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一直以來,關於清朝的故事和影視作品層出不窮,與此同時,關於清朝的評判也眾說紛紜。
對於清朝,我們都有一定的理解,相比於其他封建王朝,清朝也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它的疆域遼闊、人口眾多、經濟富庶,但也是中國曆朝歷代最為屈辱的王朝。尤其是晚清時期,清朝統治者的所作所為,完全將清朝釘在恥辱柱上。
大家都知道,清朝是由滿族建立,它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在清朝建立後,滿清也出現八大姓氏,原本只是東北邊陲的遊牧民族,卻也因建立王朝而成為名滿天下的「大家族」。
話說,當時滿清的八大姓氏包括哪些?在清朝覆滅之後,他們都改成什麼漢姓?
其實,關於滿族八大姓氏的由來和發展,還要從滿族入關,建立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說起。
一、滿族入關席捲天下,建立清朝
1616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建立金,因與宋朝時期的金重名,故而稱其為後金。二十年後,努爾哈赤的兒子統一關外各部,改金為清,就此,拉開滿清入關建立大一統政權的序幕。
隨後,因為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向滿清借兵攻打李自成,並把滿清放進關內。緊接著,皇太極帶領清兵入關,參與爭霸天下的戰爭。
緊接著,皇太極、多爾袞等滿清先驅對關內大片土地進行燒殺搶掠,並迅速佔領中原,建立滿清統治。然而,就在順治皇帝時期,滿清鎮壓各地勢力,真正意義上統一天下。與此同時,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最後一個大一統政權清朝正式開啟。
然而,就在清朝建立後,關外的滿清族人紛紛入關,成為當時清朝的大小貴族。這些所謂的貴族,包括我們經常聽到的「八旗子弟」都算的上清朝的權貴。
與此同時,關於清朝滿族人士的血統、姓氏、家族的說法便紛紛流傳開來。據悉,當時除了皇族大姓愛新覺羅,滿清還有八大姓氏,這些姓氏作為滿清貴族的主要姓氏,從一定程度上而言,他們也是滿清「八大家族」的象徵。
那麼,滿清八大姓氏都包括什麼呢?關於這些姓氏又有著哪些發展?
二、滿清八大姓氏的說法起源
我們常說的「滿清八大姓氏」,又有著「滿族八大姓」、「滿洲八大貴族」和「八大家」的說法。之所以這樣說,主要因為這八個姓氏代表的是清朝統治時期,擁有著顯赫地位的滿洲貴族。
根據《清稗類鈔·姓名類》中的記載:「滿洲氏族,以八大家最貴。一曰瓜爾佳氏,直義公費英東之後。一曰鈕鈷祿氏,弘毅公額亦都之後。一曰舒穆祿氏,武勳王揚古利之後;一曰納喇氏,葉赫貝勒錦臺什之後。一曰棟鄂氏,溫順公何和哩之後。一曰馬佳氏,文襄公圖海之後。一曰伊爾根覺羅氏,敏壯公安費古之後。一曰輝發氏,文清公阿蘭泰之後。凡尚主、選婚,以及賞賜功臣奴僕,皆以八族為最。」
也就是說,滿清族人所謂的八大姓氏包括瓜爾佳氏、鈕鈷祿氏、舒穆祿氏、納喇氏、棟鄂氏、馬佳氏、伊爾根覺羅氏、輝發氏。
不得不說,滿洲人十分重視其氏族家乘的重要性。可以清楚的發現,從古至今,記載滿族姓氏的譜書有很多,書中以各種形式記載有關於滿族姓氏和家族淵源、發展。
據悉,關於滿族姓氏的譜書有很多,但最為著名的莫過於《清朝通志》、《八旗滿洲氏族通譜》、《滿洲八旗氏族通譜輯要》這三本。
經過對此滿族譜書,可以清楚看到滿族姓氏在民族融合過程中的一些改變。乾隆早期時出現的《滿洲八旗氏族通譜》共收錄滿洲姓氏1114個,但後來的《清朝通志·氏族略》則收錄了滿洲姓氏679個,可以看到,清朝後期的姓氏收錄相對於早期減少很多。
由此可見,在滿清入關並建立清朝以後,經過多年的發展,滿洲的部分姓氏逐漸消失或與其他的滿洲大姓合併。可以說,滿族姓氏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也發生了融合。
然而,就在滿族其他姓氏消亡和改變的過程中,關於滿清八大姓氏的說法越來越多。即使到了現在,在遼寧撫順地區依舊流傳著關於「滿清八大姓氏」的說法。
但是,之前作為滿清八大姓氏的「瓜爾佳氏、鈕鈷祿氏、舒穆祿氏、納喇氏、棟鄂氏、馬佳氏、伊爾根覺羅氏、輝發氏」卻變成「佟、關、馬、索、齊、富(傅)、那、郎」。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滿族八大姓氏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
三、清朝覆滅,八大姓氏被漢化
1911年,統治中國兩百多年的封建王朝覆滅,與此同時,之前作為貴族標籤的八大姓氏也發生一些潛移默化的改變。從清朝覆滅的那一刻開始,許多「滿清八大姓氏」之人怕受到牽連,便偷偷的把姓氏改變。
隨後,滿清遺老遺少看到復國無望,便順其自然的接受改變,不再做無謂的掙扎。尤其是新中國建立後,滿清所謂的「八大姓氏」更是發生根本上的改變,也就是漢化。就連滿清皇族大姓愛新覺羅也被改為金,更別說是滿清貴族的八大姓氏。
與此同時,佟佳氏改為「佟或仝」;富察氏改為「富或傅」;那拉氏包括分支葉赫那拉和輝發改為「那」;瓜爾佳氏包括分支蘇完瓜爾佳和安圖瓜爾佳,改為「關」;齊佳氏改姓「齊」;鈕鈷祿氏改姓「郎」;馬佳氏改為「馬」;索綽羅氏又被稱為索綽絡,早在康熙朝時期,這個姓氏就被康熙皇帝改為「石」。但是在清朝覆滅後,它便改為漢姓「索」。
所以說,滿族姓氏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即使是所謂的滿清八大姓氏也在歷史的推進中進行改變。
而「瓜爾佳氏、鈕鈷祿氏、舒穆祿氏、納喇氏、棟鄂氏、馬佳氏、伊爾根覺羅氏、輝發氏」改變成「佟、關、馬、索、齊、富(傅)、那、郎」就是最好的證明。
結語:
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關於它的故事和說法,一直以來也是最多的。清朝曾經的強大,讓後世之人為其自豪,但是清朝後期的盲目自信和委曲求全,也讓世人為之蒙羞。與此同時,清朝也成為中國曆朝歷代最懦弱的代表。
不過,話又說回來,清朝後期雖然懦弱無能,並讓世人詬病「誤我中華三百年」,但清朝在發展過程中,還是有許多可圈可點的地方。儘管我們都不願意承認,但這畢竟是不爭的事實。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清朝統治前期,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國力強盛,要知道,當時的中國堪稱世界上最為強大、富庶的國家。此時此刻,所謂的西方列強還沒有強大起來,更別提分割中國。也就是說,清朝統治前期,也曾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與此同時,還有清朝統治時期,極大的促進民族進一步融合。雖然滿清統治者採取的手段可能過激一些,但不得不承認,他所提倡的剃頭留辮等做法,讓各民族百姓得到進一步的融合。
所以說,我們對於清朝的評價要從多個角度來看,而不能只圍繞著晚清時期的積貧積弱和懦弱無能來說。
參考資料:《八旗滿洲氏族通譜》 《清稗類鈔·姓名類》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