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孩子的物質成長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精神養分這個方面卻尤為欠缺。
一些父母為了追求自己所謂的幸福,生下孩子卻不養育孩子,養育孩子卻中途退出,這些都是對孩子以及婚姻的不負責任。
特別是那些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湊合的婚姻,實際上帶給孩子的心理問題比離婚還要嚴重。
分居或者離婚,你和孩子之間的物理距離並不會對他們造成多大的傷害,相反,情感的疏遠對孩子的傷害更嚴重。
有兒童心理學研究者表明:
在孩子身上裝心率檢測儀,發現當孩子在安靜地看書寫作業或玩耍時,如果父母的聲音提高、可以壓低、爭論埋怨一些事情時,孩子的心跳會急劇加快,雖然看起來他還是安靜地在做自己的事。
孩子的觀察力、感覺是很敏銳的,表面平靜,其實內心已經翻江倒海。
而一個人,尤其是小朋友的精力是有限的,當他把精力消耗在擔心父母上時,難免其他方面受到影響。
所以,為了孩子而湊合的婚姻往往存在兩大問題:
1、雖然沒離婚,但暗戰連連,孩子私下「操碎了心」;
2、夫妻將婚姻的不幸歸咎於孩子,讓孩子心理壓力過大。
只有解決好了這2個問題,孩子才能幸福成長。
悲傷的孩子
如果婚姻有問題,那麼夫妻要想辦法解決婚姻問題,不要覺得解決不了,就迴避問題。
既然選擇了為了孩子繼續婚姻這條路,那就要勇敢面對這條路上的荊棘,著手去解決它。
可以去做婚姻諮詢,可以學習相處之道等等。
不要總想著,我是為了孩子才留在婚姻中,才會有這些問題,如果離婚就沒有這些問題了,這樣沒意義,是逃避問題,逃避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婚姻那條路真的走不下去了,可以選擇離婚。
同時也要學習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離婚對孩子的傷害。
夫妻爭吵對孩子的傷害
美國密蘇裡大學從1995年開始推行離婚教育,經過實踐,效果還是不錯的。
不是每一對要離婚的夫婦都適合做離婚輔導,開始之前要進行一些評估:
比如是否雙方都認為婚姻已經無法挽回;
雙方現在的關係如何;
目前的親子關係如何;
孩子是否心理健康等等。
評估有一個目的,是看是否存在虐待兒童等等惡性問題,評估合格之後可以進一步地探討。
不為孩子湊合的婚姻,離婚之後也要努力做到這3件事,才能給孩子以及自己幸福的保證。
離婚
夫妻雖然分開了,但和孩子的關係依然是父親、母親。
儘量讓孩子和父親、母親都有接觸的時間與機會,保持一定高質量的親子時間,如果離婚後存在異地問題,也儘量以定期探訪、視頻、電話等方式實現。
這裡希望父母都能時刻意識到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財產,而是一個人,不要因為自己對伴侶的恨而剝奪孩子獲得父愛、母愛的機會。
這兩天爆出的新聞演員田亮為了「訛」妻子(楊明娜)錢財,以各種理由拒絕妻子探望孩子,為了錢財硬生生剝奪掉一個母親對孩子關愛的權利。
還微博上聲討妻子「婚內出軌」,要為自己的孩子討回公道,希望楊明娜不要傷害和折磨孩子。
典型的賊喊捉賊,拿孩子當做索取錢財的工具人,將孩子的母愛金錢化,真是一種可恥的「以愛之名」的勒索行為。
演員田亮的這番操作,對孩子的惡劣影響可想而知。
演員田亮怒爆「妻子出軌」
婚姻的結束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個漫長而煎熬的過程,雙方都要學習適應新的覺得,承擔新的責任,比如獨自照顧孩子、面對親戚朋友的關注、或者是搬回和父母同住等等。
這個過程很難,但請努力承擔,不要把這種痛苦推向孩子。
媽媽做好媽媽,爸爸做好爸爸,孩子做好孩子,承擔好自己的責任,即使被傷害,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詆毀對方。
互相詆毀,會讓幼小的孩子困惑,最親近的人都不值得信任,那麼我可以信誰?
即使夫妻離婚了,但作為父親、母親的職責沒有變,任何一方也不能剝奪對方作為父親、母親的權利義務。
減少離婚對孩子的傷害
孩子是人,不是夫妻解決問題的工具;
其實只要有愛,離婚也能讓孩子幸福。
你還在為了孩子而湊合自己的婚姻嗎?
追尋幸福不是只有婚姻這條路,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在愛的滋養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