小的聲音,如果我們不用心去聆聽,也許根本就聽不到。

無論是「孝」還是「愛」,都是人間最美的詞語,我們盼望這樣的詞語永遠不失去他們的光彩,即使可以用外在的形式來表現,也不失去她們內在的、永恆的意義。

相關焦點

  • 東光縣教育系統「念黨恩·孝雙親--為父母洗腳」主題教育活動紀實
    東光縣教育系統「念黨恩·孝雙親--為父母洗腳」主題教育活動紀實        父母是我們生活中最熟悉
  • 給父母洗腳是不是愚孝?
    學校開展感恩教育無可厚非,確實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有一定好處,可是都來效仿「洗腳感恩」的方法就太過「機械」了。因為讓孩子學會感恩不是一日之功,要他們理解父母的辛勞、懂得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就必須讓孩子參與家庭的日常生活,明白家庭的經濟來源和支出方向,了解父母的工作狀態,多幫助父母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並在父母、長輩們身體不適的時候悉心照料。
  • 寒假作業為給父母洗腳寫心得 大學生稱「走形式而已」
    一個家長 「女兒讀大學後,一個月才聯繫我一回,還是為了要錢」   一些學生 「大家都覺得是個形式,寫心得也不難,那就走個形式吧。」   從上周起,「史上最長寒假」拉開序幕,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學生領到了一份「寒假作業」:在大年三十晚上為父母洗腳並寫一篇心得體會。
  • 家長必看:教育小學生的五種方法
    尤其是孩子上小學之後,小學是教育的關鍵期,美國心理學家、哲學博士塞德茲告訴我們:「人如同陶瓷器一樣,小時候就形成一生的雛形。幼兒時期就好比製造陶瓷器的黏土,給予什麼樣的教育就會成為什麼樣的雛形」,所以我們要牢牢把握住這個關鍵期,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才能讓他們更好的成長。
  • 家長必看:教育小學生的五種方法
    尤其是孩子上小學之後,小學是教育的關鍵期,美國心理學家、哲學博士塞德茲告訴我們:「人如同陶瓷器一樣,小時候就形成一生的雛形。幼兒時期就好比製造陶瓷器的黏土,給與什麼樣的教育就會成為什麼樣的雛形」,所以我們要牢牢把握住這個關鍵期,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才能讓他們更好的成長。
  • 校長當眾下跪為母洗腳 稱學生感恩之心太薄(圖)
    驚人一幕校長在家長大會上為母洗腳昨日,學校老師範嵐嵐向記者講述了12月31日事件發生的那一幕。「當時,學校正在操場舉行一年一度的家長大會。在教導主任等人講話完畢後,校長鄭天雲上臺總結髮言。他告訴記者,那天他沒有通知父母來開家長會,因為之前父親滿身汗氣到學校給他送生活費,讓他感覺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如果讓同門們知道母親是個聾啞人,自己肯定會沒面子。那天看著鄭校長為母親洗腳,巧明突然認識到,父母為了自己成長,比別人付出得更多更艱辛,而自己卻看不起他們。他告訴記者,父親很辛苦,母親又行動不方便,自己要多做家務,減輕他們的負擔。「不僅教育了孩子,還教育了我們。」
  • 為父母洗腳大有意義
    9月25日《新聞晚報》報導,上海復旦實驗中學的陳老師為高中二年級的學生布置了一道特殊的作業題:為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腳。兩個班級104名學生中,完成的僅24人,即使在完成的學生中,能從這次作業中有所收穫的也不到15人。朱勝國據此提出質疑(《「為父母洗腳」是何種考題?》
  • 為寫作文,強制幫洗腳為哪般?
    1為寫作文,強制幫洗腳去年感恩節,閨蜜說她女兒的語文老師給孩子們布置了一項作業:回家幫媽媽洗腳,然後寫一篇關於感恩的作文晚飯後,女兒說晚上要幫媽媽洗腳。閨蜜笑著對女兒說:「媽媽現在還年輕,身體也很健康,洗腳這件事媽媽完全可以自己去做,不需要你幫助。」女兒有些為難地說:「如果我不幫您洗腳,作文就沒法完成了。」對於上小學四年級的孩子來說,老師的要求是不敢隨意違抗的。
  • 嵩縣萬安村舉辦第七屆「崇德向善 幸福萬安 」孝老節
    臺上10位孝老道德模範依次登場,臺下有近千名觀眾、160名志願者......他們既是來給該村300餘位60歲以上老人送上祝福,也是來參加萬安村第七屆「崇德向善,幸福萬安」孝老節活動的。七年來,該村以孝善文化為抓手,大力推進德治鄉村建設,連續六年榮獲洛陽市「文明村鎮」榮譽稱號。
  • 嵩縣萬安村舉行第七屆「崇德向善 幸福萬安」孝老節活動
