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法治實訓紀實|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

2020-12-17 澎湃新聞

社工法治實訓紀實|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

2020-11-06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窮理以致其知

反躬以踐其實

社工法治實訓二期 第三輯

眨眼間

園區社工法治實訓基地

已開班兩個月餘

從之前的書面學習

到如今的實踐躬行

在法院這一天天的浸潤下

這群來自社區的學員們

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

今天

讓我們走進第三學習小組

觀察他們、了解他們

One

婁葑街道

湯黎強

轉眼法治實訓已過大半。此次實訓中,我在民一庭培訓學習,以見習書記員的身份輔助法官。主要負責的是庭前會議記錄,未開庭的時間裡,也對一些已經結案的案卷進行整理歸納,同時也會完成一些法官和書記員分配的工作。任務量繁重,也需嚴謹地完成,由此來訓練我們的反應能力和溝通能力。另外,每周還有專業的法官授課,除了一些專業知識外,他們也會講述一些自己審判的案例,幫助我們更生動形象地理解所講內容。同時還會講授一些我們將來回到社區後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處理方法。以上種種,都讓我不虛此行、受益匪淺。

Two

唯亭街道

田崢

時光荏苒,從剛剛上崗時的懵懂,到現在的熟絡,始終樂得其所。

此次實訓,我被分在民一庭,主要負責協助法官並整理案卷、庭審記錄、傳票判決書的郵遞、調解等工作。我邊聽邊看,從實踐中收穫頗多。學習法官們如何運用各種技巧進行案件調解;學習法官們的考量思路,從簡單的案子,到各種複雜多變的情況;對司法的概念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未來在社區治理中,我也會運用我這次的所學所聞,有效化解各類矛盾,依法調解居民糾紛,助力社區法治宣傳。

Three

湖西社工委

王賢

實訓已過去大半,在忙碌中似乎已經忘記了時間的速度。在法院的日子裡,切身體會到了法律的生命在於實踐,認識到了法律需要從理性的文本落實到每一個鮮活的司法案例中。

從剛來法院時的手足無措,到現在的流程清晰明了,漸漸地,我適應了見習書記員的角色,不僅是工作能力,還有內心素質都得到了鍛鍊。通過這次實訓,相信回到社區後,我也可以利用學到的法律知識,以新思路更好地為居民們調解糾紛。

Four

湖東社工委

陳曉素

時光飛逝,來園區法院已經兩個多月了。法院的工作學習是嚴謹複雜的,通過整理卷宗,庭審記錄,調解,書寫法律文書等工作以及每周一講,我學習到了很多法律知識和調解溝通的技巧,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此次學習將是我人生中不一樣的職業體驗,我會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Five

勝浦街道

朱瑗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從前,對法律工作的了解僅限於書本及電視上看到的,極其淺薄。在進入法院實訓的這段時間裡,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法律工作。每天面對著形形色色的案件,每天接受經驗豐富的法官與書記員的指導與引導,收穫頗豐。

