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朋友和我交流自己孩子的情況時說,她的女兒(3歲半)現在非常喜歡閱讀,晚上一個人能夠默默地翻看熟悉的中英文繪本很久,但是,她感到疑惑的是:英文繪本和英文分級讀物讀了很多遍,為什麼還是沒有什麼輸出?雖然孩子偶爾會說單詞,可是別人家沒有家庭閱讀氛圍的孩子也能說單詞,沒看出自己孩子這幾年的閱讀積累比別人強在哪裡,接下來英語啟蒙要怎麼做?對此她很迷茫,想要問問我的想法。
因為我們原先住在一個小區,她的女兒和我兒子一起長大,她跟著我買書,我們家裡的好多書,她家也有。所以我很清楚她們的閱讀和英文啟蒙過程,她通過自己幫孩子選書、買書、到圖書館借書、花大量時間親子閱讀,順利幫孩子愛上了中文和英文閱讀。她的女兒2歲時認識了英文字母,3歲多對書有濃厚的興趣,愛聽英文兒歌和英文繪本故事,這樣的表現說明她給孩子的英語啟蒙做得很不錯。但是我也能理解她的焦慮,這是她心裡沒有完整的英語啟蒙路線圖,不知道英語啟蒙每個階段的重點和接下來要做什麼而產生的疑問。其實孩子在3歲多愛上了閱讀、接受了英文就是這個階段最大的成果,只需要繼續這樣的習慣,再加入規律的音頻輸入就可以了。
借著這個機會,我花了3天,重讀了廖彩杏、汪培珽、安妮鮮花3人的英文啟蒙書,並做了讀書筆記,這3本書是引導我走上正確英文啟蒙道路的書,我深深感激這三位媽媽頗具個性化和參考價值的分享。她們3人和我們大多數爸爸媽媽一樣,接受的是傳統的死記硬背的英文教育,能考試,不能聽說。但是她們通過各自的家庭實踐找到了讓孩子快樂學英語的方法,在爸媽圈她們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我自己也是深深受惠於她們的分享。雖然她們3人在家庭啟蒙上面的個別觀點不一致,但是大方向上是一致的。重讀了她們3人的書之後,我分別總結了她們的啟蒙方法,依次分享出來:
一、廖彩杏的英語啟蒙方法
每天規律的給孩子聽精選的英文有聲書三次,每次30分鐘;把英文故事書放在孩子觸手可及的地方,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去翻看,孩子通過英文繪本的畫面,自己猜測故事、推理故事,把聽到的音頻和畫面聯繫起來理解故事,孩子在沒有中文翻譯的情況下,自己去理解故事,積累聽力素材。廖彩杏認為只要材料合適、播放量足夠(每本書至少聽7次以上),孩子自己能夠形成聲音和畫面的聯想對應,習得標準的英語發音。
廖彩杏在給孩子播放英文繪本音頻的時候,採用了做計劃表,打勾做記錄的方法,避免有的故事聽得多,有的聽得少的問題。廖彩杏認為奠定英語實力的三個關鍵是重複句+圖文合一+規律播放音頻。
廖彩杏選書的原則是音律好、句子重複性高、故事好玩有趣、符合孩子發展認知階段,她提供的書單多數都有JY音頻,內容也是涵蓋故事、科普認知等。好書和高品質的JY音頻搭配是廖彩杏啟蒙方法的最大特點。和汪培珽的書單相比,廖彩杏的書單我個人覺得對於0-5歲英語零基礎的孩子是最有吸引力的。我和孩子大愛的Barefoot books、Child『s play、學樂、Weesing、Byron Barton等出版社和作者的書和音頻都是從廖彩杏老師的書單裡面發現的,對剛入門的爸媽來說,是真正的寶藏書單。
廖彩杏家庭情況的簡介:
廖彩杏大學讀的是外文系,但是,她讀書時和大家一樣是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學習英文的,她對自己的發音也沒有信心,能少開口就儘量少開口,中文是她和孩子在家裡的溝通語言。婚前工作是小學四年級的英文老師,婚後,生育了雙胞胎,做了10年的全職媽媽。雙胞胎兒女在臺灣接受的教育,讀的是普通的公立幼兒園和小學,5歲的時候開始聽英文有聲書,書出版時,已經連續聽了5年,大約聽了760本有聲書,每年150本左右,平均每周3本。每月的購書花費大概在2500臺幣(約為RMB 500-600元),兩個孩子沒有上過補習班,但是英語口語發音清晰標準、語句流暢自然,熱愛英文閱讀。這樣的結果,廖彩杏歸功於規律地聽有聲書。
