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專題
家長投訴海口京華城託馬斯學習館忽悠消費者
「交了2萬多元,老闆跑路了」
教育部門提醒:選擇培訓機構要謹慎,最好不要一次性交費超3個月
標榜百年的「託馬斯」,在海口存活不到一年。
「我交了8000多元,一節課還沒來得及上,培訓機構卻突然關門了。」6月23日,海口家長黎女士反映,她在海口京華城託馬斯學習館給孩子報了一年的英語培訓課程,還沒來得及上課,培訓機構卻停辦了,老闆玩起了「失蹤」。
23日上午,包括黎女士在內的7位家長現場投訴京華城託馬斯學習館跑路。「在託馬斯學習館家長維權群裡有50多位家長,有的家長一下交了2年2萬多元的學費。」家長王女士說。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 記者 黃婷/文 陳衛東/圖
投訴
有人一次交2萬多元學費
有的家長一次性交了一萬多元學費。
23日10時許,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在京華城B區二樓看到,家長們投訴的海口託馬斯學習館已經人去樓空,大門緊鎖,只有側面幾張「託馬斯學習館」的海報還留下一些曾經辦學的痕跡。
黎女士介紹,她於2019年11月24日在託馬斯學習館為孩子報了一年的英語課程,一共花了8800元共136課時。「因為之前在另一培訓機構的課程還沒完成,所以,我和託馬斯的老師商量,等春節過後再讓孩子過來上課。沒想到,一節課沒上,店關了,人不見了。」黎女士說。
家長王女士同樣於2019年11月在託馬斯學習館報了一年的少兒英語課程。王女士報名僅比黎女士早了一天,卻多花了2000多元。「我一共花了10880元,也是136課時。」王女士說,截至目前,她孩子才上了4課時。
家長向記者出示各種單據。
「上周六,來到現場維權的家長有15名,有的甚至一次交了2年學費共2萬多元,也沒上過幾節課,損失比我們還大。」王女士說,在託馬斯學習館維權微信群裡共有57位家長。
現場家長們紛紛表示,培訓機構偷偷關門,此前並未通知他們前來辦理退費事宜。
「線下培訓機構5月10日就開始恢復營業了,我5月20日問培訓班老師開課時間,老師說老闆一直沒正面回復,我就感覺情況不妙了。」黎女士說,她曾找到培訓機構負責人徐先生要求退費,但未果。「徐老闆曾表示6月16日之前回復我們。」黎女士說,沒想到,培訓機構後來偷偷搬走了東西,老闆再也聯繫不上。
記者多次撥打託馬斯學習館負責人徐某的電話,均無人接聽。
調查
老闆欠物業租金教師工資
託馬斯學習館已大門緊鎖人去樓空。
「託馬斯學習館和我們的合約還未到期,至今未繳清租金。」京華城客服部總監鍾女士介紹,今年4月,該培訓機構負責人徐某表示,因為資金緊張,無法續交房租。到4月底,他們再也聯繫不上徐某。5月10日線下培訓機構複課後,京華城將託馬斯學習館鋪面收回。鍾女士介紹,早在去年11月份,託馬斯學習館就開始拖欠租金,客服部多次催繳後對方才繳納。
曾在託馬斯學習館工作的邱老師表示,該培訓機構於今年1月19日放假,因疫情影響過年後一直未複課。5月12日,他曾收到學習館的信息,讓他做好回去上課準備。沒想到,6月3日左右,培訓機構負責人表示要關門,讓他們回去協商工資事宜。6月8日、9日,培訓機構將課桌椅等物品清走。邱老師表示如今他也聯繫不上徐某,培訓機構至今還拖欠他和其他老師一些工資。
進展
教育局約談負責人
公安部門介入調查
記者了解到,該培訓機構註冊名稱為「海口明X教育培訓有限公司」,於2019年4月26日成立,曾於2020年4月29日變更股東為林某。當日,海口金貿工商所工作人員多次撥打林某和徐某的電話,均無人接聽。工商部門表示,鑑於家長的投訴,若多日後仍未聯繫上該公司負責人,將把該公司列入「異常」狀態。
據了解,家長們也曾撥打12345反映情況。海口市龍華區教育局工作人員曾對相關情況進行調查了解,並約談了該機構負責人徐某。徐某曾表示,因疫情影響,機構資金周轉困難,難以辦學。徐某曾承諾,到6月底,他們將找周邊類似機構合作,對學員進行消課處理。若沒找到合適機構合作,將會和學員籤訂退費協議,承諾一年內退費完畢。
當天上午,海口金貿派出所民警在接到投訴後趕到現場調查。民警多次撥打徐某電話一直無法撥通。目前,公安機關已經受理相關情況,接下來將展開進一步的調查。
提醒
強制一次性繳費
超3個月可舉報
記者了解到,此次投訴的家長均一次性繳納了至少一年的學費,少則可能損失幾千元,多則可能損失1萬多元。那麼,市民在選擇培訓機構時,如何合理繳費,規避風險?
去年,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海南省校外培訓機構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就明確,校外培訓機構應當按課程項目收費,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 個月的費用。海口教育部門特別提醒,市民在選擇培訓機構時要多對比,選擇有資質的正規機構,同時最好不要一次性付費超過3個月,若培訓機構強制一次性繳費超過3個月,市民可舉報。
《辦法》同時明確,校外培訓機構終止辦學的,應當妥善安置在培學生,並依法進行財務清算。對校外培訓機構的財產按照下列順序清償:(一)應退在培學生的學費、雜費和其他費用。(二)應發教職工的工資及應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用。(三)償還其他債務。
「如果真是資金困難我們能理解,可是在關門前至少要通知下家長,要積極主動地協調處理退費的事宜。」家長王女士表示,該培訓機構始終未主動通知家長,未按有關規定處理,有關負責人還玩起了「躲貓貓」,讓家長很不滿。
王女士等家長表示,他們在等待公安部門調查處理的同時,將考慮通過司法途徑維權。
熱線電話
966123
天天3.15欄目記者
姜飛:18889822122(微信同號)
蒙健:13698937364(微信同號)
在線報料連結
(點擊此處)
也可點擊進入「問政海南·找領導」欄目頁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