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聞報導,近日有多家網店店主收到了當地稅務部門發送的「風險自查提示」,提醒店主存在少記營業收入的風險,要求店主自查3年以來存在的漏報問題,補繳稅款及滯納金。
·
所謂稅務漏報問題,主要是指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開設網店的企業,向稅務部門「申報的銷售收入」與「電商平臺所統計的銷售收入」差異較大,需要補繳營收差額所產生的增值稅與企業所得稅。
網店要交稅了!其實這個事,也說了好幾年了,之前就提過。不過這一次,好像動真格了。
不管事情到沒到自己身上,也不管這次的最終結果如何,這個趨勢是不可阻擋了,開網店的小夥伴們,還是上點心吧。
·
但是,真的仔細一想,有些個事,還真不好辦,挺為難的。
畢竟大家之前缺乏交稅的意識,很多商品的「售價/定價策略」沒有考慮這麼多,也都沒把「稅」這個成本,計算在內。有時候為了從同行裡脫穎而出,利潤本身就很薄了。這如果再一交稅,別說賺錢,可能要賠本了。
·
交稅是商家義務,天經地義的事。但實際操作起來,網店店主們犯難,也是事實。
快看君也曾做過幾年網店店長,懂一點網店運營的皮毛。
其實網店的運營,還是挺複雜的。突然要交稅的話,難免匆忙慌亂,對大部分店主來說,是個難題。
一位來自武漢的賣家就表示,他開的網店就被稽查了。近三年的數據核算出來,需要補的稅及滯納金共800多萬。「現在不知道怎麼搞了,就算傾家蕩產也交不起了。」店主如是說。
·
對數據敏感的小夥伴們,可能心裡已經開始在算了,補交800多萬的稅費,這說明該賣家厲害啊,近3年至少賣了近億元的銷售額,怎麼就這麼容易傾家蕩產了呢?
·
其實網店店主,也有自己的一把辛酸淚。表面風光,實際狼狽不堪的一大把。
下面快看君就從幾個角度,儘可能全面地來分析一下,網店賣家們的成本及利潤,看看他們到底交不交得起這筆稅,未來的路要怎麼走,要如何改變。
1、產品成本
由於網購現在包羅萬象,什麼產品都有,利潤高的,超100%的有;利潤低的,毛利潤低到5%左右的,也大有人在。就按毛利潤50%算吧,折中算。也就是說,你1個億的銷售額,到手的利潤,還剩下5000萬。
·
2、平臺扣點
天貓、京東這樣的企業級別的店是要扣點的,一般5%,多的8%,還有更高的。
也折個中,保守點,按6%平均算。那麼1億裡面,扣掉600萬。5000萬就還剩下4400萬。
也許有小夥伴們會說,淘寶為代表的個人c店,是不需要交錢的。但如果你達到年入百萬級別,比如你的銷售額,每年的支付寶流水過500萬了,那不管你是什麼店,稅是肯定逃不了的。如果現在還沒有,那只是還沒找到你,建議如自覺自查自糾,至少儘早做好準備。
·
3、廣告支出
這個是運營成本中的大頭,尤其對那些運營成熟的大店來說,所以單獨拿出來說一說。
一般情況下,老闆會按銷售額的10%-15%給運營人員安排廣告費用。也折個中,按12%算。
1億的12%就是1200萬,4400萬裡也就是還剩下3200萬。
·
4、人工等成本
這裡就不細分了,「人工、水電、房租、倉儲」等等,全算在內吧,至少佔20%左右,你生意做的越大,請的人也自然就越多了。
1億的20%,也就是2000萬。3200萬再減去2000萬,也就是還剩下1200萬利潤在手裡。
·
5、虛假成本
沒錯,大家最關心的刷單錢。據快看君了解,一個正常營業的網店,少說要佔到20%左右的營業額;如果佔到一個店的營業額,刷單比重佔到50%左右,也很正常,不必驚訝;更有甚者,那就不好意思說了,不提了吧。
如果這個還要扣稅的話,會是一筆極大的支出。關鍵是按道理說,不是真實交易,是不需要扣稅的。但誰讓你這麼做了呢?三令五申不準刷單,你偏要刷!那好吧,吹牛逼,也是要交錢的!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清!有苦?那你也得自己咽了!
