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從威海市科技局了解到,近日,科技部創新基金管理中心下達了2013年度國家創新基金立項計劃,14個威海項目名列其中。
這14個項目中,「200-250W主動調Q全光纖雷射器」等10個項目和「威海中小企業技術轉移公共服務平臺」等4個公共服務平臺共獲得補助資金940萬元。
從技術和行業特徵分析,此次獲資助的14個威海項目主要集中在本地具有較強技術優勢和較大發展潛力的生物、電子信息等領域。
近年來,威海市創新基金工作成績顯著,截至目前,共獲得國家創新基金立項140項,爭取資金達8811萬元,獲得山東省創新基金立項近85項,扶持資金達3165萬元,創新正在成為威海經濟發展的特徵。
主動調Q全光纖雷射器的發展評述
調Q 光纖雷射器的研究始於20 世紀80 年代中期。人們最先把已有的體Q 開關應用於光纖雷射器,由於體Q 開關與光纖和腔鏡的耦合效率較低,再加之耦合時需要透鏡等分立式的光學元件,調Q 光纖雷射器的實驗裝置顯得比較複雜,光路對準值誤差敏感,系統的失調靈敏度也較高。避免上述問題的根本途徑就是研究開發調Q 全光纖雷射器。20 世紀90 年代初,國外研究者們發現了光纖中基於背向受激布裡淵散射( 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SBS) 效應的自調Q 現象。在適當的參量和調節下,背向散射光形成比較穩定的納秒量級脈衝光,引起光纖諧振腔的Q 值周期性地發生突變,相當於Q 開關周期性地調節光纖諧振腔的品質因數。基於SBS 效應的被動調Q全光纖雷射器呈現出迅速發展的勢頭。緊接著,基於雙光束幹涉原理的主動光纖型Q 開關也為調Q 全光纖雷射器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國內南開大學和中國科學院上海光精密機械研究所等單位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並取得了成果。國外學者對調Q 全光纖雷射器的研究也一度出現了熱潮。縱觀國內外研究狀況,調Q 全光纖雷射器的研究集中於SBS 效應的被動調Q 或雙光束幹涉原理的主動調Q 方面,對其它被動或主動調Q 全光纖雷射器的研究很少。基於SBS 效應的被動調Q 全光纖雷射器的缺點是重複頻率不穩定且不易調節,基於雙光束幹涉原理的主動調Q 全光纖雷射器的可控性和開關效果( 屬於慢Q 開關) 也相對較差。從目前情況看,主動調Q 全光纖雷射器的發展並不完美,原因是可用的主動光纖型Q 開關仍然存在諸多缺陷。
將傳統工藝上非常成熟的聲光或電光Q 開關光纖化或許是解決問題的可行途徑。但就目前國內外研究狀況和相關技術水平看,研究開發光纖型的聲光或電光Q 開關( 尤其是波導型而非尾纖型) 應該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性和開創性的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