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不可能取代線下!利瑪竇黃平:現在是擴張的好機會,明年是線下教...

2020-12-13 騰訊網

來源:教培校長參考,作者:黃平

1、府對教培行業的監管,只會加強,不會減少,並且會越來越嚴

2、對區域龍頭來說,少出錯不要採取比較低端的招數活下去就沒有問題

3、探究商業模式的時候,不需要過分地自己去構思探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觀察一線城市的大機構在做什麼。

4、現在是一個擴張的好機會,我樂觀地認為明年會是線下教培大年,今年所有的工作布局都將為明年打一個紮實的基礎。

以上是竇教育董事長、江蘇雄孩子機器人董事長黃平的思考和判斷。在伯索雲舉辦的第四屆教育科技金陵峰會上,黃平做了《擁抱變化中,堅守不變利瑪竇OMO探索之路》的主題分享。

01

教培行業巨變,但線上不可能取代線下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線下教培未來三年演變的觀察和思考。

第一,政策將會越來越嚴格。

最近教培機構們都很不容易,但是利瑪竇更加艱難一點。為什麼呢?我們不只經歷了疫情,還經歷了家長投訴和政府檢查。這兩個月我們測試了一款新產品,但是家長端對產品和效果不滿意,他們不僅在網上發布輿論帖子引發了好幾萬的點擊量,還向工商局打電話留言。第二天工商和稅務就給我們機構打電話問詢,進行稅務調查。

最後在我們的機構稅務情況良好,各方面也比較合規的情況下,還花費了將近100萬才把這件事情處理好。另外,我們在昨天收到通知,從11月30日開始,政府將對利瑪竇在常州的兩個校區進行資金監管。

所以,從這些事情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接下來政府對教培行業的監管,只會加強,不會減少,並且會越來越嚴。

第二,市場競爭加劇。

據我了解,疫情開始之後,學而思已經連續在上海各地區選址,裝修20多個校區。所以,隨著全國性機構的拓展布局,我們這些地方機構的競爭將會越來越高。

第三,本地機構仍然有三年的窗口期。

首先,各地的區域龍頭下沉速度和人才培養都比較慢,我們還有成長空間。其次,與學而思這樣的全國性機構來比,我相信我們的創業者遠遠有能力與他們的職業經理人PK。所以,我覺得雖然三線城市的競爭力度在不斷加強,但是作為地方機構我們仍然有三年的發展窗口期。

第四,疫情之後長尾效應凸顯,小機構們因為跟不上時代將被逐漸弱化掉,教培行業的準入門檻也會快速遞增。

第五,對區域龍頭來說,少出錯不要採取比較低端的招數,活下去就沒有問題。

第六,線上不可能取代線下。

為什麼這麼說呢?講三個邏輯:

1)市場看的是供求關係,而不是資本和科技。隨著城市化的集中,和90後、95後家長的崛起,我們認為線下教培的複合增長率在10%以上,是增長的。以我們常州市的情況為例,常州市學而思是最早期採用雙師模式的機構,但我發現他們的學生整班一起來到我們校區的情況很多,所以,資本和科技雖然帶來了賦能,但是線下培訓依然是學生和家長的首選。

2)線上機構很難壟斷K12尤其是低齡段的學生。我的助理原來是學而思的化學老師,他帶了160個學生,其中70%在線上,30%在線下,年齡越大線上佔有率更高,年齡越小線下比例更大。

3)K12的學習者和消費者是分離的,他們除了學習還有看護和社交需求,而且線下能提供的個性化教學和場景體驗也是大家的剛性需求。所以,我對線下的學習邏輯和場景是非常有信心的。

02

線下教培機構應該怎麼做?

接下來跟大家談談我對機構未來三年構建和發展的思考,供大家進行參考。

第一,可以學習知名機構的商業模式,抓住流量入口。

其實我們在探究商業模式的時候,不需要過分地自己去構思探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觀察一線城市的大機構在做什麼,學而思為什麼這麼成功?就是抓住了流量入口,它們開發了很多幼兒端APP,很多高知家庭的孩子從小就用學而思APP,他們到了正式上學的年齡,就會直接轉到學而思的線上或者線下機構去學習。

我們一直遵循一句話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一個籃子裡不能放一個雞蛋,所以從原來主要做英語內容,到現在細分成了三個品牌,這是為了對抗線上競爭,我們搭建的新學習場景和學科入口。