二、汪培珽的英文啟蒙方法
孩子一出生就開始進行中文和英文故事的親子共讀,不算中文故事時間,僅英文故事書每天讀的時間加起來就有40分鐘。在讀一本新書之前,汪培珽會自己先查生詞和發音,讀的時候保證自己能夠流利閱讀。給孩子讀新書的時候,前面3遍會用中文翻譯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在孩子理解了故事和情節之後,以後再讀這本書就只用英文來讀了,累積下來,每一本都是能讀30遍以上的。孩子熟悉了媽媽讀的英文故事之後,會給孩子聽這本書配套的音頻。在孩子聽了幾年的有聲書之後,具備了英語聽力能力的情況下,開始給給孩子聽沒有讀過的故事書的音頻,這時孩子已經到了單純聽英文故事獲取樂趣的階段。在聽力基礎牢固的前提下,孩子自然而然地進入到了自主閱讀繪本,然後又過渡到了閱讀章節書。
汪培珽女兒一年級的時候和她幼兒園大班的兒子一起開始聽神奇樹屋故事音頻。女兒小學二年級的時候,之前一直用眼睛看圖的女兒開始主動閱讀文字。到了小學三年級,開始聽哈利波特的音頻。這個時候汪培珽本人的英文聽力已經不如女兒了。她的女兒10歲進入國際學校,聽說讀都不是問題,拼寫低於她該有的水平,汪培珽監督她每天記憶5個單詞,之後孩子感受到了認識單詞的快樂。而7歲的兒子進入國際學校之前的7年都是只聽媽媽念,自主閱讀的能力薄弱,學校帶回來的功課是讀繪本,遇到兒子不會的,就幫他,一個月後就開始從只看圖到看起字來。汪培珽提醒說孩子專心欣賞繪圖的時間並不長,不要刻意讓孩子跳過這個階段,孩子遲早會進入文字閱讀。
汪培珽選書側重於繪本的故事性和讀物的系列性以及有趣味性的分級讀物,我個人感覺,對於沒有任何英語基礎、也沒有家庭親子閱讀習慣的孩子和家長來說,用她的書單啟蒙會有難度。
汪培珽家庭情況簡介:
汪培珽在銀行工作九年後決定成為全職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兩個孩子年齡相差2歲半。生女兒的時候,她還有工作。汪培珽自己是小學五年級開始學英文,方法是死記硬背,雖然其他科目功課很好,但是高考英文只考了44分。她感慨自己小時候無人引導、更沒有學英文的環境和正確的方法,導致自己這代人學了十幾年的英語還是沒有聽說能力,必須開口的時候就自卑。
汪培珽的家庭英語啟蒙方式適合的家庭:
願意為孩子挑選和購買適合孩子各個認知階段的經典繪本、英文故事書和分級讀物(每年至少20-30本,學有餘力,多多益善);願意在家裡營造閱讀氛圍,把書放在床邊、低矮的書架上等孩子觸手可及的地方,養成每日親子共讀中文和英文故事書的閱讀習慣(汪培珽每天給孩子讀英文故事書40多分鐘,不包括中文故事時間,讀得多肯定吸收的多,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願意在給孩子讀書之前自己查生詞、學發音,儘可能流利順暢地讀英文故事給孩子聽;在孩子熟悉故事後,把故事音頻有計劃地播放給孩子聽;和孩子一起享受閱讀,每日閱讀,不拿自家孩子和別的孩子比、不考試、不強迫認字、跟讀,讓孩子順其自然,哪怕是3-5年都只聽不說都沒關係(汪培珽的小兒子在7歲之前都是聽媽媽讀),相信孩子在聽得夠多的情況下,自然會進入說、讀、寫的階段。不焦慮、不迷茫,每日耕耘,然後靜待花開。
三、安妮鮮花的英文啟蒙方法
2歲以前應該把大力氣花在聽力輸入上(聽的音頻需要是原汁原味的英文,兒歌、故事、動畫的音頻都可以,快慢也無所謂,主要目的是在這個階段形成孩子的聽力辨音能力),這樣才能事半功倍。此時的親子閱讀,重點應該是發展認知,學會把圖形與簡單的英文表達對應起來。給孩子讀書要以孩子能夠理解故事為前提,如果圖片不能滿足理解的要求,那麼要用中文輔助解釋讓孩子理解故事和書的內容,這個階段的重點是讓孩子聽書、玩書、喜歡上書。
2-4歲的孩子應該繼續聽力輸入,同時加強情境對應的訓練,通過動畫片、原版書建立對應模式。讓孩子建立起聽到聲音聯想到對應的畫面,而不是中文意思的能力。情境和語音對應才是英語思維的關鍵。
