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顥、王之渙和李白:不朽的詩人

2020-12-25 百家號

今天我們來講的是關於對崔顥、王之渙以及李白的基本詩跡。

崔顥

崔顥,在開、天年間詩名很大,但詩跡流傳甚少。他是以邊塞詩出名的。在他名下現有的四十佘首詩中,邊塞詩保留不多.

他最有名的倒是那首寫武昌黃鶴樓景色的七律:「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睛川歷歷漢陽樹,芳草戚戚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詩人從樓的命名由來著想,借傳說落筆而生發開去,寫出了當時登黃鶴樓者常有的世事茫茫的懷古感慨,用的是散調變格。後半首整傷歸正,實寫樓中所見所感,以截然異趣的意境,在對比中供染出思鄉的愁緒,文勢起伏有波瀾,末尾不僅暗示了眺望之久,也概活了懷古與思鄉兩方面均愁,用筆出神入化,為全詩作好結,又回應了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極合律詩法度。全詩景色明麗,境界開闊,情凋高昂,氣象雄渾,也見出盛唐之音的印記。說詩者歷來眾口交譽。南宋著名文論家嚴羽i佳認為:「唐人七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相傳大詩人李白登黃鶴樓見此詩,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預題詩在上頭」之嘆(見《唐才子傳》),競無作而去。傳說或出於後人附會,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確實有《鸚鵡洲》和《登金陵鳳凰臺》兩詩,仿擬《黃鶴樓》詩的格調。

王之渙

王之渙(公元688-742年),據載,其為人放蕩不羈,常擊劍悲歌。詩作多被樂工製成歌曲演唱.他的邊塞詩在當時流傳很廣。

可惜今存詩六首中,只有兩首邊塞詩,即歷來傳誦的《涼州詞》二首。其一為:「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仍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此篇首句有異文:《樂府詩染》、《唐詩紀事》均題為《出塞》,首句作「黃沙直上白雲問」,末句作「春光不度玉門關」。苗挺淮編成於天寶三載的《國秀集》,題此詩為《涼州詞》,前兩句作「一片孤城萬切山,黃河直上白雲間。,,只有薛用弱《集異記》所載與現在流行的本子相同。一般賞析,還是認為作「黃河遠上,較好,因意境開闊,與次句能構成渾然的氣象。這首詩通過描寫塞外荒寒壯闊的景物,極寫戍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但情調蒼涼,悲而不失其壯,表現出盛唐詩人廣闊的心胸,藝術手法委婉蘊藉,所以能成為盛唐之音的典型代表作品。

王之渙的另一首名詩是《登鶴鵲樓》:「自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史上一層樓。」唐人在鶴鵲樓留詩者甚多,這首五絕是眾多留詩中獨步千古的不朽之作。前半首寫登樓所見景色,又與意中之景融合為一,縮萬裡於咫尺,使得景象壯闊,氣勢雄渾。後半首即景生意,與前兩句詩承接得自然而緊密,在看似平直寫來的進一步登樓過程中,揭示山耐人探索的深遠含意。這裡詩人舒展高聰遠矚的胸襟,發揚了向上進步的情神,形象地進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生活哲理。這首詩在技法上是高超的,兩聯全用對仗,沮氣勢充沛,一意貫連。前一聯是「正正相對」的正名對。後一聯用流水對,卻用得不見痕跡。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越女詞》、《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生活的時代,主要是在開元、天寶的四十鄉年「盛店」時期。從玄宗到肅宗,是唐帝國由強盛趨向衰落的轉折階段。李白有他獨特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性格,使他得以用有鮮明創作個性和浪漫主義風格的詩篇,來表現這個時代的精神風貌。他是繼屈原之後,我國文學史上又一位偉大的浪漫一主義詩人。他為詩歌閃扭著燦世奪目的光芒。