此外,教育綜合體也可以實現一站式教育,優勢更加明顯。

第二,未來三年風控將成為教培機構的核心工作。現在我敢肯定的說,行業內80%甚至90%的機構都是不夠合規的,但是未來政府的監管力度會越來越強,機構的法律風險、稅務風險、會計風險也會增強,甚至行業迎來大洗牌。所以,在未來的三年內,我們一定要規範化,必須在合規的基礎上強化管理和盈利模型,否則如果被同行舉報或者家長投訴,結果就會很慘。

第三,提升品牌知名度,突出差異化。我們機構每一個品牌都有圍繞著轉化的標語,比如,我們在做利瑪竇個性化品牌的時候,一直思考怎樣讓語文更有辨識度,數學拉開差異化,怎樣與學而思和新東方競爭,最後提煉的點叫逗學堂,圍繞著「逗」,引入做得比較搞笑的課程,做得更有溫度,也同時提升我們的品牌識別度。

第四,要意識到頭馬效應。記者問李嘉誠為什麼跨區域經營做得這麼牛?他說在這個過程中,我的主業始終在平穩地更好地增長,這是非常觸動我的一句話。我們在場景搭建或者擴張的過程當中,機構的頭腦是什麼?就是我們的學科產品,我們需要繼續花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去聚焦和打造它。

第五,注意區域布局和擴張。我認為現在是一個擴張的好機會,原來70元一平的場地現在40元就可以得到,5000元的教育綜合體第一年可以免費使用。所以我樂觀地認為明年會是一個線下教培大年,今年所有的工作布局都將為明年打一個非常紮實的基礎。

但是大家在擴張的過程中一定要謹慎,我認為打穿一個盈利模型,持續地把成本控制好,自然地裂變,才是效率最高的。

03

關於未來OMO的思考

現在,我想講一下我們的OMO演變之路,主要跟大家談兩個觀點。

第一,未來OMO將常態化。

將來OMO會像O2O一樣不會再被單獨提出來,機構的線上線下業務融合就是常態化場景,比如,測評和教研在線上進行,學習部分線上和線下結合。

第二,OMO會解決線下機構效率低,難複製的問題。

規模化是線下機構最頭疼的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在線下,即使老師教學水平再高,能力再強,也只能教授50個學生,線上授課後就可以實現136名學生同時學習,這樣效率就增加了兩至三倍,營收增加,老師的工資和公司利潤都會提高。

另外,妨礙線下機構進行複製擴張的主要原因就是師資問題,我們怎麼打穿呢?我覺得我們需要將教室電子化,這樣老師和學生的上課過程都會以數位化的形式沉澱下來,通過這樣的數字沉澱,機構可以研發本土化的,能夠直擊學生痛點、癢點、爽點的產品。

04

教育培訓行業的五個「不會變」

回歸到主題「擁抱變化,堅持不變」,那麼不變的東西是什麼呢?我認為一共有五點不會變。

第一點,教育的本質不會變,老師永遠是核心。

教育不是把水桶的水灌滿,是把火點燃,是傳道授業解惑,是用一個靈魂推動另一個靈魂,所以,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優質的老師永遠是核心。

第二點,追求組織效率的提升不會變。

人效一直是教培機構的關注重點,現在學而思和新東方的人效能夠達到40多萬,我們在三線城市發展的人效也能達到28.7萬。你學校的人效多少呢?我們又該怎麼去提升效率?我認為機構競爭的本質是底層效率的競爭,效率競爭的本質是組織的競爭,所以,如果機構不能有效地對組織進行管理就會產生問題。

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想法和方式,利瑪竇從11月份開始建立了跑步打卡,要求所有員工積極參加一個月12次的跑步打卡。在這個活動中,我們會設置績效考核,比如員工需要做16次每次不低於3公裡的跑步打卡,公司拿出員工績效考核獎金裡面的50%作為基數,如果員工完成打卡就能拿到績效工資。通過這個活動,我們發現熱愛跑步的人所產生的工作效率,是不運動人的1.5-1.6倍。

創業就是一場馬拉松,需要我們持續地,保持動作不變形地跑完這條路。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機構一定要注重人效和組織管理。

第三點,優秀師資的培養體系不會變。

第四點,招聘、培訓、考核,組織基業長青的三板斧不會變。

於招聘,我們一方面是注重校招,另一方面就是學習合肥翰林教育的薪酬機制,底薪篩選出價值觀相同的人,然後給到一部分期權或者高提成、高激勵;關於培訓,我們一直講的是「培訓重兩新」,兩新是新人和新幹部;關於考核,我們的宗旨是有培訓必有考核,有考核必有淘汰。

第五點,教學成效的把控不會變。

最近因為一些機構跑路的事情,教培行業受到的負面議論越來越多,我覺得這是特別難受的事情,做教育是值得別人尊重的,也應該受人尊重,如何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教培行業更加良性地發展下去,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最後,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擁抱將來所有變化,一起堅守變化過程中的所有不變!

