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能再玩10分鐘嗎?」父母這樣回答孩子也太贊了吧

2020-10-04 樂易學AI教育

「媽媽,我還想再玩10分鐘遊戲,好嗎?」

「求求你啦,就10分鐘,我保證!」

這樣的對話,經常出現在親子對話中。

看似是日常的小事,其實是孩子在向父母討價還價,嘗試觸碰父母的底線。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規定局數,而不是限制時間

前不久小編打車時,和司機談論到這個話題,他的做法,讓我十分贊同。

司機說:孩子要打遊戲,我從來不會和他規定時間,而是和他規定局數。

孩子之所以和家長在時間的問題上討價還價,是因為他們還小,對時間的概念不強。那他們對什麼的概念強呢?

遊戲的局數。

「媽媽,我可以再玩10 分鐘嗎?」

「可以再讓你玩一會,現在時間還早,媽媽再讓你打2局遊戲,2局結束以後,就該睡覺啦!」

為什麼不要和孩子限定時間?

嘀嘀嘀,10分鐘已經到了,但是孩子的遊戲還在進行中,怎麼辦?

沒收他的手機,還是讓他繼續打完這局?

如果強制讓孩子收起手機,馬上投入到寫作業或者其他環節,那麼他的心思必定還停留在剛剛的遊戲上。擔心自己會拖隊友後腿、被罵豬隊友。

我們從小教導孩子要善始善終,做事不能半途而廢,要有團隊合作意識,那讓孩子放下打了一半的遊戲去做其他的事情,是不是有悖於自己的教育理念呢?

再者,孩子在打遊戲的時候其實是很專注的,如果給孩子限定了時間,他在打遊戲的時候就會分心,會一直在意時間是不是快到了,這樣不利於孩子專注力的培養。

如果和孩子妥協,讓孩子打完這局,那就打破了和孩子之間的約定,孩子的規則意識會越來越差,而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權威性會越來越弱。

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


規定孩子可以玩到7.30,本來是出於好意,但是孩子為了能多玩一會遊戲,吃飯都毫無心思,隨便扒拉兩口,就急著去打遊戲了。

如果採用規定局數的方式,那麼這些問題就都迎刃而解啦!

規定遊戲局數有哪些好處

1、建立規則意識

規定了局數,孩子會變得更加有規則意識,定好了幾局就是幾局,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這是事前協商好的。並且在孩子的心中,父母是民主的,只要不破壞規則,凡事都可以協商。

2、培養孩子善始善終的習慣

如果一個孩子打遊戲都不能善始善終,拋棄隊友,那麼在其他的事情上就可想而知了。從遊戲中培養來的習慣,經過合理的引導可以遷移到學習以及生活中來。

3、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規定了遊戲局數,孩子會更加珍惜每一局遊戲的時間,因為不想輕易地輸,不能浪費了寶貴的一局,而且這期間沒有人會打擾他,他可以全神貫注的打遊戲。

這是規定時間給不了的,一旦規定了時間,孩子在意的就不是每一局的質量,而且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多玩幾局。

不要在和孩子約定打遊戲的時間了,不妨試試約定局數吧!

舉一反三

當孩子問你:媽媽,我能看半小時電視嗎?聰明的你應該知道該怎麼回答了吧!

