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姐妹花
實力頂呱呱,在華中農業大學泰山區15棟,有這樣一個「神仙」宿舍,榮獲國家獎學金2人次,校級獎學金7人次,獲國家級獎項5次,省級獎項8次,校級獎項28次。宿舍成員大二學年平均績點4.16!4個人績點都在專業前5名!
「空談不如實幹,踱步何不前行」,這是來自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學專業2017級四位女生組成的優秀宿舍的共同認識。
她們有著驕人的專業成績、豐富的學生工作經歷和玲琅滿目的獎項,在過去三年時間裡,她們4人均為院級學生幹部、3人兼任班級幹部,4人都擔任助班心使;在大二學年,4人就分別佔領了專業績點的一、二、四、五名。
在學校第六屆模範引領計劃的評選中,這個宿舍居「星級文明宿舍」標兵獎第一名!
這個神仙女團都有哪些成員?
趕緊來認識一下吧!
陳泳琪 –活潑可愛的「全能舍長」
活潑可愛的陳泳琪,是舍友們公認的「學霸」。大一一年,她的績點穩居經濟學專業第一。
陳泳琪的特別之處在於,期末複習的時候,她只是單純看書本、並不做題。「我看書的時候會一邊思考,一邊理解。理解以後我會在腦海中回想,形成一個思維導圖,這樣看到題目的時候就會聯繫到書上的知識點。」
談起宿舍的趣事,有一年生日前的一晚,因疲憊早早入睡的她,突然被宿舍群的消息聲驚醒:竟然是舍友們不小心發錯群的密謀計劃!「她們商量在凌晨12點的時候把我從夢中打醒,然後下來找禮物,沒想到發錯群被我看見了。」陳泳琪笑言,「當時覺得很搞笑,又很感動。」
黃曉雯 –細心勇敢的「貼心女孩」
這是一個心細的女孩。有一天半夜,舍友名芬突然開始發起高燒,「當時已經差不多凌晨一點了,曉雯直接帶她去了校醫院。」第二天,名芬退燒以後,曉君卻也燒到了39度。凌晨兩點的時候,曉雯帶著曉君,再一次前往校醫院。「這麼晚還打擾曉雯,我很不好意思。」方曉君回憶說,「但她一路上都在講笑話逗我開心,我才放鬆了下來。」
曾任校科聯競賽部幹事的她,敢於嘗試新事物。從一開始對創業書策劃和ppt製作等的茫然,到後來成為「才知道」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負責人,她一路的追逐不懈,踐行著腳踏實地和「不懂就問」的精神。
何名芬 –雷厲風行的「女魔頭」
長發飄飄的何名芬是宿舍裡的「顏值擔當」。自律如她,是整個宿舍作息最規律的人,亦是時間管理上的強者。
「這三年來我幾乎都是十一點半睡覺,晚一點的話就十二點。」何名芬平時很少追劇、打遊戲,也會督促舍友們合理利用時間。「要把時間花在該花的事情上,作息不規律的話是很難掌控時間的。」
除了成績優異,她還是一個優秀的學生幹部。同時擔任班長、專業負責人、18級經濟2班心使…… 豐富的學生幹部經歷造就了何名芬的雷厲風行。「我做事比較果斷,會提前去踩ddl」,她笑著說,「她們都叫我女魔頭。」
方曉君 –可鹽可甜的「知心姐姐」
提及方曉君的名字,大家的反應都是:「曉君是一個特別帥的女孩子。」大一時,她加入教官團,每早六點起床參加訓練,七點吃完早飯便準備上課……在最忙的時候,她還報名擔任心晴使者,兼任樓層代表。
方曉君直言:「剛開始的時候有焦頭爛額的感覺。」但她咬牙堅持,慢慢地得到了關於時間管理的經驗。無論是社團工作,還是學業任務,方曉君都會事先做好最優計劃。「我會預判下個星期會發生的事情,把每件事都列出來,按照事情的重要性做一個時間軸。」而在師弟師妹們面前英姿颯爽的教官方曉君,卻是宿舍裡的「破壞王」。「我洗碗會摔破碗,洗杯子會摔破杯子。」她笑稱,「也算是能給宿舍帶來一些樂趣」 。
這四位女孩優秀的成績單讓你心動了嗎?
