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不用看了,從李白王維韋應物的三首詩,說說五古與五律的區別

2020-12-20 騰訊網

前言

今天這個問題是格律方面的小兒科知識:五言八句的詩,不一定都是五律,也有很多五古。

五古,即每句五個字的古體詩,有四句的絕句,有八句以上的詩,也有正好八句的五古,這一種常常被人誤解為五言律詩。

前幾天回答了一個關於韋應物 《夕次盱眙縣》的問題,恰好可以搬運過來一部分,說下下五律與五古的區別。

一、 《夕次盱眙縣》的寫作背景

《唐詩三百首》中,收錄了韋應物五言古詩6首, 其中有四首是五言八句的古體詩:長安遇馮著、夕次盱眙縣、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寄全椒山中道士。

《夕次盱眙縣》 是一首仄韻的五言古詩:

落帆逗淮鎮,停舫臨孤驛。浩浩風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歸山郭暗,雁下蘆洲白。獨夜憶秦關,聽鍾未眠客。

夕,傍晚,次:停泊之意。夕次盱眙縣,就是詩人傍晚停泊在盱眙縣之意。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題目,會想起美味的盱眙小龍蝦。小龍蝦最早進入青島市的餐飲市場時,都會看到盱眙這兩個字。

盱眙是江蘇省淮安市的下轄縣。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盱眙建縣,至今2230年,據說縣名初為「盱臺」( 音怡),後為「盱眙[拼音][xū yí]」。

韋應物坐船經過盱眙時,因為日晚風起,所以停泊在淮水邊的這個小鎮上,有感而發,做了這首詩。

時間大概是唐德宗建中三年(783年),當時詩人出任滁州刺史,應該走淮河途徑盱眙縣。

二、古體句式的特點

我們知道,律詩有四種基本句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其中有幾個位置的字平仄不拘。我們看看韋應物的這首詩。

1、落帆逗淮鎮,停舫臨孤驛。

一首詩是不是律詩,首先看押韻,其次看是否使用律句。

這首詩的前兩句是: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出句明顯是古體詩的句式,對句是律句。

這兩句其實有合掌之嫌。不過要較真的話,當然落帆與停舫意思有點區別,逗淮鎮,場景大一些,臨孤驛,場景更具體一些。

落下徵帆,準備停留在這個淮水邊的小鎮。停下小船,漸漸靠近水邊孤單的驛站。

秦觀有詞云:可堪孤館閉春寒。孤館、孤驛,既是寫景,也是寫情,表達自己內心的孤單,旅途的寂寞。

2、浩浩風起波,冥冥日沉夕。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前一句古體句式,後一個律體句式。

這兩句其實是說停泊的原因 。浩浩,表示廣闊宏大,高遠;深遠,也有不明亮的意思,夕陽西沉,水面起了波浪,黃昏已至。因此要暫時在這個小鎮停泊。

3、人歸山郭暗,雁下蘆洲白。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都是律句。

郭,指城外圍著城的牆,山郭無人,更顯得孤寂昏暗,鴻雁飛落,開滿蘆花的江洲上一片白 。

這兩句也是寫景。一暗、一白,形成顏色對比。一歸、一下,是動靜之間的對比。歸,雖然是動詞,但是這裡表示沒有人的意思,表示安靜。

4、獨夜憶秦關,聽鍾未眠客。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都是律句。

這裡主要寫情,秦關,代表故鄉和國都。韋應物是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在孤單的夜中,思念長安,即代表對於家鄉的眷戀,也代表事業上的憂慮。外放的官員思念長安,多是憂慮自己的仕途。

張繼的「夜半鐘聲到客船」,曾經被歐陽修質疑,夜半哪裡有鐘聲呢?韋應物雖然沒有寫夜半鐘聲,但是聽鍾影響到睡覺,估計時間也挺晚。看來夜裡打鐘還是挺常見的現象。

這兩句是倒裝,倒過來寫,就更容易理解:聽鍾未眠客,獨夜憶秦關。但是是人作詩,要貴曲不貴直。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一旦使用的古體句式,而且不是可以救拗的句式,整首詩都是古體詩。因此這首詩也被歸類於《唐詩三百首》中五言古詩中。

三、平聲韻的五古與五言律詩

在《唐詩三百首》中,也有不嚴格的五律,其實也可以歸類於五古,例如王維的《終南別業 / 初至山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古韻:平仄仄仄仄 仄平平平平 仄平仄仄仄 仄仄平仄平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古韻:平仄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 仄平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

可以看出,這首詩的首聯,頷聯、尾聯,6句都是古體句式,可《唐詩三百首》還是把這首詩歸類於五律。其實這是一首押平聲韻的五言古體詩。

又比如李白的這首五律《聽蜀僧浚彈琴》: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古:仄平仄仄仄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

古:仄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 。

李白這首詩第一句和第五句也是明顯的古體句式。

結束語

一般認為,律詩不能押仄韻,因此仄韻詩可以排除五律之外。但是押平聲韻的五古,就容易和五律混淆。

還是看五律的四要素,押韻、黏連、對仗、平仄。

當然,早期的五律很多不標準,因此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有今律、古律的區別。向李白《聽蜀僧浚彈琴》、王維的《 初至山中》都算是古律吧。

