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被動調Q光纖雷射器研究新進展

2020-12-22 OFweek維科網

  2013 年,H.Ahmad 利用光學沉積法,直接將氧化石墨烯沉積在光纖端面上,做成「三明治」結構飽和吸收體,獲得了1941.7 nm 脈衝光纖雷射器,輸出功率0.3 mW,重複頻率16.0 kHz,脈衝寬度9.8 μs。2014 年Norazlina Saidin 等石墨烯PVA 薄片放置兩個光纖端面之間構成「三明治」結構飽和吸收體實現了1900 nm 脈衝光纖雷射器,輸出功率僅為1 mW,重複頻率13.1 kHz,最窄脈衝寬度16.9 μs。同年Yizhong Huang 等採用CVD 生長的單層石墨烯轉移到光纖端面上,構成全光纖「三明治」結構,實現了1980 nm 脈衝雙包層光纖雷射器,平均功率28.6 mW,重複頻率27 kHz,脈衝寬度2.7 μs。

  3.3 摻Yb3 + 光纖雷射器

  脈衝摻Yb3 + 光纖雷射器是波長為1.0 ~1.2 μm 的通用雷射光源,Yb3 + 具有相當寬的吸收帶( 800 ~ 1064 nm) 泵浦源的選擇廣泛。2011 年劉江等報導了石墨烯被動調Q 摻鐿1064 nm 雙包層光纖雷射器。他將寬帶全反鏡浸入到石墨烯PVA 溶液中充分接觸,並乾燥,製備了反射式飽和吸收體。此反射鏡與光纖Bragg 光柵構成了線性諧振腔。最大輸出功率為12 mW,最窄脈衝寬度70 ns,重複頻率為257 kHz。2012 年L. Zhang 等採用雷射誘導沉積的方法製備了「三明治」結構飽和吸收體,獲得了保偏1027.3 nm 全光纖雷射器。平均功率為15.6 mW,重複頻率110 kHz,脈衝寬度1.3 μs。

  2013 年Zhehua Yu 等報導了W 級氧化石墨烯被動調Q 雙包層1044 nm 光纖雷射器。飽和吸收體採用的是「三明治」結構: 首先將石英薄片浸入到氧化石墨烯溶液中,蒸發; 氧化石墨烯就會沉積在薄片兩側; 擦掉一側的氧化石墨烯,並鍍上高反膜,即形成反射式飽和吸收鏡; 然後在氧化石墨烯的上面附上石英薄片即構成「三明治」結構,如圖5 所示。此結構可以有效地減少空氣中氧氣對氧化石墨烯的影響,極大地提高損傷閾值。當泵浦功率為7.8 W 時,可以獲得平均輸出功率1.8 W,重複頻率215 kHz,脈衝寬度為1.7 μs 的脈衝雷射。

  2014 年吳健等將CVD 法生長的單層石墨烯轉移到光纖端面上,構成全光纖「三明治」結構,獲得大脈衝能量雙包層光纖雷射器,平均功率為46 mW,重複頻率26.46 kHz,脈衝寬度4.5 μs。張麗強直接採用SiC 外延生長的石墨烯作為調Q 開關,獲得可調諧被動調Q 雙波長光纖雷射器。輸出功率35 mW,重複頻率53.04 kHz,脈衝寬度1.60 μs。採用石英濾光片可以實現1038.54 ~ 1056.22 nm 連續調諧。

  3.4 Er∶Yb 共摻雜光纖雷射器

  2013 年Y.K.Yap 等採用光學沉積和光鑷效應,將石墨烯沉積在光纖端面上,製作了「三明治」結構的石墨烯飽和吸收體。採用Er∶Yb 共摻雜光纖作為增益介質,首次採用簡單的線性諧振腔,獲得了1535 nm 被動調Q 光纖雷射器。輸出功率25 mW,重複頻率70 kHz,最大單脈衝能量184 nJ。