·
稍補充一下,那些完全不刷單的店,是幾乎不存在的。有些賣小商品的雜貨店,不刷單。還有就是那些極少數的個性的店鋪了,也不好歸類。總之一句話,這些都不是主流。
快看君沒有要貶低誰,或者褒獎誰的意思,對錯我一概不討論。這裡只是說客觀事實,行業內大家的共識。
·
所以這筆錢,不好計算。反正還剩下的1200萬裡,有一部分是虛假的。按最保守的,20%的虛假交易算吧。1200萬的利潤裡就有240萬虛假交易,這錢不是你賺的,是你自導自演撐場面用的。
但交稅,還得交啊,也就是說減去240萬,真實的利潤還剩下960萬。如果再補交800萬的稅,也就是說,你三年累死累活,開個大公司,只賺了160萬。
別急,這還沒完。
6、郵費也是錢
現在全部設置為包郵,表面上全顯示是0郵費。但寄貨出去,無論如何,都是要郵費的。退換貨,也要產生郵費。這也是成本。
當然,現在大家想盡辦法節省成本。大部分實力店家,都有購買運費險。平均一筆少則扣幾毛,多的扣一兩塊,但是每一單不退換否,都要扣錢,這也是成本啊。具體多少就不計算了,大傢伙知道有這麼回事,就行了。
·
7、賠本賺吆喝
各平臺,尤其是淘寶天貓平臺,官方促銷手段千奇百怪,有些連他們自己的員工」淘寶小二「都不懂,得找專門負責的人。商家們為了參加這些促銷活動,也是無所不用其極。
甚至可以說,有些店鋪,就是靠參加活動,低價傾銷過活的。「活動促銷」是他們公司主打的運營方式。
這裡面有很多都是在沒有考慮稅費的情況下,制定的產品價格策略。大部分利潤是極低的,肯定沒有快看君上面第1點就估計的50%那麼高。所以利潤還得再打一點折扣。
·
而且,還有些活動,參加的話,也是需要花費一點成本的。坑位費少則幾百,多則幾萬,很正常。
另外,有些部分網店店主賄賂小二(手裡掌握著活動資源的各大平臺相關工作人員),這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啊。
·
08、其它細微瑣碎
比如說好評返現的,大部分都是私下讓客戶加自己的社交平臺帳號,然後好評,再然後轉錢;
還有些信用服務,如花唄、信用卡支付,需要一定的服務費,有些是商家承擔的,客戶只需要還本金就行了;
再比如說,有些差評客戶,或者說確實是咱們產品,給人帶來不好影響的,也得花錢了事;
還有些,就是職業打假人了,「美妝、食品行業」這類情況最多,若被這幫人盯上,訛你錢也是沒商量。
這些雖然都不是主流,但也都是成本,也都大部分不走支付寶等官方帳號,所以利潤裡,還得減去這一些,才能算是最後到手的。
當然,快看君上述的計算方法,難免粗糙了些,甚至笨拙。不能當成精確的數據來參考。
但「網購的成本與利潤」意思大致說清楚了,不會錯。也歡迎廣大網友補充、糾正。
·
說句不好聽的話,近10多年,網購風光無限,把實體店打得滿地找牙,但錢的大頭都讓平臺賺了。賣家、尤其中小賣家,真心沒賺什麼錢。大多數是苦苦支撐,賺個辛苦錢吧。
·
還是期望大佬們,馬爸爸、東哥能想想辦法,儘可能的通融通融,幫幫這些曾經和你們一起打天下的小兄弟們。如果大家生意都做不下去了,誰都撈不著好。
最後,還是得強調,交稅是必須的。但是一下子突然猛的來了,肯定有一大批店家在倒閉。快看君這水平,也的確想不出什麼兩全其美的好方法。我就替網店店長們吐吐苦水吧,畢竟曾經也是同行,還是有感情的。期望專家們,如果有人能看到的話,能體恤一下,制定一個相對完善、也相對溫和、不激進的政策。不然羊毛出在羊身上,只能粗暴漲價了。
·
啥也不說了,最後祝所有網店店長們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