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很有禪意的一首詩,沙邊人跡稀,愁遠暮鍾時

2020-12-23 品詩賞詞

生活充滿艱辛,不只是春風十裡,還遍布荊棘;人生也歷經磨難,不僅有花好月圓,更多的是踟躕不前。惆悵時心灰意冷,百無聊賴;迷茫時猶豫不決,無人關愛。

李覯闡述鄉愁,「人言落日是天涯,望盡天涯不見家」;李白抒寫行路難,「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唐代詩人韋應物有一次也很茫然,還寫詩記錄了自己的感受。

賦得沙際路送從叔象先

唐代 韋應物

獨樹沙邊人跡稀,欲行愁遠暮鍾時。

野泉幾處侵應盡,不遇山僧知問誰。

韋應物是一位感情充沛而又熱忱之人,他少年時期正處於安史之亂,目睹了這亂世的各種生離死別,他慢慢地變得成熟。韋應物的文風雖然沒有初唐的雅致,也沒有盛唐的大氣,卻有自己的恬淡高遠,一種超然的美。

你聽他說,「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是一種悠閒自得;你再與他聊,「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那是用現代電影手段來處理回憶與遙想的鏡頭。你若還沒有盡興,還繼續與詩人神侃,「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估計你這時一定會感傷了。

這首詩描寫送別,韋象先是韋應物的叔叔,詩人在送別的路上經過一處荒涼的沙地,孤零的樹木,易逝的沙灘,人跡罕至,雞犬不聞。在這樣一個僻靜孤寂的境界,詩人心中充滿了離別的憂傷,對前途的充滿了深深的憂慮。

詩人其實不一定將看見的景物都如實地展現出來,詩歌也是一種藝術形式,雖然不能脫離現實,但是完全可以高於現實。為了表現作者內心的愁苦心情,可以將過去的記憶和現在的感受進行融合,選擇一些恰當的場景進行誇張性地描寫。

作者在這首詩中就選擇了「獨樹」、「沙邊」表現荒涼,又用「暮鍾」、「野泉」表達一種茫然無措的感覺。為了加強讀者的閱讀興趣,作者又斟酌詞彙,採用了「稀」、「愁」以及「侵」等文字,目的都是強調前路茫茫。

韋應物與很多僧道朋友交好,經常在一起喝酒,長時間不見面還彼此掛念。有一次山裡下大雪,他很久沒見到朋友,還打算親自帶酒上山慰問,「澗樹含朝雨,山鳥哢餘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這回他外出感到身心俱疲,忽然就想到了那些僧侶朋友。

晚鐘聲中,詩人迷失了身心,急切地希望得到一個確切的答案,只有將希望寄托在山僧身上。山僧既熟悉人間路,也洞悉出世路;既能指點迷途,亦能濟世度人。韋應物在詩中流露出自己的惆悵,儘管這不是山廟禪境, 但心中有了糾結,想到了僧人,也就有了禪意。

詩人偶然到達一個陌生的地界,看到眼前的荒涼,再回首過往,內心感到無比的迷茫。欲得淨土,當淨其心,詩人之所以感到不寧靜,都是因為心有波瀾。平時與僧人們在一起交流,他們一定幫助他解決了很多生活和人生的難題,如今他有一種無依無靠的感覺,也就是在心裡參禪。