「法律的生命不在於邏輯,而在於經驗。」

回到工作崗位後,我會將實訓中學到法律知識充分運用到工作中去。

實踐出真知

學員們在「真槍實彈」的實戰中

熟悉司法審判工作

掌握法律知識和調解技巧

在今後的社區工作中

相信他們也會學以致用

把在實訓過程中的所思所得

真正落實到社區糾紛治理上去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社工法治實訓紀實|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湘潭大學社會工作研究生實習實訓基地落地種子社工
    雙方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原則,共同開展了湘潭大學社會工作碩士(MSW)「實習實訓基地」交流會。種子社工副總幹事李搬為到訪人員詳細講述了機構的發展歷程、項目承接概況、重大事項等。種子社工理事長苑芳樂對機構未來發展規劃作出補充,當談到高校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就業情況時,發現仍然存在專業對口率極低的現象。
  • 王陽明的哲學思想,明明德,知行合一,心外無物,窮理,格物致知
    「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著眼的是客觀存在,不以人的 意志為轉移;「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則是相對於觀花的主體,其感受與人的主觀性相關聯,並且具有相對性。「花」因人的出現而得到反映,所謂 「心外無物」即是如此。第三,身、心、意、知、物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更為廣泛的形而上思考 中,王陽明把身、心、意、知、物簡化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而闡明其有機 論。
  • 海口市龍華區檢察院開講「法律+心理+社工」多維度法治課堂
    加強法治宣傳教育,讓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深入青少年頭腦,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增強青少年抵制不良誘惑的能力,不僅是自貿港建設的法治護航,更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必修課。為進一步做好廣大青少年的法治思想教育工作,強化未成年人對毒品預防、校園欺凌及性侵害預防的認知,增強法治意識,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創造平安、和諧的校園環境和社會環境,7月28日上午和7月31日下午,龍華區檢察院聯合友善社工、海口三度諮詢服務有限公司走進秀峰實驗學校和華南實驗學校,圍繞「未成年犯罪和禁毒」「校園欺凌及性侵害預防
  • 「社工+義工」雙工聯動寓教於樂築牢無毒法治鋼鐵校園牆
    9月10日,光明街道聯合光明中學,運用「禁毒社工+學校義工」雙工聯動的模式,攜「禁毒法治學習大禮包」面向光明中學300餘名學生開展「趣味禁毒、樂玩遊園」為主題的校園禁毒遊園活動。光明街道採取寓教於樂的宣傳方法,通過毒品仿真模型展示、禁毒法治宣傳手冊派發,著重向300餘名學生普及了「咔哇潮飲」「搖頭丸」「聰明藥」等新型毒品的種類和危害。
  • 銀海檢察聯手益眾社工為中日友誼中學上「法治第一課」
    9月9日下午,銀海區檢察院聯合益眾社工中心走進中日友誼中學,為同學們帶來一堂趣味橫生的「法治第一課」。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再創作,身臨其境地「體驗」校園欺凌的發生及受到的傷害,從而進一步增強法治觀念。栩栩如生的模擬表演,臺上的「演員」與臺下的「觀眾」達成共鳴,課堂上頓時升騰濃厚的法治氛圍。
  • 一起學《論語》20.1.1堯曰篇——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
    末言知命、知禮、知言,則《易》教通乎詩禮,猶是夫子之所雅言也。楊氏曰:《論語》之書皆聖人微言,而其徒傳守之,以明斯道者也。至知命、知禮、知言三者,乃又示萬世學者繼續道統之全功。是道統也,亦治統也,綜全篇數百言中,天下萬世之學術、治術包括而無不盡。嗚呼!神乎微乎!二千數百年之後有王者起,其必來取法乎!錢穆曰:《論語》一書,乃孔門遺訓所萃,此為中國最古最有價值之寶典。
  • 新知丨丁為祥:「踐行」還是「踐形」?——王陽明「知行合一」的...
    當然,如果我們要繼續追溯,其實這樣的誤解甚至發生得更早。比如王陽明的大弟子徐愛,他在與陽明討論「知行合一」說時所提出的「如今人盡有知得父當孝、兄當弟者,卻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與行分明是兩件……古人說知行做兩個,亦是要人見個分曉,一行做知的功夫,一行做行的功夫,即功夫始有下落」5,表明人們確實是在「知行做兩個」的常識背景下來理解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的。
  • 奮進,社工!奮鬥,我們——惠州社工實務能力提升培訓圓滿結束
    為進一步提升一線社工的實務能力,促進惠州社工圈的交流和互動。此次培訓為期5天,學習內容有:個案工作、文書寫作、志願者管理、社區調研設計、探訪實踐、小組帶領等,其參與學員達42人次。本次培訓由資深惠民社工鄭曉敏、何華敏領銜督導,具體圍繞社區工作中常見的個案、小組、社區活動的三大社會工作實務手法、結合惠陽橋東社綜的月服務計劃,採取跟班學習、實操訓練、集體督導等方式開展,促使學員理論與實踐結合,提升實訓成效。
  • 社工知「理」 | 認知行為理論
    每當考試考到社會工作理論的相關內容時,不少人心中都會「咯噔」一下,然後開啟漫長的回憶之旅……作為「科學助人」的社工,理論就是我們開展服務的利器,丟到理論猶如上戰場不帶武器。社工知「理」這一欄目橫空出世,通過「知識點+實操案例」的方式,幫助大家熟悉理論、使用理論。
  • 曉軒:努力形成「學思踐悟」的風氣
    原標題:努力形成「學思踐悟」的風氣 學思踐悟,顧名思義就是學習、思考、踐行、體悟。「學」是基礎和前提。非學無以廣才,非學無以明志。沒有「學」,其他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思」是「學」的延伸。
  • 學生給孔子像鞠個躬。被罵:在我眼裡一萬個孔子也比不上孟德斯鳩
    有的學校在開學之始,讓孩子們給至聖先師孔子像鞠幾個躬,行幾個禮,這應該是很正常的一個事。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為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