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13):踏石留印 抓鐵有痕

2020-12-13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強調的是針對困難任務,要動真格、見成效。習近平總書記提及這一關鍵詞的場合,主要是針對兩項工作:一是全面從嚴治黨,二是全面深化改革。

正是在這一要求下,全面從嚴治黨舉措不斷,黨風政風為之一新;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推進,走進了「全面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

「石」「鐵」難磨,必須迎難而上

「踏石留印、抓鐵有痕」這一句話,包含著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要面對的任務有較大難度;二是當困難出現時,只有迎難而上、真抓實幹,才能兌現承諾、見到成效。

在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中,全面從嚴治黨和全面深化改革就像是「石」與「鐵」一樣,推進起來有困難之處,是不那麼容易做好的。

針對全面從嚴治黨,習近平說:「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是一項長期的、複雜的、艱巨的任務。」雖然我們已經在黨風建設上取得了很多成效,但習近平多次表示,這些成效是階段性的,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而「頭緒多,任務重」則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特點,更是難點。在2013年11月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習近平指出「我國發展面臨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戰,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於深化改革」。

所以,面對這樣兩項任務,只有痛下決心、增強信心,真抓實幹、常抓不懈,才能見到成效。也就是要在「石」上留下足印,在「鐵」上抓出痕跡。強調「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實際上就是提醒全黨同志:全面從嚴治黨需要警鐘長鳴,做到經常抓、長期抓;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攻堅克難、爬坡過坎,必須有那麼一股氣兒和勁兒。

管黨治黨,顯示從嚴決心

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兩個重要方面。

針對作風問題,習近平強調:「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牆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

正因如此,在2013年年初,短短1個月內,習近平兩度提及「踏石留印、抓鐵有痕」:1月22日,習近平在談改進工作作風、落實八項規定時強調,「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讓人民群眾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2月28日,習近平再次強調,「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決不能搞一陣風、一陣子。」

同樣,在談及解決腐敗問題時,習近平也提出了「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要求。去年6月26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進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強調,「我們必須保持政治定力,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深沉的使命憂思感、頑強的意志品質,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持續抓下去。」

今年1月,第十八屆中央紀委第六次全會上,習近平指出「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這正體現了「留印」「有痕」式的成效。無論是八項規定、反「四風」、「三嚴三實」,還是嚴懲腐敗、「蒼蠅老虎一起打」,這些「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舉措,都彰顯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體現了「言必信,行必果」的力量。

推進改革,倡導實幹精神

除了是對管黨治黨的要求,「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也是為改革立信,倡導實幹精神、凝聚實幹力量。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到,要「引導廣大黨員積極投身改革事業,發揚『釘釘子』精神,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積極貢獻」。

在部署推進改革的長期任務、經濟結構改革和軍隊改革等方面,習近平反覆強調這一精神:

「對需要長期抓落實的項目和任務,要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堅持不懈抓下去。」「要時刻牢記目標,統一思想、一致行動,踏石留印、抓鐵有痕,過了一山再登一峰,跨過一溝再越一壑,決戰決勝打好調整經濟結構、化解過剩產能這場攻堅戰。」「全軍要以高度的歷史自覺和強烈的使命擔當,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神,堅決打贏改革這場攻堅仗。」

全面深化改革的「留印」「有痕」,體現在今年2月23日的深改組第二十一次會議上,此次會議聽取了10個相關部門的改革成果匯報;也體現在習近平的「深改方法論」之中:強調抓緊、也強調抓實;強調頂層設計、也強調地方試點;強調部署分工、也強調督促落實。

今年是我國全面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更需要堅持「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態度,層層負責、狠抓落實,從而以實實在在的成果造福於民、取信於民。