以上就是今天關於崔顥、王之渙和李白的大概內容。

相關焦點

  • 文史記憶丨李白與崔顥的金華之緣
    為充分挖掘、展現這一豐富的資源,提升浙中生態廊道的文化內涵,金華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聯手浙江新聞客戶端共同推出「廊道上的文史記憶」,尋找八婺共建共融共享共贏的文化力量。李白在中國的各大旅遊城市和景區中,都少不了一些著名的古代樓宇,它們既是一個城市的象徵,更是城市文化的符號。
  • 崔顥的《黃鶴樓》連李白都羨慕不已,那這首詩它到底好在哪裡呢?
    崔顥的一首《黃鶴樓》,可以說是眾多描寫黃鶴樓詩作中,最為經典的一首,而且在這一千多年來,人們對於這首詩的喜歡,可謂是不言而喻,人們從這首詩中,不僅感受到了唐詩的獨有的魅力,同時也讀到了千年黃鶴樓的壯觀;並且據說這首詩一問世,便是受到了當時李白的讚賞,也被崔顥的才華所折服。
  • 第一偉人在黃鶴樓上寫下的詞,跟李白崔顥的一樣經典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到今天已經接近一千八百年,在這一千八百年中,黃鶴樓吸引了歷代眾多著名文學獎、詩人,僅舊志中收錄的詩文就多達近400多篇。關於黃鶴樓的詩文,最有名當然是崔顥的《黃鶴樓》。
  • 李白大愛崔顥的《黃鶴樓》,不僅自稱難超越,還兩次模仿了這首詩
    詩人崔顥因《黃鶴樓》一曲成名,整首詩一氣呵成如行雲流水,直至讓人忽略了詩詞的平仄和對仗,並贏得了「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的美評。而一向豪放不羈,自信滿滿的李白,本來想在黃鶴樓上大展身手的,卻因為讀到這首詩,手中的筆不禁一頓,突然有一種難以超越的感覺,當下謙遜地說:崔顥這詩有鬼斧神工之妙,我還是不班門弄斧了。能得到詩仙李白的認可,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崔顥就憑藉一首詩做到了。而且李白不僅認可了,還私下裡兩次模仿了這首詩。
  •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千古流傳!清朝詩人:庸俗淺薄!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不少耳熟能詳的佳作流傳至今,面對著這位被後人譽為「詩仙」的人,在詩歌方面的才華,當然不用多說。無論對李白詩歌的整體評價,還是對於某一首特定詩歌的評價,很少聽到批評的聲音,幾乎一面倒地叫好。
  • 王之渙很勵志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讀後令人振奮
    如白居易的「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蘇軾的「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登鸛雀樓》,便是一首具有啟迪人生作用的詩。它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有著四大邊塞詩人之一美稱的王之渙之手,是王之渙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對於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相信大家非常熟悉。
  • 登黃鶴樓最有名的兩首詩,李白和崔顥聯手給我們上的「作文課」
    第一首是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詩人登上黃鶴樓,緬懷仙人遠去,登高遠眺恰逢傍晚時分,心中湧起無限鄉愁。傳說詩仙李白在黃鶴樓目睹此詩後發出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不過他還是寫了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唐代最花心的詩人,離了四五次婚,寫了一首詩,李白都自嘆不如
    少有人知的是,唐代還有一位「外貌協會」詩人,他只娶美女,見一個愛一個,娶一個丟一個,離了四五次婚,真是個渣男詩人。就是這個「渣男」詩人,卻寫出一篇傳誦千古的名篇——《黃鶴樓》,這位詩人就是唐代詩人崔顥。
  • 詩詞朗讀:崔顥《黃鶴樓》
    詩人登臨古蹟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裡。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
  • 唐代詩人上千,此二人詩歌獨樹一幟,其詩讓李白扔筆跪拜!