  2014 年吳端端將CVD 製作的單層石墨烯轉移到光纖端面上,製作了「三明治」結構的飽和吸收體,實現了Er∶Yb 共摻雜雙包層被動調Q 全光纖雷射器。單脈衝能量高達1.05 μJ,輸出功率25.6 mW,最窄脈衝帶寬2.6 μs; 並且通過可調諧FP 濾光片,可以實現1530.97 ~ 1546.92 nm。同年該作者採用一個同樣的飽和吸收體,實現了1.53 μm 脈衝Er 光纖雷射器與1.06 μm 脈衝Er∶Yb 共摻雜光纖雷射器同步雙波長輸出,如圖6 所示。波長1.06 μm 的單脈衝能量高達5.30 μJ,波長1.53 μm 的單脈衝能量達到1.20 μJ。Er∶Yb 共摻雜光纖雷射器的輸出功率為33.5 mW,脈衝寬度3.9 μs; Er 光纖雷射器輸出功率106.2 mW,重複頻率20. 03 kHz,最窄脈衝寬度3.1 μs。

  4 石墨烯調Q 光纖雷射器的發展趨勢

  隨著光纖雷射器與石墨烯技術的進步,石墨烯被動調Q 光纖雷射器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

  4.1 性能優良飽和吸收體的製作

  被動調Q 光纖雷射器,需要插入損耗小、性能穩定、損傷閾值高、耦合效率高的石墨烯飽和吸收體。這需要在石墨烯製作的過程中,儘量減少缺陷和雜質。很顯然,性能優良的石墨烯飽和吸收體是被動調Q 光纖雷射器發展的關鍵。如採用超聲波轉移法替代PMMA 轉移法製作的單層石墨烯石英片,「褶皺」( wrinkles) 和缺陷更少,相應的散射損耗和吸收損耗更少。

