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島散記:臺北文化地標——誠品書店
誠品書店的名氣之大,不到臺灣是無法真切體會到的。我們剛到臺島,拿到的行程安排表上,「誠品書店」赫然在目;當地《中國時報》的朋友來訪,也再三叮囑:「一定要抽空去趟誠品書店看看」;陪同的司機見到我們,便會主動詢問:「需要陪你們去逛逛誠品嗎?這可是我們臺北的重要一景啊!」 一個書店有如此之高的美譽度,出乎我們的意料。
-
最文藝的書店 臺北文化地標
吳清友一手將誠品書店打造成為臺北的文化地標,還一度引起文化界探討「誠品現象」,2004年被《時代》雜誌亞洲版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 曾經入選《時代》雜誌 很多愛書人的心中,誠品書店佔據了相當重要的位置。1988年,吳清友因為先天性心臟擴大症病發,進行了第一次開胸心臟手術,5個小時的手術中,心臟一度停止跳動,經過大量輸血搶救,才從鬼門關走出來。
-
臺北書遊記(上):溫羅汀書店群,臺北最重要的文化地標
溫羅汀書店群在臺灣大學和臺灣師範大學之間,溫州街、羅斯福路、汀州路和新生南路所圍成的街區。早在1928年日治時期,臺北帝國大學建校,這片區域逐漸形成了一個文化與學術混合空間,有很多書店、出版社、咖啡館、教堂、藝文表演空間、NGO機構等。2005年,這片區域形成為溫羅汀書店群,成為臺北最重要的文化地標。
-
「臺北文化地標」誠品敦南24小時書店「熄燈倒數」
新華社臺北11月14日電(記者趙博、許雪毅)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14日下午在此間舉辦記者會,宣布將於明年5月31日謝幕。對於這家臺北知名的文化地標店的「熄燈倒數」,很多市民表示不舍,期待下一家24小時書店能順利「接力開啟」。
-
臺北誠品書店大陸首開店 2014年落戶蘇州
臺北誠品書店大陸首開店 2014年落戶蘇州 2010-06-01 09:06 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編輯:張蕾 人民網5月31日電 被譽為臺北文化地標的誠品書店首家門市店選定在蘇州金雞湖東畔,預計2014年開幕,將建成大陸首家複合式的文化商業大樓。
-
臺北人留戀的「精神地標」——漫步臺北重慶南路書店街
臺北重慶南路的書店街,就是愛讀書的臺北人記憶裡的「精神地標」。不久前去臺北,第一件事就是專程前往重慶南路逛書店,感受這條書店街的文化氣息。 這裡承載著臺北人百年閱讀記憶。重慶南路是臺北市一條重要道路,它位於中正區、共有三段,臺灣總統府就坐落在重慶南路一段122號。重慶南路一段曾聚集臺北百家書店,素有「臺北書店街」的美稱,作為臺北的重要文化地標,這裡承載著臺北百年閱讀記憶。
-
臺北文化地標消失!帶給你什麼啟示?
今年5月31日,號稱臺北的文化地標、曾經帶來兩次書店革命、有「生活博物館」美譽的敦南誠品書店,在經營了年後居然也不得不閉店謝幕了。以前,很多人來臺北,就為了一睹誠品的真容。尤其是那24小時從不打烊的敦南店,儼然已成為遊客眼中的地標和臺北人心裡的城市港灣。曾幾何時,去書店,是人們追求知識,遨遊思緒紛飛海洋的必到之處。書籍,不僅代表著智慧與知識,更彰顯著人們的價值追求與精神導向。
-
三更半夜在臺北逛誠品書店(圖)
抵達臺北市已經近午夜,朦朧細雨中,還是一如以往到臺北做必然要做的事——三更半夜去逛誠品書店。一個城市的人文素養如何,不是看購物中心有多大,劇院有多壯觀,而是書市的水平。 從臺灣的媒體看來,這個社會對外面的世界興趣不大。但是從誠品的書架上看,它和中國大陸不是沒有相似之處。
-
臺北文化地標再少一間 讀者依依惜別金石堂
新華社臺北6月24日電題:特寫:臺北文化地標再少一間 讀者依依惜別金石堂新華社記者查文曄 鍾群「惜別,珍重,再見!」24日,臺北文化地標之一、金石堂書店城中店迎來營業的最後一天,眾多臺灣讀者湧入店中,依依不捨與書店告別。
-
臺北誠品書店:永不打烊的文化賣場(圖)
如果說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則是臺北的 「文化地標」。不僅在臺北,遍布全臺的誠品書店,已成為寶島響噹噹的文化招牌。幾年後,大陸民眾不必專程去臺灣,在蘇州就可以領略誠品的文化氣息。日前,誠品書店董事長吳清友宣布,大陸首家誠品將於2014年落戶蘇州工業園區。消息既出,引起出版界和文化界的熱議。
-
郭金龍訪臺北誠品購書10本 稱書店影響城市氣質
昨天,北京市市長郭金龍在臺北誠品書店刷銀聯卡購買書法鑑賞名帖臨本。 吳清友是臺灣誠品書店締造者。如今,這家擁有近60家分店的大型連鎖書店已成為臺灣的一種文化現象,代表著臺北的人文、創意、藝術、生活精神。 「到臺北,逛誠品。」為北京和臺北文化交流跨海而來的郭金龍一行,將參訪誠品書店列為重要行程之一。 在誠品信義旗艦店,郭金龍開始認真「閱讀」誠品。 「在書與非書之間,我們歡迎各種可能的閱讀者。」
-
特寫:臺北文化地標再少一間 讀者依依惜別金石堂
新華社臺北6月24日電 題:特寫:臺北文化地標再少一間 讀者依依惜別金石堂 新華社記者查文曄 鍾群 「惜別,珍重,再見!」24日,臺北文化地標之一、金石堂書店城中店迎來營業的最後一天,眾多臺灣讀者湧入店中,依依不捨與書店告別。
-
誠品書店落戶上海陸家嘴 儼然成滬最高大上的書店
去臺灣必做的一件事,當然是去誠品書店逛一下啦!它儼然已經成為了臺北的文化地標。現在,誠品書店即將來到上海,有著不可複製信條的書店設計者會因地制宜帶來什麼樣的設計呢,一起來看看吧!誠品書店為何這麼火?
