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雖被稱為詩人,但寫起詞來也是不遑多讓!

2021-01-19 閱小說

李白一生寫詩,流傳下來的大多是五言七言詩,有記錄的還有8首詞,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李白的《秋風詞》。

秋風詞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我們都背了很多李白的詩,但是從沒有學過李白的這首詞。這首詞還出現在了《霹靂》中,由紅塵雪思念練習生時念出。(如果你知道什麼是霹靂,以後再詳細介紹!)

後人對這首詞的評價很高,說,此詩即使不是創體之作,也是李白最終確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為一種獨特的曲辭格甚至成為一種時興詩體的地位。這不僅是因為他借鑑和總結了許多人應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經驗,更得力於他自身歌辭創作中靈活運用此類格式的實踐體悟,因而他的這首詩能表現出「哀音促節,悽若繁弦」(《唐宋詩醇》卷八)的藝術魅力。

李白這首詞是一篇言情之作。根據安旗《李白全集編年注釋》,此詩當作於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前人也有認為此詩是早於李白的鄭世翼所作,但反對者多。嚴羽的《滄浪詩話》中的「詩體」一章說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終以七言,隋世鄭世翼有此詩:『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郭紹虞先生校釋曰:「滄浪所謂鄭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據。案《詩人玉屑》無『秋風清』以下各句,以從《玉屑》為是。『秋風清』云云,見《李太白集》,當是李作。

看過《中國詩詞大會》之後,感覺詩詞真是太有意思了,所有決定每天分享背誦一首詩詞!希望能堅持下去!

