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獨創一種詩體,連題目都沒有,卻寫下唯美的相思,流傳千古

2020-12-17 國風美詩文

以英瑋絕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詩人盡廢。

這是北宋文壇宗師蘇軾的評價。儘管很多人認為,宋代的蘇軾,是才氣唯一能夠比得上唐朝的李白的,但就詩道而言,蘇軾卻自嘆不如,認為古今詩人,都不如李白、杜甫,「古今」之中,當然也包含他了。

李白在中國古典詩歌的地位,早已無需贅言。在他踏月而去的一千多年來,無數文人從不吝嗇讚揚之詞,以表達對詩仙的崇敬。

唐詩的兩座高峰,杜甫全能型選手,李白則是天才型選手。他的詩,就如他筆下的廬山瀑布,是九天之上,傾瀉而來,妙筆天成、氣勢磅礴。正因為浪漫奇瑰、自由不羈個性,李白極擅寫七絕,和古體詩。

不僅會寫,李白還能另闢蹊徑。

像唐朝的五古,一直是以王維、孟浩然的新式五古為正體。然而李白出馬,卻專寫仿古五古,並且還帶著小老弟杜甫一起寫仿古五古。

甚至李白還自創了一種詩體,即「三五七言」。同時,這種詩歌體式,李白還留下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詩作: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這首詩,連題目都沒有,只是以詩體為名,所以歷代學者,對此詩有何寄託眾說紛紜。有說是思念故友。有說是李白離家太久,思念親人所作。更多的人認為,這就是一首以閨思表達的言情之作。具體李白有何指?我們一起來分析下。

整體來看,詩中的主人公是一位閨中女子。一個秋風清冷、明月皎潔的夜晚,她心有所感,牽動了相思之情。

前兩句寫景,以三字開始,連續兩個「秋」字,像吟唱民間歌謠一般,塑造了清風明月的秋夜意境。毫無雕飾的語言,吟讀起來,仿佛聽到了千百年前,一位女子在閨房獨自呢喃。

三四句則用了對仗,以「落葉」、「寒鴉」這種比較暗色調的意象,襯託秋夜悲涼的氣氛。月光明亮,所以能夠看到落葉在風中聚散,漂泊無定,就像遠方的人。棲息的寒鴉,被皎潔的月光相照,乍然驚醒,以為到了白天。

女主人公,獨坐西窗,房中的燭火時不時地跳躍,晃動著那孤單的影子。分別已久,而不知何日能夠再見,只能整日整夜,忍受相思之苦。形單影隻的女子,想把自己隱藏在黑夜中,然而明月卻不知人心中的愁思,偏偏灑下這般光芒。

月光照映的黑夜,恍若白晝。窗外的一切一覽無遺,周圍的黑暗,仿佛被驅散開來,映出了一大片地方。女主人公忽然覺得無處躲藏,思念的情感,在此時此夜,也難以排解。意境很唯美,思念很深刻。

這首詩,雖然是李白對詩歌體式的嘗試,對內容注入得比較少,但詩仙出手,豈是凡品?所以這首沒有題目的詩,照樣流傳千古,為世人所傳唱。

嚴羽《滄浪詩話》和胡震亨《李杜詩通》,都認為三五七言這種體式,是隋朝的鄭世翼所創的,李白只是模仿了一篇。但經過郭紹虞等學者考據,嚴羽等人說的話,沒有根據。楊齊賢認為,這種體式,就是李白首創的,

李白創作了這種三五七言的詩歌體式之後,這種詩體在當時非常流行。這種體式,聲律促節、悽若繁弦,極具音樂之美。所以後世不少人以此為詞牌填過詞,比如南宋的鄧深。清代的詞人,還將「三七言」收入了《欽定詞譜》。