相關焦點

  • 主動調Q光纖雷射器有望提高雷射雷達探測精度
    在採用注入鎖頻技術的雷射雷達發射源中,脈衝寬度主要受從雷射器(slave laser)控制。脈衝光纖環形雷射器具有單向運行、長脈衝輸出的特點,因此可作為理想的從雷射器在注入鎖頻雷射器中使用。  目前,在2 μm波段有關脈衝光纖環形雷射器的報導多採用被動調Q方式。
  • 物理所等二維納米材料鎖模全光纖雷射器研究獲進展
    特別是近年快速發展的飛秒光纖雷射器由於結構簡單、成本低、穩定性高以及便於攜帶等特點,表現出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前景。目前光纖鎖模雷射器,包括其它類型的固體雷射器,要實現穩定的鎖模運行,更多時候還得依靠可飽和吸收體,但由於可飽和吸收體所帶來的雷射損傷及損耗等問題,不僅制約著所能產生的雷射脈寬與功率,也會影響到長期運行的可靠性。
  • 主動調Q全光纖雷射器的發展評述
    引言  調Q 光纖雷射器的研究始於20 世紀80 年代中期。人們最先把已有的體Q 開關應用於光纖雷射器,由於體Q 開關與光纖和腔鏡的耦合效率較低,再加之耦合時需要透鏡等分立式的光學元件,調Q 光纖雷射器的實驗裝置顯得比較複雜,光路對準值誤差敏感,系統的失調靈敏度也較高。避免上述問題的根本途徑就是研究開發調Q 全光纖雷射器。
  • 影響調Q光纖雷射器性能的重要因素
    作者:黃琳、劉永智  20世紀80年代後期出現的包層泵浦技術,通過光纖內包層耦合泵浦能量大大提高了光纖雷射器入纖泵浦能量和輸出雷射能量。目前,連續雷射輸出功率已高達10kW。但是許多應用領域需要脈衝雷射,採用調Q技術可以實現短脈衝雷射的輸出。
  • 「200-250W主動調Q全光纖雷射器」獲國家創新基金立項
    主動調Q全光纖雷射器的發展評述        調Q 光纖雷射器的研究始於20 世紀80 年代中期。人們最先把已有的體Q 開關應用於光纖雷射器,由於體Q 開關與光纖和腔鏡的耦合效率較低,再加之耦合時需要透鏡等分立式的光學元件,調Q 光纖雷射器的實驗裝置顯得比較複雜,光路對準值誤差敏感,系統的失調靈敏度也較高。避免上述問題的根本途徑就是研究開發調Q 全光纖雷射器。
  • 蘇州圖森雷射推出2μm調Q光纖雷射器
    蘇州圖森雷射有限公司的TL-Tm-QS是首臺2μm調Q光纖雷射器,該雷射器為科研和工業領域提供了一種嶄新的先進工具。  2μm光纖雷射器與傳統的固體 和銩雷射器相比,具有小巧輕便、高效率、免維護、操作簡便等優點。  應用領域:大氣檢測、環保監測、雷射醫療、雷達測距、中紅外波長產生、科學技術研究、種子光源雷射器。   產品特點:高峰值功率、衍射極限的光束質量、單模光纖輸出、免維護。
  • 全光纖聲光調Q光纖雷射器試驗研究
    2.3、第二級光纖放大器試驗研究  以第一級放大後的雷射為種子光,經過第二級光纖放大器放大,在有源光纖和無源光纖熔接處進行泵浦傾斜處理,濾掉包層中未吸收的泵浦光,放大雷射經過準直透鏡後輸出,並測量輸出雷射的平均功率。
  • 天元雷射推出50W調Q光纖雷射器
    天元雷射近期推出50W的調Q光纖雷射器,該產品採用聲光調製器實現1064nm波長的脈衝雷射輸出,具有優異的光束質量及性能穩定性。  本產品採用24V直流電源供電,配置25針通用插頭,適用於所有光纖雷射打標系統,高性能抗高反的隔離能力保證在高反材料應用中長時間工作,可應用於薄板切割、鑽孔、金屬和非金屬材料打標、雕刻、精密微加工等領域。
  • 中國光纖雷射器的發展與展望
    光纖雷射器電光轉換效率可達30%-35%,是傳統固體、氣體雷射器效率的幾倍,非常節能環保。光纖雷射器擁有的上述無可比擬的技術優勢,使其廣泛應用於雕刻、打標、切割、熔覆、焊接、表面處理等材料加工領域,正在逐漸取代各種物理加工、化學加工、印刷加工等傳統加工方式。  隨著美國IPG公司 2003年在中國賣出第一臺調Q脈衝光纖雷射器開始,商用的脈衝光纖雷射器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正式拉開帷幕。
  • 皮秒光纖雷射器 FPC覆蓋膜切割工藝研究
    10^-9S,根據材料吸收雷射能量轉化為熱能的擴散距離公式 L = [4Dt]^1/2,其中 D為材料熱擴散率,t為雷射脈衝寬度,由此可知當材料一定時,雷射脈衝寬度越大,雷射產生的熱能在材料上的擴散距離越大,也就是說對材料的熱損傷越大,當在加工高密度孔時,極易導至孔與孔之間 PI材料的熱變形,甚至是熔斷;3.現在市面上主流的紫外雷射器為全固體結構,該類雷射器普遍存在長期工作不穩定、需做周期性調校的缺陷
  • 大功率光纖雷射材料與器件關鍵技術研究進展
    其中, 雷射製造具有非接觸、超精細、快速、無應力等優勢, 正推動著傳統製造向智能製造的轉型, 以「光製造」為代表的新技術對工業製造帶來了革命性變革, 而萬瓦級大功率光纖雷射作為高端雷射製造的核心光源, 極其重要。目前, 實現萬瓦級乃至數萬瓦級單模光纖雷射的主要技術方式包括兩種: (1) 直接單根光纖輸出; (2) 雷射合束輸出。
  • 聲光調Q固體雷射器國內外發展現狀
