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誠品書店 體驗臺北文化地標

2020-12-22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1月25日武漢消息 臺灣流傳一個說法:如果說最高的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則是臺北的文化地標。據說,很多香港人去臺灣只是為了去一趟誠品。此次赴臺參訪,在所有活動結束以後我和友人一起逛了一趟信義路上新開的一家誠品書店,親身體驗了一次臺灣成品書店的文化氣息。

  按照大陸的習慣,書店一般下午6點左右就會關門,但臺灣這邊的書店卻大不一樣。誠品書店全臺連鎖,一般打烊都很晚。我們去的這家信義店平時12點關門,周末和節假日營業到凌晨2點。據悉,誠品書店的敦南店更是全天24小時營業不關門。

  誠品信義店位於101大樓附近,書店高大氣派,據臺灣友人介紹,1樓叫誠品視界,出售生活精品,包括飾品配件、皮件、電腦、鮮花等;2樓是新書、雜誌、旅遊風尚展臺,還設有食品區;3樓提供讀者深入完整的類別閱讀,包括人文、商業、生活、自然等;4樓是藝術書店,含括美術、建築、設計、攝影四大類圖書;5樓叫誠品生活,有兒童書店、生活家居裝飾、兒童服飾、玩具等;6樓是誠品文化,有展演廳、視聽室、造型美甲沙龍、主題餐廳。

  我們在地下停車場停好車,乘電梯直接上到了2樓。店內燈火通明,生意興隆。書店提供了一塊專門給人閱讀的大廳,裡面坐滿了顧客。也有不少年輕人索性就坐在書架前的地板上看書。我注意到,每個書架的下層隔板上嵌著一條提示:「請勿影響顧客購書」。提醒讀者不要擋了書架,影響其他讀者選書和看書。

  來訪顧客要麼站在書架前認真挑選圖書,要麼坐在在閱讀廳安靜地讀書。在臺北這燈紅酒綠的夜晚,還有一塊這麼安靜的地方,這麼多人在裡邊買書讀書,還真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漫步在書海中,我發現誠品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方,也是人們休閒和交流的好去處。在書店一角,有人一邊喝著咖啡,一邊和書友交流選書讀書心得。
空氣裡瀰漫著書的清香,讓每一個來臨的顧客都能體驗到讀書的享受。

  店員向我們介紹,誠品書店在臺灣有49家分店、1家兒童書店,還有4家音樂館。書店遍布臺灣各主要縣市,其中臺北市就有20家。每一家店都會有一些自己的特色。

  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只在誠品書店呆了了1個多小時就不得不匆匆離去。離開時,我不僅收穫了幾本好書,還收穫了一份臺灣書店特有的文化體驗。(中國臺灣網湖北省臺辦通訊員 郭化夷)

 各地涉臺活動   新聞排行  地方快訊

[責任編輯:石宏]