4歲之前的親子共讀以繪本為主,輔以孩子喜歡的分級讀物。分級讀物和繪本是相互補充的關係,不能替代,要兩者兼顧。4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如果前期聽力輸入不夠,情境對應訓練不夠,則需要繼續。4歲以上的孩子,在學習Phonics(自然拼讀)的同時,要加大自主閱讀的閱讀量,尤其要重視加大同一級別的閱讀量。如果4歲以上的孩子英語學習剛起步,則可以幾步同時進行,用2-3個月的時間,先加大聽力輸入,同時培養英語閱讀興趣,然後開始學習Phonics,進入自主閱讀階段。
安妮鮮花的孩子閱讀的書非常多,但是安妮花沒有提供書單,她介紹了選書的方法和多樣的立體的英語啟蒙資源。比如Phonics自然拼讀、sight words高頻詞、動畫片、遊戲活動素材、音視頻的資源、在線繪本閱讀資源和有聲讀物的資源等等。
安妮鮮花家庭情況簡介:
安妮鮮花本人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律師。安妮鮮花的老公是清華大學的研究生,後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讀MBA。這本書是他們把女兒在加拿大學習的第一手資料、與國外老師的交流體會以及中外英語學習的差異的思考的博文匯總。
安妮鮮花和他老公與我們一樣是中式英語教育的產物,家裡是爸爸主要負責孩子的英文啟蒙。他們的大女兒0-9個月的時候和他們一起生活在加拿大,之後回中國居住,全家在大女兒4歲前重返加拿大。安妮花大女兒4歲之前在國內的時候英語啟蒙主要靠聽清華語感啟蒙的英語兒歌磨耳朵。大女兒4歲之後在加拿大的幼兒園和學前班和加拿大的孩子一起上學,因為熟悉英語的韻律和一些經典兒歌,大女兒無障礙融入加拿大的學校生活。大女兒4-7歲跟著北美學校的自然拼讀課程和閱讀體系不斷成長,在7歲左右,也就是經過兩三年系統的學校學習,在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上趕超了清華畢業、學習應用英語多年的爸爸。正是這個對比鮮明的經歷讓安妮花一家思考起英語啟蒙的正確方法。安妮花結合自己女兒和兒子的家庭英語啟蒙實踐,充分研究分析了北美學校和校外的教學方法和資源,尤其重點分析了北美學校教育中的自然拼讀和分級閱讀體系,整理了眾多英語啟蒙的誤區和告別中式英語,真正培養孩子英語思維的方法,最終梳理清楚了一張適合中國孩子的英語啟蒙路線圖。
所以,安妮花的這本書的重點是將我們國內的英文啟蒙和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啟蒙方法對照分析,將家庭英語啟蒙和學校教學方法相結合,徹底擺脫中式英語,達到培養中國孩子具備和英語為母語的孩子一樣的超強閱讀能力和綜合語言能力(包括掌握英文的韻律節奏、能夠有感情的流利閱讀)的目的。
安妮鮮花提到的英語啟蒙誤區:
輸出是輸入積累到一定程度的結果,是水到渠成的事。輸入一點點就開始關注輸出,極有可能引發孩子的逆反和厭學,只要輸入的資源正確,方法正確、時間足夠,剩下就只有等待。以下這些做法可能會讓你的孩子徹底討厭英語:
剛開始學英語就要讓孩子認字母、背單詞;
聽英語的同時要求孩子跟讀;
要求孩子像背古詩一樣背英語;
要求孩子和家長用英語對話;
認為孩子只有認識單詞以後才能開始讀原版書(從孩子出生就可以讀給他聽,建立圖和音的練習,聽是讀的基礎);
認為找專門的外教練口語就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
說完差異,再說說她們家庭啟蒙認識上的共同點:
1、她們都強調了「聽」是啟蒙階段最重要的。
2、她們都認為輸出是輸入的必然結果,只要輸入的數量、材料合適,就一定會有輸出。但是一定要有耐心,尤其聽力積累最初的3-5年,一定要有耐心。
3、在自己英語水平有限的情況下,敢於實踐自己覺得好的方法,勤於記錄和總結,不被各種說法左右,踏踏實實、不急不躁、和孩子一起一步步走下去。
愛彌爾媽媽自己3年的啟蒙實踐