END

相關焦點

  • 線下教培機構轉戰線上 線上線下結合是未來風向嗎?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轉戰線上,線下機構別無選擇的希望之路2020年春季,意料之外的「黑天鵝」給教育培訓行業帶來了一系列改變。線下培訓紛紛暫停,不少此前專注於線下課程的機構一時間慌了手腳。與此同時,線上教育受益於自身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特性,更兼之政策的支持,呈現出熱火朝天的態勢。
  • 漫長「休工期」下的線下教培機構何去何從?
    不受疫情影響的線下美術機構按照慣例,年底就到了春季續班的時間,疫情期間無限期停課嚴重影響來年續班率,沒有現金流轉,教培機構已然寸步難行。亟需預繳的場地、人工等費用令教培機構雪上加霜,教育部發布的開學通知,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數月內倒閉、轉讓的機構不計其數。這個節骨眼上,廣東惠州一家美術機構卻絲毫不受疫情影響,續班率不減反增,不斷地擴大招生規模。
  • 線上教育能徹底取代線下教育麼
    線上教育能徹底取代線下教育麼近幾天看到了許多提問,無一例外都是線上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線上教育會取代線下教育成為課外教育的唯一方式麼?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那麼這些教育機構很難在線上開展課程。而且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際網路+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逐漸興起,在線教育平臺成為了許多人的考慮方式。那麼在線教育是在線下教育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有了線下教育機構作為依託,開展線上教育多元化課程,這是傳統教育機構轉型的關鍵。
  • 教育大咖熱議線上線下融合:明年有很大機會 但步子不要邁太大
    原標題:教育產業大咖熱議線上線下融合:明年行業還有很大機會 但「步子不要邁太大」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謝嵐即將過去的2020年,教育行業無疑是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一方面線下教育機構在衝擊下艱難求生,另一方面線上教育機構站上風口跑馬圈地。
  • 教育產業大咖熱議線上線下融合:明年行業還有很大機會 但「步子不...
    「年初的時候我們確實不知道這次疫情會有多大影響,所以當時非常緊張,不過大家還是充滿創業精神的進行自救。期間豌豆增長非常快,單月不斷創出新高,併購了行業非常大的同業機構。站在年末的時間點,感覺還是充滿希望的,2021年這個行業應該是有很大的機會。」餘敏認為2020年是「冰」與「火」的一年。「冰」是疫情讓很多線下教育機構很痛苦,「火」是指線上教育燒錢。
  • 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成武漢教培行業大趨勢
    2020年,疫情防控下的教培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如何順應變化開新局?在12月4日至5日召開的第十屆全國培訓教育發展大會上,幾乎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一個新詞——「OMO教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成為教培行業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也成為武漢教育培訓機構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
  • 跑路、倒閉、關停……風波不斷的線下教育
    在疫情面前,線下教育行業已經哀鴻遍野。然而,疫情其實只是讓行業遭受困境的一支催化劑。在線下教培行業還是藍海的時候,有不少大中小機構盲目擴張、貪快不穩,而這些盲目擴張所導致的線下場所、教職人員等成本問題,到最後全成了疫情期間壓死企業的重資產。在疫情下,很多機構也開始了臨時上陣,轉戰線上,有的收效甚微,有的也走出了一條自救的路。
  • 線下教培機構如何搭建「線上私域」增長體系
    「存量」帶來線上新的增長。由於疫情的衝擊,對於今年的線下教培機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黑天鵝」事件,直營學校開始思考如何將學生的學習,課程營銷抓緊轉移到線上。另外公眾號過多,內容同質化也比較嚴重,如果單店教培機構需要產出優質內容,就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與人力,所以多數的線下教培現在做公眾號本質是為了做「展示」使用。
  • 線上英語衝擊 線下培訓市場?