相關焦點

  • 臺島散記:臺北文化地標——誠品書店
    誠品書店的名氣之大,不到臺灣是無法真切體會到的。我們剛到臺島,拿到的行程安排表上,「誠品書店」赫然在目;當地《中國時報》的朋友來訪,也再三叮囑:「一定要抽空去趟誠品書店看看」;陪同的司機見到我們,便會主動詢問:「需要陪你們去逛逛誠品嗎?這可是我們臺北的重要一景啊!」  一個書店有如此之高的美譽度,出乎我們的意料。
  • 最文藝的書店 臺北文化地標
    吳清友一手將誠品書店打造成為臺北的文化地標,還一度引起文化界探討「誠品現象」,2004年被《時代》雜誌亞洲版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  曾經入選《時代》雜誌  很多愛書人的心中,誠品書店佔據了相當重要的位置。1988年,吳清友因為先天性心臟擴大症病發,進行了第一次開胸心臟手術,5個小時的手術中,心臟一度停止跳動,經過大量輸血搶救,才從鬼門關走出來。
  • 臺北書遊記(上):溫羅汀書店群,臺北最重要的文化地標
    溫羅汀書店群在臺灣大學和臺灣師範大學之間,溫州街、羅斯福路、汀州路和新生南路所圍成的街區。早在1928年日治時期,臺北帝國大學建校,這片區域逐漸形成了一個文化與學術混合空間,有很多書店、出版社、咖啡館、教堂、藝文表演空間、NGO機構等。2005年,這片區域形成為溫羅汀書店群,成為臺北最重要的文化地標。
  • 「臺北文化地標」誠品敦南24小時書店「熄燈倒數」
    新華社臺北11月14日電(記者趙博、許雪毅)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14日下午在此間舉辦記者會,宣布將於明年5月31日謝幕。對於這家臺北知名的文化地標店的「熄燈倒數」,很多市民表示不舍,期待下一家24小時書店能順利「接力開啟」。
  • 臺北誠品書店大陸首開店 2014年落戶蘇州
    臺北誠品書店大陸首開店 2014年落戶蘇州 2010-06-01 09:06     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編輯:張蕾  人民網5月31日電 被譽為臺北文化地標的誠品書店首家門市店選定在蘇州金雞湖東畔,預計2014年開幕,將建成大陸首家複合式的文化商業大樓。
  • 臺北人留戀的「精神地標」——漫步臺北重慶南路書店街
    臺北重慶南路的書店街,就是愛讀書的臺北人記憶裡的「精神地標」。不久前去臺北,第一件事就是專程前往重慶南路逛書店,感受這條書店街的文化氣息。 這裡承載著臺北人百年閱讀記憶。重慶南路是臺北市一條重要道路,它位於中正區、共有三段,臺灣總統府就坐落在重慶南路一段122號。重慶南路一段曾聚集臺北百家書店,素有「臺北書店街」的美稱,作為臺北的重要文化地標,這裡承載著臺北百年閱讀記憶。
  • 臺北文化地標消失!帶給你什麼啟示?
    今年5月31日,號稱臺北的文化地標、曾經帶來兩次書店革命、有「生活博物館」美譽的敦南誠品書店,在經營了年後居然也不得不閉店謝幕了。以前,很多人來臺北,就為了一睹誠品的真容。尤其是那24小時從不打烊的敦南店,儼然已成為遊客眼中的地標和臺北人心裡的城市港灣。曾幾何時,去書店,是人們追求知識,遨遊思緒紛飛海洋的必到之處。書籍,不僅代表著智慧與知識,更彰顯著人們的價值追求與精神導向。
  • 三更半夜在臺北逛誠品書店(圖)
    抵達臺北市已經近午夜,朦朧細雨中,還是一如以往到臺北做必然要做的事——三更半夜去逛誠品書店。一個城市的人文素養如何,不是看購物中心有多大,劇院有多壯觀,而是書市的水平。   從臺灣的媒體看來,這個社會對外面的世界興趣不大。但是從誠品的書架上看,它和中國大陸不是沒有相似之處。
  • 臺北文化地標再少一間 讀者依依惜別金石堂
    新華社臺北6月24日電題:特寫:臺北文化地標再少一間 讀者依依惜別金石堂新華社記者查文曄 鍾群「惜別,珍重,再見!」24日,臺北文化地標之一、金石堂書店城中店迎來營業的最後一天,眾多臺灣讀者湧入店中,依依不捨與書店告別。
  • 臺北誠品書店:永不打烊的文化賣場(圖)
    如果說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則是臺北的 「文化地標」。不僅在臺北,遍布全臺的誠品書店,已成為寶島響噹噹的文化招牌。幾年後,大陸民眾不必專程去臺灣,在蘇州就可以領略誠品的文化氣息。日前,誠品書店董事長吳清友宣布,大陸首家誠品將於2014年落戶蘇州工業園區。消息既出,引起出版界和文化界的熱議。
  • 郭金龍訪臺北誠品購書10本 稱書店影響城市氣質
    昨天,北京市市長郭金龍在臺北誠品書店刷銀聯卡購買書法鑑賞名帖臨本。  吳清友是臺灣誠品書店締造者。如今,這家擁有近60家分店的大型連鎖書店已成為臺灣的一種文化現象,代表著臺北的人文、創意、藝術、生活精神。  「到臺北,逛誠品。」為北京和臺北文化交流跨海而來的郭金龍一行,將參訪誠品書店列為重要行程之一。  在誠品信義旗艦店,郭金龍開始認真「閱讀」誠品。  「在書與非書之間,我們歡迎各種可能的閱讀者。」
  • 特寫:臺北文化地標再少一間 讀者依依惜別金石堂