五古也好,五律也好,都不是詩歌質量好壞的標準。老街就很喜歡押仄韻的五絕和八句的五言古詩,品味起來別有味道。

相關焦點

  • 李白一首奇詩平仄無誤似五律,卻無一處對仗,道盡了落寞失意
    這首詩題目為《夜泊牛渚山懷古》。此詩格式非常奇特,若說是五古吧,但從押韻和平仄來看,它是一首非常合格的五律。然而,若說是五律的話,卻又沒有一處對仗。1.奇特的格式其實,古體詩雖然平仄比較自由,但也有一定的規律。
  • 都是在月夜乘船遠遊,李白和杜甫各寫下首經典五律,高下立判
    所以本期便拿出兩人的兩首五律來作個對比。這兩首五律都是兩人在月夜下乘船遠遊時所作,都是唐詩中的經典五律,但這一次杜甫卻用這首詩實力碾壓了李白。這兩首詩雖不是同一時間所寫,但無論是詩風還是遣詞都有相似之處,後世的文壇名家們也都紛紛來「看熱鬧」,讓我們先來讀一讀這兩首詩:《渡荊門送別》(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 【詩詞知識】古體詩與近體詩
    五言和七言古體詩作較多,簡稱五古、七古。五古最早產生於漢代。《古詩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詩。漢代以後,寫五言古詩的人很多。南北朝時的詩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後的古體詩中五言的也較多。而七古的產生可能早於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見。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現,唐人又稱七古為長句。        雜言詩也是古體詩所獨有的。
  •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李白不愛格律,五律卻寫得這麼好?
    然後再仔細讀李白的《渡荊門送別》,發現確實草蛇灰線,脈絡暗合,也就有了下筆寫這首詩賞析文章的角度。眾所周知李白的古風成就最高,而格律詩中則以七絕成就最高,五律也不錯。相對而言,七律就比杜甫要遜色些,排律就更不要講了。而我們今天來賞析李白、杜甫的作品,實際上是把古風和格律詩放在同等的地位上來考察他們的思緒、意境。
  • 詩詞常識:什麼是近體詩和古體詩,它們有什麼區別和特點?
    《古詩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詩。如:「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漢代、南北朝時的詩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後的古體詩中五言的也較多。而七古的產生可能早於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見。
  • 李白最狂的一首詩,李白最難背的一首詩,兩首詩的共同點亮了!
    只要對中華文化有入門水平的人,都不可能沒聽過「詩仙」李白的大名,這位青蓮居士對中國詩壇的影響力十分深遠,後世文人無不將之奉為圭臬。今天小解就帶大家拜讀兩首太白詩,一首極其狂傲,一首極其難背,而兩首詩的相似之處則是個大亮點!首先,李白最狂的一首詩——《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 《唐詩三百首》李白六首五言律詩,精美絕倫,每一首都很經典!
    《唐詩三百首》李白六首五言律詩,精美絕倫,每一首都很經典。《渡荊門送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這是一首送別友人遠行的詩,從詩意上看,應是作者同友人同舟共發,就在舟中作詩送他。詩中有晝景,有夜景,可見船在荊門停了一宿以上。此詩妙在境界開闊,而又對仗工整。《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 唐詩三百首 |《渡荊門送別》李白
    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是李太白的五律名作《渡荊門送別》。詩云:「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一般說到送別,總會給人以離愁的印象,而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李白的這首詩卻並非如此。
  • 李白「拍馬屁」時寫下的三首詩,如今,家喻戶曉
    李白是中國古代詩壇傑出的詩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他的詩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像豐富,意境奇妙。這是三首七言樂府詩,據說這三首詩作於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寶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寶三年)春天的一日,當時的李白在翰林院工作,每天他的工作內容就是奉旨作詩,哪天唐玄宗想找人寫詩了,就會宣李白面聖,那一天,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李白奉詔進宮,應唐玄宗要求,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
  • 每日背詩 | 春日憶李白