2017年2月16日

相關焦點

  • 李白不僅是詩仙,還是寫詞高手,所寫此詞幾乎無人能超越!
    從時間上看,詩可追溯到三千年前的《詩經》,而詞起源較晚,大約為南北朝時期。嚴格意義上說,詞是由詩演變而成,但二者又有明顯不同,詩的題目比較靈活自由,而詞必須有詞牌名,相當於歌曲的曲譜,所以寫詞又被稱為填詞,按照固定的詞牌名進行填詞。從形式上分析,詩歌通常整齊劃一,每句字數相同,不排除有長短不一的詩,但只是極少數。
  • 漫天大雪下李白寫此詞,僅一個雪字卻句句是雪,最後10字妙不可言
    在文壇,詠雨詩經典頻出,但詠雪之作寫得好的卻並不多,究其原因是雪難遇,更難寫出氣勢。在所有詠雪詩詞中,最經典的自然是那首《沁園春.雪》,胸中若是沒有萬點恢弘氣魄,是難以寫就的。除此之外,其它的詠雪作,如韓愈的《春雪》、陸遊的《除夜雪》、白居易的《夜雪》等,雖也出彩,卻算不得驚豔。
  • 李白所寫的這首詞氣魄雄偉,冠絕今古,被稱為詞曲之祖
    唐詩是詩歌的巔峰時期,作為最傑出、最著名的詩人,李白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儘管他的詩歌也曾經受到過爭議,但時間證明,李白的詩歌就是超凡脫俗的。可能很多人也會發出疑問,李白留下了一千多首詩,他寫過詞嗎?答案是肯定的,李白寫過詞,而且傳說曾作詞十餘首,被尊為詞之始祖。
  • 一位被稱為「當代老杜」的農民詩人
    很難想像這樣一個並不起眼的農民,其詩竟有如此高之造詣。不過幸運的是,其詩在身後的不經意間竟被人發掘,流傳下來。不得不說是詩人之福。近幾十年來,也許還有更多如程老一樣不為人知的詩人被永遠埋沒。從這個角度而言,程老是幸運的。我相信詩詞之所以能經久不息,不僅僅是文辭之高妙,更重要的是我們在裡面見證了人性的光輝。程詩毫無疑問,正是這燦爛光輝中的一支。
  • 浪漫「謫仙人」李白一旦寫起詞來,連詞調都給後人準備好了
    唐代的大詩人填詞的不是一個兩個,而是有一大批,當然不是因為他們總是心血來潮,而是因為他們都發現,曲子詞在很多時候表現溫婉、細膩的情感時有著天然的優勢。另外,有很多詞調並非由他們所創,更多時候為宮中樂師或坊間人士創製,但他們所填的詞與諳熟音律的大詩人如李白、白居易等人相比,實在很難有留存下來的理由,於是我們今天見到不少詞牌名都源自名家作品。
  • 李白寫詞,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詞作只有44字,卻是詞中精品
    一段前言:最近不停在後臺收到粉絲留言,詢問【唐詩閒讀】還有沒有後續,可見跟我一樣的詩詞愛好者實在不少,因為【唐詩閒讀】系列陸續已經寫了200篇上下,總文字量已經超過了30萬字,很有整理的必要了,因此後續【唐詩閒讀】關於唐詩的文章可能還有,卻只會是已經寫過詩目之外關於某個詩人著名作品的補充。
  • 李清照的詞等於李白的詩?清代詩人:沒錯!這是什麼梗?
    在開始我們今天的話題之前,我們先聊一聊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戰國末期的屈原開創了浪漫主義詩歌后,經過了1000年的漫長等待。時間來到了唐朝武則天執政的末期,有一個被世人稱為「詩仙」的神奇男人誕生,這個文武雙全的男人有一個很普通的名字——李白。
  • 崔顥、王之渙和李白:不朽的詩人
    今天我們來講的是關於對崔顥、王之渙以及李白的基本詩跡。崔顥崔顥,在開、天年間詩名很大,但詩跡流傳甚少。他是以邊塞詩出名的。在他名下現有的四十佘首詩中,邊塞詩保留不多.前半首寫登樓所見景色,又與意中之景融合為一,縮萬裡於咫尺,使得景象壯闊,氣勢雄渾。後半首即景生意,與前兩句詩承接得自然而緊密,在看似平直寫來的進一步登樓過程中,揭示山耐人探索的深遠含意。這裡詩人舒展高聰遠矚的胸襟,發揚了向上進步的情神,形象地進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生活哲理。這首詩在技法上是高超的,兩聯全用對仗,沮氣勢充沛,一意貫連。前一聯是「正正相對」的正名對。
  • 這3位詩人無人聽說,但沒有他們,李白可能寫不出《望廬山瀑布》
    在古代燦若星辰的詩人群體中,詩仙李白的名字最為響亮,他的詩歌傳唱度也是最高的,一提起月亮,就會想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提起廬山,就會想到「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不過,許多人都不會想到,從嚴苛意義上來講,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也並不絕對是李白的首發原創,其中四句詩歌中,有三句都是化用了前人的創意。
  • 史上最狂妄的一首詩,連李白都自愧不如,網友驚嘆:詞太狂!
    其實這首詩很短,只有短短二十八字,但是字字精闢,是飲中八仙之李白篇作者呢,當然是杜甫先生。全詩文如下,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詞霸氣不?精闢不?只是在唐代時期,也有許多的文人騷客,而李白更是其中翹楚,為什麼呢,因為詩仙杜甫也很崇拜他,也寫了很多篇稱讚李白的詩句,當然了,李白也回贈了杜甫。
