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下shopee的情況:成立於2015年,Shopee是東南亞與臺灣領航電商平臺,覆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臺灣、印度尼西亞、泰國和越南,目前是又拓展了巴西市場!
2015年,由於Lazada糟糕的用戶體驗,Lazada的一些離職高管(也有可能是想另起爐灶,畢竟在當時的東南亞,電商還是很好的創業機會的)聯合李小冬一起創立了Shopee。
Shopee一上線,就主打移動端,然後開始瘋狂的補貼,另外買家端,賣家端產品體驗也甩了Lazada幾條街,所以就迅速成長起來。
多加一句shopee的金主爸爸是騰訊!
LAZADA是2012年東南亞的本土平臺,一直不溫不火。
到2018年尤其是馬雲爸爸直接控股Lazada後,派18羅漢之一的彭蕾掛帥Lazada,將東南亞電商徹底推向了風口浪尖。
但是由於Lazada之前挖的坑太深,整體系統,電商體驗流程太差,18年又因為升級系統,更是關閉了國內賣家入駐通道,所以就給了Shopee更多走向前臺的機會。
2018年Shopee好多招商會,而且入駐也特別容易。
到19年,Shopee更多的招商會,更多激進的政策,使得整個東南亞市場更燥熱了,主要也是得益於東南亞相當於10年前中國的電商環境,並且有著6.7億的人口,且6.7億中有更多年輕的網際網路人口,以及更多的資本在東南亞撒下了更多的錢。
而且競爭對手Lazada閉關修整,所以來自東南亞的Shopee便挑起了東南亞電商在國內的宣傳大梁。
shopee的招商經理那也是處處都在的啊,服務也是保姆式的服務。
從 Shopee 的總體資質和潛力來看,我認為Shopee跟阿里系的Lazada將會在東南亞電商市場,平分秋色,可能類似於國內之前58同城與趕集,滴滴與快的當時共存的一個狀態,當然後期也有可能一個把另一個甩在身後。
而且Shopee有母公司Sea集團的加持,尤其是在虛擬遊戲產品品類方面,領先Lazada好幾個段位。
另外Shopee現在在賣家端很努力,在國內大力招商,補齊自己產品資源這邊的短板不說,在物流方面,開始在國內建立很多城市建立中轉倉庫,在東南亞各國的城市也建立中轉倉庫,並且與東南亞的一些大的物流巨頭也搞了戰略合作,所以說前景可期。
國內shopee的倉庫就比lazada多。
但現在Lazada的賣家端、買家端的體驗,真得是越來越好了。
就拿物流來說,之前到馬來,從接到訂單到買家收到貨,需要7——12天,現在可能只需要3——5天,Shopee物流體驗稍微差一些。另外阿里把自己的賣家資源淘寶,天貓全部接入到Lazada平臺。
尤其是針對天貓賣家開始定向邀約。
東南亞的網際網路經濟達到1000億美元。在消費者行為的這些根本變化的推動下,網際網路經濟繼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
2019年,這一數字首次飆升至1000億美元,在過去四年裡增長了兩倍多。到2025年,整體的網際網路經濟預計將增長到3000億美元。
而非單個的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