首先,我在孩子出生前閱讀了廖彩杏的書,掌握了她的方法,在將信將疑中走上了自己帶孩子英語啟蒙的道路。孩子出生前,我自己的英語水平和廖彩杏、汪培珽一樣,能讀能考試,出國也能交流,但是能不說就不說,對英語口語沒什麼信心。孩子出生後,經過了一段時間身體恢復,就開始了親子閱讀。閱讀時間一般安排在早晨起床後,晚上睡覺前。抱著孩子在身上讀,中文英文繪本都有。這一點和汪培珽一樣。
讀的方式不是照著繪本的文字朗讀,而是花大量的時間和孩子一起看圖講圖。中文繪本和英文繪本都一樣,用中文講解圖。這一點和安妮鮮花給兒子讀書的方法類似。讀英文繪本的時候,讀之前我會查生詞和發音,還專門跟著賴世雄老師的美語發音課花了1個月的時間重新學習了美語發音。家裡買了小達人點讀筆,筆對我來說是非常好的助手,可以幫助我糾正發音。但是親子共讀時幾乎100%是我讀給孩子聽的,因為孩子更愛聽媽媽讀。
一本新書前面幾遍讀給孩子聽會用中文翻譯,知道孩子聽得懂英語後(發現孩子生活中自己開始頻繁說單詞,我說英語的物品名稱,他能指的出來,我隨便挑了幾本海尼曼GK的書,讀了問他什麼意思,他能用中文解釋),我就只用英文讀了,不再加翻譯了。分級讀物海尼曼GK我從1歲多給兒子讀到現在,2年間反覆讀了幾十遍,他還是熱情不減,時不時就要看。目前海尼曼GK的全部110本和海尼曼G1級別的大部分都可以只讀英文,不說中文了。除了海尼曼,還讀過牛津閱讀樹、美國國家地理科普分級、學樂I am library系列科普、ABDO 和 EPIC網站上的科普和分級讀物。High-five,Highlights,Babybug、Time for kids 等兒童雜誌也讀過。讀的時間,每天加起來會有1個小時。讀的數量,沒有詳細計算過,但是我們家裡的繪本和分級讀物、英語科普書的總量是遠遠超過1000本的。
親子共讀英文繪本和系列故事,前期以兒子最愛的工程車主題繪本為主,比如Truck town(汽車鎮系列)、Amazing machines(神奇的機器系列)、Byron Barton交通工具系列等等;2-3歲開始大量共讀科普和經典故事繪本,比如美國國家地理Preschool系列、I wonder why 系列科普, Let『s read and find out science系列科普、Penguin group all aboard reading 系列故事、Eric carle系列認知書、Maurice Sendak的堅果圖書系列、Biscuit(餅乾狗系列)、Pete the cat(皮特貓)等等。
聽的部分,從孩子出生開始,推他出去散步和在家裡的時候,會用小達人點讀筆的MP3功能,播放歌曲音頻1個小時左右。Super simple songs 100多首兒歌、Barefoot books的20多首兒歌、Blippi的幾十首歌曲、Mother Goose的50多首歌曲、Child『s play的20多首歌曲、My Gym(美吉姆)的歡動歌曲、Dream English、Pinkfong(碰碰狐)、Weesing、Eric carle的繪本JY音頻等等。在2歲之後每天還會看10分鐘左右的英文兒歌動畫視頻。孩子最愛的是Blippi、Barefoot books、Super simple songs的視頻。除了科普和紀錄片看過中文的,幾乎沒有給孩子看過別的中文動畫片。看過的動畫,比如Truck town(汽車鎮)、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猜猜我有多愛你)、Paw Patrol(汪汪隊)、Maisy(小鼠波波)、Harold(阿羅)、Hey Duggee、還有英文手語節目等等都是英文的。能聽懂多少不知道,反正他看得很開心。不過最愛只有Blippi,讓他自己選,他每次都選看Blippi。愛重複讀,喜歡熟悉的書和視頻,是孩子這個階段最大的特點。
英語互動方面:在家都是中文,偶爾出去看到他喜歡的車,會用英文跟他介紹車的構造。2-3歲的時候讀Brainquest 這套問答卡,個別涉及數學計算的答不上來,2-6歲認知類的問題,英文問,孩子基本能指出來。
在2歲多的時候通過認車牌和玩Starfall的時候教他認識了字母,目前沒有打算教他認單詞,直到他自己有興趣。每天會允許孩子自己玩Ipad 10-15分鐘。Starfall、khan Academy kids、Toddler games、Geo touch、National giraffic等是他之前玩的比較多的。