    半夜緣堤雪和雨,受他驅遣還復去。夜寒衣溼披短蓑,肌穿足裂忍痛何。到明辛苦無處說,齊聲騰踏牽船歌。一間茅屋何所值,父母之鄉去不得。我願此水作平田,長使水夫不怨天。二、崔顥放眼崔顥黯淡的一生,唯有《黃鶴樓》一首詩成了他引人注目的高光。
  • 盛唐邊塞詩人四大家都有誰,哪一位成就最高?
    儘管作者們並不是專門寫邊塞詩,由於此類詩篇的藝術感染力甚強,人們往往稱作者為邊塞詩人。邊塞詩的兩大巨擘分別是高適和岑參,擴展到四個的話,不妨加上王昌齡和李頎。當然,這個有不同版本,且不說它。唐玄宗天寶四年(745),高適與李白、杜甫相遇,結伴遊玩,飲酒賦詩,傳為千古佳話。高適年老後官位日隆,公務纏身,後期的詩作明顯不如前期。
  • 10首巔峰唐詩七律,杜甫獨佔5首,李白和崔顥各有1首
    七言律詩是唐詩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七律格律嚴謹,可以融入深刻的思想和高超的藝術。唐人七律之中,以杜甫的成就最高,杜甫的七律,可謂包羅宇宙,寫盡人事。如果要試著排出唐詩七律的十魁首,自然杜甫居多。以下是根據每首七律的思想、藝術成就,以及流傳度試著綜合排名。
  • 李白的詩歌后世詩人無法超越?
    作者:老劉李白是我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一生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廣為傳唱。在我國幾千年的文學史上,李白享有極其崇高的地位,被譽其為「詩仙!」毫無疑問,李白詩詞已登上中國文壇之最,不然會被人們盛讚為「詩仙」嗎?否則也不會有後世詩人無法超越之說了。
  • 唐朝存在289年,詩人那麼多,你都清楚嗎
    當然他也有傾慕的人,除了「吾愛孟夫子」的浩然兄,還有一個讓他自嘆弗如,李白登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題詩,為之斂手,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我們總覺著,李白看到這詩的時候,崔顥一定已經是白髮蒼蒼,而李白正年少青春。其實崔顥比李白還小著3歲。
  • 讓李白認慫的一首廣告詩
    >如果在唐代詩人中選一位天縱之才,那麼就非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莫屬了。李白絕對是寫詩的天才,詩霸中的學霸,遇強則強。邊塞詩人岑參寫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把雪花比作千萬樹梨花,夠新穎大氣了吧。李白微微一笑,我一片就頂你一千片!擼起袖子就寫出: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 用唐詩建造一座黃鶴樓,千年不朽
    昔日的美好傳說和眼前的寂寥,讓詩人崔顥觸景生情。 2.黃鶴樓中念家國 「黯鄉魂,追旅思」(範仲淹《蘇幕遮》),崔顥在黃鶴樓上因思鄉而黯然神傷,詩人李白因政治上的失意在此排遣心情的同時,也心繫家國。
  • 崔顥---千古一律《黃鶴樓》
    崔顥河南開封人士,唐開元、天寶年間的進士,當時與崔顥同名的有王昌齡、高適、孟浩然等。順便提一下李白,李白在天寶初期名動長安,所以此時的李白還沒有出名。當時的皇帝是唐玄宗,唐朝向來崇尚文學,所以許多有名的文人都在朝中做官,有的是靠推薦,有的是考科舉。崔顥文筆非常優美,深受追捧。但是崔顥為人放蕩不羈,喜歡賭博,並且嗜酒如命。
  • 王之渙這首《涼州詞》,蒼涼壯美寂寥哀怨,堪稱「唐人七絕壓卷」
    王之渙是盛唐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曾與王昌齡、高適、崔國輔等相唱和,名動一時。每有一作,都被歌女廣為流唱。可惜《全唐詩》僅存六首,但這六首足以讓他位列唐代大詩人之列。【背景】唐朝中前期,經過數十年對內勵精圖治,對外開疆拓土,逐漸恢復河西走廊、重建安西四鎮,疆域達到頂峰。
  • 王之渙《涼州詞》賞析,唐詩千古經典鑑賞
    《涼州詞二首·其一》唐朝·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但是,詩人的這種描繪,並非隨心所欲,而是根據了繪畫中特有的透視法。透視法的視覺印象是,凡視線以下的物體,距離愈遠,它在畫面上的位置愈高。黃河只是在地面流,無論如何不會與天相接,但是,當王之渙由下遊縱目向上遊觀望,隨著視線的延伸,卻覺得腳下的黃河愈遠愈高,以至於「遠」「上」到「白雲間」。詩人的高明之處,就在於能抓住這種視像去創作,從而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名句。
  • 常識積累:中國古代詩人別稱
    一 詩人別稱 1.詩仙——李白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