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搞清楚「鹼」和「蘇打」是什麼,區別在哪。①鹼有工業用鹼和食用鹼,做饅頭肯定是食用鹼;②食用鹼又分大蘇打和小蘇打,大蘇打化學名「碳酸鈉」,小蘇打叫「碳酸氫鈉」。生活中都叫「鹼面」;③大蘇打用途廣些,多用來泡發肉類食材,能改變組織纖維結構,譬如爆脆腸就要先用鹼面泡20分鐘再清洗爆炒,否則不僅不脆,肯定咬不動;④大蘇打和小蘇打共同的一點,就是可以中和饅頭髮酵過程中的酸,更蓬鬆柔軟。
對於初學者來說,酵母蒸饅頭只要掌好面量與酵母比例,蒸饅頭不難,但老面大減蒸饅頭就不是那麼簡單,關鍵要掌握好放鹼的量,放少了饅頭味酸,放多了饅頭泛黃,嚴重影響饅頭口感質量,這就需要積累經驗,原因是,相同數量的面在相同時間內發酵,由於老面數量和環境溫度的差異,每次發酵程度(酸度)是不一樣的,放鹼量也不同,我的經驗是,根據面量和發酵時間掌握個大概用量(一般500克面+100克老面肥+5克鹼),第二次揉面的過程中用鼻子聞,鹼味大加新面,酸味大再加鹼調和,經過幾次調和剩下面香味即成。
小蘇打,鹼加多了饅頭會很硬的。麵團只有在產生大量酵母菌的作用下,並繼續繁殖,在生長的同時,釋放出水份,熱量,及少量氧氣和多量的二氧化碳氣體,由於麵團有筋度,產生了韌性,會將釋放出的物質包裹在麵團組織內,從而使麵團形成多孔洞。此時,麵團就被稱之為發麵了。
傳統的老面饅頭,就是用老面加適量水化開,加鹼,再加上麵粉揉制而成。老面就是每次做完饅頭後,留下一小坨發酵好的麵團。一般500克的麵粉,加80克老面,再加入3—5克鹼就可以了。鹼量用量不得當,都會導致饅頭髮酸發黃,所以這種方法做饅頭最考技術,但做好的饅頭也最好吃。
酵母粉:這種方法就是簡單的方法,適合新手和家庭用。在配比上,一般500克麵粉加5克酵母粉即可。注意不要直接加到麵粉裡,應該先將酵母粉用溫水化開,再倒入麵粉中拌勻。
無論做麵包還是饅頭用到的膨鬆劑都是天然的酵母,饅頭一般按照配方經過一次發酵即可,麵團一般發酵到兩倍大,用手沾高筋麵粉在麵團戳一個洞,如果洞口不回縮或者回縮緩慢就發酵完成。現在自製的饅頭一般都是用酵母來發酵,不需要另外放鹼或者蘇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