    採用調Q技術很容易得到峰值功率高於兆瓦,脈衝寬度為幾十納秒的雷射脈衝。常用的調Q方式有:主動調Q,即諧振腔的損耗是由外部驅動控制的,如電光調Q、聲光調Q和轉鏡調Q等;還有一種是被動調Q,即諧振腔損耗取決於諧振腔內的雷射光強,如飽和吸收調Q等。
  • 石墨烯、納米銀線等觸控新材料崛起:應用分析
    科學家們表示,利用這個新發現,未來他們可以發明更耐高溫的雷射發射武器(石墨烯超耐高溫)。當然,這個發現目前僅存在於實驗室,如果科學家們建立出實體模型,將能夠增加雷射發射器的使用壽命和發射功率。  不僅是在國外,中國在發展石墨烯雷射器的道路上同樣取得令人矚目的進展。
  • 太赫茲被動光頻梳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曹俊誠、黎華領銜的太赫茲(THz)光子學器件與應用團隊與華東師範大學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曾和平團隊、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國際實驗室張凱團隊合作,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基於THz量子級聯雷射器(QCL)的增強型被動光頻梳,採用太赫茲泵浦探測技術,首次測量到
  • ...工業級大功率光纖雷射器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順利通過科技部...
    2019年11月15日下午,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在武漢銳科光纖雷射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銳科雷射」)組織召開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工業級大功率光纖雷射器關鍵技術及產業化」(2017YFB1104400)中期檢查會。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相關領導、項目評審專家以及項目各課題單位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
  • 石墨烯新型材料對人體和環境都存在潛在危害
    如果說20世紀是矽的世紀,神奇的石墨烯則是21世紀新材料的寵兒。早在去年,泰州巨納新能源有限公司就研製出了全球首臺商用石墨烯飛秒光纖雷射器。同時該雷射器還創造了脈衝寬度最短(105fs)和峰值功率最高(70kW)兩項石墨烯飛秒光纖雷射器世界紀錄。在飛秒光纖雷射器領域,石墨烯被認為是取代SESAM的最佳材料。
  • 進展|二維材料複合光纖實現超高非線性效應
    因此,開發具有高非線性光纖的製備方法是迫切的需求。二維原子晶體材料是目前材料領域研究的一個熱點,比如石墨烯、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六方氮化硼等,均具有優異的物理性能。尤其是光學特性,不同能帶結構的二維材料可具備從紫外到微波的超快寬帶光學響應、可調的光與物質相互作用和高非線性係數等特點,迅速掀起了二維材料與光纖光學相結合的交叉學科研究熱潮。
  • Kagome光纖超快非線性光學研究進展
    1966 年華裔科學家高錕首次提出波導纖維,引發人類歷史上遠距離通信的重大革命,並對諸如航空航天、雷射技術、新材料、高能物理、遠距離傳感、生物醫學等不同學科領域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通過回顧KGF的研究歷程可知,KGF彌補了幾乎所有目前常見光纖在超快非線性光學應用方面的不足,是光纖光學領域的一大重要突破,更為高功率超短脈衝產生帶來新的途徑和希望。
  • NKT Photonics推出更小、更新的超窄線寬光纖雷射器
    小型化窄線寬光纖雷射器BASIK MIKRO    NKT Photonics近期推出的最新產品-小型化窄線寬、低噪聲光纖雷射器模塊 BASIK MIKRO E15/BASIK MIKRO C15為目前用於工業傳感系統及雷射雷達中體積最小的光纖雷射器模塊,底面積大小接近IPhone 6,更便於用戶將模塊集成到傳感及雷達系統中。
  • 安揚雷射推出920nm飛秒光纖雷射器
    為適應工業生產需求以及前沿科學研究,武漢安揚雷射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與深圳大學閆培光教授團隊共同研發了一款工業級920 nm飛秒光纖雷射器—FemtoNL™-920 nm-1。研究發現,對生物成像僅需考慮少量螢光蛋白的吸收峰波長去激發即可。常用到的是綠色螢光蛋白的衍生物eGFP,在波長為920 nm的雙光子吸收條件下激發eGFP的效率最高,充分滿足雙光子生物成像的要求。儘管鈦寶石雷射器在700 nm~1100 nm可寬帶調諧,但對生物成像的波長利用率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