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術師走進廣州永慶坊 創新演繹嶺南文化

2020-12-19 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林麗麗、通訊員 荔宣):11月28日,西關正當潮——嶺南文化之「粵趣魔坊」活動在廣州永慶坊舉行,活動在永慶大街、鄉愁廣場、荔枝灣湧邊以及古樹廣場四個區域設置「打卡點」,把通過情景互動及快閃式表演,把嶺南文化與魔術糅合在一起,讓市民可以更好地體會歷史文化街區內極具嶺南傳統文化內涵和非遺手藝的「粵味」。

  本次活動由廣州荔灣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辦,荔灣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荔灣區文化商旅發展中心、多寶街道辦事處協辦,活動旨在通過互動式體驗,充分展現荔灣在嶺南文化上的保護和活化,讓大眾能夠走進歷史文化街區,認識嶺南文化。

活動現場(荔宣供圖)

  用時尚魔術「打開」嶺南文化

  吳財記的炸雲吞、皇上皇的臘腸、蓮香樓的花生酥、趙家獅的小獅頭……在帥氣的街頭魔術師手中,地道的西關傳統美食、精巧的嶺南傳統工藝品化身「道具」,通過神奇的「魔法」一個接一個地「變」到遊客的手裡,這令人驚豔的近景魔術,讓街上的旅客們耳目一新,大讚神奇。

  除了精彩舞臺互動魔術以外,本次「粵趣魔坊」中的街頭近身魔術快閃更引來不少市民爭相拍照打卡。活動當天,幾位魔術師輪番出現在永慶大街、荔枝灣湧邊以及古樹廣場上,一個個街坊們耳熟能詳的荔灣傳統美食從在他們手中「憑空出現」,不僅是色香味俱全,更是充滿了驚喜。另一邊,人們還未從美食的誘惑中「掙脫」,魔術師便從手中「生」出了燈籠獅子、棒棒獅等西關傳統文創產品,讓遊客把西關「帶回家」。

  透過魔術「傳承」嶺南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要守住中華民族的命脈,首先要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青少年作為嶺南文化重要傳承者,他們肩負著傳承的使命,同時他們也有著獨一無二的創造力。

  本次「粵趣魔坊」充分考慮了青少年與家長兩代人之間的興趣融合,特地開設了親子「魔法學堂」,由三位魔術大師在永慶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給荔灣區親子家庭帶來魔術公益課,讓轄內青少年通過魔術「看」西關,從而吸引更多人了解西關文化。

活動現場(荔宣供圖)

  讓傳統文化更「潮」更好「玩」

  近年來,荔灣區用「繡花」功夫精心雕琢歷史文化街區,永慶坊二期、泮塘五約、沙面、西堤……遍布荔灣的歷史文化街區處處開花,老建築、老商鋪、老居民、老故事等「存量資源」,與當下經濟發展、商旅融合、遊客品位等「新需求」相匹配,讓歷史人文和都市生活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融合與創新是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方式,我們把傳統的嶺南文化與時尚魔術有機結合在一起,打造更『潮』更好『玩』的文旅活動,在吸引更多市民遊客關注嶺南文化文化的同時,也給西關非遺文化的傳承注入了新鮮血液。」活動主辦方表示,本次西關正當潮——嶺南文化之「粵趣魔坊」是荔灣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一種新嘗試,通過傳統文化與時尚潮流的碰撞,在傳承嶺南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加入大量年輕、潮玩、時尚的元素,吸引了相當多年輕人的關注。「兼容並蓄、開放包容,是廣州文化的特色。推陳出新、打破界限,文化遺產的保護才能更加立體和多元,傳統工藝與文化才能融入現代生活,在年輕人身上煥發出新的活力。」

  據了解,今年以來,廣州荔灣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通過挖掘粵劇粵曲、南派舞獅、嶺南武術、三雕一彩一繡等廣府傳統文化特色,融合時尚元素和現代化包裝,打造了一批別出心裁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把廣府非遺項目、嶺南文化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下的生活應用推廣開來,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給人們帶來了多層次的豐富文化體驗。

