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天道》裡面丁元英講過的一句話:天下之道論到極致,百姓的柴米油鹽;人間冷暖論到極致,男人和女人的一個情字。這說的是生存的一個區間,物質基礎和精神追求。而今天我們要講的主題是生存哲學,生存哲學的基礎是物質生活的保障。
說到豆豆筆下的的生存哲學就不得不提三部曲第一曲《背叛》,《背叛》相比《天道》更具血腥味,宋一坤還在解決生存的層面,而丁元英則超越生存,坐以論道,顯然宋一坤的哲學更適合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在宋一坤看來,這個世界是殘酷的,是弱肉強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之前覺得宋一坤說的「這個世界不要說活命了,就是從地上拔根草,也得憑點實力。」這句話有點言過其實,但經過今年這次疫情和這糟糕的就業環境,作為一名失業者的我突然很認同這句話,一邊是不少企業倒閉,一邊是嚴重的內捲化,什麼是內捲化?俗點講就是一個崗位競爭人數加劇,因此學歷發揮出其重要的意義所在,大專被刷,三本被嫌棄,離譜的是某公司還把學歷高低納入績效考核標準之內。
《天道》中的「強勢文化」、「弱勢文化」,「強勢群體」,「弱勢群體」也暗含著物質世界的適者生存自然法則,對個人和企業的生存也同樣做了描寫:
個人層面:
1.忍是一條線,能是一條線,中間就是我們的生存空間,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那我們的生存空間就比別人大;(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如果大家能力差不多,那麼可能誰的學歷高誰就更具有競爭力,但不管社會再怎麼發展,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生存空間就比別人大這句話永久適用)
2.別把自己太當人,別把別人太不當人,就這個規律而言天下烏鴉一般黑;(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低估別人,別人不見得比你傻,可能傻的人是你自己,踏踏實實做事,這既是一種處事態度,也是一種生存哲學。)
3.揚長避短,拾遺補缺,在夾縫中求生存。(一樣的社會環境和不同的個人條件那麼每個人的夾縫大小肯定就不一樣,夾縫和能力,學歷,平臺三者有關,找對平臺同樣有自己的發展空間。)
企業層面:
林雨峰的一句弱肉強食的法則放在哪都適用;樂聖和格律詩事件被媒體炒開,伯爵公司總裁蘇逸文就嗅到危機,連夜趕回公司再開緊急會議,危機意識作為個人和企業都是不可或缺的。
宋一坤出身貧苦,從小就勵志走出山的外面還是山的貧困山區,因此他的生存意識比常人更加強烈,他這種生存意識更多可以理解是危機意識,這是我們很多人所缺乏的品質,大多人有一份工作,手頭上有點錢就不會慌,不過社會發展太快,現實讓現在的人危機意識也沒有那麼薄弱了,很多在大公司上班的人都搞起了副業或兼職。豆豆三部曲是不可多得的好書,沒有華麗的詞藻內容卻富有深意,認真品讀,在各個方面都可以挖掘到思想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