-
臺北書店街一步步消逝 臺媒:要等到文化沒了再來搶救?
金石堂臺北市城中店驚傳6月吹熄燈號。中國臺灣網4月25日訊 屹立30多年,金石堂書店臺北市城中店6月吹熄燈號,古色古香的文化地標將成追憶。臺灣《中國時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金石堂書店所處重慶南路曾經是一條充滿書店的街,全盛時期多達100多家店,30年過去,如今卻只剩10家,如此驚悚的結局,出現在21世紀的臺北,令人覺得不可思議。文章說,這不禁令人想起最近公視為了拍攝作家吳明益的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不惜耗費人力物力,要在影像上重建中華商場的決心。
-
德思勤24小時書店:長沙文化地標 一年「燈火不滅」
和書店在一起,我們的一年,我們的一生。 2016年6月24日,長沙城市文化地標—德思勤24小時書店(需求面積:2500-3000平方米)周年慶活動盛大召開,包括政府領導、文化傳媒大咖、設計界大咖、非遺文化代表、海歸青年企業家等在內的逾百嘉賓齊聚書店,共論文化、設計與城市,倡導發起「長沙悅讀日」,共慶一座城市的文化節日。
-
惜別金石堂 臺北文化地標再少一間
(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劉宗龍攝) 現年66歲的第一代店長楊秋福,在金石堂工作了34年退休,他表示,當時金石堂不只是書店,更是「文化廣場」,就是希望培養喜歡閱讀的讀者,「以前重慶南路書市的店面從臺北車站那邊算過來,到襄陽路就已經沒有人煙,金石堂的開幕,帶動了衡陽路這一邊的經濟發展。」
-
臺北敦南誠品書店結束營業 數萬讀者湧入書店告別
臺北敦南誠品書店結束營業。(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中國臺灣網6月1日訊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臺北文化地標、擁有31年歷史的敦南誠品書店5月31日結束營業,讓島內民眾唏噓不已。誠品書店估算,當天湧進5萬人次。誠品董事長吳旻潔表示,「是芸芸眾生成就敦南誠品」。據報導,1989年,第一家誠品書店於臺北仁愛敦南圓環旁開幕,1999年打開了臺北24小時閱讀的首頁,還曾被美國CNN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1995年起,誠品書店以敦南店為基地,進行各種文化實驗,包括戶外音樂會、誠品講堂、地下開放劇展、書店夜市等,讓公共空間化身文化舞臺。
-
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在臺北病逝
據新華社臺北7月19日電(記者齊湘輝、何自力)19日,在臺北誠品書店敦南總店,上下五層的空間平靜如常,人們三三兩兩而來,尋覓自己喜愛的角落,享受閱讀時光。 就在18日晚,誠品書店的創始人吳清友因心臟病發作在臺北辭世,享年68歲。
-
黃磊父女臺北彰顯"文藝範" "誠品書店"吹玻璃
本次黃磊父女將會前往有著「文化地標」美譽的臺北誠品書店,感受傳說中「24小時文化大賣場」帶來的獨特魅力。 文藝父女「吹」玻璃,浪漫工藝驚豔多多 據悉,除曹格以外的四位老爸分別接到夜市吃喝、品嘗海鮮和參觀高科技夢想觀的任務,黃磊和多多的任務則是來到有著「臺北文化地標」之稱的誠品書店,共同製作玻璃工藝品。
-
臺北敦南誠品書店關門 曾被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
原標題:臺北敦南誠品書店關門曾被美媒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天行]「敦南誠品,再見!」5月31日是臺北文化地標、敦南誠品書店閉幕的日子,這讓島內民眾不勝唏噓。臺北東區地標誠品敦南店自1989年起在仁愛圓環地下一樓的書店開始,1999年打開了臺北24小時閱讀的首頁。它曾被美國CNN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被《時代》雜誌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等,以24小時營業、讀者可席地而坐自在看書為一大特色。如今這家陪伴了臺灣人31年的書店到了說再見的時候了,5月31日一大早,店外就排起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