  • 李白少見的唐詞,我們雖不熟悉,但是寫盡了「斷腸人在天涯」悲涼
    宋詞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積累,盛唐李白等人都已經開始有了詞的創作。只不過當時詞的地位比較低下,僅僅是發軔而已,並沒有快速發展。到後來白居易乃至於晚唐溫庭筠的筆下,詞才真正展現出不一樣的色彩,並最終在五代詞人的手中完成蛻變。
  • 我們的詩仙李白又被稱為酒仙,那麼他到底有多能喝酒呢?
    在古代,酒是一個好東西,基本上酒和詩不分家,那些古代的大詩人都喜歡飲酒,或者是酒和劍也分不了家,劍也被叫做君子器。好像只有酒才能讓這些劍客和詩人一吐胸間豪氣,但是歷史上唯有一人將這詩、酒、劍、合為了一體,沒錯,他就是李白。被稱為詩仙的李白,也被稱為了酒仙和劍仙。那麼李白喝了多少酒呢?我們先看李白為酒寫過多少詩篇,到目前為止,據統計李白的一千多首詩中,跟酒有關的詩篇就佔了四分之一。這就可見李白有多能喝酒了。
  • 一首詩寫盡了詩人的孤獨豪放,李白《月下獨酌》
    愛喝酒的人一般不喜歡獨自一個人喝悶酒的,他們願意有一二知己邊聊邊飲,把心裡積鬱已久的話傾吐出來。尤其是當美景良辰,月下花間,更希望有親近的伴侶和自己一起分享風景的優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恰恰就是這種心情,但是他有酒無親,一肚子話無處可說,只好與明月和自己的身影為伴。
  • 當塗詩人郭祥正,竟是李白轉世?《宋史》上真是這麼寫的
    一位是《千字文》的作者,南朝的周興嗣;另一位據說是李白轉世,北宋詩人郭祥正。郭祥正的身世記錄,是《宋史》中記載的,在卷四百四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當中,全文二百一十三個字,開頭是這樣說的:郭祥正,字功父,太平州當塗人,母夢李白而生。
  • 辛棄疾可愛的一面,喝醉酒後,寫了一首「冷門」詞,風趣幽默
    眾人皆知酒仙李白,他可稱得上喝酒的大家,號稱「李白鬥酒詩百篇」,可見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都喜歡喝酒論詩。這酒能助興,將豪放浪漫放大若干倍,最後創作出經典名篇。除了李白,陶淵明也好飲酒,更是寫得了佳作《飲酒》豪放之感頓起。
  • 《給孩子的唐詩課》:江湖流傳著詩人的詩,更流傳著詩人的傳說
    據《全唐詩》記載,唐朝享國289年間,唐詩的創作竟有48900多首,參與的詩人有2200多位,其中像李白、杜甫、王維、宋之問等特別突出的詩人有50多位。作為珍貴的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之一,唐詩從古至今傳承不衰。到了近代,雖然有所式微,但最近十年又再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唐詩熱。
  • 淺析唐代詩人李白所寫《將進酒》背後的含義
    這天,筆者閒來無事,突然看起了古詩詞,當看到李白所寫的《將進酒》的時候,筆者愣住了,因為筆者自認為此刻與李白寫《將進酒》時心境有些相似,於是乎借百度這個平臺,寫一下我對李白所寫《將進酒》背後含義的理解。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在寫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李白為何作《將進酒》這首詩?
  • 李白的偶像寫了一首小詩,雖僅20字,驚豔了世人千年
    事實上,謝脁活著的時候,就已被譽為當世最出色的詩人,沈約說:「二百年來無此詩」。除了李白,還有李商隱、劉長卿、王維、杜甫等大詩人都對謝脁充滿了崇拜之情且都受到他的影響。可以說謝脁的詩歌對唐代律詩和絕句的形成有很重大的影響,在中國詩歌發展進程中有著突出的貢獻。 一般來說,謝脁詩歌以山水詩見長,但他的山水詩多有模仿謝靈運的痕跡,如《遊山》、《遊敬亭山》等。
  • 李白:在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之間
    李白曾在《戲贈杜甫》(真偽待定)中戲謔杜甫:「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說杜甫因作詩太苦而消瘦。雖是朋友間的戲言,也不是毫無根據。無疑,李白是個不世出的語言天才,寫詩如在天壤間、在生活中撿拾字句,或者說,他的生活即是還未行諸語言的詩,寫或不寫,詩都已存在。在這一層面說,「詩仙」二字實在很貼切。
  • 二流詩人寫一流詩句,被晏幾道引入詞中爆火,原作卻始終無人問津
    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據《小山詞》記載,沈廉叔、陳君寵家中有蓮、鴻、蘋、雲幾個歌女,晏殊每填好一首詞,就交給她們演唱,晏與沈、陳二人持酒聽之。而這首《臨江仙》就是晏殊諸多懷念歌女之詞中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