總體來說,我通過帶著孩子啟蒙的這三年,真真實實地看到了一個孩子從什麼都不懂,到能說中文,能聽懂英文。目前兒子很愛看書,是個小書迷。從11個月大的時候開始自己到書架找書看,到現在每天起床和睡前自發找書讀。閱讀興趣範圍也非常廣泛,無論是科普還是英語分級、經典繪本故事,來者不拒,偶爾有些書的主題和畫面他會比較怕不想聽,屬於特殊情況。中文英文對他來說都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英語這個語言拓寬了他的認知邊界,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魅力,我感覺這就達到我帶著他英語啟蒙的初衷了。
接下來,只要孩子想聽,我會一如既往讀給孩子聽。在英文音頻的播放頻率和選擇上會做好計劃。在孩子單詞產生興趣之前不主動教、在他沒有意願主動朗讀之前不強迫朗讀、不進行炫耀式打卡朗讀、不報英語培訓班,不上英文視頻課。保持孩子對書的興趣和自由活動的時間,時刻提醒自己維護孩子的自尊心,保持孩子的求知慾是最重要的事,其他順其自然就好。
陪孩子親子共讀幾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彌補了自己童年沒有好書讀的遺憾。親子共讀重點在於親子關係的融洽,而不在於讀的內容吸收了多少。儘管,讀得多吸收多是必然的。享受這段經歷更重要。陪孩子讀的過程中,自己也在不斷地學習吸收這些內容,英語也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了我用的順手的語言工具,我從孩子出生前看到密密麻麻的英文感覺一點意思沒有到現在通過閱讀幾千本英文繪本和科普發自內心的感受到了英語語言的魅力,也在這個過程中切身感受到我們中文童書和世界優秀童書的巨大差距,內心也產生了好好研讀好書的發心。
在進行家庭英語啟蒙的過程中
我有一些個人的建議想要給到朋友們
希望能夠引發你們的思考
讓孩子們的英語啟蒙之路走得更順暢
1、如果你想開始孩子的家庭英語啟蒙之路,那麼在開始之前,先去讀幾本書。除了我今天推薦的這3本,喜馬拉雅上還有吳敏蘭、北大曹文老師、外研社的蓋老師、賴世雄的英語學習方法論的英語啟蒙音頻課可以參考。不用全部都看都聽,但是至少看2本或者聽2個老師的課,不同的觀點比較會引發思考。這些書和課程裡不僅有方法,還有她們一路走來的思考。你的疑問別的媽媽都問過了,書裡面也都有解答。磨刀不誤砍柴工,學了理論和方法,再去實踐,如燈塔在前,不會走錯路,不會太迷茫。上面介紹的每個家庭的方法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是自己實踐的總結,爸爸媽媽們可以自己斟酌選取和制定適合自己孩子的計劃,希望朋友們也能找到一條適合自己孩子的英文啟蒙之路堅定信心、堅持下去。
2、想清楚英語啟蒙的目的,只是為了有能力聽說還是為了孩子將來順利留學?目標不一樣,具體做法上也會有差異。這一點可以參考北大曹文老師在喜馬拉雅上的音頻課。想清楚目的,再學了方法以後,心裡要有一張清晰的英語啟蒙路線圖。孩子0-12歲每個階段的重點是什麼要做到心中有數。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重點,不要盲目跨越,前面聽的基礎沒打好,後面的說和讀寫都會有問題。
3、擺正自己在孩子英語啟蒙過程中的位置,你可以是支持者(孩子需要就出現,為孩子營造家庭啟蒙環境、購買孩子感興趣的書籍、付出時間親子共讀、尋找適合孩子各個階段的資源等)、同行者(和孩子一起學,家長個人熱愛學習的心態是最能感染孩子的,也是確保孩子到達一定階段後你還能跟孩子的步伐),但是一定不要只做監督者、發號施令者。明確自己的核心目的是點燃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孩子的內驅力,有朝一日,你能完全放手。