相關焦點

  • 【每日一習話】抓鐵有痕、踏石留印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就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重大意義、推進思路和重點任務作出全面深刻闡述。
  • 繼往開來,掌舵揚帆: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四大邏輯
    【特稿•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繼往開來,掌舵揚帆: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四大邏輯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副教育長兼哲學部主任 韓慶祥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用「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來表述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成果,是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進一步深化和提升。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有其存在的歷史邏輯、現實邏輯、理論邏輯和政治邏輯,是中國共產黨人貢獻給世界的思想智慧。
  • 【思想紀律作風教育整頓】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精神抓好思想紀律...
    【思想紀律作風教育整頓】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精神抓好思想紀律 作風教育整頓活動 2020-06-04 1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濟陽區人社局: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韌勁創一流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韓曉婉 通訊員 王帥 李世忠今年以來,面對新冠疫情的不利局面,濟陽區人社局聚焦「當時代先鋒,做人民公僕」規範權力運行,圍繞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社會這一主線,發揚「釘釘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韌勁,優化營商環境
  • 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抓住「關鍵少數」是什麼意思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關鍵詞中,有一個詞是「關鍵少數」,自從2015年2月首次正式提出以來,他在多次講話中都強調必須抓住「關鍵少數」。­  當下中國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抓住「關鍵少數」都已經成為一個有力抓手。通過對領導幹部的嚴格要求,良好的從政環境正在形成。
  • 治國理政3年間 習近平的10個關鍵詞
    2012年11月15日,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共中央領導集體正式亮相,如今整整過去了3年時間。在此期間,中國與世界都經歷了深刻的變化,也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站在這一時間節點上,我們應該如何理解習近平過去3年間的治國理政思路?本報記者選出了10個關鍵詞。
  • 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一分部署 九分落實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落實」二字,頻頻出現於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文章中,絕非偶然。在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的今天,中國最高領導人對於落實的態度、方法論,關於抓落實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直接體現並影響著改革發展的大局。 中國共產黨肩負著13億人民的重託,必須始終強調落實的重要性。
  •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治國理政的100句金句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治國理政的100句金句 2017-08-24 08:29:00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
  • 這三年,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四大支柱」
    25日,學習小組(微信號xuexixiaozu)推薦了周新民談「習近平治國理政秘笈」系列第一篇《這三年,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四大貢獻」》;今天,繼續推薦第二篇《這三年,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四大支柱」》。  所謂四大支柱,即:  1、戰略定力  抓住戰略定力這一支柱,確保大局不偏方向。
  • 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19):引領新常態的大布局
    原標題:引領新常態的大布局(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19))   2015年11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習近平提出,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G20峰會、APEC會議上,習近平則將「重視供給端和需求端協同發力」作為世界經濟的「藥方」;同期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樣強調
  • 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28):鑄魂育人 強軍興軍
    原標題:鑄魂育人 強軍興軍(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28)) 著力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在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明確提出新形勢下培養革命軍人的總要求,為實現強軍目標確立了堅實基礎,凝聚起強大正能量。   適應新時期強軍目標   治軍之道,要在得人。新時期應當培養什麼樣的軍人,才能擔負起強軍重任?習近平對此深謀遠慮。
  • 《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平實中蘊含大智慧
    《平易近人》主編陳錫喜表示,該書開篇是「中國夢」,本身是一個比喻,而主體部分的三篇,分別是形象比喻篇、俗文俚語篇和詩文引用篇,基本能涵蓋習近平語言風格的全貌;而每篇引文的排列,又按中宣部所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的框架,使讀者在讀完全書後,不僅能讀懂習近平每一引文的意思,而且能從中把握習近平治國理政的總體思路。
  • 標註治國理政新高度(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
    一個治國理政的科學思想體系,日漸清晰。  有學者曾說,中國未來十年的經歷,會是一部全球矚目的大片,劇情的每個起伏都不容錯過。觀察中國治理、理解中國發展,首先就要把握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這條主線。  (二)觀念的更新,往往是現實變化的先導。循著時間和空間兩個坐標,我們能發現——  這是一個關鍵的時間點。
  • 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維護憲法權威 捍衛憲法尊嚴
    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維護憲法權威 捍衛憲法尊嚴 原標題: 習近平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憲法宣誓制度是世界上大多數有成文憲法的國家所採取的一種制度。在142個有成文憲法的國家中,規定相關國家公職人員必須宣誓擁護或效忠憲法的有97個。這樣做,有利於彰顯憲法權威,增強公職人員憲法觀念,激勵公職人員忠於和維護憲法,也有利於在全社會增強憲法意識、樹立憲法權威。
  • 抓鐵有痕、踏石留印!來看混改之下中國聯通的2020「5G日記」
    從混改開始,「創新」二字就被牢牢鐫刻在中國聯通的血液中。在2020年初的董事長新年寄語中,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提出,希望全體聯通人能按照 「提價值、謀發展、重基礎、有激情」12字工作要求,發揚釘釘子精神,切實把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如今一年過去了,盤點中國聯通的2020年,這是充實而不斷向上的一年,也是「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一年。
  • 勇闖深水區 重在抓落實
    文/國平  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8月18日上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近一個時期以來,隨著「打虎掃蠅」反腐敗不斷取得成果,廣大人民群眾進一步期盼著黨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有新的部署和安排。
  • 「七年知青經歷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歷史起點」
    採訪組:您認為在農村插隊的經歷對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有什麼影響? 艾平:我們都是1953年出生的,同一天從北京出發到延川插隊。對我個人而言,這段插隊經歷對我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令我刻骨銘心,終生難忘。雖然每個人具體情況不同,但我相信,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知青,經歷過那段歲月的知青,都會對此念念不忘。
  •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習總書記治國理政下的民本胸懷
    原標題:【治國理政地方談】習總書記治國理政下的民本胸懷執政三年,一千多個日夜,國家的總書記習近平成為了民間的「習大大」。重情義、有魄力、敢擔當、接地氣,習總書記身上彰顯的品質早已升華成了一種無法阻擋的魅力。
  • 新書《平易近人》出版 70個詞感受習近平的語言力量
    4 種力量首先體現在習總書記「直面問題和困難的勇氣」上陳錫喜說,《平易近人》受追捧,根本的原因在於習近平治國理政的魄力和語言風格的魅力相結合產生的對讀者的吸引力。體現4種力量:以人為本、執政為民陳錫喜說,這一力量首先體現在習近平直面問題和困難的勇氣上;其次,「這一力量還體現在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戰略思維』中。」此外,陳錫喜梳理習近平總書記的語錄後發現,這一力量還體現在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的傳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