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開啟十幾天,「學生時代最難背的文言文」上了熱搜,激起了一眾網友的「傷心事」。《離騷》《出師表》《滕王閣序》《嶽陽樓記》等名篇紛紛上榜,被大家吐槽,有人說「高考結束了都還沒背會《出師表》。」
不得不說,文言文背誦,確實是語文學習中不小的攔路虎。快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學生、老師、家長等,聽聽大家背古文的辛酸史。
最難背的文言文是什麼? 網友票選第一名:《離騷》
前幾天,一位網友在微博上發起投票,學生時代最難背的文言文是什麼?列出三個選項:《離騷》《出師表》《逍遙遊》。截至7月13日下午,共有32.8萬網友參與。其中《離騷》以12.5萬票居第一。《逍遙遊》以11.4萬票位居第二,《出師表》有6.9萬網友投票。
這條微博下,網友們也紛紛亮出自己的投票理由:
選《離騷》的理由有:「必須是《離騷》啊,生僻字不是一般的多。」「《離騷》吧,感覺句式都差不多,一直在背岔的道路上探索。」 「離騷,因為背著背著就串了。」 ……網友「就愛榴槤」說:「我選《離騷》,沒有之一,我到現在也沒有記住。」
選《逍遙遊》的理由有:「逍遙遊簡直了,巨長。」「逍遙遊,我畢業了都沒分清什麼時候上九萬裡的,摶的羊角還是扶搖。」「我直到畢業都沒背過《逍遙遊》,就記得是個大鳥。」
選《出師表》的理由有:「出師表啊,諸葛亮那麼聰明都不知所云,我能背得下來哇?」「出師表嗚嗚嗚,我只記得幾個名句。」「中考考場前,我還在怒背,然而還沒會。」
中考前一天
還在背誦默寫《出師表》
被古文支配的恐懼,主要以中學生居多。初中要背的文言文一共幾十篇,其中有不少要求全文背誦。
記者採訪了幾位初中和高中生,大家認為難背的篇目比較集中,有《出師表》《逍遙遊》等。
一名初中語文教研組長林老師說:「初三的課文裡我們要求全文背誦《出師表》,這在整個初中課文裡,是篇幅最長的一篇,確實很難。如果文言文語感不太好,背誦能力弱的孩子,每一篇都是折磨。」
就像上面那位「中考考場前還在背」的網友一樣,林老師的班裡,中考前一天,有名背誦最弱的男生,還在教室裡背誦默寫《出師表》。「不過,後來他中考語文100分以上,很開心的。」林老師說。
《逍遙遊》這樣的文章沒有韻律,意思也比較艱深,對孩子們來說,難度確實不小。
「文言文背誦是需要語感積累的。小學一二年級背誦時,要大聲讀,讀熟了再背,運用多個感官來幫助,可以手寫、嘴讀、耳聽、眼看。到了高年級,理解要跟上,比如可以在腦中浮現畫面,用畫面來帶記憶。提醒一句,大聲讀還是很有必要的。」
一名高中女生說:「有段時間背古文入迷,夜裡說夢話都在背《鴻門宴》。」
一名大一男生說:「古文虐我千百遍,我待古文如初戀。當時備戰高考,要背的東西還真不少,古文不算太難背,起早貪黑拼了命總能背會。不過,現在都忘光,還給老師了!」
六年級的《兩小兒辯日》 每年都有兩三人背到哭
背古文的辛酸史,小學生也有話說。
一名剛畢業的六年級女生莉莉,小學裡最怕背課文,尤其是文言文,曾經背一篇《兩小兒辯日》,背到哭。
莉莉媽媽說:「我女兒很怕背誦,有時背誦考試前,會肚子痛。遇到背古文,就更不行了。這篇《兩小兒辯日》,我知道比較難的,提前兩天給她預習,之後還帶她提前背起來。但就這樣,還是進度最慢。全班都會了,她還沒會。總在一些細節處,就錯了。那段時間,真是哭著背,背著哭。」後來,總算背完,帶她去吃了頓大餐。
先來看看這篇《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整篇文章一共144字,說的是孔子在東遊過程中,遇到兩個小孩在為太陽遠近的問題而爭吵。
背哭的孩子不止莉莉一人,一位教齡近20年的小學語文老師李老師說,帶過幾屆六年級,每次學到這裡,班裡都有兩三名同學背到哭。「全篇字數雖然不多,但是句式非常接近,啥及日中,及其日中,日始出,日初出,意思呢差不多,個別字的變化,讓孩子們覺得像繞口令,背起來挺有難度。」
李老師說,其實這篇文章意思不難理解,粗粗背比較快,但細背超級慢。往往孩子們都是邏輯順序理清了,用現代文講得清清楚楚,信心滿滿地去組長那裡背,自覺毫無問題。結果,背幾遍細節都錯,不能通過,「最後,有男生鬱悶至極號啕大哭的。」
經歷了幾次,李老師發明了好辦法——讓孩子們在小紙片上,把要混淆的幾個詞按書上的位置寫好,背的時候想這張小紙片,按順序代進去,「這麼做能少哭幾個」。
高考語文143分的學軍男生 推薦大家讀一讀《古文觀止》
前段時間,高考成績揭曉,記者採訪了一位語文考了143分的超級學霸——學軍中學男生黃文令傑。他最愛古文,平時寫作文,常是文白夾雜的。
他說自己也有背不出的古文:「司馬遷的《報任安書》,課本要求背誦幾段,但我很喜歡這篇文章,就想把全文背下來。不過,因為時間不夠,拖了很久,高考結束了,都還沒背下來,哈哈。」遇到喜歡的文章,令傑喜歡多讀多看,他說讀熟了,理解了,內化於心,自然就會背誦了。
「我喜歡古文,文辭優美。比如《報任安書》的作者司馬遷,他寫的文章氣勢磅礴,旁徵博引,善於排比,給人非常震撼的感覺。古文簡練、氣韻深厚,有時翻譯成白話文後,顯得冗長,也失去了那種韻味。所以平時還是看古文多。」令傑說,其實作家不分現代還是古代,正好古文裡有自己喜歡的作家,他們用古文表達,語言簡練,更有神韻,有時表達也更深刻。
要說令傑對古文的熱愛,老師和同學們都是有目共睹的。有時去食堂吃飯,他也會拿一本古文書或古詩看。下課後,常和語文老師探討一篇古文。
最後,黃文令傑給同學們「安利」《古文觀止》這本書。要知道,這本書因為艱澀難懂,可是不少高中生朋友的噩夢。他的推薦理由是這本書選文比較經典,雖說和高考古文關係不是很大,但每天讀個20分鐘,還是挺能培養語感的。
他說:「我非常喜歡古文。每天早上晨跑前,我都會帶上摘抄本,這裡記了我自己找來的300多首古詩詞等,背一背。」可以試著拿到一首詞或一篇古文,逼自己去讀,構想這篇文章的畫面,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之後,再看解釋,理解作者想表達的情感。以此慢慢培養鑑賞古詩文的能力。
來源:杭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