    線上英語培訓是否會衝擊線下的英語培訓市場?對此,EF英孚教育英語培訓中心大中華區總裁張志深認為,英語是一種技能,需要與人交流、應用才能不斷進步,因此培訓中心永遠會有市場需求。據其透露,英孚也會不斷穩步擴張其培訓中心,並且大力推動在線學習平臺。
  • 線上教育真的可以取代線下教育嗎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隨著這次疫情席捲全國,也催生一批網際網路教育產品,從試題、題庫切入的猿題庫,在線教師共享平臺-智多猩課堂等。如雨後春筍井噴的網際網路教育讓有些人驚呼,未來是線上教育的天下,線下教育已死。
  • 上品折扣:線下能否導到線上?
    反觀中國零售百貨業態,由於採用了聯營模式,很難形成中央商品集中管控為特徵的連鎖,為了規避這種模式的弊端和支持線上線下一體化業務,上品折扣通過多年的信息化和流程建設,已經完成了中央商品的集中管控。不過尹松也補充道,這是因為上品折扣只在北京地區擁有八家線下連鎖店,船小好調頭,因為在整個零售百貨市場所佔份額尚小,在中央採購以及統一商品管理上比較容易做到。
  • 線上教育會最終取代線下嗎
    同樣帶來線上服務產品展示老牌培訓機構還有英孚教育等。  好未來在本次服貿會上帶來「學而思網校AI老師漢語學習系統」「小學口算」等多項科教產品,以及「中英文口語表達能力評測」「口算批改解決方案」「GodEye在線課堂教學評價AI解決方案」等多項智能化應用。
  • 生鮮電商線上線下互融共通
    一家社區生鮮店的工作人員稱:「疫情期間,我們對於門店所在小區的居民不設消費門檻,一盒雞蛋也送貨,反正也就幾步路。」雖然店裡的6個員工的排班表是滿的,但生意增加了兩三倍。該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他們還在周邊的居民中採取微信群團購訂貨,線下取貨或送貨上門的方式,線上的成交額已逐漸大於線下銷售額。
  • 線下教培,活過來了?
    其中,29%的機構表示「影響嚴重」,可能倒閉;36.6%的機構表示「影響很大」,經營暫時停頓。這無疑是線下教培的生死劫,而比起業內大多被困境擠壓出局的玩家來說,王佳已經算是幸運兒了。「好在熬過來了」,他喃喃道。
  • 擴張線下 加碼線上 2021財年Q1新東方哪裡變了?
    一、疫情影響延續 新東方營收同比減少2020年,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教培機構的線下業務一度被迫按下暫停鍵。與此同時,學生爆發式湧入線上,給在線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隨著國內防疫形勢向好,線下逐步複課,吸引了不少學生回歸線下。行業形勢的不斷變化,也給教培機構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 北京「降級」後的線下教培,在謹慎中等待曙光
    降級後的北京線下教培行業,就如一位雙語幼兒園創業者所言:「能做的都做了,現在就是在謹慎中等待曙光到來。」北京二次降級後,線下教培繼續等待7月20日,北京再次降級,疫情防控形勢得到緩和。時隔半年,北京的電影院也再次開放。然而線下教培機構復工時間並未通知。
  • 尚馳寢具總裁楊遠全:線上引流 賦能線下渠道擴張
    北京商報訊(記者 謝佳婷 )2020年7月14日下午,在由北京商報社主辦、韓麗家居協辦、騰訊家居提供特別媒體支持的中國家居品牌大會2020佛山品牌峰會上,尚馳寢具總裁楊遠全與韓麗家居集團總經理楊通兵、塔拉蕾總經理張有林、德嘉印象總經理關偉鏡等家居大咖共議「疫情下家居品牌提升之道」。
  • 今年學校,培訓停課,學生上網課,線上教育能取代線下教育嗎?
    線上教育是否取代線下教育不可一概而論,現在的基礎教育還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起主導作用的是「考試」,所以就首先要看線上教育是否能適應起指揮棒作用的「考試」。要是兩者不能連為一體,那麼這種教育環節就不完整,也就是脫了節,得不到考試這個關鍵環節的支持或無法銜接,線上就取代不了線下。
  • 線下教培機構迎「寒冬」,疫情下教培機構應抓住挑戰和機遇
    今年,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各行各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線下教育培訓機構也迎來自2018年整改以來的最大寒流。各大教育培訓線下業務受疫情影響,不得開課,紛紛關閉。一篇寫出了現在教培機構的現狀,不只是北京,現在全國各地,不管是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教培機構幾乎都面臨著關閉與轉型的艱難選擇
  • 後疫情時代線下教培的選擇:保留在線教學,但並不轉型線上
    茅雯婷受疫情影響,許多培訓機構經歷了慌亂疫情匆忙應急轉線上的慌亂,轉眼之間,今年已經過去了9個月,如今大部分機構已經恢復正常線下複課,這些「疫」後餘生的機構大都表示再也回不到之前純線下運營模式了。他們會繼續保留線上教學,但其中許多機構不約而同稱並不打算轉型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