    杜甫同李白的友誼,首先是從詩歌上結成的。這首懷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寶五載(746)或六載杜甫居長安時所作,主要就是從這方面來落筆的。首句稱讚他的詩冠絕當代。第二句是對上句的說明,是說他之所以「詩無敵」,就在於它的思想情趣,卓異不凡,因而寫出的詩,出塵拔俗,無人可比。第二聯接著讚美李白的詩像庾信那樣清新,像鮑照那樣俊逸。庾信、鮑照都是南北朝的著名詩人。
  • 原來李白也是狡猾的標題黨,看完整首詩,才發現被他騙了
    這首詩作就是《渡荊門送別》,初看標題,我們都會以為這是李白去送別他遠遊的朋友了,好奇他寫的是哪位朋友呢?於是正正經經地從頭往下看,然後就一臉懵逼了:說好的送別朋友呢?為什麼全篇就只有李白先生一個人?而且,這難道說的不是李白自己要離別故鄉,外出遊覽嗎?作者你出來解釋一下!李白在讀者們的強烈要求之下上線了:什麼?
  • 杜審言五律特點初探
    二、五律的分類按照詹鍈先生給《李白全集》分類的標準,筆者試給杜審言的五律分類,1應制詩,共10首。《蓬萊三殿侍宴奉敕詠終南山應制》、 《望春亭侍遊應詔》、《宿羽亭侍宴應制》、《歲夜安樂公主滿月侍宴應制五》、《奉和七夕侍宴兩儀殿應制》、《和韋承慶過義陽公主山池五首》、《守歲侍宴應制》。
  • 《唐詩三百首》中最著名的八首五律,你更欣賞哪一首
    唐代詩歌文化繁榮,湧現了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等2536位有名有姓的詩人,數量之多、質量之高,冠絕古今。清代蘅塘退士等,在數以萬計的唐詩中選取了三百餘首經典作品,編入《唐詩三百首》。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這是一首懷鄉思歸的抒情。以興開首,借鴻雁南飛,引起客居思歸之情。中間寫望見孤帆遠去,想到自己無法偕同的悵惘,最後寫欲歸不得的鬱積。
  • 李白的這三首詩,寫出了大唐盛世最美的容顏
    當這三個人聚在一起,便是盛唐時期最耀眼的時刻,而這最耀眼的時刻,被李白留在了他的詩《清平調三首》裡,讓後人得以在他的詩中,想像那個絕世的美人,那個偉大的帝王,那個流光溢彩的時代。 今天小樓就仔細品讀李白的《清平調三首》,看看李白怎樣用他絕世的詩才來表現楊貴妃傾城傾國的美。
  • 李白寫的最漂亮的7首送別詩,最後一首中的名句直接被搬運成為歌詞
    李白一生,大多數時間都在遊歷祖國的名山大川,這形成了他豪放浪漫的詩歌風格,也使得他收穫了很多的朋友。與這些朋友的唱和交流,成為詩人的一大樂事。而與這些詩人的分別,更使得詩人為後世留下了諸多流芳百世的詩篇。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他的送別詩多達160首,佔到了他詩歌總數的六分之一。而在這些送別詩當中,尤其以以下7首最為知名,流傳的也最廣。
  • 精讀《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題辭解讀和內容概述
    所以他就從膾炙人口的唐詩中選出那此較為重要的作品,每體數十首,共三百一十首,是成《唐詩三百首》。02那麼,蘅塘退士是個什麼人呢?,我們沒有必要去列一個人物生平,反正看了也都忘了,只需了解一些基本的點就可以了。蘅塘退士,原名孫洙,乾隆年間江蘇金匱(今無錫)人,他做過什麼官咱們也就不管了。
  • 幾種不同詩體的原創詩詞 簡單說說幾種詩體的區別
    前言古絕、律絕、五律、七律、排律,有什麼區別?這時欣賞古詩詞最基礎的小知識。下面,老街錄入自己的幾首小詩,簡單說說這幾種最常見詩體的區別。上面三首老街的絕句都是古絕句,可以押仄韻,如:綠波自東流,有狐在淇側。也可以押平韻。古絕句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需要遵守平仄的要求。即使在格律詩定型的唐朝,也有很多詩人喜歡寫古絕句。
  • 詩詞分類知識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區別!
    其主要區別,是體裁上的區別。即近體詩是講究格律的,特別是講究平仄和對仗;古體詩是不大講究格律的,它不要求平仄和對仗。(當然,這樣講是一種很粗略的說法。)(一)近體詩的特點:1-字數固定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律詩每首八句,絕句每首四句,句數都是限定的。也有「三韻律詩」,但很少見。也有所謂「排律」,句數可超過八句,最多可多至一百五六十韻(三百多句),但是句數都是偶數的。
  • 一首看上去很不錯的合格五律,該如何吹毛求疵?
    「風光」二字,作「風景」解,實屬末流,如果取另外一種解釋「華彩、明亮」,很明顯和後面頷聯兩句,和首句「驛外斷橋」要構建的情境衝突。頷聯「閒雲凝冷月,野鶴戲寒塘。」算是這首五律的精華所在,雖然很明顯化用了「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但是化用得不錯。不過「閒雲」是指流動的、漂浮的雲彩,和「凝冷月」的動態形象不合。
  • 李白獨創一種詩體,連題目都沒有,卻寫下唯美的相思,流傳千古
    儘管很多人認為,宋代的蘇軾,是才氣唯一能夠比得上唐朝的李白的,但就詩道而言,蘇軾卻自嘆不如,認為古今詩人,都不如李白、杜甫,「古今」之中,當然也包含他了。李白在中國古典詩歌的地位,早已無需贅言。在他踏月而去的一千多年來,無數文人從不吝嗇讚揚之詞,以表達對詩仙的崇敬。唐詩的兩座高峰,杜甫全能型選手,李白則是天才型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