相關焦點

  • 僅開頭六字就驚豔世人,更有一句千古佳句,李白最具爭議的一首詩
    其中唐詩可以說是歷史中的一座寶塔,而在這座寶塔裡面最高的一個明珠裡就有李白的名額。李白寫的詩大多都是灑脫飄逸,豪爽,傲慢的風格這是大家的第一印象,因此它被賦予詩仙的稱謂。但凡是人,總會有難過的一關。況且還有英雄難過美人關,更何況是多情的李白了,因此李白也為情所難的時候。但是他的詩和其他的不一樣,有其自己獨特的一面,時而委婉動人,時而直抒胸臆。
  • 這首七言古詩,為什麼一句七言都沒有?卻成為人盡皆知的千古名篇
    作為一種擁有悠久發展歷史的詩歌題材,七言古詩在唐代走向了成熟,並迅速達到了最高潮。舉個例子,李白就是七言古詩的忠實愛好者,並對其發展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通過他浪漫主義的筆,七古被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七言古詩非常自由,包括形式、體裁、句法、韻律等都有很大的易動空間,而且它的藝術表現力相當強烈,這也是李白熱衷於七古的一大因素。
  • 李白最有爭議的四言絕句,最後二句千古流傳,卻從未被超越
    李白是我國唐代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他的詩句尤其以浪漫唯美被人們廣泛流傳,素有「詩仙」的美譽。李白一生創作的詩歌數量眾多,光流傳下的就有900多首,不僅高產,而且還很知名。今天我們就要介紹其最有爭議的四言絕句,最後二句千古流傳,千年以來都沒有被超越,這便是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 李白不僅是詩仙,還是寫詞高手,這首詞流傳千古,幾乎無人能超越
    嚴格意義上說,詞是由詩演變而成,但二者又有明顯不同,詩的題目比較靈活自由,而詞必須有詞牌名,相當於歌曲的曲譜,所以寫詞又被稱為填詞,按照固定的詞牌名進行填詞。從形式上分析,詩歌通常整齊劃一,每句字數相同,不排除有長短不一的詩,但只是極少數。而詞與之相反,儘管上片與下片的總字數一樣,但短句中的字數必然不完全相同,這也是詩詞最為直觀的區別。
  • 李白一個人登山,寫下大唐最孤獨的一首詩,成了千古名篇
    在當時的時候,就有天下誰人不識君,不過李白也懂這個道理,樹大招風可不好。就算李白打算低調做事,但是唐朝仰慕李白的粉絲們卻不能答應,拉著他喝上幾壺酒。所以李白這一生從來沒有缺過酒,怪不得有酒劍仙的稱號。在李白歲數大之後,已經看慣了春花秋月,他還能把少年心保持住嗎?
  • 李白號稱詩仙,為何七律連有些二流詩人都敵不過?專家:詩壇之幸
    頂著「詩仙」之名,按道理水平自然要比一般的詩人高明不少,但事實上,有一種詩體李白卻連有些二流詩人都敵不過,這就是七律。唐代詩壇七律寫得最好的幾個人包括杜甫、李商隱、杜牧等名家,李白的七律長期輸給杜甫也就罷了。當年還沒寫幾首詩,充其量只是二流詩人的崔顥寫了首《黃鶴樓》,據說硬是讓李白擱筆了。
  •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千古流傳!清朝詩人:庸俗淺薄!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不少耳熟能詳的佳作流傳至今,面對著這位被後人譽為「詩仙」的人,在詩歌方面的才華,當然不用多說。無論對李白詩歌的整體評價,還是對於某一首特定詩歌的評價,很少聽到批評的聲音,幾乎一面倒地叫好。
  • 李白頗具爭議的一首詩,開篇6字驚豔世人,其中一句堪稱不世經典
    李白豪放,逍遙半生酒中意,一曲長歌向徵程;李白浪漫,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狂傲,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無視世俗的種種拘束,以手中劍劃破黑暗和陰霾,亦用一輩子踐行著詩與人生。李白是中國唐代的偉大詩人,號「青蓮居士」,字太白,生於公元七一零年,卒於公元七六二年。現存李白詩詞有1052首,其餘部分在流傳中失散,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 李白這首詩意境高遠,更是啟發蘇軾寫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李白和蘇軾那都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文豪,他們兩人都寫過很多的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而且他們的那些文學作品到現在早已是成為了中國古典文學精品之作,每一首拿出來都足夠震撼人心,所以他們兩個人對於中國文學都起到了巨大的影響,使得後世很多的文人都是在他們的基礎上,才創作出了屬於自己的文學作品
  • 一句長相思兮長相憶流傳千古,只不過詩背後的意思被很多人誤會了
    一句長相思兮長相憶流傳千古,只不過詩背後的意思被很多人誤會了李白,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寫作風格極具個人特色,可以說是那種只有自己寫得出的格調。當然,不能不提及,李白同樣也是一名不俗的劍客,年少佩劍遊四方,一路往東,沒點功夫可是走不到的。而他一生中除了有瀟灑極致的詩詞外,還有一些個婉轉而情深的詩句,只不過是否真的有所指呢?小編覺得未必。說到《三五七言》可能很多朋友都沒有聽說過,不過小編若是說到裡面的詩句,相信大家都會聽過。
