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本報記者 姜雲飛
「大連市第四屆十大傑出(優秀)進城務工青年」候選人
34歲的王道君經營著一家門面不大的口腔診所。在過去的3年中,超過4000名患者在這裡接受口腔診療,沒有出現一起醫療糾紛。王道君並不奢求通過做大手術來製造轟動效應,他信奉的信條是:做精緻的牙醫。所以,這間小診所完成的絕大多數「手術」只是拔牙、堵牙、鑲牙。但它們的完美,讓王道君和他的診所同樣聲名顯赫。現在,這間小診所裡有從北三市、金州專程趕來的患者,甚至金髮藍眼睛的外國人也慕名而至。「當一名好醫生其實也很簡單,只要對患者負責而不是對自己的口袋負責,就行了。」王道君說。
【主人公自述】
學成文武藝 實現創業夢
我於1996年從大連大學醫學院口腔系畢業。本來已在家鄉撫順找到了一個安穩的工作,但懷揣著掌握更好的牙科醫療技術的願望,1997年我到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院進修。其間,由於虛心好學,刻苦鑽研,得到了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院院長的高度評價。一年進修期滿,院長建議並挽留我在北京發展,但我還是選擇了回大連發展事業,因為我深切地感到,大連是自己發展事業的最佳城市。回連後,我先後在中山區醫院、大連醫科大學口腔門診工作過,並在此期間晉升為主治醫師職稱。儘管工作環境和收入都不錯,但在我內心深處始終蘊藏著一個無法抑制的衝動——在大連這片適宜創業的沃土上,應該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在口腔醫療領域幹出一番事業,在為更多的牙病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時,也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2004年7月,我又一次辭去安穩工作,走上了艱苦的自我創業之路——創立中山區王道君口腔診所。
眾所周知,近年來,我市的口腔醫療服務市場呈現出競爭非常激烈的態勢,要想在眾多的個體口腔診所中脫穎而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面對這樣一個嚴酷的現實,我下定決心,不幹則已,要幹就要幹出個樣來。
服務受好評 細節得信賴
建所伊始,我就清醒地認識到,要辦好口腔診所,首先要端正經營思想,決不能急功近利。要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行醫,不論在醫療服務方面,還是在經營手段方面,都要盡最大的努力突出診所自己的特色;要為廣大患者提供高質量、價格合理的醫療服務。只要做到這些,自己的診所就一定能夠贏得廣大患者的信賴,就一定能夠在眾多口腔診所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先機,站穩腳跟。
創業之路是艱難的。在創辦初期,我就充分體驗到了創業的不易。從診所的選址和裝修、醫療器械設備材料的採購和準備、人員的招聘和配備,到辦理各種經營診所所必備的手續,每一件事都要親歷親為。儘管很苦很累,五味雜陳,卻也從中體驗到了從未有過的創業快感。
口腔診所建起來了,但如何才能體現自己的服務特色?經過反覆琢磨,我決定從細節入手。首先,把診所布置得十分舒適、乾淨,讓患者一進門,就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感到在這裡治療省心、放心。為了減輕患者的心理恐懼,我還獨闢蹊徑,在治療時,為患者放上輕柔舒緩的音樂。其次,我把診所的價格定位為面向廣大普通的工薪階層,收費自然就低不就高,更不能宰客,所以在診療收費上,一律採取明碼實價、合理收費的原則,決不宰客。對經濟條件不好的低保、年老患者,診所則經常開展免費義診活動;對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和孤寡老人,我還要上門服務。這些舉措為診所在患者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再次,為了更好地診治和服務患者,我在診所的管理上也採取了更加人性化、細緻入微的舉措。比如,我要求診所裡的醫生對所有來就診患者的病情、個人情況、聯繫方式等都要進行詳細記錄,登記病人病例卡,與患者進行認真的溝通,然後再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儘量讓患者滿意而歸。我還要求醫務人員除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外,還必須要有良好的醫德,對患者做到滿腔熱忱服務。
吃水不忘恩 真情報社會
儘管診所才成立3年,但在我和同事們的努力下,口腔診所扎紮實實地發展,一步步在成長壯大,已經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診所越是發展,常懷感恩之心的我就會更加感激在創建過程中給予大力支持的大連市和中山區的主管醫療機構,同時,也使我真心實意回報社會的願望越發強烈。3年來,診所僅減免低保戶、殘疾人及困難群眾的醫療費就達3.4萬元;為殘疾及孤寡老人上門服務110人次;常年為離退休老幹部提供免費檢查,為他們免費贈送了3000元的口腔保潔和保健品;向社區群眾宣傳口腔保健及科普知識150人次;診所每年都積極參加市、區衛生部門舉行的9月20日愛牙日免費義診活動,為廣大市民當場講解口腔保健知識,進行免費檢查和診斷。此外,診所還主動參加社區舉行的獻愛心捐款、捐物活動……
在診所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我本人的口腔醫療技術和水平也在實踐中得到提升。2007年,我被選為大連市口腔醫療機構理事會理事。面對未來,我對自己的事業充滿了信心,並制定了一個目標明確的發展計劃。決心在大連這座美麗的城市和創業的熱土上,一步一個腳印、扎紮實實地努力下去,為廣大市民的口腔健康、保健和診治,儘自己最大的一份力量。
【推薦者說】
劉莎莎(中山區昆明街道團委副書記)
如果說人世間是布滿無數支蠟燭的大廳,那麼我們身邊就有好多這樣的蠟燭。他們在燃燒智慧與才華,閃爍良知和博愛的光亮,照耀著大廳,溫暖著我們的社會。
我感到王道君醫生就是這樣一支蠟燭。他是一名年輕而技術高超的口腔醫生,一直以來他在平凡的崗位上作著不平凡的貢獻,他的事跡在社區內得到交口稱讚。2007年,他還被評選為大連市口腔醫療機構理事會理事。也正是因為他是這樣一個人,我們才積極推薦他作為優秀進城務工青年的候選人。我們也相信,他的事跡能夠鼓勵更多的青年奮發向上。
【記者手記】
一大早我來到王道君口腔診所採訪。診所裡迴蕩著輕柔的音樂,剛剛開門沒多久,患者已經排起了隊,其中不乏從馬欄廣場坐公交車來就診的老人,面目清秀的王道君以晚輩的耐心與細緻為老人服務著。王道君不想讓患者們把自己的診所看成和醫院一樣的地方。「口腔衛生,在國外是一種終生的保健。我希望我的患者也能把這裡當成休閒保健的會所。」他說。
不貪大,但求精。這是王道君的信念。因為「精」,所以一心一意地為患者考慮。問起為何這裡一直沒有發生醫療糾紛,王道君又是一語中的:「大夫哪有不出現手術失敗的,關鍵是我們必須盡力,包括盡力去做手術,盡力去為患者提供合理的善後。人心都是肉長的,這樣做,患者哪會再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