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永慶坊到溼地公園:珠三角探索城市建設的「民生新路」

2020-12-20 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新華社記者王攀、周穎、黃垚、林遠

        提及珠三角,很多人的印象是「世界工廠」、機器轟隆。然而,當下的珠三角,與「硬核」製造業相輝映的,是城市綠意盎然、文化活力四射的另一面。

        在永慶坊,「微改造」讓廣州最完整的騎樓建築群得以保留並迎來生機,粵劇曲藝、廣彩、廣繡等傳統文化及民間工藝在此再放異彩;在深圳茅洲河燕羅溼地公園,居民龍舟競渡、遊客閒庭信步……

        一片舊街區見證老城市新活力,一灣碧水顯現新城市新生態。如今,珠三角正在用最拼的闖勁、最快的步子,為居民營造觸手可及的幸福小康生活。

        永慶坊:老舊街區在「微改造」中「活」起來

        永慶坊所在的荔灣區恩寧路曾是廣州市危舊房最集中的區域之一。「一下大雨就浸街,各種電線在空中如蛛網密布,環境真的很差。」附近居民湯惠英回憶說。

        是大刀闊斧推倒重建,還是精細化「微改造」?永慶坊面臨抉擇。

        「大拆大建最簡單。推平舊建築,建一堆新的仿古建築也就兩三年的事,但歷史的積澱就全沒了。」廣州市荔灣區住建局二級調研員江偉輝說,為了留住城市歷史風貌,永慶坊秉承修舊如舊的「微改造」理念,在保留原來嶺南建築民居的肌理基礎上,引入現代元素,實現新舊融合。

        2015年,當地政府引入社會資本對永慶坊進行「微改造」,保留街巷原有空間和尺度,保持建築原有外輪廓不變,對建築實施立面更新、結構加固。

        「在改善公共環境的同時,我們還引入文創、民宿等新業態,讓沉寂的歷史文化街區真正『活』起來。」江偉輝說。

        如今,走進永慶坊,青磚瓦房、琉璃窗下,粵劇曲藝、廣彩、廣繡等傳統工藝與活字印刷文創產品等相映成趣,遊客絡繹不絕。嶺南水鄉的文化、市井氣息再次回歸。

        重面子,更重裡子。在對恩寧路片區改造過程中,雨汙分流、拆除違建、「三線」下地等事關居民切身利益的民生舉措也一一落地。

        眼下,以永慶坊為示範,廣州的老舊小區「微改造」正由試點帶動全面,在恩寧路、沙面、白雲山更多片區推廣。

        深圳茅洲河景色(6月15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茅洲河:告別黑臭 溼地公園成「打卡點」

        夏日的深圳,沿著茅洲河燕羅溼地公園行走,兩岸草木茂盛、河水清澈,連片的淺灘溼地上,不時有白鷺飛過。

        靚麗宜人的環境成果來之不易。

        茅洲河幹流全長41.61公裡,流經深圳、東莞兩地。20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城市化的發展,流域內工業企業、居住人口爆發式增長,使得入河汙染物大大超過水環境容量。

        茅洲河也成為珠三角汙染最重的河流之一。統計數據顯示,4年前,茅洲河深圳流域日均汙水產生總量超過百萬噸,河水水質為劣V類。

        住在茅洲河附近的73歲深圳居民黃耀棠說:「河水比墨水還黑,比石油還稠。住在附近,多年不敢開窗。路過河邊,要捏著鼻子快快走過。」

        2016年,深圳打響治水提質攻堅戰,茅洲河成為整治重點。4年來,深圳累計投入1200億元,統籌推進以茅洲河等為代表的重汙染河流治理,並以此為牽引帶動周邊環境整體提升。

        茅洲河治理需要精細活。寶安區燕羅街道辦黨工委書記高峻說,街道將河長職責劃分為7個板塊,建立責任體系制度。大家分工明確,河道垃圾誰處理、偷排汙水誰處理,責任一目了然。

        深圳市寶安區洪橋頭社區黨委書記洪偉江是洪橋頭段河段長。他說,建汙水管網,工作人員要挨家挨戶解釋、做工作,現在推行雨汙分流,汙水被收集起來,河流也更乾淨了。

        經過幾年治理,昔日的黑臭水已成為河清水美的新景點,吸引越來越多的居民來河畔綠道散步。

        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數據顯示,以茅洲河為代表,深圳159條黑臭水體已全部實現不黑不臭。

        海珠溼地與廣州城市地標廣州塔遙相呼應(2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謝惠強 攝)

        城央溼地:保護本身也是高質量發展

        距離廣州城市地標廣州塔不足5公裡處,「藏著」一塊生態寶地。佔地面積約1100公頃的廣州海珠國家溼地公園綠樹濃蔭、鷺鳥翩飛。

        海珠溼地的前身是萬畝果園。20世紀80年代,在利益驅動下,「蠶食」果園進行經營開發的衝動強烈,果園面積從近4萬畝萎縮到1萬多畝。

        2012年,當地探索出「只徵不轉」土地利用新機制,將萬畝果園的集體土地徵收為國有,但不轉變農用地性質,作為永久生態用地予以保護。經過8年持續生態修復和環境再造,海珠溼地已成為廣州的「綠心」。