相關焦點

  • 「媽媽,我再玩10分鐘」,高明的父母都這樣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孩子持續這樣做,我們或許已經被孩子同化了。沒辦法孩子愛玩,就讓他玩吧。但我們這樣放任孩子下去真的可以嗎?每次只要一到沒收手機的時間,孩子就會懇求我們再玩10分鐘。此時我們是答應還是不答應呢?因為玩遊戲就是像買彩票一樣,它們一直誘導著孩子繼續玩下去。所以此時孩子再玩10分鐘,等到我們去收手機時,孩子或許又會說;&34;此時如果我們拒絕了孩子,那麼他們就會崩潰大哭或者是撒潑哭鬧。因為玩的時間越久,孩子的這種心理體驗越是強烈。所以他們此時是很難放下手機的。
  • 「媽媽,我再玩10分鐘」!父母下面的回答,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發展
    比如說能看影視劇,能玩遊戲,能聊天,能付款,能聽音樂等等。所以手機的受眾人群也是特別廣闊的,相信有很多上班族或者正在奮鬥的年輕父母們,下班之後吃過飯,第一時間現躺在床上刷劇,要麼就是玩遊戲,熬夜到很晚才休息。成年人的生活現狀就是如此。那麼成年人對於手機都那麼痴迷,那麼小朋友們能不痴迷嗎?
  • 「媽媽,我再玩5分鐘」!父母此時的回答,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走向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父母平時勤儉持家,給孩子最好的,這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偉大而不求回報。不過,調皮是孩子的天性。小孩做事不小心,不免惹父母生氣。特別是他們在做功課的時候,磨磨蹭蹭,還貪玩。有時候他們還會試探地問:「我再玩十分鐘行嗎?」只要手機一到孩子的手中,就很難讓他放下手機。
  • 媽媽,我再玩3分鐘」,兩種父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這些場景,當爸媽的人也許很熟悉:陪孩子寫作業,孩子不聽話,磨磨蹭蹭不肯做。孩子一邊握著筆,一邊嚷著想看電視、玩手機。孩子作業反覆出錯,爸爸被氣的快撐不住了,差點就要開打。孩子撒嬌偷懶,示弱地詢問媽媽,「媽媽,我再玩3分鐘,然後再寫作業,可好?」
  • 「媽媽,我想再玩10分鐘」你的幾種回答,成就孩子的不同人生
    晚上,唐唐在鄰居家玩,已經九點了,媽媽喊他回家,他卻說:「我不想回家,讓我再玩會吧!」怎麼勸都仍然堅持……相信這種情況,很多媽媽都遇到過。您當時是怎麼應對的呢?一般有兩種回答。第一種媽媽非常嚴格,一年365天都必須這樣做,完全掌握了控制權。孩子從中學到了:無論如何,我對自己的生活都沒有決定權,我不需要對自己的生活負責。第二種媽媽架不住孩子的哭鬧,無限妥協,讓孩子掌握了控制權。孩子從中學到的是:只要我哭鬧,我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
  • 「媽媽我想再玩10分鐘」:家長不同的回答,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
    孩子依然捨不得放下手裡的玩具,只是抬起頭,央求到:「媽媽,我想再玩10分鐘!」媽媽沒好氣地說:「不行!走!媽媽等下有事呢!」哪知孩子的倔脾氣上來了。好比說,你正玩得嗨,突然有人說,停下,不許玩了,你能開心嗎?記得我小時候,跟小夥伴玩膩歪了,只要我媽不喊我,我能在小夥伴家住一個星期不帶想家的。所以,當我們單方面的、毫無商量餘地的要求孩子立刻馬上停下遊戲,其實很不人道。
  • 「媽媽,我想再玩10分鐘」,你的回答,影響孩子的一生
    周六吃完午飯,7歲的兒子一直嚷嚷著要玩手機打會遊戲,想著娛樂一下也未嘗不可,我答應了他。但為了保護視力,我跟他約定只能玩15分鐘,之後就要去午睡,他答應了。媽媽,我再玩10分鐘好不好?就10分鐘,我保證!他正玩得興起,不肯給回手機睡覺,一個勁跟我耍賴,非要再玩10分鐘。
  • 「媽媽,我想再玩10分鐘」不同的回答,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軌跡
    「媽媽,我再玩10分鐘好不好?」「就10分鐘,我保證!」剛吃完午飯,7歲的兒子就一直嚷嚷著,要用平板電腦玩遊戲,無奈之下,我答應了他。但為了保護他的視力,我跟他說好了只允許玩10分鐘,之後就要去床上午睡。隨著時間滴答滴答過去,10分鐘之後,我準備拿走平板,可他卻正玩得興起,不肯關掉平板睡覺,一個勁跟我耍賴,非要再玩10分鐘。
  • 「媽媽,我想再玩10分鐘」,不同的回答,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
    ——薩姐「媽媽,我再玩10分鐘好不好?」「就10分鐘,我保證!」剛吃完午飯,7歲的兒子就一直嚷嚷著,要用平板電腦玩遊戲,無奈之下,我答應了他。但為了保護他的視力,我跟他說好了只允許玩10分鐘,之後就要去床上午睡。
  • 「媽媽,我再玩3分鐘」,兩種父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孩子撒嬌偷懶,弱弱地問媽媽,「媽媽,我再玩3分鐘,然後再寫作業,好不好?,兩種父母不同的回答,會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第一種:「去玩吧,別煩我」——孩子越來越貪玩,成績越來越差特別是低年齡段的孩子,有些家長對於孩子的哭鬧會非常頭痛和不耐煩,由此就會一味地縱容孩子的無理要求。
