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臺北文化地標再少一間 讀者依依惜別金石堂

2020-12-19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臺北6月24日電 題:特寫:臺北文化地標再少一間 讀者依依惜別金石堂

  新華社記者查文曄 鍾群

  「惜別,珍重,再見!」24日,臺北文化地標之一、金石堂書店城中店迎來營業的最後一天,眾多臺灣讀者湧入店中,依依不捨與書店告別。

  擁有34年歷史的金石堂書店城中店坐落於臺北著名的書店街重慶南路,是許多臺灣民眾熟悉的精神家園。臺灣網友「彥荏王」在社交網站留言說:「小時候,我媽就會把我丟在這邊的兒童閱覽區,每次離開時她都會買幾本書給我,我喜歡閱讀的習慣應該是在那時候培養的。」

  金石堂創立於1982年,是臺灣第二大連鎖書店,創立時以同時售賣書籍、服飾、餐飲等複合式經營開業界風氣之先,鼎盛時分店數達百餘家,目前僅剩30多家。

  根據書店公告,由於租約期滿房東不再續租,城中店於24日晚10點正式歇業。為與眾多讀者告別,從23日上午10點開始舉辦「36小時不打烊」活動,並推出「6本500元(新臺幣)」的購書優惠,還邀請多位作家、學者舉辦惜別講座,為讀者奉上最後的知識饗宴。

  24日下午,記者在現場看到,數百位讀者將上下三層、面積有限的店面擠得滿滿當當。白髮蒼蒼的老人、背著書包的學生、帶著孩子的家長,紛紛來到書店選書購書。每一層的收銀臺前,都有十幾名顧客捧著書排隊等待結帳。在書店入口的展板處,民眾紛紛拍照留念,書店推出的惜別紀念章也很受歡迎。儘管離歇業只剩幾小時,三樓聽講座、喝咖啡的讀者依舊態度從容。

  「以前常來金石堂書店逛逛,它就像我的老朋友,現在它走了,我心裡有些不舍。」臺北市民林小姐說。

  書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幾天的顧客人數較平常多5倍,營業最後2天的單日人次應可破萬,甚至還有高雄、花蓮的書迷遠道而來特地陪書店走完最後一裡路。

  作為臺北人記憶中的書店街,重慶南路曾是臺灣當之無愧的文化地標。一棟棟仿巴洛克風格的紅磚洋樓見證了百年來臺灣出版文化的興衰浮沉,一脈書香賴以存續。不過近年來,隨著讀者閱讀習慣的改變、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以及臺灣經濟整體的不景氣,書街也逐步走向衰落。

  重慶南路書街促進會理事長、耕耘書業數十年的沈榮裕掰著指頭對記者說,這幾年好多家書局結業,有書鄉林、小書齋、鴻儒堂、力行、新陸、建宏等,這次是金石堂,「你看多慘!」

  促進會秘書長趙立雍說,租金高昂是書店紛紛關門的主因。

  為了自救,重慶南路書街促進會這兩年連續舉辦面向青年的創意營銷活動,包括集印章、推出卡通展板、多用社交網站、增設咖啡廳等,並向臺北市政府申請了補助。沈榮裕說,儘管書街剩下的書店已降到個位數,但在愛書人眼裡,這是臺北人的精神家園,不能輕言放棄。

  「書店在重慶南路已超過30個年頭,人生有幾個30年,這麼長的日子裡有多少人進出、成長。因為有城中店,我們相遇。相信只要初衷不變,某天某個街角我們還會再相遇。」曾任城中店店長的許麗輝說。