相關焦點

  • 閒來讀十首韋應物詩,無事風塵獨不歸.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這是一首寫景的小詩,描寫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而嫉高媚;後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憂傷之情懷。
  • 韋應物一首以景寄情的離別名詩,以感嘆世事順逆不定,難以預見!
    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編給大家介紹了一首唐朝詩人韋應物的贈詩《長安遇馮著》,這首詩在唐朝時期就很出名,以詼諧逗趣的方式以景寓情寫一首贈詩來勸慰心靈受傷的朋友,讓其不要灰心喪氣,要努力堅持自己的選擇,功夫定會不負有心人的!
  • 韋應物最經典的10首詩,一首一個千古名句
    韋應物,中國唐代詩人,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
  • 蘇轍模仿韋應物詞體所作一首詞,抒發自己對隱逸生活的嚮往!
    韋應物是唐代詩人,其詩多寫山水田園,清麗閒淡,和平之中時露幽憤之情。反映民間疾苦的詩,頗富有同情心,在唐朝時期,政府在邊地設置都護府,管理邊境事務,由於邊地戰事不斷,士兵生活悲苦,他便寫了一首詞來抒發戍守邊塞的士卒的思家情感。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籠罩在細細微雨裡,建業城正敲響暮鍾之時。雨絲繁密船帆顯得沉重,天色錯暗鳥兒飛得遲緩。長江流入海門深遠不見,江邊樹木飽含雨滴潤滋。送別老朋友我情深無限,沾襟淚水像江面的雨絲。這是一首送別詩。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與韋應物的關係,似已無考;從此詩看,想必兩人的交誼頗深。詩中的「楚江」、「建業」,是送別之地。長江自三峽以下至濡須口,古屬楚地,所以叫楚江。建業,原名秣陵,三國時吳主孫權遷都於此,改稱建業,舊城在今南京市南。首聯起句點「雨」,次句點「暮」,直切詩題中的「暮雨」二字。
  • 韋應物的兩首經典詩作,寧靜裡寄禪意,蒼涼中寓孤寂
    一起來重溫韋應物的兩首經典詩作,寧靜裡寄禪意,蒼涼中寓孤寂。滁州西澗唐代: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往而復返、行色匆匆的人們各有其來程與去程,卻只是被事件所驅迫,成了因果的一部分。當人們偶爾安靜下來,把煩惱和焦慮放在身心之外,那些看似毫無意義的物體,諸如青蟲的吐絲、蜘蛛的結網,忽然都別有韻味。
  • 韋應物最著名的七絕,也是王維之後最出色的唐代山水詩之一
    在唐代文學史上,韋應物是有著不錯的地位的。尤其是他的山水詩,很有特點,可以與王維等人相提並論,並稱為「王孟韋柳」。韋應物·韋蘇州不過,與王維的名氣相比,韋應物還是差了一點。雖然名氣不如王維、孟浩然等人,但是他的一首著名的七絕,卻堪稱王維之後最出色的唐代山水詩之一。
  • 十首韋應物詩詞: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韋應物任滁州剌史時,遊覽至滁州西澗,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鬱的小詩。此詩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歷來為人稱道。春潮夾著暮雨流水湍急,野外的渡口無人,小般兀自橫著。十分閒適、悠然,讓人心中怡然。
  • 韋應物寫給弟弟的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便道盡手足情深!
    古人說:「詩言志」,但是詩更能傳情。以手足情深為例,就有蘇軾、蘇轍兄弟是中國文學史上兄弟交往的典範。一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千年後依然能引起共鳴,溫暖並激勵著人們的心靈。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寒食寄京師諸弟》,亦是一首表達手足情深的千古名作。它出自於唐代詩人韋應物之手,是韋應物恰逢寒食節即興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在這首詩中,韋應物運筆空靈,含蓄深婉,情景交融,可以說是極盡烘託之妙,將手足情深的主題在短短4句中,表達的淋漓盡致。即便是千年後的今天讀來,依然能引起共鳴和感慨。
  • 唐朝高僧雨天寫了一首詩,無生僻字卻讓人費解,成最具禪意一場雨
    唐朝高僧雨天寫了一首詩,無生僻字卻讓人費解,成最具禪意一場雨文/一休道說道唐朝,那簡直就是文人的天堂,唐詩也成為了中國文化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從這些唐詩中看到了一個朝代的興衰歷程喜的是杜甫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場春雨讓悲情現實主義詩人都感到了歡喜之意;怒的是万俟詠的「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如此沒有眼力見的雨,實在讓人惱怒;還有哀的是李商隱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樂的是秦觀的「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裡面的春雨。
