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獲「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全國美麗鄉村示範村」「全國首批綠色村莊」後,番禺區石樓鎮大嶺村再次獲得國家級榮譽稱號。
記者27日獲悉,文化和旅遊部日前公示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石樓鎮大嶺村從全國第二批入選名單的680個鄉村中脫穎而出,成為廣東省此次上榜的22個鄉村之一。這是繼獲得「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全國美麗鄉村示範村」「全國首批綠色村莊」等稱號後,大嶺村再次獲得國家級榮譽稱號。
談到此次獲獎背後付出的艱辛努力,石樓鎮相關方面負責人道出了該鎮的主要做法。
打造極具嶺南風格的歷史文化景點
該鎮修繕活化顯宗祠、永思堂等一批祠堂古建築,重塑復建黃大仙祠等道教文化精品,同步推動村民建築外立面改造,將大嶺村歷史文化資源資產化零為整,實現村莊整體建築、風貌、內涵高度統一,打造極具嶺南風韻的歷史文化景點。把大嶺村史、科舉文化、宗族文化、紅色文化等引入祠堂,建成村史館、家風館、農耕館和東江縱隊紀念館等,將古建築創造性轉化為可以讓遊客深入體驗的遊覽空間,提升古建築利用價值。
該鎮還對古村文化進行整理,拍攝專題紀錄片和編制畫冊,繪製古村牆繪;支持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建設嶺南文化大嶺村文創研究基地;支持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的藝術家在大嶺村開辦工作室,開展木雕、石雕、國畫創作,培育出「五玄土」的銅器雕塑等本土藝術品牌,為大嶺村積澱900餘年的古村文化增添新內涵。
擦亮「中國龍舟文化之鄉」名片
石樓鎮是中國著名「龍舟文化之鄉」。多年來,該鎮打造「龍舟文化節」傳統特色民俗文化品牌,全方位展示龍舟競渡、遊龍競豔、探酒、吃龍船飯等龍舟文化傳統習俗,不斷擦亮石樓鎮「中國龍舟文化之鄉」這張名片。
與此同時,該鎮因地制宜開發遊憩觀光、古村騎行、鄉土美食、農耕體驗等旅遊產品,推動青磚古民居合理開發改造,打造「文物導賞」「古巷尋憶」等路線,把古村旅遊轉型升級為趣味傳統文化獲取和穿越式旅遊體驗的融合體,大嶺村的示範效應進一步凸顯。
對接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
進一步改善村居環境,是轄區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目標之一,也是該鎮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此,該鎮每年投入100多萬元保持村內人居環境衛生整潔。至今,累計投入財政資金超過一億元,推進垃圾和汙水處理、鄉村公廁、遊客憩息、公共運輸、便民服務等公共服務和設施的不斷改善和優化提升。
盤活鄉村閒置土地資源,引入知名國企力量,加快大嶺村4個舊工業園更新改造和古村微改造步伐。在青山綠水中對接高端智能製造、人工智慧、康養服務、現代服務等先進位造業、新型商業業態,狠抓落實,積極推進,打造集粵韻古風和現代美學於一體的鄉村旅遊協調發展新格局。
近年來,大嶺村堅持以農為本,積極發展工業和第三產業,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持續、穩步、健康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19年,大嶺村村級可支配收入達920萬元,比2018年增加51萬元;工農業總收入達8500萬元,農民年人均收入約23000元。大嶺村目前已成為廣州市近郊旅遊目的地,累計迎接國內外遊客超10萬人。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肖桂來 魏麗娜通訊員 番宣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莫偉濃 肖桂來通訊員 番宣 黃國宏 陶正熙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胡群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