相關焦點

  • 臺北文化地標再少一間 讀者依依惜別金石堂
    新華社臺北6月24日電題:特寫:臺北文化地標再少一間 讀者依依惜別金石堂新華社記者查文曄 鍾群「惜別,珍重,再見!」24日,臺北文化地標之一、金石堂書店城中店迎來營業的最後一天,眾多臺灣讀者湧入店中,依依不捨與書店告別。
  • 惜別金石堂 臺北文化地標再少一間
    在書店入口的展板處,民眾紛紛拍照留念,書店推出的惜別紀念章也很受歡迎。儘管離歇業只剩幾小時,三樓聽講座、喝咖啡的讀者依舊態度從容。  「以前常來金石堂書店逛逛,它就像我的老朋友,現在它走了,我心裡有些不舍。」臺北市民林小姐說。
  • 金石堂「熄燈」將帶走書香記憶
    重慶南路地標式的老牌書店——保留百年洋樓外觀的金石堂城中店日前也宣布「將於6月底熄燈」,震驚中的書迷們戀戀不捨並紛紛感嘆:青春和書香就如同書店街一般消逝了……A 「曾經在那翻閱我的青春」    「因租約到期,房東不續租,即將於6月底熄燈。」 已走過34個年頭,伴隨幾代臺北人共同閱讀記憶的金石堂城中店毫無預警地拋出公告,引發書迷們不勝唏噓,「拜託,不要變成商旅!」
  • 臺北人留戀的「精神地標」——漫步臺北重慶南路書店街
    臺北重慶南路的書店街,就是愛讀書的臺北人記憶裡的「精神地標」。不久前去臺北,第一件事就是專程前往重慶南路逛書店,感受這條書店街的文化氣息。 這裡承載著臺北人百年閱讀記憶。重慶南路是臺北市一條重要道路,它位於中正區、共有三段,臺灣總統府就坐落在重慶南路一段122號。重慶南路一段曾聚集臺北百家書店,素有「臺北書店街」的美稱,作為臺北的重要文化地標,這裡承載著臺北百年閱讀記憶。
  • 臺北書店街一步步消逝 臺媒:要等到文化沒了再來搶救?
    金石堂臺北市城中店驚傳6月吹熄燈號。中國臺灣網4月25日訊 屹立30多年,金石堂書店臺北市城中店6月吹熄燈號,古色古香的文化地標將成追憶。臺灣《中國時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金石堂書店所處重慶南路曾經是一條充滿書店的街,全盛時期多達100多家店,30年過去,如今卻只剩10家,如此驚悚的結局,出現在21世紀的臺北,令人覺得不可思議。文章說,這不禁令人想起最近公視為了拍攝作家吳明益的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不惜耗費人力物力,要在影像上重建中華商場的決心。
  • 逛誠品書店 體驗臺北文化地標
    中國臺灣網11月25日武漢消息 臺灣流傳一個說法:如果說最高的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則是臺北的文化地標。據說,很多香港人去臺灣只是為了去一趟誠品。此次赴臺參訪,在所有活動結束以後我和友人一起逛了一趟信義路上新開的一家誠品書店,親身體驗了一次臺灣成品書店的文化氣息。
  • 臺北的書店
    1927年國民黨聞人連戰祖父連橫所開的「雅堂書局」,1929年臺共創始人謝雪紅設立的「國際書局」,都在太平町這一區,也就是今日臺北市西偏北的延平北路一帶。【書店街】重慶南路舊名文武街,日治改名「本町通」。街頭由總督府直營,專賣中小學教科書、參考書的「臺灣書籍株式會社」與街尾私營的「新高堂」遙遙相望,這條街的文化含量,遂經註定。
  • 桃園人回憶又將少一個 金石堂桃站店結束營業
    金石堂桃站店即將結束營業,桃園人好感傷。記者呂筱蟬/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6月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桃園火車站前的金石堂書店,近期貼出公告表示因為租約到期將結束營業,即日起到6月9日全館特賣79折,消息一出引發許多網友討論,「桃園人的回憶又將消失了」。
  • 臺島散記:臺北文化地標——誠品書店
    這可是我們臺北的重要一景啊!」  一個書店有如此之高的美譽度,出乎我們的意料。難怪有人說,在臺北,101大樓是地理地標,誠品書店則是文化地標。  當地新聞界的朋友告訴我們,大陸遊客去臺灣,「誠品」已經成了越來越多旅行團的必然行程;臺北之所以被評為「最佳居住城市」,原因之一也是這裡有誠品書店;甚至臺灣觀光局旅遊推介的廣告片中,都特地補拍了誠品書店的畫面,可見「誠品」在臺北的社會生活中的地位。  好在距我們入住的亞太會館不遠,就是「誠品書店信義旗艦店」。我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近水樓臺」的機會。
  • 金石堂書店揭曉十大影響力書籍
    金石堂書店揭曉十大影響力書籍 2009-12-30 10:48     來源:新華網     編輯:張蕾  新華網臺北12月29日電(記者徐群 劉剛)臺灣最大的實體連鎖書店金石堂書店,29日在臺灣大學舉辦「2009年度風雲人物暨十大最具影響力好書頒獎典禮」,並發表年度閱讀趨勢報告。
