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荔灣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永慶坊重要指示精神,推進城市建設提質升級和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活化利用,推動廣州西關永慶坊旅遊區順利通過國家4A級旅遊景區驗收,並在此設置全市首個非遺街區,運用「4A景區+非遺街區」雙驅動雙促進,帶動文旅資源集聚融合,打造嶺南文化中心區示範品牌,推動老城市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一、廣州西關永慶坊旅遊區資源背景情況
「嶺南文化聚荔灣,西關風情最廣州」。荔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傳統城區,自古風物薈萃、名勝雲集,是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的起始地、嶺南文化的中心地。
廣州西關永慶坊旅遊區是荔灣轄內嶺南文化最集中、最濃鬱、最具特色的區域,歷史人文景觀鱗次櫛比,也是市內老廣州西關風情最濃鬱突出的區域,擁有市內最多最密集的「最廣州」歷史人文元素:泮塘嶺南水鄉古村、千年仁威古廟、二百年古榕、荔枝灣湧古水系、文昌古塔、古祠(梁家祠),最多樣的西關大屋及竹筒屋等近代傳統民居建築群、最經典驚豔的騎樓和麻石街巷,還有探花、名伶和軍政、工商巨子等眾多名人故居舊跡、典故,更有泮溪等美食老字號和各式馳名西關小吃,以及粵曲粵劇私夥局、三雕一彩一繡、國醫、武術、乞巧、年俗等等傳統非遺飲食、曲藝、工藝、技藝和風俗習俗,還有正月水上花市、三月三北帝誕、五月五龍船景、七月七魁星誕、九月粵劇華光師傅誕等經年不歇的傳統民俗節慶活動,天然就是「最廣州」民俗生態大觀園,且其內有荔枝灣湧與龍津西——恩寧路這水陸交叉的兩條廊軸貫穿,各種文化元素的空間分布與聯結錯落有序,資源環境優勢在市內無可比擬。
近年來,荔灣堅持文商旅創居融合發展,以「繡花」功夫開展舊城改造,嶺南文化中心區規劃在市層面制定實施,恩寧路被列為國家級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單位,並建成粵劇藝術博物館等一批精品項目,去年成功創建省級粵劇粵曲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以「灣區花正開」為主題的央視大型實景演播室永久落戶荔枝灣,西關永慶坊旅遊區作為廣州文化旅遊名片的形象和影響力進一步凸顯,創建國家級4A景區也恰逢其時。
二、搭建4A景區平臺,帶動文旅資源集聚融合
廣州西關永慶坊旅遊區位處廣州老城荔灣區西關腹地,景區所在為5處相連成的歷史文化街區,即:逢源大街—荔灣湖、昌華大街、恩寧路、多寶路、寶源路歷史文化街區,文化旅遊資源豐富獨特,面積約76公頃,目前核心區域主要包括三大標誌景區:永慶坊、粵劇藝術博物館、荔枝灣,面積共48公頃。對照國家旅遊景區質量等級標準要求,通過挖掘文化內涵、完善配套設施、提升旅遊服務、優化景區管理等工作,豐富景區內涵,大力提升片區影響力。吸引文創店、民宿、音樂創作、獨立書店、玉雕銀器、特色咖啡館等優質文旅業態進駐,助力培養文化創意集聚地。目前永慶坊一期二期已集聚一批特色精品民宿、文創商務辦公、「三雕一彩一繡」展覽體驗、粵劇粵曲藝術沙龍、旅遊演藝、時尚餐飲、旅遊文創工藝等文化創意產業共27家,月均客流約15萬人次,成為廣州「老城市新活力」重要打卡地。荔灣湖區域物業活化率達100%,泮塘五約物業活化利用率超過60%,景區形成文商旅創居有機融合、複合共生的良好態勢,大力激發特色文化旅遊消費潛力。
三、運用非遺街區抓手,豐富嶺南傳統文化內涵