    新華社臺北6月24日電 題:特寫:臺北文化地標再少一間 讀者依依惜別金石堂  新華社記者查文曄 鍾群  「惜別,珍重,再見!」24日,臺北文化地標之一、金石堂書店城中店迎來營業的最後一天,眾多臺灣讀者湧入店中,依依不捨與書店告別。
  • 誠品書店落戶上海陸家嘴 儼然成滬最高大上的書店
    去臺灣必做的一件事,當然是去誠品書店逛一下啦!它儼然已經成為了臺北的文化地標。現在,誠品書店即將來到上海,有著不可複製信條的書店設計者會因地制宜帶來什麼樣的設計呢,一起來看看吧!誠品書店為何這麼火?
  • 臺北書店街一步步消逝 臺媒:要等到文化沒了再來搶救?
    金石堂臺北市城中店驚傳6月吹熄燈號。中國臺灣網4月25日訊 屹立30多年,金石堂書店臺北市城中店6月吹熄燈號,古色古香的文化地標將成追憶。臺灣《中國時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金石堂書店所處重慶南路曾經是一條充滿書店的街,全盛時期多達100多家店,30年過去,如今卻只剩10家,如此驚悚的結局,出現在21世紀的臺北,令人覺得不可思議。文章說,這不禁令人想起最近公視為了拍攝作家吳明益的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不惜耗費人力物力,要在影像上重建中華商場的決心。
  • 德思勤24小時書店:長沙文化地標 一年「燈火不滅」
    和書店在一起,我們的一年,我們的一生。   2016年6月24日,長沙城市文化地標—德思勤24小時書店(需求面積:2500-3000平方米)周年慶活動盛大召開,包括政府領導、文化傳媒大咖、設計界大咖、非遺文化代表、海歸青年企業家等在內的逾百嘉賓齊聚書店,共論文化、設計與城市,倡導發起「長沙悅讀日」,共慶一座城市的文化節日。
  • 惜別金石堂 臺北文化地標再少一間
    (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劉宗龍攝)    現年66歲的第一代店長楊秋福,在金石堂工作了34年退休,他表示,當時金石堂不只是書店,更是「文化廣場」,就是希望培養喜歡閱讀的讀者,「以前重慶南路書市的店面從臺北車站那邊算過來,到襄陽路就已經沒有人煙,金石堂的開幕,帶動了衡陽路這一邊的經濟發展。」
  • 臺北敦南誠品書店結束營業 數萬讀者湧入書店告別
    臺北敦南誠品書店結束營業。(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中國臺灣網6月1日訊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臺北文化地標、擁有31年歷史的敦南誠品書店5月31日結束營業,讓島內民眾唏噓不已。誠品書店估算,當天湧進5萬人次。誠品董事長吳旻潔表示,「是芸芸眾生成就敦南誠品」。據報導,1989年,第一家誠品書店於臺北仁愛敦南圓環旁開幕,1999年打開了臺北24小時閱讀的首頁,還曾被美國CNN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1995年起,誠品書店以敦南店為基地,進行各種文化實驗,包括戶外音樂會、誠品講堂、地下開放劇展、書店夜市等,讓公共空間化身文化舞臺。
  • 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在臺北病逝
    據新華社臺北7月19日電(記者齊湘輝、何自力)19日,在臺北誠品書店敦南總店,上下五層的空間平靜如常,人們三三兩兩而來,尋覓自己喜愛的角落,享受閱讀時光。  就在18日晚,誠品書店的創始人吳清友因心臟病發作在臺北辭世,享年68歲。
  • 黃磊父女臺北彰顯"文藝範" "誠品書店"吹玻璃
    本次黃磊父女將會前往有著「文化地標」美譽的臺北誠品書店,感受傳說中「24小時文化大賣場」帶來的獨特魅力。 文藝父女「吹」玻璃,浪漫工藝驚豔多多 據悉,除曹格以外的四位老爸分別接到夜市吃喝、品嘗海鮮和參觀高科技夢想觀的任務,黃磊和多多的任務則是來到有著「臺北文化地標」之稱的誠品書店,共同製作玻璃工藝品。
  • 臺北敦南誠品書店關門 曾被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
    原標題:臺北敦南誠品書店關門曾被美媒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天行]「敦南誠品,再見!」5月31日是臺北文化地標、敦南誠品書店閉幕的日子,這讓島內民眾不勝唏噓。臺北東區地標誠品敦南店自1989年起在仁愛圓環地下一樓的書店開始,1999年打開了臺北24小時閱讀的首頁。它曾被美國CNN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被《時代》雜誌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等,以24小時營業、讀者可席地而坐自在看書為一大特色。如今這家陪伴了臺灣人31年的書店到了說再見的時候了,5月31日一大早,店外就排起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