  • 臺北敦南誠品書店關門 曾被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
    原標題:臺北敦南誠品書店關門曾被美媒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天行]「敦南誠品,再見!」5月31日是臺北文化地標、敦南誠品書店閉幕的日子,這讓島內民眾不勝唏噓。臺北東區地標誠品敦南店自1989年起在仁愛圓環地下一樓的書店開始,1999年打開了臺北24小時閱讀的首頁。它曾被美國CNN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被《時代》雜誌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等,以24小時營業、讀者可席地而坐自在看書為一大特色。如今這家陪伴了臺灣人31年的書店到了說再見的時候了,5月31日一大早,店外就排起長龍。
  • 臺北文化地標消失!帶給你什麼啟示?
    今年5月31日,號稱臺北的文化地標、曾經帶來兩次書店革命、有「生活博物館」美譽的敦南誠品書店,在經營了年後居然也不得不閉店謝幕了。以前,很多人來臺北,就為了一睹誠品的真容。尤其是那24小時從不打烊的敦南店,儼然已成為遊客眼中的地標和臺北人心裡的城市港灣。曾幾何時,去書店,是人們追求知識,遨遊思緒紛飛海洋的必到之處。書籍,不僅代表著智慧與知識,更彰顯著人們的價值追求與精神導向。
  • 臺北敦南誠品書店關門 曾被美媒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
    5月31日是臺北文化地標、敦南誠品書店閉幕的日子,這讓島內民眾不勝唏噓。  臺北東區地標誠品敦南店自1989年起在仁愛圓環地下一樓的書店開始,1999年打開了臺北24小時閱讀的首頁。它曾被美國CNN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被《時代》雜誌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等,以24小時營業、讀者可席地而坐自在看書為一大特色。
  • 實拍臺北誠品書店 臺灣遊必逛(圖)
    如果說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則是臺北的文化地標。原來不相信有人來臺北就是衝著誠品,現在終於被它的與眾不同折服;我想臺北被世界認為是「最佳居住城市」的原因之一也是這裡有書香滿溢的誠品。
  • 臺北書遊記(上):溫羅汀書店群,臺北最重要的文化地標
    早在1928年日治時期,臺北帝國大學建校,這片區域逐漸形成了一個文化與學術混合空間,有很多書店、出版社、咖啡館、教堂、藝文表演空間、NGO機構等。2005年,這片區域形成為溫羅汀書店群,成為臺北最重要的文化地標。逛臺北書店前,先給大家介紹幾種書店地圖。
  • 金石堂網絡書店冀今年增長100%
    臺灣金石堂網絡書店在短短7年間打出名號,2年前周正剛的長女周家瑜接手後,市場亦頓時開擴,前年底金石堂網絡書店熬了5年終於開始獲利。周家瑜說,今年網絡書店的目標是增長100%。  據報導,去年金石堂網絡書店總營業額僅次於國際品牌博客來網絡書店,居市場第二,金石堂對周家瑜更是寄予厚望。
  • 金石堂進駐高雄夢時代購物中心
    臺灣最大連鎖書店金石堂進駐統一夢時代購物中心,成立高雄成功店,以「探索·知識殿堂」的精神,讓消費者在港都最新時尚的購物中心盡興暢遊,開幕期間還推出千種商品5折優惠促銷。   據報導,金石堂高雄成功店以家庭族群、追求流行的年輕人、高屏地區逛街人潮及外來觀光客為主要客層,因此在軟、硬體設計上有別以往的店面設計
  • 臺北住家旁的金石堂書店
    臺北住家旁的金石堂書店,悄悄拉下了鐵門,書店裡忙著打包的店員仍然維持著讀書好孩子的形象禮貌的說他們要搬家了
  • 金石堂書店進駐高雄太平洋百貨
    臺灣島內大型連鎖書店金石堂,最近以全新概念進駐高雄太平洋百貨13樓。這家南臺灣唯一附設咖啡店的書店,整片透明帷幕區可居高臨下,獨攬市區美景,並伴隨著咖啡香與書香,提供愛書人全新的閱讀空間。 據報導,金石堂副總經理楊宏榮表示,首次以全新概念店形式進駐南部百貨賣場的金石堂書店,為符合全新概念店「閱讀?
  • 微光燎原|書店|臺北_鳳凰讀書
    誠品是否會登陸大陸市場,又以何種方式落地,會賣什麼不一樣的書等問題時常見諸上海文化新聞報端。自一九八九年成立以來,誠品一向以其精緻的中產階層品味吸引大眾,但對臺灣人來說,「誠品」二字卻不只是書店。無論是在臺中的綠園道誠品店,還是新興的臺北松煙誠品店,去過的人都知道,那是一整棟名叫「誠品」的百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