相關焦點

  • 廣東廣州:舊城微改造取捨有道 荔灣永慶坊再現嶺南文化核心區風採
    青石板、滿洲窗、趟龍門、鑊耳屋……走進位於廣州市荔灣區的永慶坊,濃鬱的西關風情撲面而來。走進內裡,新潮網紅店與傳統建築的交融共存、牙雕、廣彩、粵劇等傳統非遺文化與新注入的時尚文化交相輝映,讓永慶坊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 荔灣區永慶坊「旅遊+非遺」 打造嶺南文化中心區示範品牌
    廣州市荔灣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永慶坊重要指示精神,推進城市建設提質升級和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活化利用,推動廣州西關永慶坊旅遊區順利通過國家4A級旅遊景區驗收,並在此設置全市首個非遺街區,運用「4A景區+非遺街區」雙驅動雙促進,帶動文旅資源集聚融合,打造嶺南文化中心區示範品牌,推動老城市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 來永慶坊見證「奇蹟」!「梅林獎」魔術大師零距離秀絕活
    魔術師的手底下,年桔瞬間從樹上長出,空盒子裡變出一袋袋廣式炸雲吞,廣式茶几漂浮空中……遊永慶坊,感受嶺南文化,不如換個方式。11月28日,「西關正當潮」——嶺南文化之「粵趣魔坊」活動在廣州市西關永慶坊旅遊區舉行。
  • 永慶坊為何越來越紅?
    接近中午時分,永慶坊開始熱鬧起來。六十多歲的黃桂珍來到自家的細蓉雲吞麵店。隔壁店鋪,幾位年輕姑娘在選擇小飾品,幾位遊人在中心廣場拍照。巷子裡,一位導遊帶著團隊走進永慶坊牌坊,遊客們迅速分散到這片西關傳統民居裡。
  • 享受悠閒時光:廣州永慶坊遊玩攻略
    談到廣州的歷史文化,西關則成為當中較為閃亮的一個標誌性符號,「食在廣州,味在西關」「西關小姐」「西關大屋」......這些以「西關」命名的事物,銘刻著老廣州的文化基因。 要領略廣州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體驗一番西關風情,那地處廣州荔灣區恩寧路的永慶坊,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下面,驛道君就帶大家一起領略永慶坊的西關風情!
  • 廣州日報數字報-「潮玩」永慶坊 藝術家與街坊的三日狂歡
    「粵劇博物館」裡不只是粵劇,還有新潮的粵曲新唱……而這一切的文化碰撞,都發生在上周末的永慶坊內——10月31日至11月1日,集音樂、塗鴉、裝置、展覽、視覺藝術為一體的「潮玩永慶」大型公共空間藝術活動在老西關舉行,活動將傳統的嶺南文化與新潮藝術形式相結合,讓市民們享受到了一場公共空間藝術盛宴。而近日,記者也採訪了活動中這一群會玩、敢玩的藝術家。
  • 水上花市加創意市集,永慶坊開啟廣州最早新春體驗
    遊船河,逛花街,睇花燈,買年貨……廣大市民熱切期待的各種新春活動,永慶坊早早準備好了。元旦起,永慶坊正式啟動「祈願新年,花慶嶺南」新春系列活動,水上花市與創意集市相結合,傳統民俗與現代潮流相碰撞,帶給廣大市民遊客「廣州最早、最具嶺南特色」的新春體驗。
  • 廣州永慶坊:百年騎樓古巷成網紅打卡地
    傳統與現代相遇,廣州市荔灣區永慶坊通過微改造已成為網紅打卡地。  【解說】永慶坊原住民黃樹清告訴記者,舊城改造後這裡的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至今仍然選擇住在永慶坊,是因為改造後的這裡,讓他倍感幸福。  【同期】廣州市荔灣區永慶坊居民 黃樹清  永慶坊的一巷二巷三巷,(以前)都是平房危樓。那當然每樣都更好了,(好在哪裡呢?)
  • 廣州創客永慶坊:李小龍老爸在廣州的祖屋,以及景點密集恐懼症
    永慶坊,恩寧街上的一顆明珠寫在前面:李小龍祖居: 恩寧路永慶一巷13號,原為李小龍父親李海泉的房子;粵劇八和會館:恩寧路177號,前身是佛山「瓊花會館」;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恩寧路127號;粵劇藝術博物館中的梨園小築李小龍啟蒙師傅:老爸李海泉從永慶坊牌坊直進第一個巷口左拐盡頭,就是李小龍祖居;原為李小龍父親李海泉——粵劇「四大名醜」之一李海泉所購置的一座「西關大屋」,2019年3月更新為李小龍祖居特展場館。
  • 喜茶首家「嶺南風」主題店進駐永慶坊 為老西關注入嘆茶新靈感
    9月26日,喜茶首家「嶺南風」主題店進駐廣州永慶坊。自2015年廣州首家門店落地至今,已有超過50家門店,用現代都市人喜愛的形式呈現獨屬於喜茶的茶飲生活文化。 喜茶整合永慶坊傳統建築與廣東茶文化特點,讓新與舊達到平衡,使店面擁有現代藝術也有傳統老廣氣息,並將老廣州元素融入空間:三雕一彩一繡,青石磚,銅板浮雕,滿洲窗、趟櫳門、騎樓街,讓嶺南文化在新式茶文化中靈動延續。
