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近900年歷史的大嶺村,近日又迎來一個好消息,獲得資金支持,將瞄準「灣區文創名片、嶺南第一古村」的目標進行提升打造。
今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獲悉,番禺區政府與廣東某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近日共同籤訂石樓鎮大嶺村創建嶺南特色美麗鄉村精品示範村框架協議,標誌著番禺區的首個美麗鄉村示範村,正式獲得廣東省首隻美麗鄉村領域投資基金的首批投資項目。
廣東美麗鄉村振興發展產業投資基金,由廣東省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出資50億元設立,主要投向省內的美麗鄉村相關項目。首批項目將投向廣州市嶺南特色美麗鄉村精品示範村創建,它以基金模式聯動政府和企業,以國有資本撬動社會資源,投資方向包括人居環境、生態環境、閒置資產盤活等美麗鄉村要素建設。
據了解,大嶺村位於石樓鎮西北部,蓮花山西南面,水上交通要道——珠江獅子洋水道的西岸。村莊建於南宋建炎年間,距今近900年歷史,村莊具有典型的嶺南特色,現保存較完好的古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共有不可移動文物23處,是廣州市首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首個全國美麗鄉村示範村,全國首批綠色村莊,交通部「全國農村四好公路」示範村。
今年10月底,大嶺村被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評定為首批「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區住建局主動聯繫市住建局和市美麗鄉村辦作媒介,邀請該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多次現場調研,最終爭取到省美麗鄉村振興發展產業投資基金的青睞。自2007年創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以來,大嶺村不斷進行高標準的改造提升,全力發展鄉村旅遊產業。
大嶺村按照「保護歷史傳統文化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的原則,將古建築村域劃為絕對保護區,長遠謀劃大嶺村鄉村規劃,更好地繪製其長遠發展的藍圖。
大嶺故事:共出進士舉人19人
大嶺村村落選址背山面水,依山而建,綠水環繞,形成「山—水—村—田」聚落格局,具有典型的嶺南特色。
主要山嶺有飛鵝嶺、大嶺、馬山崗、長崗、荔枝崗、鯉魚崗等山,山崗低矮平緩,海拔最高103米。大嶺村有中約、西約、上約(上村)、龍漖(荔枝崗)、繒棚(社圍)5個自然村。村落民居有序地排列在山腳下和大嶺湧之間,布局形似鰲魚,繞流村間的玉帶河如玉帶纏腰。大嶺村有6條古街道和45條古巷裡,村落以一條古街為主軸,旁生裡巷,處處與村落水系相通,與自然環境密切相合,形成「魚骨狀」的「大街——小巷」兩級交通街巷格局。現保存較完好的嶺南風格建築群約9000平方米,這在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地區是難得一見的。整體來說,村落肌理清晰,格局完整,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審美價值。
自古以來,大嶺文風鼎盛,人才輩出,共計有進士5人,舉人14人,貢生6人,知縣及以上官員10多人。村內留存的文物保護單位23處,其中廣州市文保單位2處,番禺區文保單位2處,廣州市登記文保單位2處,番禺區登記文保單位17處。在悠悠歲月長河中,村中的石橋、古塔、祠堂、門樓、牌坊、功名牌、石巷等古蹟訴說著大嶺村的輝煌歷史,讓這座古村顯得古樸而厚重。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肖桂來 通訊員 何洋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李波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趙碧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