5、考慮清楚英語和中文的關係。問問自己英語重要還是中文重要?你為英語啟蒙花了這麼多時間,有沒有為中文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一個人的母語水平和思考能力才是決定能走多遠的根本。英語對絕大多數中國孩子來說就是一個語言溝通工具,工具本身不能產生創造力,我們最終要通過中文習得自己立身處世的能力,身為中國人,我常常感嘆能夠感受和欣賞中國經典文學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唐詩宋詞、明清小說、小品文、中國書法、中國水墨畫……不是為了考試而學,純粹是因為這些東西帶給我無窮無盡的精神滋養。一個人精神的富足一定是母語首先帶給他的。所以,請一定要將中文放在比英文更重要的位置上,不能捨本逐末。
4、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較,我知道這很難做到。畢竟孩子比別人好忍不住想炫耀,孩子比別人差忍不住要焦慮是我和大多數媽媽都有的心理。儘可能地提醒自己每個孩子都是有差異的個體,孩子的成長有自己的節奏,讓我們焦慮的真不是孩子的表現,是自己內心某部分沒有得到滿足,拼命想在孩子身上找回來的體現。要比就拿自己和別的做得好的家長比,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得更好,哪怕把這個焦慮轉移到自己身上,也不要帶給孩子。
5、英語啟蒙從孩子出生就可以開始了,越早越好,時間上不要一拖再拖。我自己親身實踐,感受最深刻的就是0-2歲的孩子對於語言來者不拒。中文、英文、方言,你說什麼,他吸收什麼。你播放什麼,他聽什麼。不要錯過這個階段。等到孩子母語強勢了,英語引入的方法再不對,到時候想重新引導興趣,就要花費更多力氣。
6、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瘋狂下載和收集資料上,資料不在於多,而在於用。如果看了書、聽了課,掌握了方法,繪本和分級讀物買起來,陪孩子讀起來,好的心態準備起來,越早開始越好。要花心思觀察孩子的興趣,讓興趣引導孩子,提供他感興趣的主題的書、視頻、音頻和玩具。繪本的主題要多樣,除了故事類,科普類也要有,尤其是分級讀物,完全可以在孩子出生後就加入進來。比如海尼曼的GK我們從1歲讀到3歲多,這是孩子1-3歲百讀不厭的。因為圖大而且和孩子的生活息息相關,孩子喜歡這樣的內容。
7、不要著急讓孩子輸出,認字母、背單詞、跟讀、讓孩子用英語對話等都是聽得多了以後自然會輸出的,不要在時機不成熟的時候揠苗助長。把自己想要儘快看到效果的心收起來,踏踏實實,細水長流的讓孩子每天自在地聽你讀、自在的聽音頻就好了。
8、 一定要記住,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在親子閱讀這條路上,過程就是目的地。比英語學習更重要的是融洽的親子關係和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一定要享受這個過程,珍惜這個過程,不要急著走到下一站。維護孩子的自尊心、保護孩子的求知慾永遠要排在讓孩子學習具體知識的前面。有內驅力、靠興趣引導的孩子以後的爆發力才是最強的,即使你放手,他也不會停止學習。一切的教育說白了都是為了讓孩子有自我學習的能力和欲望,而不是在別人監督下學習的能力。爸爸媽媽的角色是支持者,需要的才時候出現,不要捨本逐末,成了支配者、監督者。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要相信,好的習慣養成了,興趣濃厚了,能力的增強是水到渠成的事。只要方法是對的,心態上可以慢慢來,不要急。
{ 廖彩杏、汪培珽、愛彌爾媽媽書單分享}
如果你需要廖彩杏、汪培珽和我自己帶孩子英語啟蒙的書單
關注愛彌爾媽媽公眾號
回復「啟蒙書單」就可以下載了
希望對你們的家庭啟蒙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