  • 韋應物寫給道士的一首詩,字字真誠,道出真正的友情是平淡
    人們在世事變遷中,總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苦惱,有很多人也就產生了出離心。古代文人在詩酒人生的同時,也與很多方外之人多有結交。蘇軾的身邊有佛印,李白被稱謫仙人,李清照稱易士居士,王陽明多與僧道有來往。他們在與這些人交往中尋找人生的智慧,尋求煩惱的解脫,甚至為之痴狂顛倒。唐代多有文人修道作為一種正常,那麼與道士的交往也就無可厚非。
  • 韋應物一首寫景的小詩,寥寥數語,更是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那麼說起一些寫景的詩作,個人認為韋應物的這首《滁州西澗》,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這首寫景的小詩,同樣的只有寥寥數語,但是詩人寫得極為細膩,也非常的優美,讀來更是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所以這樣的詩作,也是非常值得我們一讀。
  • 文物詩話:說鍾以及詠鐘的詩
    演奏時,撞擊鐘體的鼓部和隧部。因為兩側夾角頂端稜邊的限制,猶如弦樂器按住弦中一定比例的部位,就發生不同音頻音高的樂聲一樣,鼓部、隧部也可分別發出不同音頻與音高的樂聲。古典樂鐘的這個特點終於在春秋戰國之際發展成為規模相當壯觀的一種宮廷樂器。
  • 唐代詩人韋應物,女兒出嫁時寫下的《送楊氏女》,句句感人肺腑
    如,瀟灑不羈的詩仙李白,憂鬱現實的詩聖杜甫,詩風詭譎的詩鬼李賀,邊塞有岑參,田園則有王維、孟浩然……另外,在唐代,同樣擅長寫田園詩的,文學造詣與王維、孟浩然齊名的,還有韋應物。提起韋應物,可能很多人略感茫然,但是提起他的成名句「野渡無人舟自橫」,大多數人都會有印象。
  • 懂得不用看了,從李白王維韋應物的三首詩,說說五古與五律的區別
    前幾天回答了一個關於韋應物 《夕次盱眙縣》的問題,恰好可以搬運過來一部分,說下下五律與五古的區別。 一、 《夕次盱眙縣》的寫作背景 《唐詩三百首》中,收錄了韋應物五言古詩6首, 其中有四首是五言八句的古體詩:長安遇馮著、夕次盱眙縣、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寄全椒山中道士。
  • 韋應物最著名的一首詩,曠達中夾雜幾分憂傷 讀來不愧為千古佳作
    韋應物,唐代詩人,世稱「韋蘇州」。他的詩作文風恬淡,立意高遠,尤其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滁州西澗》便是他的巔峰之作。《滁州西澗》這首詩是唐德宗建中二年韋應物任滁州刺史時所作,全詩描寫了詩人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詩人詩中有畫,景中寓情,隱喻了自己恬淡曠達的胸襟和憂傷失落之情懷,讀來不失為千古佳作!滁州西澗——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 韋應物很悽涼的一首詩,短短4句寫盡了遊子孤獨,一生至少讀一次
    這一點我在上大學的時候一直有體會,坐大巴回家,本來是睡個覺的事情,但是等快到家的時候突然堵車,整個車中的人都坐不住。關於這個問題,大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因為每個人都有藏在心裡的一份回憶。【臨其詩境】今天這首詩,帶大家來感受唐代詩人韋應物的思鄉之情。他的創作背景,就是回家的路上。其實古代歸家的路,並不像王維詩中「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那麼順利,往往會因為各種各樣的突發因素而耽擱。
  • 韋應物《答李澣》詩,閒雅平淡,意境幽遠,不沾煙火氣
    ——唐代:韋應物《答李澣》詩到極處,則淺近自然,口語般道出,而厥意悠遠。而能做到那種境界的唐代詩人中唯有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三人。辛文房《唐才子傳》中稱:「自沈佺期、宋之問推動律詩定型之後,詩就被格律嚴密束縛,作詩講究鎪章刻句,揣合浮切,音韻婉諧,屬對藻密,而閒雅平淡之氣蕩然無存。
  • 韋應物驚蟄時看到田家辛苦耕種,觸景生情,寫了一首悲天憫人的詩
    古人注重節氣,新的節氣意味著新的希望,關於驚蟄的詩詞很多,其中韋應物的這首詩展現了農家淳樸的生活,也表達了同情心,是驚蟄詩中的經典之作,值得一讀。《觀田家》韋應物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 喜愛旅行的韋應物寫下一首唯美的詩,只有28個字,美得猶如一幅畫
    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看到了秀麗的風景看了,也就看了,不可能會有另外的想法,也不懂得真正去欣賞其中的美。但是詩人不一樣,他們內心情感細膩,對於事物的觀察也更加深刻,這樣即使是在描寫風景,那也是描繪得如詩如畫。韋應物的這首《滁州西澗》,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生動有趣,每一句都是經典,當真是美得猶如一幅畫,讀來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