  • 「媽媽,我再玩10分鐘」!面對孩子的哭鬧,父母的回應方式很重要
    比如說能看影視劇,能玩遊戲,能聊天,能付款,能聽音樂等等。所以手機的受眾人群也是特別廣闊的,相信有很多上班族或者正在奮鬥的年輕父母們,下班之後吃過飯,第一時間現躺在床上刷劇,要麼就是玩遊戲,熬夜到很晚才休息。成年人的生活現狀就是如此。那麼成年人對於手機都那麼痴迷,那麼小朋友們能不痴迷嗎?
  • 「媽媽,我想再玩10分鐘」,不同的回答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軌跡
    「媽媽,我再玩10分鐘好不好?」  「就10分鐘,我保證!」  剛吃完午飯,7歲的兒子就一直嚷嚷著,要用平板電腦玩遊戲,無奈之下,我答應了他。  但為了保護他的視力,我跟他說好了只允許玩10分鐘,之後就要去床上午睡。
  • 「媽媽,我再玩5分鐘」,父母兩種不同回答,決定孩子不同的將來
    孩子都非常貪玩,有的時候家長讓他去做什麼事情,總是會百般推脫。我們總是會聽見孩子要求家長,「媽媽,就讓我再玩五分鐘吧,就五分鐘。」大多數家長都會心軟聽孩子的,讓孩子再玩五分鐘,可家長們都知道,五分鐘是絕對不可能停下來的。那麼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 「媽媽,我想再玩10分鐘」,這兩種回答傷孩子最深
    ——虎媽作者丨葉丫丫來源|男孩派原創「媽媽,我再玩10分鐘好不好?」「就10分鐘,我保證!」剛吃完午飯,7歲的兒子就一直嚷嚷著,要用平板電腦玩遊戲,無奈之下,我答應了他。但為了保護他的視力,我跟他說好了只允許玩10分鐘,之後就要去床上午睡。隨著時間滴答滴答過去,10分鐘之後,我準備拿走平板,可他卻正玩得興起,不肯關掉平板睡覺,一個勁跟我耍賴,非要再玩10分鐘。
  • 「媽媽,我再玩5分鐘!」父母此時的回答,決定了孩子人生的走向
    當家長讓孩子放下手裡的電子產品去學習時,孩子總會和家長說:「媽媽,再讓我玩5分鐘,馬上就去。」相信很多父母都聽見過孩子類似的說法,對於孩子的這種是說法,不同的父母回答是不一樣的。1、「那你就再玩一會吧」這類父母每當看見孩子祈求的眼神時,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向孩子妥協。
  • 「媽媽,我再玩5分鐘!」父母此時的回答,決定了孩子人生的走
    當家長讓孩子放下手裡的電子產品去學習時,孩子總會和家長說:「媽媽,再讓我玩5分鐘,馬上就去。」相信很多父母都聽見過孩子類似的說法,對於孩子的這種是說法,不同的父母回答是不一樣的。1、「那你就再玩一會吧」這類父母每當看見孩子祈求的眼神時,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向孩子妥協
  • 「媽媽,我再玩3分鐘」,家長的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我是靜香媽媽,每天分享育兒知識。孩子愛玩是天性,尤其是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孩子沉迷其中,而且現在的家長們為了不讓小孩子打擾自己做事情,都會給他一些電子產品,讓他自己在一邊玩。其實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們會越來越依賴電子產品。
  • 「放假了,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未來
    如果孩子問: 「放假了,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會怎麼   回答呢?「放寒假了,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小靜追著媽媽反覆問著。媽媽被問得煩了,就隨手把手機給了小靜,想了想,又說:「那你答應我,只能玩一會兒。」小靜捧著手機,盯著屏幕裡的動畫片,連忙點頭應著,看都沒看媽媽一眼。同樣是假期,面對孩子想玩手機的請求,媽媽們的回答也不盡相同。笑笑媽媽卻回答:「媽媽帶你去遊樂園吧,你不是老想去玩。」「有媽媽的陪伴,還能去遊樂園,這可比玩手機好太多了呢。」媽媽們想要手機成為孩子親近的人,取代自己的位置嗎?
  • 「媽媽,我想再玩一會」,兩種父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孩子是每個家長心中希望的寄託。因此,孩子的教育一直是父母所注重的問題。「媽媽,我想再玩一會」,兩種父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因此,很多孩子都會玩起來就停不下來。但是,對於一些有原則的父母而言,總是會選擇讓孩子做完手頭的事再去玩。這是非常正確的做法。因為,孩子既然愛玩遊戲,那麼,如果一直縱容孩子,反而會讓孩子把時間越拖越長,所以,就不如利用好孩子對遊戲的狂熱度,讓孩子做完手頭的事再去玩。這樣一來,孩子反而會為了玩遊戲把手頭的活抓緊做完。同時,看到父母的言而有信,也會增加對家長的信任。
  • 「媽媽,我再玩3分鐘」,兩種父母不同回答,影響孩子性格養成
    本以為孩子放學後會放鬆,但事實並非如此,每天輔導孩子做作業就像渡劫一樣,任你多麼溫柔敦厚的性子都給你逼成河東獅吼。家長要面對的不止是一個孩子進行作業做不好的艱難,還有很多孩子可以時不時就會撒嬌說要再玩幾分鐘的請求。孩子沒有淚眼汪汪,楚楚可憐的問你:「媽媽,我能再玩3分鐘嗎」,你該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