為保護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增強非遺的生命力和影響力,荔灣區設置全市首個非遺街區,推動「看不見」的非遺與「看得見」的廣州傳統歷史文化街區相互結合,引導老建築、商鋪、故事等「存量資源」,契合文旅融合、經濟發展、遊客口味等「新需求」。街區匯聚廣彩、廣繡、琺瑯、骨雕、欖雕、醒獅、餅印、簫笛、古琴等具備較強創新意識和市場運營能力的項目,建立10間集展示、展銷、體驗、傳承、交流、培訓等功能為一體的非遺大師工作室,成為歷史文化傳承和當代都市生活融合的城市更新示範項目,成為遊人品味廣州百年老街市井氣息、體驗嶺南文化藝術魅力的「新窗口」。積極發揮粵劇粵曲(荔灣)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帶動作用,給予3年共900萬元補助扶持,促進非遺企業加強自主創新和品牌塑造,推動非遺企業和傳承人服務拓展。
四、優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承載能力
荔灣區拓寬粵劇藝術博物館公共服務職能,引入廣州穗演公司推進場館活化運營,在吉慶別館一樓開設文創產品展示銷售區,展示粵劇主題T恤、擺件工藝品、音像製品及嶺南特色商品等。在普天樂開設配套餐飲服務「大老倌飯堂」,融合粵劇元素、西關飲食文化為一體,豐富博物館特色文化體驗服務。在微信公眾號推出「虛擬漫遊」欄目,全新微信參觀預約系統上線,逐步將VI設計運用到館內標識指示系統、微信、官網、文創產品開發等方面,切實提升場館智慧化水平。開展荔枝灣遊船遊樂項目常態化運營,提升水幕燈光秀展演品質,打造「荔枝灣·新西關」民俗文化節特色品牌。強化配套設施建設,推動永慶坊片區「廁所革命」,完成梁家祠遊客中心、永慶坊一期及粵劇博物館等衛生間配套設施升級與標識規範改造。建設梁家祠遊客服務中心,推進梁家祠後廣場改造項目,為旅客提供暖心和便利服務。優化景區交通系統,建設荔灣湖公園西南側配套停車場,擴展景區停車容量。更新完善景區內部325處指示牌、無障礙設施等引導標識,完成景區周邊18處主要道路交通標牌製作安裝。引導新穗巴士公司試運營首條串聯荔灣區沙面島和永慶坊的巴士線路,設立沙面島內小循環線和聯通永慶坊的大循環線,提升遊客旅遊體驗感。
五、突出展示窗口作用,打造嶺南故事宣傳陣地
2020年3月正式印發《中共廣州市荔灣區委 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廣州市嶺南文化中心區(荔灣片區)發展規劃(2019-2025年)>的實施意見》,統籌謀劃整體部署,全力推進嶺南文化中心區(荔灣片區)建設。2020年8月22日上午,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與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政府在粵劇藝術博物館普天樂廣場舉行「文化有約·美麗景區」——永慶坊4A景區授牌暨非遺街區開市活動,並作為「廣州歡迎您」系列活動的一部分,打造廣州惠民文化旅遊品牌,以文旅復甦助力百業復興。利用網站、微信、微博新網絡媒體,採用「線上展示+線下體驗」的新模式,生動講好嶺南特色文化故事。荔枝灣水幕秀常態化展演,以「灣區花正開」為主題的央視大型實景演播室永久落戶荔灣湖公園。在鑾輿閣舉辦「擷彩西關——『西關五寶』三雕一彩一繡精品展」,展出7位非遺傳承人和工藝美術大師的精品力作45件/套。6月舉辦粵劇嘉年華活動,將博物館的展覽展示與演出快閃活動有機串聯,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進行傳播,累計38萬餘人次通過直播平臺觀看活動。少兒粵劇傳承基地積極響應「停課不停學」號召,選送三個節目參加第十一屆廣東省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獲二金一銀。先後製作西關永慶坊旅遊景區、非遺傳承人發展等宣傳視頻對外宣傳,騎樓街、三雕一彩一繡、荔灣湖、粵劇藝術博物館、永慶坊等特色元素多次登上學習強國平臺和新聞媒體,積極唱響嶺南文化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