    臺上10位孝老道德模範依次登場,臺下近千名觀眾、160名志願者來參加萬安村第七屆「崇德向善,幸福萬安」孝老節活動,給該村300餘位60歲以上老人送上祝福。據了解,七年來,該村以孝善文化為抓手,大力推進德治鄉村建設,連續六年榮獲洛陽市「文明村鎮」榮譽稱號。
  • 2000名中學生集體跪拜父母遭質疑: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
    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孝順長輩,懂得感恩,在於日常生活中質樸實在的行為,發自內心的敬意與愛心體現在點點滴滴的行動中,而不在於那些花裡胡哨徒有其表的外在形式。教育學生感恩沒問題,但是形式大於內容就不值得提倡了。
  • 男人去洗腳城單單是洗腳嗎?洗腳城上班的女性為什麼離婚率很高?
    小編先說一下自己的經歷,我原來跑業務的時候也經常請客戶去洗腳,有男有女,都是晚上吃完飯後找個代駕然後直奔洗腳城。一般六七個人消費在一兩千左右。我可以證明洗腳城真的不是單單的洗腳!裡面的服務還有修腳,刮痧,拔罐,火療等等。而且現在普遍洗腳城消費並不貴。以前經常跑業務,出去娛樂場所。
  • 鹽山14位好兒媳婦女節為婆婆洗腳 構建和諧家庭
    長城網滄州3月8日訊(王洪勝 張軍建 記者 董傳輝)3月7日,河北省鹽山縣韓橋村的14位好兒媳,不為自己慶祝今年的婦女節,而是為公婆而過,她們選擇給公婆洗腳、同婆婆合個影、對公婆說句知心話等特殊的過節方式,激發愛的情感,從中感受孝敬老人的快樂,並做出表率,引導全村廣大婦女以孝為先,建立美滿、和諧、幸福的家庭
  • 千年古剎靈隱寺舉行慈孝文化茶會 共話感人慈孝故事
    靈隱寺慈孝文化茶會現場 王剛 攝中新網杭州9月7日電(見習記者 胡哲斐)6日,中華慈孝文化節暨浙江省宗教界開展「傳承慈孝·五教同行」活動啟動儀式在浙江杭州舉行。當晚,靈隱寺舉辦了慈孝文化茶會,分享感人的慈孝故事。「這麼多年來,一直是你給媽媽洗衣服、做飯的嗎?」
  • 向師長鞠躬,為老人洗腳,河北一中學的特殊校規引網友熱議,專家認為…
    新聞裡,這所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的曲周尚書中學規定全體學生每天上課前向老師鞠躬行禮,每周的家庭作業中還要求學生回家後必須向父母長輩鞠躬、為老人洗腳。@鞋工廠批發店: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對父母,對老師有恭敬心,敬畏心,做事才有分寸,這樣的人一生都是幸福的。但是不要只流於形式。@love艾昕薇:流於形式 。
  • 校長身教謙卑堅持為學生洗腳 盼培養僕人領袖
    該校首屆學生畢業那年,他與同事想出由校長為兩名畢業生洗腳,至今「洗腳禮」已踏入第10個年頭。  據香港明報報導,1997年,馬可賓紀念中學創校那年的簡介會只有6名小學六年級學生家長出席,負責介紹的蘇振威坦言「有點尷尬」,但未感氣餒,默默教導學生。雖然是屯門地區中學,但不少學生秉承訓誨,謙虛努力,不負所望升入大學,包括英國劍橋大學。
  • 香港一中學校長堅持為學生洗腳 盼培養僕人領袖
    香港屯門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副校長蘇振威認為,培育學生謙卑的心較成績更重要,「謙卑才懂反思,人生才會進步」。該校首屆學生畢業那年,他與同事想出由校長為兩名畢業生洗腳,至今「洗腳禮」已踏入第10個年頭。
  • 湖南株洲高校布置洗腳作業 校長為學生洗腳做示範
    湖南株洲高校布置洗腳作業 校長為學生洗腳做示範 老師以身示教給學生洗腳。譚清雲 攝  校長曾益漢蹲下身子,為學生李鑫脫下鞋襪,把他的腳放進熱水中細細揉捏,然後,用乾淨的白毛巾仔細擦乾淨,轉身走到他的身後,慈愛地為他捶背、揉肩……11月22日,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中職部舉行「教育從愛起航,視生如子,以身示教,感恩父母」洗腳活動。  該校每個假期都要為學生布置家庭作業:感恩父母,為父母洗一次腳,做一次飯,每天做一次家務。為什麼要這樣做?
  • 麗晶幼兒園第二場家長開放日來啦!
    「優秀親子閱讀家庭」由班主任為其頒發獎牌。各班的班主任為獲獎家庭頒獎蔡園長為獲得模範家庭頒發獎盃     此次教學活動,小班教學主題《孝--感恩父母  擁抱親情》,中班教學主題《義---學習雷鋒 傳遞愛心》,大班教學主題《忠---祖國在我心》來展開所有的教學活動。旨在培養孩子們的孝心、感恩心以及愛國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