        如今,海珠溼地上百年果樹重新掛果,鳥類從2012年的72種增加到177種,鷺鳥回歸,生物多樣性穩步提升。

        海珠溼地周邊地塊寸土寸金。短期來看,這是一筆「損失」,但在廣州市海珠區有關負責人看來,良好的生態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護本身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如今,利用良好生態環境匯聚資本、技術、人才、項目等經濟發展要素,海珠溼地周邊已吸引一大批新興業態和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入駐,形成新的發展動能。

        一段修舊如舊的歷史文化街區、一灣重現清澈的綠水、一片城央溼地裡的新發展……在珠三角,城市的發展從來不止於經濟,不斷變舒適的人居環境、普惠的生態產品,凝聚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共同嚮往。

相關焦點

  • 永慶坊為何越來越紅?
    回顧 「舊瓶裝新酒」 黃桂珍是西關人,自幼住在恩寧路附近。她經營的傳統雲吞麵小店,原本開在蓬萊路,後來搬到了永慶坊。 永慶坊所在的恩字路騎樓街,是廣州保存最為完整的騎樓建築群,併集聚了粵劇曲藝、剪紙、西關打銅、廣彩、廣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 「特寫」老房子中的商業區:廣州永慶坊的新舊城市改造實驗
    這個叫做永慶坊的四方形街區內,還有許多新興商業與原著居民生活的碰撞。它是廣州探索全新城市更新辦法的首個實驗,民居與商業共存是特色。在這個不到8000平米的四方形街區呆上一小時,能見到被遊客擠滿的街道旁,居民穿著拖鞋不慌不忙地晾衣服。大叔坐在家門口板凳上,和隔壁嘻哈風的手工藝店老闆大聲問候。
  • 吳海平調研鑑洋湖城市溼地公園建設
    8月11日上午,台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吳海平在調研鑑洋湖城市溼地公園建設情況時指出,要立足資源特色,科學規劃開發,打造有顏值、有內涵、有層次的溼地公園,充分彰顯生態之美、靈動之美、和諧之美,努力把溼地公園打造成台州的一張生態名片。
  • 荔灣區多寶街召開永慶坊黨群服務驛站(永慶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圖:多寶街黨工委書記盧波同志主持永慶坊黨群服務驛站揭牌儀式)  10月23日上午,多寶街在恩寧路恩寧新街12號召開永慶坊黨群服務驛站(永慶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揭牌儀式。  永慶坊黨群服務驛站揭牌儀式從奏響《我和我的祖國》中拉開序幕。多寶街黨工委書記盧波同志致詞。
  • 珠三角衝刺建設國家森林城市群 築牢大灣區生態屏障
    中新網廣州5月28日電 題:珠三角衝刺建設國家森林城市群 築牢大灣區生態屏障  中新網記者 程景偉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家戰略付諸實施,珠三角九市正攜手港澳地區向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邁進,一系列重大項目、重大工程有序推進。從廣州南沙、深圳前海到珠海橫琴,從佛山三龍灣、東莞松山湖再到肇慶新區……珠三角城市建設正如火如荼、活力四射。
  • 荔灣區永慶坊「旅遊+非遺」 打造嶺南文化中心區示範品牌
    廣州市荔灣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永慶坊重要指示精神,推進城市建設提質升級和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活化利用,推動廣州西關永慶坊旅遊區順利通過國家4A級旅遊景區驗收,並在此設置全市首個非遺街區,運用「4A景區+非遺街區」雙驅動雙促進,帶動文旅資源集聚融合,打造嶺南文化中心區示範品牌,推動老城市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 三亞抱坡溪溼地公園昨日開工建設
    原標題:抱坡溪溼地公園昨日開工建設   位於荔枝溝片區,規劃用地總面積約28.7萬平方米,預計明年2月完工 8月8日上午,三亞抱坡溪溼地公園工程舉行開工儀式,這標誌著抱坡溪溼地公園建設全面啟動,它是市園林環衛局組織實施的「四個新建公園」中第一個開工建設的公園項目。它的建成將進一步拓展城市溼地空間,實現水系連通,有助城市防洪排澇,對調節城市氣候、改善周邊環境質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據悉,項目預計2018年2月完工。
  • 廣州溼地公園有幾個?哪個好玩?
    廣州溼地公園有幾個?哪個好玩?  繼2015年完成新建11個溼地公園的建設任務後,今年廣州又新建7個溼地公園。記者11月14日從廣州市園林局了解到,廣州市溼地公園總數已達到19個,未來將開展溼地保護小區劃定,保護小塊狀重要溼地生境。
  • 豐臺發布|高水平建設南苑森林溼地公園
    "、"推進一道綠化隔離地區城市公園環建設"、"優化南部地區功能布局,著力改善南北發展不均衡局面"、"高水平建設南苑森林溼地公園,強化生態修復,加強文化傳承,再現南苑歷史印記,打造南苑森林溼地公園文化景區"等要求,編制《北京豐臺區南苑森林溼地公園地區FT00一2301~2313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 廣州永慶坊:百年騎樓古巷成網紅打卡地