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
她們
只是將「立刻行動」的認識貫穿了大學生活。
成團策略一:把握住「團體」的力量
「聰明人與朋友同行,步調總是齊一的。」這許是幸運也是一種必然,四位同樣來自廣東的開朗女孩於大一剛入學時便「一見如故」,迅速打成一片,「我們也有點驚訝,彼此磨合適應的時間很短。」
彼時受到助班心使的影響,優秀的榜樣明晃晃地在前頭,四位女孩暗暗下定決心:這四年定要好好過。關於這個「好」字如何理解呢?總歸是讓自己不是在行動,就是在行動的路上吧。關於這一點,四位女孩不謀而合,迅速達成了「資源共享戰略」,大大小小的比賽、評選、活動信息總是叮叮叮地閃爍在微信群。
四人一起參與過的活動賽事像一粒粒珍珠,微妙地串聯起大學生活和彼此的感情,遺留下的剪影都是歡聲笑語。
笑看失敗,她們也並非總是成功。
「我們嘗試參加院裡辯論賽,雖然認真準備了好久,但我們其實都不擅長辯論,最後果不其然被其他同學碾壓了,卻覺得很有趣,一起笑得十分開心。」回憶四人各種參賽中有趣的經歷時,黃曉雯笑談起那次輸掉了的辯論賽。
成團策略二:和而不同,優勢互補
「要明白自己在這個團體中最突出的優點是什麼,從而擔當起一定的角色和責任,會讓我們共同走得更遠。」儘管四位女孩同樣開朗勤奮,但性格習慣還是各異。「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上,我們都有不同的習慣,彼此尊重和包容。」
「泳琪在四人裡運動技能點最高,經常帶著大家一起出去運動打球;曉雯是那種很溫柔細緻的女孩,照顧著大家生活上的點點滴滴;曉君則是生活技能小能手。」何名芬隨後笑道,「我嘛,就是會幫大家做做海報、處理一下圖片。」
無論大事小事,每個人在這個溫馨的小團體裡都要有歸屬感和參與感,讓每一位成員都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和表達想法的權利,這也是宿舍長陳泳琪一直在努力踐行的理念。
成團策略三:勞逸結合,彼此扶持
「呼朋伴友」去學習在這個宿舍是常態。不拘泥於誰提出,任意一人在宿舍提倡道「我們去圖書館吧」,便能獲得響應。四人結伴去校圖書館學習,中午再相約去綠榕園一起吃飯聊天,下午一起訂購奶茶再繼續學習到天色昏沉,這是她們瑣碎生活裡平凡但充實快樂的日常。
「有一學期專業課特別多,一共有11門,記得有一天大家都學到了2點多鐘,曉君餓得衝了杯泡麵」,泡麵升騰的熱氣氤氳了昏黃燈光和厚重書本,「我們其他人也就一起共享了這份泡麵,現在想來也是一桶泡麵養活一個宿舍了。」
同居一屋簷,她們共同進步,又相互體諒,相互幫扶。有人在深夜微弱光芒下極力安靜地忙碌,有人會在早起時給每人準備一份早餐,有人會在長假歸來後帶著滿滿當當的特產來分享。四人共同支撐起220的大傘,又都被彼此保護著。
每個點滴的努力,每個夜晚的堅持,每段道路上的扶持,真正閃耀著的,不是「學霸」「神仙宿舍」的標籤,而是我們共同奮鬥過的青春。青春有你,真好!分別久矣,想念你的舍友嗎?歡迎在留言中分享你的感受
來源:華中農業大學 採寫:新媒體工作室 林萌 苗卓立
海報設計:新媒體工作室 李裕 編輯:新媒體工作室 苗卓立
責任編輯:謝韓 審核:方瑋 審定:郭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