  • 李白最雄偉的一首詩,描繪出的壯麗景觀千古流傳
    李白一生遍遊祖國名山大川,他非常熱愛祖國的壯麗山河,因此也寫下了一首首雄偉壯觀的有關於名山大川的詩篇,《望天門山》便是其中經典之一。李白在江中乘舟溯流而上,遠望雄偉的天門山,留下了這幅千古流傳的壯麗畫卷。
  • 李白描寫美人的一首詩,無一「美」字卻美到窒息,僅28字流傳千古
    李白作為「詩仙」,他的作品無疑是浪漫的,而這份獨一無二的浪漫,正是來自於他自身。但是一個人飄逸久了,難免也會被塵世中的事物所吸引。隨著唐玄宗的一紙詔書,李白去到了盛世長安。但是胸懷報復的李白,卻並沒有得到重用,平時也只是陪在玄宗左右,為其吟詩助興。
  • 唐朝詩人名落孫山,晚上失眠寫下一首28字的抒情詩,流傳千古
    唐朝詩人名落孫山,晚上失眠寫下一首28字的抒情詩,流傳千古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因此在文學方面也是有很大的成就的,不管是唐詩、宋詞還是漢賦、元曲,都是代表了某一個時期文學的藝術巔峰,那我們最熟悉的,也是從小就開始誦讀的就是唐詩三百首,不管是到什麼時候
  • 辛棄疾欣喜快慰,杜甫寂然思遠,李白也會愁腸百結
    「春蠶食葉」、「禹門」、「桃花浪「、「桂子香」、「鵬北海」、「鳳朝陽」、「青雲」都用了典故,如此連續使用大量典故而詞作不散者,除稼軒外難尋他人。這些典故都蘊含著作者對廓之科舉成功的殷切期望。在這幅圖畫中,老杜的並沒有如平常那樣沉鬱蒼勁,卻是在默默感受著周圍的環境。在這樣安靜的環境中,杜甫暫時放下了沉重的家國情懷,在寧靜寬闊江面上獨自不眠,一種孤單惆悵、曠然遠思之感慢慢彌散開來。3.
  • 李白雖被稱為詩人,但寫起詞來也是不遑多讓!
    李白一生寫詩,流傳下來的大多是五言七言詩,有記錄的還有8首詞,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李白的《秋風詞》。秋風詞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我們都背了很多李白的詩,但是從沒有學過李白的這首詞。這首詞還出現在了《霹靂》中,由紅塵雪思念練習生時念出。(如果你知道什麼是霹靂,以後再詳細介紹!)
  • 【經典賞析】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創作背景  根據安旗《李白全集編年注釋》,此詩當作於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前人也有認為此詩是早於李白的鄭世翼所作,但反對者多。嚴羽的《滄浪詩話》中的「詩體」一章說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終以七言,隋世鄭世翼有此詩:『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郭紹虞先生校釋曰:「滄浪所謂鄭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據。
  • 蘇軾是千古第一文人,連政敵王安石都稱讚他
    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上,文人爛若繁星,不過,要論起才華和人格魅力,蘇軾才是我心中的千古第一文人。他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上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連他曾經的政敵王安石都,不知要過幾百年,才會再有這樣的人物。事實上,千年已過,卻再未見蘇軾這樣的人物。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流傳千古的宋詞,雖只有7字,卻飽含哲理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流傳千古的宋詞,雖只有7字,卻飽含哲理大文豪蘇軾,年少成名,才華橫溢,一出道便以一篇應試策論,徵服了文壇領袖歐陽修,令其感嘆:「有蘇軾這樣厲害人物,我這個文壇領袖的位子要早早讓出來才好啊!」
  • 李白託關係時寫的一首詩,開篇14字就氣勢磅礴,流傳千古
    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是流傳千古的名句,是大鵬壯志凌雲、豪氣沖天形象的經典描述,出自李白的《上李邕》。上李邕唐代:李白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世人看見我總是特殊的論調,聽聞我的言論都冷嘲熱諷。"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孔子都說後生可畏,大丈夫不能輕視年輕人啊!
  • 千古絕對,上聯:莫言相思苦,網友給出的下聯真是太妙了!
    千古絕對,上聯:莫言相思苦,網友給出的下聯真是太妙了我們都知道,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我們也知道在古代人們的娛樂方式少之又少,而我們的祖先在這期間便創造出了很多非常經典的文化,一直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