    傳統與現代相遇,廣州市荔灣區永慶坊通過微改造已成為網紅打卡地。  【解說】永慶坊原住民黃樹清告訴記者,舊城改造後這裡的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至今仍然選擇住在永慶坊,是因為改造後的這裡,讓他倍感幸福。  【同期】廣州市荔灣區永慶坊居民 黃樹清  永慶坊的一巷二巷三巷,(以前)都是平房危樓。那當然每樣都更好了,(好在哪裡呢?)
  • 提醒||12日起有泊位劃線施工 廣州荔灣永慶坊蓬萊路、蓬來正街、多...
    提醒||12日起有泊位劃線施工 廣州荔灣永慶坊蓬萊路、蓬來正街、多寶路設置全天準停泊位 2019-12-11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國綠色生態城市門戶溼地公園_2020年美國綠色生態城市門戶溼地...
    橫琴新區位於廣東省珠海市南部,背靠珠三角,面向南海,與澳門三島隔河相望,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極大的縮短了與香港之間的距離。憑藉著如此優越的地理區位,橫琴新區一躍成為「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
  • 廣東廣州:舊城微改造取捨有道 荔灣永慶坊再現嶺南文化核心區風採
    改造後的永慶坊傳承城市記憶的同時,也切實地為當地市民帶來了好處。改造前,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極大增強了群眾的參與感;改造後,居住環境的改善又極大地增強了群眾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據悉,到2021年,永慶坊所有改造項目將完成。未來,隨著廣州著力用繡花功夫管理城市,將更多的歷史文化街區更新改造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重點工作,越來越多「永慶坊」式的小康將接踵而來。
  • 阿哈湖國家溼地公園 溼地保護與城市建設有機結合的典範
    成立阿哈湖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全面負責公園溼地保護、科普宣教、科研監測、生態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與管護、防火防汛等全面工作。  強化管護資金保障。在主管部門財政預算的基礎上,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企業捐資」的模式,企業在捐建公園後,同步參與公園一期的日常維護管理。
  • 水清岸綠風景美 珠三角建成綠色生態水網
    在建設佛山新城溼地公園時,當地打造淺灘、河漫灘等多樣的生態水體形態,最大限度保護原有河灘的生態環境,並引入種植紅樹林面積近5000平方米,為全市種植面積最大的淡水紅樹林。近年來,佛山市將城鄉綠化景觀與水環境整治緊密結合,加快推進以濱河濱水綠化景觀建設為主要內容的溼地水系建設,形成了「水、城、綠」有機融合的新嶺南水鄉城市景觀特色。
  • VR體驗醒獅、直播永慶坊……廣式非遺如何喚起新活力?
    VR體驗醒獅、端午龍舟化身AR「潮龍」、直播永慶坊……  廣式非遺如何喚起新活力?  推開「嶺南之窗」,迎接「廣式非遺」。剛剛過去的8月,廣州非遺主題盛事可謂接連不斷。
  • 享受悠閒時光:廣州永慶坊遊玩攻略
    要領略廣州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體驗一番西關風情,那地處廣州荔灣區恩寧路的永慶坊,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下面,驛道君就帶大家一起領略永慶坊的西關風情! 看:西關建築 西關大屋可以說是廣州的一張城市名片。
  • 成都:新都毗河公園規劃建設
    建設毗河公園預計將在未來為新都打造300公頃河流與溼地湖泊水體、建成20平方公裡高品質城鄉濱水公園、提高約6平方米的人均綠地面積,帶動周邊區域土地增值近百億元,這一創造性構想將為成都公園城市建設提供新典範、為新都生態價值轉化探索新路徑、把新都城市發展建設帶上新臺階,讓新都的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 |生態公園|九裡|體育公園|濱水公園|廊道|溼地公園
    雲林濱水公園不遠處雲林濱水公園位於春江路和團結路交叉口,規劃面積約280畝,公園整體呈帶狀分布,緊貼九裡河,分為康體文化、休閒創意、生態活力三區。跟著兩大公園建設的節奏明年九裡河沿河景觀也將一個一個節點推進或進行生態修復建設休閒景觀或跟著溼地公園推進延伸到河道進行濱水景觀提升緊鄰濱水公園
  • 喜茶首家「嶺南風」主題店進駐永慶坊 為老西關注入嘆茶新靈感
    9月26日,喜茶首家「嶺南風」主題店進駐廣州永慶坊。自2015年廣州首家門店落地至今,已有超過50家門店,用現代都市人喜愛的形式呈現獨屬於喜茶的茶飲生活文化。   店面主入口沿用永慶坊區域的原始結構,保留騎樓建築特點,在歷史建築的基礎上重新延續喜茶設計DNA。兩側配以特殊設計的黃銅浮雕牌匾,體驗傳統建築的對稱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