  • 華南首店進駐廣州永慶坊
    >廣州:鍾書閣永慶坊店,鍾書閣華南首店,2020年5月18日開業;   · 寧波:鍾書閣綠地繽紛城店,鍾書閣寧波首店,計劃2020年5月開業。   鍾書閣華南首店落子老西關 設計融合嶺南文化元素   鍾書閣在業內有「中國最美書店」之稱,基於「連鎖不複製」理念,鍾書閣各地門店皆會不同程度融合當地人文元素。此次鍾書閣華南首店進駐的永慶坊,更是與老西關文化「迎面相遇」。
  • 廣州景點推薦,最美老街,恩寧路永慶坊
    講到廣州,大家很多時候會想到有名的那幾個景點,比如上下九、北京路、廣州塔和白雲山等地方。今天莉莉為大家帶來的卻是除這幾個地方之外的,一個既時尚卻又不失嶺南古風的地方——永慶坊。大家可能第一次聽說這條街,但是其實它離上下九隻有十五分鐘的路程,大家在逛上下九之餘也可以步行到這裡玩。
  • VR體驗醒獅、直播永慶坊……廣式非遺如何喚起新活力?
    VR體驗醒獅、端午龍舟化身AR「潮龍」、直播永慶坊……  廣式非遺如何喚起新活力?  推開「嶺南之窗」,迎接「廣式非遺」。剛剛過去的8月,廣州非遺主題盛事可謂接連不斷。
  • 「記得住鄉愁、振興得起老城」,荔灣建設嶺南文化中心核心區
    永慶坊。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廖雪明 攝 大洋網訊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支持廣州建設嶺南文化中心和對外文化交流門戶,擴大嶺南文化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 廣州鄉村「長什麼樣」?他們走進永慶坊驚豔上千人
    8月23日,莫秋鳳一早便從從化新圍村乘車出發,前往荔灣永慶坊。新圍村保留著傳統的田園農耕生活。莫秋鳳是當地一普通農戶的家庭主婦,日常耕作、採摘和編織是她的「日常工作」。後來,她更是在當地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支持下,和眾多街坊一同打造「自然農耕體驗服務」,邀請城區居民參與。
  • 文化強市|「記得住鄉愁、振興得起老城」,荔灣建設嶺南文化中心...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韻樺 攝 空間布局:北片歷史文化街區全部開展保護利用規劃編制 南片打造嶺南文化創新發展區《廣州市嶺南文化中心區(荔灣片區)發展規劃(2019-2025年)》(下稱《規劃》)提到,充分發揮區位和文化資源稟賦優勢,以珠江為紐帶,北岸突出嶺南文化傳統風貌,南岸著重嶺南文化創新發展,構建「一江兩岸」荔灣嶺南文化示範區空間總體格局。
  • 從永慶坊到溼地公園:珠三角探索城市建設的「民生新路」
    然而,當下的珠三角,與「硬核」製造業相輝映的,是城市綠意盎然、文化活力四射的另一面。        在永慶坊,「微改造」讓廣州最完整的騎樓建築群得以保留並迎來生機,粵劇曲藝、廣彩、廣繡等傳統文化及民間工藝在此再放異彩;在深圳茅洲河燕羅溼地公園,居民龍舟競渡、遊客閒庭信步……        一片舊街區見證老城市新活力,一灣碧水顯現新城市新生態。
  • 文化強市 |「記得住鄉愁、振興得起老城」,荔灣建設嶺南文化中心...
    ,南岸著重嶺南文化創新發展,構建「一江兩岸」荔灣嶺南文化示範區空間總體格局。按照「恩寧路 最廣州」的總體定位,永慶坊二期探索打造「記得住鄉愁、吸引得住年青人、振興得起老城」的活力街區。 在距離永慶坊約1公裡的泮塘五約,前後兩期微改造工作均已完成,這裡70%成熟交付物業已實現活化運營,藝術大師、傳統匠人、特色商家紛紛聚集於此,新文化生活聚落打造已初見成效。
  • 廣州荔灣:高層次文化人才相聚沙面 共話嶺南文化中心建設
    來自各行各業的50多位嘉賓在月下品新茶敘友情,共商荔灣區人才發展和嶺南文化傳承創新之路。本次智匯荔灣才聚鵝潭茶話會是由荔灣區高層次人才聯誼會和廣東省文化學會共同舉辦,區文化館、荔仕豐產業運營、廣州當代教育研究院協辦。
  • 永慶坊為什麼這麼火?非遺加文創,廣州把舊城改造玩出了新花樣
    然而,在西關核心區一片叫永慶坊的舊街巷,近幾年卻成為廣州年輕人打卡的網紅地,並高頻率地在各大網絡平臺上「露臉」,每到周末和節假日,永慶坊的三條街巷更是擠滿人頭。當然,到此遊玩的不光是年輕人,附近的老街坊同樣也喜歡這裡。那麼,這個永慶坊到底是做什麼的呢?又是憑藉什麼「法寶」吸引到年輕人的呢?說起永慶坊,不得不提到恩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