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楊思遠
來源 | 胡慎之(ID:hushenzhixl)
中國到底有多少婚姻,是處在無性婚姻的狀態?
也許,很難找到一個真實的數據去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我想,可以用「很多」這樣一個語義模糊的詞語來回答。
結婚有一項重要功能,就是性交合法化,可是為什麼進入婚姻之後,性生活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甚至消失了呢?
無性婚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原因,很可能是無性婚姻中的男性,被「閹割」了。
01
被無性婚姻「殺死」的人
麗麗和她老公結婚5年了,5年裡,兩個人的性生活不超過10次。
她始終不明白為什麼,因為早在戀愛的時候,兩個人還是很有性衝動的,性生活的頻率也比較高,怎麼結婚之後就變成這樣了呢?
為了能夠解決夫妻倆的無性婚姻問題,麗麗做了很多努力,比如:
麗麗覺得自己使用了渾身的解數,可是老公就是用各種理由推託,比如說自己累了、最近壓力大、沒興趣……等等。
經過了一番折騰,麗麗也覺得自己開始對老公沒了興趣,對性生活這件事兒,好像也沒了什麼興趣。兩個人躺在同一張床上,連手都懶得碰一下。
麗麗卻開始說自己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日子如水一般緩慢流淌過去,原本打算就讓日子這樣靜靜划過的時候,麗麗卻總是覺得哪裡不對。
她也不清楚到底哪裡不對,只是覺得好像對什麼事情都喪失了興趣,感覺生活沉寂得如同一潭死水。她覺得自己喪失了活力,感覺自己「好像死掉了一般」。
「殺死」麗麗的,就是無性婚姻。可是無性婚姻,又是什麼造成的呢?
被「謀殺」了的丈夫
可能麗麗和她老公都不清楚,為什麼兩個人會對彼此喪失了「性趣」,因為在外人看來,兩個人都算是充滿性吸引力的。
不僅如此,兩個人看上去也都挺好的。老公工作上進努力,麗麗也是一個獨立、上進的女性,兩個人看似對對方好像沒什麼不滿。
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呢?
可能麗麗想不到的是,她的「太過獨立」,就是無性婚姻的成因。
看上去獨立自主的麗麗,其實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原生家庭問題,就是她從來都沒有得到過父親的認同。
她從來不知道「父愛」是一種什麼滋味。
在麗麗的記憶裡,小時候父親出軌被母親識破,父親不但沒有道歉,還經常開始抽打自己的母親。
面對這樣的場面,麗麗最開始還會感覺恐懼,會上去拉架勸阻。可是到後面,她就開始變得很「淡定」——「我自己不拉架了,直接找親戚處理」。
這種「淡定」,實際上是一種壓抑,壓抑掉自己對家庭暴力的恐懼,同時也壓抑掉自己對父愛的渴求。
在麗麗的潛意識裡,「父親太糟糕了」、「父親不值得依賴和信任」、「父親是不會愛我的」,這樣的表述深深地駐紮著,它們慢慢醞釀和成長,就會變成另外一種形式:男人,是不可靠的,是不值得依賴的。
帶著這種潛意識的麗麗,在婚姻中就會表現出「特別獨立」,她不需要老公給自己錢、也不需要老公給自己很多關愛、做什麼事情都會很替老公著想,想著自己會不會給老公帶來壓力,等等。
麗麗覺得「我自己真的太好了,簡直是個完美的妻子」。
這種自我的構想,實際上是一種對自我的「理想化」,就是說,麗麗覺得自己強大到完美,不需要別人。
而這背後,實際上是她對男性的不信任造成的,正是因為男人不可信,自己才要獨立完美。
什麼都不需要老公的麗麗,讓她老公覺得自己很沒有價值,完全不被需要——麗麗就是這樣「謀殺」了她的老公,讓他成為了婚姻中一個被「閹割」的男性。
因為體驗到自己不被需要,體驗到自己沒有價值,麗麗的老公在本能上就開始不願意親近,反映在身體上,就是開始對性生活失去興趣。
03
所有的問題,都是合謀的結果
當然了,如果就這樣直白地告訴麗麗:你就是那個無性婚姻的元兇,她可能很難真的面對和接受,因為在她看來,她老公也有要承擔的責任。
是的,所有關係中的衝突,本質上都是合謀的結果。
如果麗麗的老公本身是一個自我價值感比較高的人,他可能就不會那麼敏感地體驗到自己的價值被剝奪。相反,他可能還會帶著欣賞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妻子的獨立。
又或者,麗麗的老公是一個共情能力比較強的人,他也可能就會穿越表象,去看見麗麗內心其實住了一個受傷的孩子,他也許就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幫助麗麗建立對自己的信任和信心,從而化解矛盾。
遺憾的是,麗麗的老公既不是一個自我價值感較高的人,也不是一個共情能力很強的人。由於從小沒有受到很多肯定,麗麗的老公也是一個相對敏感、特別容易捕捉到負面信息的人。
一個把自我理想化的人,和一個特別需要外界來維護自己價值的人,兩個人一起努力,就這樣「合謀」了一場無性婚姻。
當然,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在生活中把自己變成一個心理諮詢師,每天分析自己怎麼了,別人又是怎麼了。這樣的生活太費力,也太了無生趣。
但是為了避免造就更多的無性婚姻,也許我們都可以學習掌握一下,在婚姻中,兩性的心理。
根據這樣需求,婚姻中的女性多展現自己的柔弱,而男性多展現自己的剛強,才能讓彼此很好地在婚姻中交融、綻放。
當然,根據榮格的理論,每個人身上都有阿瑪尼和阿瑪施的原型,即雌雄同體,所以,也要允許男性偶爾示弱,女性偶爾堅強。
現在,是不是覺得,解決無性婚姻的問題,好像沒有那麼難?
嗯,但也不是那麼簡單。
- END -
作者 | 楊思遠,專欄作者、心理諮詢師。追求有用的反雞湯主義者、擁有積極態度的悲觀主義者。
來源 | 胡慎之(ID:hushenzhixl)。胡慎之,知名親子關係專家,向日葵心理創始人,向日葵爸爸。《胡慎之:幸福家庭必修課》在喜馬拉雅熱銷中。新書《陪孩子度過生命第一個三年》、《父母的教養,孩子的成長》京東噹噹熱銷中。
年終福袋
600本優質好書免費送!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有機會獲得
你那麼愛看書,一定不會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